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传统金漆画背后的“绿叶”-潮汕工艺;
▼
潮汕传统金漆画背后的“绿叶”
胡楚雄31年坚守传统工艺,使古建技艺得到更好传承
在潮汕地区的传统民居、寺庙和祠堂等古建筑中,经常看到描绘着花鸟虫鱼、民间传说以及历史故事等吉祥图案的屏风、扇门等金漆画,而金碧辉煌的金漆画背后,需要大漆师傅前期对木板进行补平、打磨等大量工艺,最后描绘的金漆画才能平整精致,堪称“绿叶”。近日,记者采访了潮南峡山陇美村从艺31年的大漆师傅胡楚雄,了解金漆画光鲜背后艰辛老手艺的故事。
金漆画绽放艺术魅力
见到胡楚雄,他正从宜宾李庄古镇参加会议返汕,“此次我代表广东古建界应邀出席第九届中国古建营造技术保护与发展学术会议暨优秀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创新作品展,与同行交流,收获颇丰。”出生于1975年的大漆师傅胡楚雄由于工艺精湛,在陇美村远近闻名,14岁时,他开始从事祖传的大漆手艺,至今近31年。
“大漆是一种天然树脂,是割开漆树树皮流出的一种粘性乳液,经熬制加工而成涂料,属于纯天然的产品。”胡楚雄告诉记者,经过大漆师傅的工艺制作,这原始而普通的材料就奇迹般地变成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记者查阅史料记载,最早使用漆的器物迄今已七千年。由此,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现代漆艺师将传统漆艺与日常结合,将漆艺文化带入寻常百姓家,使潮汕民居屏风、扇门上的金漆画温润而充满美感,焕发出永不衰变的艺术魅力,把悠久辉煌的中华文明记载传承下来。
胡楚雄在大漆的领域有着标志性的建筑成果。在今年初,记者曾走访位于潮阳铜盂的永兴里潮汕古建筑艺术馆,其中内饰布置大量的金漆画,仅祠堂中间的金漆扇门就有108扇,这些基本都是出自大漆师傅胡楚雄之手,精美的金漆画让人领略到潮汕乡土建筑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精致金漆画的背后,是大漆师傅对每个工艺步骤用心制作,将漆画底板经过贴麻布、补灰粉和手工反复打磨等多道工序,最后才能绘上漆画,堪称“绿叶”。
大漆工艺需十多个回合反复打磨
胡楚雄向记者介绍大漆工艺的制作程序,先在木板贴上一层麻布,后用瓦灰粉加生漆平整木板表面,干燥后用砂纸手工水磨,使之逐渐光滑,然后再刷一遍,干燥后再用砂纸打磨光滑,反复补灰、打磨,漆一遍磨一遍,如此反复七八遍。“一开始在木板贴上麻布,是预防大块木料出现裂缝,刷上生漆添加瓦灰粉的原料,干燥后一遍遍进行补平、晾干再到水磨,一个精美金漆画的背后,有着繁复的手艺。”胡楚雄表示,这是第一道工序,有“七灰七漆”的说法。
胡楚雄说,完成以上第一道工序后,再用纯粹的生漆刷上,干燥后抛光,由此再往返三四遍,最后刷上熟漆,再进行手工抛光,即所谓的“四生三熟”。“在大漆传统工艺中,最后程序是直接用手掌进行手工抛光,现在有了抛光机,可以比较快捷。只有把金漆画前期的‘绿叶’工夫做足,描绘在扇门等物体上的漆画才能精致平整。”
据胡楚雄介绍,从底板打磨完工直至可描绘金漆画,足足要十多个回合不停地刷漆和打磨,最后使木板表面达到光滑如镜。“水平高的师傅能把扇门板打磨得表面非常均匀,平滑如镜。”胡楚雄表示,如果描绘一幅扇门的图案需要两天的时间,则前期进行打磨的大漆工艺至少要花两个月的时间,“面积越大越难以掌控,较大的面积有2米多,依旧要打磨得像镜子一样。漆脱胎花瓶也需要这样完成。”他告诉记者,之前制作一个高280厘米、直径60多厘米的百子图脱胎花瓶,前期打磨的时间要三四位工人持续4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工,“每一道工序都需要非常谨慎,还要看气候条件,有时为了尽快干燥,还要搭建一个草棚专门存放。”
老手艺日渐式微令人担忧
“生漆是一种活性成分,一般从白色逐渐变为红色,到最后变成黑色”,胡楚雄说,漆树分泌的天然树脂很容易致人皮肤过敏,几乎所有从事漆画的人都经历皮肤过敏的痛苦,“皮肤过敏时浑身瘙痒难忍,一般要两周的时间才能恢复,没有毅力和坚持,那种难受的感觉是很难克服的”,他表示,从事大漆手艺30多年,如今时常有手关节瘙痒难忍、肿得通红的症状。“熟漆用祖传的秘方熬制,根据气候和湿度等因素,大概熬一至两个小时,在熬制熟漆过程中,有路人闻到气味甚至也会引起过敏,要一个多月才恢复。”
据悉,大漆工艺以前在陇美乡盛行,由于工艺繁复,操作艰辛,如今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门辛苦的老技艺,全村仅约有二三十人从事这项工作。“潮汕传统金漆画工艺失传非常可惜,希望凭借自己的一点力量,把优秀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秉持着对金漆艺术的热爱,30多年来,他无怨无悔地坚守着,然而,任何传统的老手艺都需要下一代的传承才能绽放艺术魅力,对于老手艺日渐式微,胡楚雄表示很担忧,他希望,古老的金漆画手工艺能在下一代继续传承焕发更加绚烂的艺术光彩。
□ 本报记者 陈文惠 文/摄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