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这个地方曾是大南山苏区指挥“中枢”
▼
位于该镇的大陂村、大溪坝村和虎白坟村之间的飞鹅山下有一处红场广场革命旧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是潮、普、惠三县和东江特委机关开展军事、政治、文体活动的中心场所。近日,记者专程来到红场镇,探寻革命印迹。
★现场探寻
广场修缮一新再现红色印记
站在红场广场正中央处,地面的大红五角星标志印证着这个广场独有的红色记忆。环顾四周,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集福善堂”、一块天然阅兵台和石讲台,以及一个戏台,这里曾是中共东江特委和潮普惠县委为发动群众参与革命而开辟。据介绍,作为曾经的“红军操场”,当时广场面积有2000平方米,设有戏台、球场和秋千等文体设施,但在革命战争中这些文体设施均被拆毁。
在广场南侧,被当作阅兵台和石讲台的巨石上镌刻了“巩固苏维埃政权”七个大字。据了解,这是革命石匠翁千所作,为方便士兵登上阅兵台和石讲台,他还在一旁凿了16级石阶。广场中的“集福善堂”修缮一新,这座朴素低调的潮汕典型建筑,有许多革命战士曾在此隐蔽。
记者了解到,红场广场阅兵台(石讲台)右侧的“集福善堂”,是当年在革命低潮时,一些老弱病残的东江革命战士,无法跟随队伍转移,就假扮成善堂人员留下来,当打听到哪里有革命同志被国民党逮捕,他们就以善堂人员的身份,前往设法营救。并负责为隐蔽的同志传递信息,成为党的秘密联络点。天然阅兵台和石讲台旁的戏台是当地按照其原状复建而成。看着修缮一新的新戏台,我们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革命岁月, 革命战士们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革命的场景宛如近在眼前。
★红色足迹
搭建戏台上演革命剧目
1931年5月17日至23日,东江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第一次会议于1930年5月1日在丰顺县召开),会议代表300多人。东江特委书记徐国声将广场命名为“红场”,从此红场广场便成为潮、普、惠三县和东江特委机关开展军事、政治、文体活动的中心场所。
1930年夏,根据潮普惠三县苏维埃政府的决定,为配合大南山的革命斗争宣传工作,惠来下林樟俱乐部进一步扩大,成立赤花剧社,并在此地建立了戏台。赤花剧社的演员多来自下林樟村的农民,并邀请原在戏班的林松为导演。1930年秋,赤花剧社在大南山各乡村和红场广场的戏台演出《二七惨案》《广州暴动》《盲人耍哑妻》《和睦家庭》《平江潮》等多部反映时势的革命题材话剧,也演出一些诸如《火烧临江楼》的传统剧目。
戏台开始是土台、竹架,上盖亚铅(镀锌)板,四周用“谷笽”围起,台面以汽灯照明。据虎白坟村老赤卫队员回忆,每逢演出时,四乡八里的农民点火把前来观看,赤卫队员在路口竖起竹节夹着钵仔的特殊煤油灯照明,场面十分热闹。
1932年至1935年国民党独立第二师(师长张瑞贵)与第九师(师长邓龙光)围剿大南山时,红场中的戏台、球场、秋千场等设施均被拆毁。阅兵台被群众用泥土覆盖而得以保留。
革命旧址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力量,对我们继承光荣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教育意义。1979年,大南山革命石刻标语、红宫红场被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大南山革命石刻标语、红宫红场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理石保护标志。1990年,潮阳县人民政府在红场广场树碑,记载大南山革命史略,并将大理石保护标志镶嵌其中。红场广场及革命烈士纪念碑被汕头市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源:汕头日报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