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最近,微博热搜上有个话题叫#揭秘全球富豪豪宅#,看了一圈的贝索斯、巴菲特、比尔·盖茨,居然还有人在这个话题下面cue到了潮汕华侨豪宅,老艺术家不禁惊呼:小伙子,有点东西。
提起华侨建筑,我们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开平碉楼,却往往忽略了其中的王炸——潮汕华侨豪宅。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全球豪宅有人提名潮汕华侨豪宅 / 微博
都说潮汕人是东方犹太人”,是经商、做生意的一把好手。清代徐珂就在《清稗类钞》一书中勾勒出潮商的典型形象:“潮人善于经营,窭空之子,只身出洋,皮枕毡衾以无长物,受雇数年,稍稍谋独立之业。再越数年,几无不作海外巨商矣。”
但到底这些华侨们多有钱,多叱咤风云过,大家都面面相觑,不知从何证实。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汕头街头有很多这种百年建筑 / 图虫
这其实不难,只要你在潮汕街头走上一遭,从他们当年住的建筑入手,就知道他们有多富得流油。恐怕帝王别苑,也不过如此吧。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
我自闭了
别看潮汕村落如今破破旧旧的,只消逛上一小时,我羡慕的柠檬泪水就顺着嘴角流出。
自从北宋年间潮州出了个许驸马,建起了富丽堂皇的许驸马府,潮汕民居就有了依样画瓢的参照物:普通人住两院“下山虎”;富贵人家住四合院式的“四点金”;大富大贵之家则住进阶版“四点金”——“驷马拖车”。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潮汕民居“下山虎” / 图虫
再加之后期潮汕人“过番”谋生,往家里寄大量的白银“起庴”,极其夸张工事,花起钱来两眼一闭没概念,所以当地又流传着一句话,“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
这真不是吹潮商大佬陈慈黉可开了个好头,只消一只脚踏入他们家,准找不着北。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陈慈黉故居
 / 图虫
可不是么,占地2.56万平方米,共有厅房506间,标准的“驷马拖车”格局,层层叠叠的大院套小院,迂回曲折的巷道、楼梯、通廊,院落、天井、荷花池一应俱全,人称“潮汕小故宫”,怕是比尔·盖茨来了都要直呼好家伙,毕竟他家才6600平。
由于潮汕人有“聚族而居”的习惯,房子永远不怕住不完,这不,陈氏家族的富贵生活已经分配得井井有条:长子住146间房的“寿康里”,“三庐书斋”隶属其中;次子住158间房“郎中第”,幼子住最大的“善居室”,202间厅房。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航拍都展示不了这故居的实力 / 图虫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再富富不过慈黉爷” / 图虫

所谓的
“细节见实力”
,说的就是他们家吧:
玻璃和瓷砖是从欧洲进口的,直接从韩江入海口挖一条运河直通村口,紫色繁花的围墙、门檐上方的椭圆雕花、亭台楼阁中的荷花池,构成好一幅民国时期的“南洋倩影图”。
据闻他家当时专门请了一个负责开关窗的工人,从早起开窗,到关最后一扇窗,就直接天黑了。老艺术家愣是没找到这座建筑到底花费几何,不过可能连慈黉爷本人都不知道,这里没图纸、没设计师,指哪建哪,不喜欢就推倒重来,简直是不计成本的最佳典范。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每个地砖、门窗都经过精心设计 / 图虫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光是善居堂,就有600多扇窗户 / 图虫
既然开了头,其他潮汕华侨们自然跃跃欲试。
人如其名的潮州侨胞黄万金,在泰国做米业发家之后,就寄一大笔钱回家建宅,终得到一座“占地2000多平,耗资4万银元”的崇德里。
这里的格局依旧是“驷马拖车”,最值得称道的就是拥有“九十九个门”,要是孩子在门前穿梭打闹,怕是一整天也闹不完。除了门多,这里的壕气还体现在结合了潮汕的木雕、石雕,泥塑装饰,还有暹罗的雨漏工艺。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你能想象一间房子有99个门吗? / 图虫
做柿饼起家的陈梅生就表示这不值一哂,他家“梅康里”耗资10多万银元,是一座囊括4座“四点金”和4座“下山虎”的五壁联大厝。
至于坐落在汕头金平区外马路155号的香园,则是1923年由李香谷以“银壹万零伍百元正”购得,由于地处市区,由两层中西合璧的洋楼构成,拥有4个厅堂,20个房间和2个天井。
要是坐这喝上一杯茶,观当年窗外汕头开埠时的车水马龙,也不失为一个精英的自我修养。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汕头香园 / 图虫
除了建私宅,华侨们对祖祠也同样热心。
马来西亚华侨
陈旭年
花了26万银元,耗时14年建了
“从熙公祠”
,这里还有“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傅”的典故。
看来只因不懂宣传,潮汕华侨豪宅的价值还是被国人大大低估了。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潮汕华侨宅邸,何以堪比皇宫

要搞懂潮汕的宅邸为何充满金钱的“酸臭味”,还得从他们“过番”的那段经历说起。
潮汕人习惯把“出洋谋生”喊作“过番”,他们那三面环山,一面背水,去中原路不通,地少人又多,只好通过大海谋生路。自隋唐起到清末民初,到南洋谋生的潮汕人数以百万计。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背山面海的潮汕地区,人们只好出海谋生路 / 图虫
或许是天佑潮汕,当
性格生猛
的林道乾、林凤、郑信(没错,是当上泰国国王那个)等人都在南洋开创一番事业后,潮汕人自此在那就顺风顺水。
话说族运这东西真的妙不可言,
当时东南亚根本没有商业阶层,对贸易一窍不通,当善经商的潮汕人来了之后,就像鱼儿遇着了水,一拍即合:20世纪30年代,潮商几乎垄断了整个泰国的碾米业(陈慈黉是当时最大的火砻霸主);当今泰国八大银行,有4家由潮人掌控;泰国前十富豪榜里,一度有八位潮人上榜,陈弼臣、谢国民、苏旭明都先后当过泰国首富。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加坡当时的华人景象 / wiki
而东南亚的其他潮商也没吃亏:
新加坡吴清亮、柬埔寨陈丰明、老挝张贵龙、越南陈金成,都先后登上或还坐着当地的首富之位。

有财经记者在2011年统计过,东南亚地区11国,华人掌握了70%的资产,其中几乎有一半来自潮汕人。
发了达的潮汕人,第一件事自然是买地起屋。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潮汕庴 / 图虫
受“落叶归根”等传统观念影响,潮汕华侨比其他侨胞展现出更顽强的乡土性。据《1902-1911年潮海关十年报告》估计,从汕头口岸出洋的移民“最后有75%回来”。
即使不回来,寄钱回家起屋也是头头等大事,据谢雪影《潮梅现象》一书的资料显示,1930年的侨汇达1亿银元,而这些钱的去向房地产又占了第一位,占39.73%。
当然了,还有什么比“起大庴”更能彰显衣锦还乡之感?“起的屋越大,越能证明自己在外混得好”,大概是所有中国人的共性。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潮汕华侨豪宅 / 图虫
除了潮汕华侨巨有钱,性格观念使然,这些宅邸显得金碧辉煌的原因还有其一,就是潮汕民间有趣的“斗工”现象。
对比开平碉楼,或者苏州民居,你会发现潮汕民居有个特性:就是木雕、石雕、嵌瓷特别多,特别在大富之家,以示隆重。
为了拉动当地乡亲就业
(花掉更多的钱)
,潮汕的华侨们在建屋时一般会请两班工匠,以中间为界,龙虎各半,各呈工艺,除了必要的工钱,谁最后手艺好还会得到一笔额外“标尾”。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陈慈黉故居奢华的石雕 / 图虫
而这笔标尾,往往比原来的工钱还多,例如“梅康里”的倒挂石雕花篮,就请了6个工人,每人2000银元,“标尾”还另算。
这反倒激励起潮汕民间雕刻、塑造、彩绘等装饰工艺的蓬勃发展,也算是一个顺带的正向循环吧。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漫步汕头,感受民国奢华之风

之前老艺术家写过一篇“上海压马路”,但提到压马路,除了上海,汕头也算一个。
在汕头的街头上,你总是能一秒入民国。
除了私宅奢华,汕头如今的街头风貌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华侨投资塑造的。中国大家饶宗颐在1948年《潮州志》就记载:“都市大企业及公益交通各建设多由华侨投资而成。地乡村所有新祠厦屋,更十之八九系出侨资盖建。”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汕头小公园 / 图虫
潮汕华侨把对故乡的爱,都化作了真金白银。
仅1927-1937年间,华侨在汕头市投资的建筑就达9330万银元,形成了汕头老城区如今“以小公园为中心,四永一升平”的扇状布局。
走进小公园,中心地带是孙中山纪念亭,旁边楼高七层的南生百货,则在上世纪30年代客似云来,盛极一时。
沿升平、国平、安平路五向辐射
,道路两旁多见中西合璧的骑楼,斑驳的墙体还隐隐透露出过往的芳华,要是骑自行车在此穿梭,任凭婆娑的树影投在身上,仿佛瞬间化身“穿着麻布,笑容可掬”的民国人。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汕头小公园街区 / 图虫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盛极一时的南生百货公司 / 图虫

只消把头抬起,就会看见:临街各色玻璃窗在太阳的反射下熠熠生辉;山水、动物等浮雕被恰如其分地镶嵌在房檐上;简洁的欧式古典白柱还支撑着这些建筑走过八九十年风雨……
而环形的居平、永平、商平等道路,则和以上所有组成了这片“中国唯一呈放射状格局骑楼街道”“中国大陆面积最大骑楼群”。
果然,在土豪华侨的斥资下,不仅私宅府邸惊人,连城市风貌也一并承包。
看完潮汕华侨豪宅,我自闭了
△汕头老城区骑楼风貌 / 图虫
叱咤泰国米业、船运界的巨鳄慈黉爷,除了把自己的家建成“潮汕小故宫”,还在小公园一带兴建楼房400多座。
上世纪30年代里,汕头老城区新建的4000多栋建筑,有三分之二都是华侨投资兴建。

若你去潮汕,建筑就是记录兴衰的光阴史。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