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饶平县柘林镇汉忠义庙-潮汕旅游景点;
▼
柘林镇汉忠义庙
拓林镇汉忠义庙神龛前的案几上供着一把十分奇特的“鲨鱼剑”,长120厘米,宽33厘 米。光临的游客都饶有兴趣地询问:“这是何物?”
原来,在台湾海峡,生长着一种巨型鲨鱼,头部的大颌骨尖利像剑,且两侧呈锯齿状, 这种鱼称“剑鲨”。渔民若偶而捕获,定会把它的颌骨细心剖出,净化处理后作为“镇 邪”宝物而妥为保存。
曾有报纸报道,中山大学教授黄宗伟率领“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家考察团来拓林港考 察,认定:拓林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粤东第一港,兴起于隋唐,盛于明清。雍正年间 拓林港进入繁盛时期,当地兴起“红头船”海运之风,有“红头船”300余艘,航行于 台湾、广州、上海、天津、宁波、福州、泉州等地。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拓林有一艘红头船,从台湾的高雄港返回拓林。高雄距拓林186海里,凭一帆四桨需几天才能达到目的地。但此次归航却与往常不同,一出港, 航员们都感觉到船腹一侧插着一把形似巨剑的东西。这把奇异的“剑”,宽约1尺,长3 尺,尖端锋利,边缘如锯齿。啊!原来是“剑鲨”留下的“鲨鱼剑”。船员们认为此次 归航,得是神力相助,为谢神恩,他们请木匠雕刻檀香木剑坛,插上这柄鲨鱼剑,虔诚 地安放在“汉忠义庙”的香案上,和关帝君一起享受人间烟火。孰料数百年后,一场史 无前例的“文革”爆发了,关帝庙被抄,鲨鱼剑也不翼而飞。
1995年初,居住高雄的年近七旬的刘汉松,返拓林寻根问祖,得知其祖辈置关帝庙供养 的鲨鱼剑不知去向的消息后,寻遍台湾各地,终于打听到高雄一家渔业公司也有一柄鲨 鱼剑。他当即登府拜访这家公司的老板,标志愿意出重金购买,老板被他的寻根故土、 继承祖德的精神所感动,将此稀奇宝物赠与他。当年6月,汉松带着鲨鱼剑重返故里, 虔诚地将其安置在汉忠义庙里。
拓林汉忠义庙,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于拓林镇新街社。庙宇门望墙体用硕大 方块石砌筑而成,石板上雕刻着人物故事、花草图案,工艺精致,栩栩如生。还有《汉 夫子风雨竹》碑刻,以竹隐诗,诗曰:“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多谢东君意,丹青 独留名”。传说是用采自解州关帝庙的关羽手笔的拓片雕刻而成。庙宇前后两殿的屋脊 上塑着“双龙抢宝”和花鸟及吉祥人物的嵌瓷。殿内玲珑精巧的木雕神龛中端坐着帝王 装束的关羽神像,勇猛刚毅,神态端庄肃穆。龛外雕梁画栋,仪仗倚列,木雕云龙金柱 ,自下盘绕至顶,昂首腾空,尽显关羽的英雄气概。
庙宇始建于清代初期。三百多年来,汉忠义庙演绎着许多“忠、义、仁、勇”的史篇:
清康熙年间,倭寇屡犯东南沿海一带,驻守在旗头汛地的拓林前敌总指挥陈总兵官及其 将领曾在关帝庙共商杀敌之策,率领官兵及众乡勇在旗头山打败倭寇。尔后,陈总兵官 竖牌匾“从公卫里”于圣庙。
康熙辛已年,台湾船民林士明专程送“威灵显赫”的大匾悬挂于庙中。
清道光二十三年,李武豪等10多人在关帝庙商议出国之事,后乘红头船往暹罗谋生。同 治三年,黄天年(钱东紫云人)礼拜关帝,后从拓林港往暹罗,成为富甲一方的华侨。
1928年春,海陆丰、惠来等革命根据地先后遭国民党反动派围剿。澎湃部下、神前镇农 会主席黄协和带领二十多名革命党人转移到拓林港,分散居住在关帝庙等地方。同年5 月26日(农历四月初八),国民党汕头警备司令部派营长史可思率领一个营的兵力围剿 拓林,拓林民团团长徐友培和李良吟带领民团战士和民众在关帝庙前广场集合,一面组 织抗敌,一面护送革命党人从海上转移。战斗时村民死亡108人,伤280多人,史称“四 、八”拓林惨案。
1938年7月19日,在革命地下党的领导下,汕头抗青队随157师进驻拓林,队长罗林带领 林克清、林永青、张贵文等队员在关帝庙开会,组织救护队和运输队等抗日革命活动。
1949年3月中旬,闽粤赣边区纵队十一团“天津部”大队长杨英勇、政委陈汉、副队长 陈浠霖、副政委林正昭、政治部主人李民禧及闽南八支独立大队长陈点信等领导革命队 伍进驻拓林,有一部积分住在关帝庙,并在庙里开会研究抗击海上来犯之敌的策略……
一座关帝圣殿,就是一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 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凝聚在关羽身上的忠 、义、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 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真可谓:“圣德服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