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枫溪池湖村竹筐制作手艺面临失传-潮汕历史文化;
▼
潮州枫溪池湖村竹筐制作手艺面临失传
谢伯在编竹筐。
制作竹筐是枫溪区池湖村老少皆能的一种传统工艺。随着塑料、不锈钢、铝合金等制品越来越多涌入市场后,篾制品受冷落,制作者也日渐减少,竹筐制作手艺面临失传。
昨天,来到池湖村一位姓谢的老篾匠家采访。还没进门,就听到“噼啪、噼啪”的声响。屋子里谢伯正在劈竹子,随着谢伯手中篾刀的起落,不一会儿,一段段一米多长、杯口粗的青梅竹子,变成一条条大小均匀的竹片。“破竹不仅需要一双有力道的手,也是一项技术活,必须控制好力度和方向,剖出来的竹片才会粗细均匀。”谢伯介绍说。
“上世纪70、80年代期间,我们全村大约有八成家庭在制作竹筐,村里到处都堆放着竹子和篾片,家家户户的屋子里几乎都存放有竹筐。而现在近万人口的池湖村,只剩下十户左右的家庭在做竹筐,年纪都比较大,我今年快六十岁”谢伯微笑地说,现在的年轻人嫌篾匠活太苦,收入太低,都不愿意学,也许过不了多久就要失传了。
据介绍,制作竹筐工序很繁琐,要先破竹切竹片,剖出竹青,再编制竹筐底部,然后编制成型,最后还要用硬的竹签对筐口和底部进行加固定型。“在制作过程中经常会被割破手指,插到竹屑,家中一定要备有止血胶布。” 谢伯说着并伸出双手,只见他的双手很粗糙,掌心结着厚厚的茧,还有划破的痕迹。
“竹筐的价格虽然不断上涨,从原来一担竹筐十几元到现在的50元,但一天做下来也只能赚30元左右。” 谢伯无奈地说,虽然做这种手艺很辛苦又赚不到钱,但篾制品结实耐用,而且环保卫生,现在面临失传,觉得有些可惜。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