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百年街区文化!寻找潮汕最有年味的老豪宅区

许多人总说年味淡了,不想过了,过年不是七天乐而是七天的无聊和累。可什么才是年味?是你记忆里一年都吃不到的美味,穿不到的衣服,还是你怀念的鞭炮声?有人说,潮汕人的过年最是有年味的,就让我们来找找藏在潮汕老街区里的年味!
春节到了,800余年历史的揭阳名景进贤门也摆上花盆迎接新年。
相传早年间揭阳的地方官赴任都要从进贤门走过,以取个好意头。而揭阳人男子娶妻或者学生升学,都要在进贤门里走上一遭,说是如此便会妻子贤惠、学子高中。这个习俗至今还保持着,常有家长带着即将考大学的孩子来进贤门里走上一遍或者绕城楼转上几圈。

揭阳学宫又称“孔庙”、“文庙”、“红学”,为揭阳古代最高学府。采用高台基宫殿式的三路五进、左右对称建筑布局,具有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鲜明的潮汕古建筑特色。
学宫历经870多年的历史沉淀和岁月洗礼。
许多揭阳人相信,向孔夫子诚心祭拜,考试就能高中。
学宫里还有展示旧学堂的布置。
学宫广场由深圳房企大中华集团出资建造。据悉,大中华董事长主席黄世再是广东惠来人,2016胡润房地产富豪榜,黄世再以130亿排名第31。互帮互助、不忘乡里是潮汕商帮的特质。
沿着学宫广场的围墙走,就能揭阳的老城区,狭窄的巷子、斑驳的墙壁还是旧事模样。
老城区的沿街商铺早已倒闭。

再沿着街道走,就能进入揭阳曾经的繁华地——打铜街。走在打铜街,融合中西风格的建筑物矗立两旁,一间间统一整齐的商铺是历史繁华的见证,显示出这里曾是一条名噪一时的商业街。
早在十九世纪初期,这里就聚集了许多以加工五金产品为生的工匠,后来规模逐渐壮大,形成以加工铜器为主的五金加工作坊产业街,定名“打铜街”。
曾几何时,叮叮当当的打铜声打响了“五金”的牌子,这条位于揭阳古城中心的专业特色街声名远播。旁边的老人指着骑楼对孙子说:“那是以前的豪宅啊!”
如今的打铜街,寻常巷陌依旧,当年的古建筑依然傲立,但早已物是人非。除了空气是满满的,大多时候这里的店面是冷冷清清的。
今天,过去的历史和故事都已经远去,只剩下已显残破的骑楼旧铺。
从冷清的打铜街拐个弯却能体会到迥然不同的节日气氛。潮汕年味的主题是“闹热”。正月里的闹热,十分热闹。从初一开始,到下个月,几乎城市所有地方都要闹热一遍。沿路的彩缎灯笼高挂在门前,家家户户都开始张灯结彩,宗庙祠堂前要整修装扮,祭品要供奉在神像前(图为城隍庙)
城隍在揭阳拥有众多虔诚信众,尤其是每个月的农历初一、十五,城隍庙里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大批信众虔诚地叩首、上香,以求城隍保佑,很多侨胞回乡时也都会到城隍庙烧香祈福。
大小事都习惯到城隍庙里祈福、求签、卜卦,城隍,是许多揭阳人心中重要的信仰。城隍文化,是这座城市的象征和底蕴。
千百年来,潮汕人就这样不辞劳苦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不到一天,城隍庙的元宝纸钱已经摞了一车。
闾里乡间、逢年过节,木偶戏是必不可少的,木偶这项技艺虽然并非潮汕所独有,但潮汕人崇拜神明、重视宗祠、热爱乡土的文化元素使得木偶戏得以传承,潮汕人还给她取了个独特的名字“纸影。
游神赛会祭祖祝寿婚嫁,请人演戏是图有声有响、热闹兴旺的好场面。
木偶人儿虽小,“文武畔”照全,许多潮剧大家都是纸影戏班出身。纸影戏是木偶戏的俗称,也是其起源。潮州戏谚云:“纸影是师父,潮剧是徒弟”,说的是潮剧对传统纸影戏的吸收。(图为木偶戏幕后艺人)
逛城隍庙少不了要吃几道小吃。喝鲜榨果汁,吃糖葱博饼是很多揭阳孩子的童年记忆。
城隍庙旁一家蚝烙旁围满了顾客,这道潮汕小吃因《舌尖上的中国》而声名远扬。
几家摊贩都说自己是“最老牌”的,对于漂泊在的游子来说,小吃意味着“情怀”,正宗与否其实不重要。
潮汕人的过年最是有年味的。正如这些民俗长久不衰地在这土地上重复上演一样,潮汕的年味,并不是简单的红桃粿鼠壳粿卤鹅、春联爆竹闹热看潮剧纸影,也不是围炉吃丰盛的团年饭、除夕收压岁钱,一切仪式的讲究、喜庆热闹的本质,全是对生活的憧憬和生命的珍惜。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