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南:“为善”真的“最乐” 始终践行慈善公益事业

陈平原
清初文人兼刻书家张潮在其《幽梦影》中说:“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着述谓之福。”此前我关注的是读书与着述,很少顾及“有力量济人”的福气。近年行走各地古民居,发现很多门楣上刻着“为善最乐”,方才意识到此民间智慧之深入人心。
在我的家乡广东潮汕,这点表现尤其突出。因人多地少,早年漂洋过海,出谋生,已然是常态。于是,所谓潮汕人,本地一千万,国一千万,海外一千万。这一人口构成,直接影响了那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态。我曾专门谈及:“改革开放以后,原籍潮汕的港澳及海外华人回家乡捐赠学校医院,投资办实业等,这同样值得认真研究。这是一段非常独特的历史,除了政府表彰,学界应该铭记与阐释。”(《六看家乡潮汕》,《同舟共进》2016年第7期)四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本地民众生活已步入小康,不再亟须远游在外的乡贤资助。再说,那些乡贤也都或凋谢,或年迈。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注意到1919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沙溪乡,1936年毕业于广东省立韩山师范学校的陈伟南先生。改革开放后,在香港事业有成的陈先生,经常为家乡做善事,范围包括教育、医疗、体育、文学、潮剧、出版、美食节、潮学研究、历史文化中心等。大凡他觉得是好事的,经常临时起兴,抢着要“共襄盛举”,捐款总额据说已超一亿三千万。老家民众说起陈伟南先生,眉飞色舞。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陈先生可敬且可亲,乃隔壁或邻乡的“老叔公”,不时能见到他奔波的身影,也欣赏其慈眉善目。
30多年为家乡做善事,项目有大有小,捐款有多有少,但从不间断,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实属罕见。我回家乡,会在公众场合偶遇陈先生,但更多的是听说他刚来过,或刚离去。前年大型纪录片《陈伟南》开拍,接受采访时,我引用毛主席的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编导当即打住,说这段不算,因早有崔颢题诗在前头。我马上补充,除了持之以恒,陈伟南做好事还有两点值得表彰,一是承传有序,二是兴高采烈。
慈善家的后代,愿意接着做的很少。或许正是有感于此,陈伟南把出生在香港、曾任香港潮州商会第47届会长的儿子陈幼南带来潮州,要他接着往下做。毕竟是一代,陈幼南组织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更多从科技转化与文化创新角度来帮助家乡及全球潮商,这点我很欣赏。
有能力从事慈善事业的,大都是忙人,把钱捐出去,尽到责任与心意,这样就行了。可陈伟南不一样,因年事已高,企业早就完成交接班,可以全心全意做善事了。另外,陈先生很享受行善的乐趣——坦坦荡荡做慈善,既不夸张炫耀,也不故作谦虚,心安理得地接受家乡民众的爱戴与表扬。
虚龄百岁的老人,为做善事不时往返香港与潮州,实在太劳累了。我提醒陈幼南,要他劝劝老爸,好多事没必要亲力亲为,心意到了就行。没想到幼南说,劝不住的,老爸回家乡心情愉快,身体比在香港时还好。
心情好,身体就好,这可是我从没想到的“行善”的乐处。
佛面菩萨心:陈伟南先生印象

林伦伦
春节刚刚过去,将迎来韩山师范学院杰出校友、广东省十大慈善家之一、总是笑眯眯的陈伟南先生的百岁华诞。无论是作为韩师的一个后辈校友,还是作为一个后生潮人,我都想写篇文章,为我所敬仰的这位忠厚慈善的长者祝寿。
我有幸认识陈伟南先生,那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的事儿。
那个时候,我服务的单位汕头大学举办潮学国际研讨会或者其他的关于潮汕历史文化的研讨会,陈伟南先生都莅临指导。那个时候虽然我也已经30出头了,但与他比起来,还是”小萝卜头”。在德高望重的前辈面前,我有的是敬仰,是爱戴。用现在的话说,他是我的偶像,我是他的粉丝。
陈伟南先生在我的大脑硬盘里刻下的第一印象是:弥勒佛似的脸、菩萨般的心肠。用潮汕话说更加简洁:”佛面菩萨心”。你无论什么时候见到他,他都是一副弥勒佛般的慈祥的笑容:无论跟谁谈话,无论什么场合。而这种专属于陈伟南先生独有的经典笑容,来源于他的心灵深处:他一辈子都做好人、干好事,积德行善,扶危济世。而每做一件好事,他的美好心灵又注入了一股快乐健康的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一辈子做好事,所以他一辈子快乐、幸福。形之于面,便是笑容,如莲花般的圣洁、迷人。
随着跟陈伟南先生的交往越来越多,我对他的了解也逐步加深,有了第二种独特印象——热心文化教育事业。
应该说,积德行善、热心公益是潮籍成功的企业家的共同优点,几乎成为了潮商的群体特征。潮汕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外地、外国,半辈子、一辈子打拼下来,有所成就,一定不会忘记家乡和祖国,慷慨解囊,修桥铺路,建水厂,建医院,建学校,建敬老院,建幼儿园,抚老恤孤,奖学弘文。这一切一切好事,陈伟南先生都做了,并获得了广东省“十大慈善家”的称号。而对于我这个“教书先生”、“咸酸秀才”来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先生对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无私襄助。作为企业家,从商是其本职,对文化教育、文学艺术认识不那么到位,也是自然的,无可厚非。但陈伟南先生不是这样的企业家,而是一位对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甚至学术研究很有认识、恨不得倾囊相助的有识之士。
当然,对陈伟南先生的奉献精神的深刻理解,还是我到韩师工作以后的事。
在韩师的图书馆大楼首层的大堂里,有一排杰出校友的玉照,其中有一张陈伟南先生清秀稚气的学生装肖像。从潮安乡下的一个毛头小伙子到香江商场,一路奋斗历程之艰辛,自不待说。但成功之后的陈伟南,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回到母校捐资助学,先后捐建了教学楼、实验楼、国际会议中心、篮球馆,修了新校区的大门,设立了伟南奖教学金和助学金。不但从资金上帮了学校的大忙,使学校的办学硬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在哲学和文化层面上,“伟南精神”已经成为了今日韩师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了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在韩师110周年校庆之际,陈伟南先生为了纪念他的老师们,亲自主编了一套《韩师杰出校友艺文集》。他在序言中说:“几十年来,我虽远居香江,却念念不忘亲爱的母校。我在母校的时光虽不过三年,但在那里我得到的修炼和教化却受益终生,让我难以忘怀的不仅是母校优美的环境,更是培育我、教导我的恩师们。是恩师们的包容、博爱给了我无限的温暖,让我这个来自府城郊外的农村学生感到人生的美丽和幸福;是恩师们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在鲐背之年可以时常抒忆儿时的梦想和壮年的奋斗往事。恩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受知识灵光沐浴,享受智慧圣水润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陈伟南先生对母校的支持,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母校、对恩师德泽的感恩和回馈,但这也是一种无私的奉献。他的人生座右铭就是“事业的成功在于努力,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如今,陈伟南先生在韩师,在潮安,在潮汕地区乃至全广东省,绝对是偶像级的人物。每次先生莅临韩师,莅临他在家乡潮安沙溪镇捐资兴办的宝山中学,在会场,在教室,在校道,先生时刻都会被蜂拥而上的师生们请求合影、签名。而每次遇到这样狂热的“追星族”,先生的脸上都会露出他那独有的经典笑容,满足师生们的要求:为他们签好名,与他们拍照留念。
我最喜欢看先生被同学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了中间的照片:一张张灿烂的青春年少的笑脸中间捧着一张和蔼可亲的弥勒佛般的大笑脸,就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月季花中间捧着一朵大大的牡丹花,画面充满了喜气朝气,充满了欢乐幸福!相信此时的先生,胸中跳动的是一颗跟学生们一样年轻、健康而欢快的心!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恭敬地静静地伫立一旁,欣赏着这人间最天真无邪的心与心互动、情与情交融的幸福画面。心里不禁想,做人达到了这等境界,乃是上上之人。我们一定要向其学习,即使是望尘莫及,永远只能望其项背,也心向往之,终身追随之。
凤城吟苑
曾楚楠:
贺陈公伟南百龄华诞
昌德奏勋功,
声名岱岳崇。
精诚扶困弱,
霖泽沐黉宫。
东海福缘广,
南山寿域隆。
一星同仰止,
举世颂陈公。
贺陈公伟南百龄嵩庆
爱众亲仁仁者寿;
崇贤尚德德其昌。

杨树彬:
柳梢青
敬贺陈伟南先生百龄华诞
玉宇星光,宝山胜地,瑞气腾扬。业创香江,心怀华夏,造福家乡。
春风满面慈祥,仁厚处,泽被八方。海屋添筹,瑶池献果,大爱无疆。

陈耿之:
桂枝香双星颂
用王安石《金陵怀古》韵贺
陈伟南会长百龄寿诞兼呈饶宗颐教授
天文馆上,仰碧落双星,合十虔肃。华学横空出世,巨篇丛簇。预流导路披坚锐,领群伦、一旌高矗。艺坛山斗,陶镕今古,笔闲神足。
念商海、群雄竞逐。仗懿德仁心,事功频续。倾力乡邦大业,敢辞劳辱?人生奉献箴言在,喜黉园、李桃争绿。引觞遥祝,梓桑人瑞,敬呈心曲。

赵松元:
寿伟南先生百岁华诞
千岁庄椿舞凤凰
松吟鹤唱福无疆。
济民手抉海天阔,
立德心涵梅菊芳。
襟带春风何荡荡,
名标星宿正堂堂。
里仁优入圣人域,
南极仙翁寿且康。

林桢武:
贺伟南公百龄华诞喜赋短章
聊寄新诗托酒觞,
南星此日耀华光
百年强健得天寿,
韩水盈盈德泽长。

罗锦亮:
贺陈伟南会长百龄嵩庆
兴学万民钦,
拳拳赤子心。
期颐犹奉献,
施泽自情深。

陈伟:
寿陈公伟南百岁华诞
健步徵仁寿,
春风感义襟。
珠探商海阔,
泽润古瀛深。
姓字辉天宇,
口碑铭史箴。
松年添鹤算,
乔木更森森。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