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英歌」動九州——英歌舞火出圈對潮汕民俗文化傳承的啟示 潮汕英歌舞火了,火出圈了。春節前夕的「大灣區春晚」,著名歌手騰格爾以一首潮語搖滾《一身正氣》拉開了英歌舞火爆的序幕。 從春節開年起,潮汕各地,尤其 …
潮汕文化——潮汕工艺之潮州工夫茶艺 潮州地区饮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当时潮州八贤之一的张夔有诗曰“燕阑欢伯呼酪奴,鸾旌凤吹光寒儒”,其中酪奴即是茶的别称。至清代中期,潮州地区饮茶已蔚然成风,清俞蛟《潮嘉风月记·工夫茶》中就有了“工夫茶”的最早记载,当时工夫茶冲泡方法业已形成规范。 现在,潮州工夫茶的分布以潮州为中心,辐射整个潮汕地区,在东南亚等地也有较强的影响力。 潮州工夫茶之冲泡用茶,以乌龙茶类为宜,其中尤以
潮汕工艺|潮州推光金漆画 潮州推光金漆画历史悠久,始于清代。清乾隆《潮州府志》记载,“明清以来,营建宫室,必先祠堂,雕梁画栋成风”,潮州地区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的丛熙公祠中已有金漆画装饰,由此可知,潮州推光金漆画在清代后期已成为当地传统建筑装饰及神器装饰的重要方式。 顾名思义,潮州推光金漆画是在推光漆板上用金粉和金箔创作的画。其创作要在光素的漆面上,用红漆按需要绘好画面,待红漆将干而未全干略带黏感时贴
潮汕手艺|汕头瓶内画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是粤东地区的中心城市,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底蕴深厚,工艺美术历来在潮汕地区居首要位置,木雕、石雕、玉雕、贝雕、微雕、微书、瓶内画、磨漆画、纸浆画、纸花画、手工纸花、人造丝花、纱丁、花灯、香稿塑、抽纱、珠绣、机绣、手绣、勾针通花、瓷板画、彩瓷、剪纸、金属工艺、竹藤工艺、陶艺、香包、彩蛋等等,门类齐全,品种繁多,人才济济,曾是全国重点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各项展览评比中屡获大奖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老汕头的味觉记忆 ——汕头自开埠后,美食文化逐步发展,伴随着城市历史,留下了很多味觉记忆,有一些小吃、菜品乃至于经营模式,对后来汕头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客吃饭这件事 老汕头的菜馆与美食早在清代晚期,汕头埠就陆续出现了一些饮食店,这也是当时汕头商业繁华的见证。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3月汕头《鮀江辑译局日报》就刊登了育善街一品珍酒楼的“告白”(即广告),里面写到:“汕头,商务繁盛之区,巨商贵客来往,足以游
潮汕民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木偶戏(揭阳铁枝木偶戏) 铁枝木偶(纸影戏)传入粤东有七百年左右的历史,是潮汕地区戏剧艺术的奇葩。晚清以前,纸影戏叫“竹窗纸影”,以牛皮雕成各种人物形状,彩色装饰,表演时台内置一油灯,台面装一竹框,以透明白纸糊之,以为投影之所,故名“竹窗纸影”。至清末,改影现为形现,即牛皮雕形而为木偶造型,背部及两手穿铁线三条作为操纵,台前改挂绣幕,成木偶戏,普遍仍称纸影戏、皮猴戏或圆身戏。木偶戏从属于地方剧种,当地皆为潮音班。晚清至民国
潮汕文化|潮剧丑角郭石梅 郭石梅,男,潮剧丑角。汕头市潮阳区陈店镇福潭村人。一九一二年二月生。幼年家贫,1921年卖身老玉梨班为童伶。1930年受聘于中玉春香班,1937年起在老正顺香班当老丑师博,兼演老生。其扮演的主要角色有《程咬金》的程咬金、《李晤直撬水鸡》的李晤直、《秦德避雨》的秦德、《金来清》的太爷、《清宫秘史》的咸丰皇帝、《换偶记》的马大成、《琵琶记》的蔡太公、《柴房会》的李老三等。建国后,积极从事潮剧改革工作。
潮州话:潮汕方言文化中的“古汉语活化石” 语言(方言)是一种文化(亚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方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族群的文化标志,文化信息重要载体,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 位居中国东南沿海广东东翼的潮汕地区,语言(方言)比较复杂且又比较特殊,流行的方言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有:“潮州话”(又称“潮汕话”,俗称“福佬话”,“即潮汕闽语”)、“广府话”(俗称“白话”)、“客家话”、“尖米语”(畲语)等
英歌舞为什么唤起“中国人的乡愁”?潮汕人给答案了! 在现代街头第一次遇见英歌舞,总有一种恍惚,似乎看到了遥远的自己…… 领舞“时迁” 摄影/张思杰震天动地的舞步声、响彻云霄的击槌声、此起彼伏的呐喊声……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