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鸟与潮绣潮剧的故事 就算潮州人也未必知道-潮汕历史文化;

姑嫂鸟与潮绣潮剧的故事 就算潮州人也未必知道


有位文友正准备编写个潮绣艺人生活的剧本,觉得很有意思。潮绣名声显赫,产品畅销五洲。想想那些婚纱,加进了潮绣的元素,品位就提高了几个档次,不禁为潮绣艺人喝彩。

因为剧本中提及姑嫂鸟的传说,更让我想到潮绣的艺术魅力。我向来认为,一人或一物,能进入传说,其影响是比被写进历史还要深远的,因为它植根于民众,活在代代人的口中。

想一想这个传说的最初创作者,他必然生活在潮州,必然对潮州刺绣着迷,对刺绣艺人的艺术追求充满敬意。他或她,知道杨梅花夜间开放,清晨凋谢,花期极短,见到者极少,更没有人在花规上绣出杨梅花。

某日,他在山间见到一种飞鸟,从这山飞向那山,像黑色小精灵,边飞边“嫂欧——嫂欧——”地啼叫,似在呼唤嫂嫂。这种鸟出现,又往往是杨梅花开至果子成熟的时节,于是灵感来袭,文思泉涌,编了个神话故事:古时候,潮州有一对姑嫂,都是绣花能手。她们绣出的花朵,几乎让人闻到花香,绣出的鸟儿,似欲展翅飞翔。一次,两人正在吃杨梅果子,小姑就说:俺绣尽百花,却没能绣出杨梅花。嫂嫂说杨梅花开无人知,因为它夜间开放、清晨凋谢。小姑就说:我们明年杨梅花开时上山去看。隔年,两人深夜进山,花还未开,嫂嫂挂心家中无人煮早饭,小姑就说她回家煮饭再来,嫂嫂留在山中待花开。等小姑回山来时,不见嫂嫂只见地上一只带血绣鞋,知嫂被虎叨走,就沿血迹寻觅,一山过一山不停呼唤“嫂欧——嫂欧——”声声啼血,最后变成一只小鸟。

故事很凄美,教人难忘。童年生活在乡下,偶或会见到这种鸟,从树端窜出飞向远山,“嫂欧——嫂欧——”声声远去。乡亲们称这种鸟叫“嫂欧”,用其叫声取名。有文化的堂姑告诉我,那就是姑嫂鸟。

这鸟我看到,杨梅果我吃到,周围的姑姑们,包括我母亲也都绣花。传说中的东西都实实在在存在着,就是人变成鸟我没看到,这引起童年的我无限的遐思。

长大出,听到另一版本的《姑嫂鸟》传说:潮阳的朋友说他们西胪盛产酥杨梅,姑嫂鸟故事产生于那里,是姑姑被虎叨走,嫂嫂声声唤“姑虎”“姑虎”去寻觅,化成鸟儿。这种鸟,他们叫“姑虎鸟”,也就是姑嫂鸟。

都是传说不能当真,但“姑、虎”的叫声分明是一种自言自语,不是寻人的呼唤。那是另一种鸟。我觉得这一版本没如前一版来得精致。

姑嫂鸟故事代代相传,有人编成歌册,有人画成连环图,有人编成舞蹈。现在,又有人要编入戏文,更有外国友人对其大感兴趣。我一次与杨锡铭兄喝茶,提及这个传说,他说二十二年前,有一西兰友人写一封信给潮州市政府领导,说其来潮州旅游,听到《姑嫂鸟》的故事很受感动,建议市政府组织绣花艺人,把故事绣成长卷,送到外国展览,弘扬潮州文化,一定会产生大影响。来信是英文书写的,市领导让杨锡铭兄译成中文,并在刚创刊的《潮州报》上发表。

《姑嫂鸟》有如此魅力,是因为它体现了潮州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像彩塘从熙公祠门肚那石雕的一根牛绳,三代艺人,屡败屡刻,直至成功;这对姑嫂、为追求理想,甚至献出生命。这是有生活依据的,我就亲眼见到我的乡下堂姑们,不止一次把绣成了的花朵因为自己不满意,剪掉重绣的。农耕时代,我们潮州人民,就是男耕女绣。两者是我们的基本事业,绣花为生活而作,但更是一种艺术活动,追求的是美;而一句“作田如绣花”的俗语,更道出了潮人事事精致的特质。

弘扬潮州传统文化,是必须首先了解潮州传统文化的。你去本市小学调查,问可知道唐老鸭,无一百也有八十的人知道,你问岂知姑嫂鸟,肯定绝大多数人摇头。

我还是希望生长在潮州的孩子能懂潮州话,会讲潮州话,知道点潮州故事,长大了能讲好潮州故事。

姑嫂鸟精神是一种工匠精神,是一种文化之魂,它呼唤创新,呼唤精致。打造精品,凤凰才能腾飞。

姑嫂鸟,啼啼飞,

    声声唤嫂绣杨梅,

    潮州有你精神在,

    千树万树齐开花。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