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建设好她

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弥足珍贵,实属难得。”“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在牌坊街,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时的一席话,让整个城市都为之沸腾。

潮州古城牌坊街。

在灰瓦白墙的街巷间感受千年文化底蕴,在清幽的茶香中品味精致的慢生活,在悦耳的潮乐中感知“潮文化”的特殊魅力……

作为岭东首邑、八朝郡府,潮州是潮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原古典文化的橱窗”,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等多张耀眼城市名片。古城古牌坊、古府第、古民居、古井随处可见,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项22处,是粤东文物古迹最密集的地方。

牌坊街上特色小吃受到游客欢迎。

昨日,深圳特区报记者前往潮州,感受这座千年文化名城,用“绣花”功夫推进古城保育活化,不遗余力加强非遗保护传承的探索实践。

随着今年1月《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的实施,一个沿海经济带上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得益彰的特色精品城市正在次第展开。

1
改造活化,让历史名城焕发活力

在潮州古城牌坊街与上水门街交界处,一个玻璃柜前,部分重光的千年古桥——太平桥,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观看。这座始建于北宋时期的桥梁,是潮州市目前现存年代最久的古桥。

由于河道变迁和道路改造,近代以来,太平桥渐沉于地下。为保护、活化利用这珍贵的文物,去年4月,潮州市启动了太平桥和非遗展示利用项目保护工程,千年古桥由此重焕光芒。

这是潮州古城修缮保护、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缩影。

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潮州古城在改造提升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我们力求做到原真性、延续性和完整性,一方面严格控制古城整体风貌,一方面修缮重点文物和历史文化街区,使得古城的文物古迹、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得以保存延续。”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沈建中介绍。

坚持“尊重历史、保护为先、合理利用、修旧如旧”的理念,潮州在古城提升中尽力呵护好古城文化底蕴。如古城甲第巷、义井巷等33条街巷进行“微更新”,以“绣花”功夫,在更新改造中尽力将建筑、街巷原有的传统元素保留下来,营造“沉浸式”文化保护利用街区;保留修缮义安路和西马路骑楼街风貌,结合古城街道人文历史,配合清代麒麟照壁修复,使街道成为展现历史底蕴的特色街景。

,近年来,潮州还发扬“绣花”功夫,把精细、精致的“潮味”元素融入古城“微更新”工程,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保持原居民生活的原真性,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在保留古城肌理的基础上更新改造,融入现代元素,让千年古城更具活力与魅力。

漫步在潮州古城,古牌坊、古府第、古民居、古井随处可见。如何将这些珍贵的文物古迹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

据介绍,随着近年来“百家修百厝”的实施,潮州已完成海阳县儒学宫、唐伯元故居、双忠庙等修缮工程,并向公众开放。同时,积极动员社会资本采用BOT模式修复旧城肌理,推进危旧房和国有房产的保育活化,加快文物修复活化,延续城市文脉,让古城风貌更加规整、文化韵味更加浓厚,让海内外潮人找到“根脉”,留住乡愁。

 

2
非遗展示“大客厅” 让潮文化处处可被感知

走进位于潮州市人民广场文化艺术中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记者看到,1200平方米的展厅里,集中了潮州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无论是图案秀丽、色彩浓烈的潮绣,以镂通雕技法和金漆装饰手法著称的潮州木雕,还是潮剧、潮州工夫茶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都在古城内得到保留和传承。

沈建中向记者展示的一组数据,生动诠释了以非遗为典型代表的潮州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的新活力。据介绍,目前,潮州拥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6项,其中省级以上38项,国家级15项;拥有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188人,其中省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77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2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4个,拥有国家级工作站1个、国家级基地2个、省级基地26个、潮汕文化(湘桥)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

潮州的非遗并非只在展馆里,很多已融入到潮州人的生活里。正是这份融入,使得潮州人的生活方式更加“精致讲究”。

昨日上午,在位于绿榕南路的天羽工夫茶文化交流中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叶汉钟,向记者生动展示了潮州工夫茶冲泡技艺。一壶三杯,21道“工夫”程式,将潮州人对待人生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是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叶汉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在位于潮州市区牌坊街的康惠芳大师工作室,记者看到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潮绣的传承人康惠芳,已经70多岁的她依然保持着一有空就到工作室,手把手教授徒弟的习惯。这位从事潮绣创作50余年的潮绣大师,将自己“绣”成国家级传承人,更“绣”成联合国“文化大使”。

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等方针,潮州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除了做好保护传承基础工作,潮州推动非遗走进寻常百姓家,推动传统工艺振兴。

根据《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接下来,潮州将进一步完善建设非遗数据库,出版《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推广项目保护优秀实践案例。此外,通过策划一系列活动,以不同的形态和呈现方式,推动非遗对外交流宣传,让潮文化处处可被感知。

3
文旅融合,擦亮文化潮州品牌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潮州古城大街小巷熙熙攘攘,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在广济桥、牌坊街、韩文公祠等景点打卡留念。据统计,春节假期期间,潮州市接待游客人数超过186万人次。

“潮州古城是我们的文化旅游品牌,也是潮州市文化旅游最大的IP。”沈建中表示,潮州市正全力整合资源,以潮州文化为依托,不断提升潮州古城的知名度、美誉度。

以文塑城,以文兴旅,文旅融合。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在广济桥、许驸马府、己略黄公祠等国家级文物点,潮州市开发文化观光、非遗展演、婚纱走秀、茶艺表演、刺绣表演等功能,让广济桥重现“一里长桥一里市”文化盛景;在牌坊街,依托丰富的非遗文化和工艺美术资源,打造20多个非遗展示馆,涵盖了潮绣、潮州木雕等1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古城文化街区,开展“文化古城,乐享名街”等文化活动,举办“潮州大锣鼓”“潮州鲤鱼舞”“潮州麒麟舞”等文化巡游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共享文化盛宴。

“通过精美的作品展,我了解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佩服这些工匠们把祖辈的技艺传承到家家户户。”1月28日,来自深圳市龙岗区梧桐学校的学生宋致远,在结束潮州市百师园创意馆的研学之旅后发出感慨。

百师园创意馆由非遗项目珠绣的代表性传承人黄伟雄创建,以潮州传统工艺美术为基础,汇聚了300多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其作品。作为潮州市博物馆之城系列馆,该馆同时也是AAA国家级文化旅游景区、文化研学游基地。

为进一步擦亮“博物馆之城”品牌,近年来,潮州市利用古城内的资源,开辟展厅,丰富博物馆种类。目前,全市纳入“博物馆之城”体系的各类博物馆已经有60家,涵盖全市各类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陈列馆、非遗馆、名人故居等。

古城古色,古韵流香。漫步在潮州古城,除了精致典雅的古宅古民居,更有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肠粉、粿条汤、灌粿条、春卷、咸水粿、蚝煎……

为激活美食文化,潮州市先后实施“潮州菜师傅”工程,开展创建特色美食示范店活动,组织“十大手信”评选,打造“潮州旅游宴”品牌。在古城上东平路,潮州市还特设美食一条街,打造餐饮美食聚集点,全力擦亮“中国潮州菜之乡”的金字招牌,让游客在行走间品味潮州文化。

潮水往复,文化越千年。

如今,这座千年古城,正焕发新风采、展现新魅力。

 

来源: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秦小艳 林捷兴 吴绪山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