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洋楼尽诉繁华 岁月变迁朱颜依旧-潮汕历史文化;

红砖洋楼尽诉繁华 岁月变迁朱颜依旧


-潮汕历史文化;

潮海关马路副税务司公馆(正面)

-潮汕历史文化;

-潮汕历史文化;

▲老照片

-潮汕历史文化;

▲拱形外廊

-潮汕历史文化;

▲背面拱门

-潮汕历史文化;

潮海关外马路副税务司公馆(背面)

历史就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建筑。“潮海关旧址”系列建筑中,位于老市区的潮海关高级帮办宿舍、华员低级帮办宿舍、外马路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和“潮海关钟楼”,均经历百年沧桑,承载厚重岁月,成为潮汕一处处近代重要史迹,把汕头埠潮海关年代跌宕起伏而又精彩动人的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

其中,外马路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作为当时潮海关大院最豪华的一栋府邸,展露的是那个年代潮海关内部的森严等级以及倒金字塔状的资源分配。尽管岁月流逝,楼内外均不复往日模样,然而从整栋楼格局以及红墙窗廊之间,仍依稀可辨昔日繁华。该建筑在2015年时被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外马路走进海关大院,现在里面只有两幢红砖外墙的欧式老建筑,它们就是副税务司公馆和华员低级帮办宿舍,同样建于1922年。副税务司公馆是潮海关外籍高级官员在市区的住所,目前仍保存较为完好。该楼解放前曾是潮海关外籍高级官员在市区的住所,解放后为汕头海关员工宿舍,也曾是海关幼儿园园址。

副税务司公馆如今的门牌号是“外马路20号9座”,而当年,海关大院内是以数字标注建筑物。顺序是由东而西,再由南而北。19号就是副税务司公馆。而且,最好的配置和陈饰,就在这19号。

独门户 高标配

据汕头海关陈列馆管理科科长杨伟介绍,19号副税务司公馆原来建筑面积有940多平方米,仅住副税务司一户(高级帮办宿舍原设计住2户,华员低级帮办宿舍住4户)。19号建筑风格与潮海关其它建筑相似,同样为两层钢筋混凝土欧式洋楼。从海关关史陈列馆中保存的海关大院内19号建筑的设计蓝图上可以看到,房间设置非常讲究。陈列馆管理科李志雄告诉记者,设计图标注得非常清晰,楼下是客厅、书房、衣帽间、餐厅、厨房(分中餐、西餐各一间)等,厨房还搭配备餐室。楼上是起居室,分卧室、保姆室和浴室外,再有就是杂物储存室和床上用品放置室(布草间),还有婴儿房还分“夜间”和“日间”各一间。一、二楼东、南两侧均建有宽敞的外弧形环内室连廊。一楼西北侧还有附属建筑,成独立内院,是厨师、苦力(差役)、侍者居住处和储煤间、中餐厨房、凉棚等。附属建筑后来建设配电室需要被拆除,现整栋建筑面积仅存745平方米。

关史陈列馆中保存的一篇已故潮海关老关员潘骥的回忆文章,文中也详细描写了19号的高标配,“它附有小汽车房(在其西北角,沿海关己路之侧。有一辆英国的奥斯丁牌的小汽车,配有司机。那时可能汕头市长也没有汽车,也许这是汕头数一数二的小汽车了)、热水锅炉,和以煤油为燃料的冰箱。这是电冰箱的前代祖宗,靠火焰加热液态的氯气蒸发后冷凝来使内部降温。(这样的冰箱,好像俱乐部内也有一台)。有一个大菜间,其中存放整套的西餐餐具、高脚酒杯和刀叉等等。还有当时汕头罕见的钢琴。而房间中的地板上,遮盖有毛织的地毯。前面的花园草地,有平整草地用的电动割草机。穷极奢华享受的的洋人税务司,还用灭虫剂,定期喷杀蚊虫。”

海关大院,对于上个世纪90年代前的汕头人来说,能住在那里是件很骄傲的事。当时要是有人问你住在哪里,你说“海关”,别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投来异样或者是羡慕的眼光,因为在当时,那里就是带有花园有门卫的高级住宅区。

廖老师曾就职于海关幼儿园,据她回忆,海关幼儿园创办于1975年,在1993结束。“我是1979年到海关幼儿园工作的,幼儿园设于副税务司公馆里,环境好设施又齐全,用来午睡的小床,专门为孩子订制,每人一张。高峰时期一个班有60多个小孩。” 廖老师说,她非常喜欢这栋古典欧洲风格的建筑,楼间距离大,通透,光线好。每个房间都有壁炉,地板是用“耐泄柴”(上等木材)做的,平滑,防水功能好。当时房间里还可以看到一个红木梳妆台,精致美观。有落地大窗。门窗还有三层,最里面一层是玻璃,中间一层是铜丝纱窗,最外面是百页窗。关上百页窗光线立马暗下来,午睡时特别舒服。“现在想起,仍非常怀念那个地方。”

一个曾在海关大院里长大的孩子,回忆起往事时,仍清晰记得,该建筑里通道全都是浅绿色水泥磨石的地面,楼梯也是水磨石嵌着铜条的阶梯,栏杆是方铁拼花红木扶手的。房门锁头是铜制的执手锁,天花板用石膏线压条批荡,电线开关面板一律藏墙……

往事

为来往便利,关内层层让屋

    曾遭轰炸,将恢复“米”字窗

“潮海关时,华员低级帮办相当于现在的科长或副处长;高级帮办相当于现在的正处长,而副税务司则是副关长,如同现在的副厅级。”汕头海关陈列馆馆长周修东用形象的比喻,向记者通俗又易懂地解析了当时潮海关内部的职位以及相应的级别。

他说,开埠初,划归潮海关所有的这片滩涂还未启建,没有淡水资源。当时,税务司是居住在开发有水井的礐石,每天工作和生活必须往返于两地之间。后来潮海关在这片填海坪地建造马路、宿舍、办公楼,形成规模,设施齐备。为了工作生活便利,后来潮海关的税务司就搬到19号的副税务司公馆居住,如最后一任洋税务司英国人饶诗(Rouse)就是住在里面的。由于该公馆已被税务司占用,于是引发关内管理者层层让屋,副税务司迁往监察长公馆,监察长迁往高级帮办宿舍,类推而下。

曾遭轰炸,将恢复“米”字窗

解放后,在1955年,国民党飞机好几次来轰炸,把副税务司公馆天台炸了个大洞,后来重建时,天台的“米”字窗被改建成实体女儿墙。据李志雄介绍,接下来修缮时,将会按照历史原貌恢复成“米”字窗。

周修东展示了关史馆收藏的老关员王宏强和陈佩茹撰写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过副税务司公馆天台被炸始末。“1955年1月19日,国民党派遣飞机分四批,共30架次窜扰汕头,先后投掷炸弹28枚,低飞扫射数次。在这次轰炸中,汕头海关办公大楼的标志大钟被震哑了,不能报时;海关宿舍19号楼(先后有税务司、关长、副关长及单身汉住过,现空闲着)天台东侧被炸了一个大窟窿,幸无人员伤亡。是日,我防空部队和‘南海163号’轮全体船员英勇狙击敌机,击落、击伤敌机8架。”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