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潮州这个“10万+”村,集体增收有利器!

日时节,室不时刮起阵阵冷风,位于潮州市湘桥官塘顶乡村的怀和甲鱼合作社养殖基地却是另一番天地——这里的甲鱼住在20多摄氏度的恒温“别墅”里。
“顶乡村水利资源优质丰富,适合生态甲鱼养殖业的发展。”官塘镇顶乡村党支部书记庄泽雄说,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集约土地的承包租金,2022年村集体收入约30万元。目前全村甲鱼养殖约130亩,每年产值约1000万元,甲鱼产业使土地每年每亩租金从约200元增长到1000元,带动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约10万元。
近年来,顶乡村结合村情实际、发挥优势特点,积极盘活乡村土地资源,多措并举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同时,充分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收益,为民办实事、解难事、谋福祉,让村民共享村级集体经济结出的硕果,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感与获得感。
养殖业兴起走向品牌化
走进怀和甲鱼合作社养殖基地的温室大棚内,小甲鱼四处可见,有的爬到岸上小憩,有的在水面上撒欢,时不时激起一阵水花。“甲鱼也怕疾病和寒冷,为此,我们投资配套先进设备,为甲鱼创造最佳生长环境。”怀和甲鱼合作社负责人陈树先说。

怀和甲鱼合作社养殖基地。受访者供图

甲鱼养殖,是顶乡村的特色产业之一。成立于2016年的怀和养殖专业合作社,2021年度产值超1000万元,甲鱼远销全国各地。合作社承担了2021年潮州市湘桥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甲鱼项目的建设任务,2022年8月还被定为市级“菜篮子”工程项目,具备承担农业项目建设的能力。
“我是从2011年开始养殖甲鱼的,到现在已经有13年了。”陈树先回忆,自退伍转业后,自己怀揣农业创业梦想返乡创业,并走上了甲鱼养殖之路。尽管是半路出家,陈树先自学成才,在不断摸索中亏损了多年后,终于初步掌握这一门养殖技术,并饱尝收获的喜悦。
“甲鱼喜洁怕脏、喜阳怕风、喜静怕惊,在养殖场地和池塘的选择上我们花了一番功夫,选择了这处含沙量较多、水资源比较优质的地方。”陈树先说,彼时自己在顶乡村建设养殖场地,由于该处土地多为沙质土壤,种植效益较低,最终通过土地流转找到了一块合适的场地。
随后,陈树先便与村里签订合同,向村集体每年交纳租金承包土地养殖甲鱼。渐渐地,从养甲鱼到育甲鱼,怀和甲鱼合作社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我们的甲鱼养殖规模由最初的30多亩扩大到现在70多亩,每年可以产出40万斤商品甲鱼和30万只甲鱼苗,收益较为可观。”陈树先说。

甲鱼养殖繁育是顶乡村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受访者供图

不仅如此,依托村的养殖大户,顶乡村还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养殖帮扶模式,联农带农发展甲鱼养殖产业。截至目前,怀和甲鱼合作社已经带动村里10户村民养殖甲鱼。陈树先不仅无偿向大家分享甲鱼养殖技术,还提供一部分甲鱼苗,并在饲料和甲鱼苗上给予优惠。
村民李建平在此前曾致力打造农业体验园项目。2012年,在陈树先的鼓励和带动下,李建平也承包了60多亩地养殖甲鱼,坚定了甲鱼养殖的方向。他表示,尽管2023年受多方因素影响,甲鱼的价格是近年来最低的一年,但大家依旧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继续用心坚持走好品牌化发展道路,打好生态绿色牌,把产品卖出好价格。
农文旅融合添人气财气
不仅仅是养殖甲鱼,在勤劳致富的路上,顶乡村正迈开大步。
顶乡村拥有大片农田和优质肥沃的土壤,水果种植亦有悠久历史,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誉。如何有效利用和保护水果资源,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顶乡村的答案是大力发展菱角和特色水果产业。
通过扶持菱农兴办工坊,拓展销售市场,顶乡村菱角产业年产值超过200万元,村民庄楚光根据本地传统菱角产业的优势,组建了一支50多人的“撬菱角”大军,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村民李彭,则把番石榴销到广州、深圳,实现产销两旺。
“村里也鼓励支持村民开设特色农业体验项目,打造农文旅融合综合体。”庄泽雄说,村“两委”鼓励村民在低畦地、果园地开办菱角加工场、农家乐,提高土地创值率,同时配套建设木屋民宿、乡村茶座、休闲垂钓、餐饮、亲子活动等项目,每年每亩租金从800元提高至2200元。目前,顶乡村拥有农家体验草莓园20亩,供游客体验采摘之乐;拥有帝王柑种植园56亩、杨桃园50亩。

草莓体验园里,一颗颗个头饱满的草莓鲜艳欲滴。受访者供图

种植大户李国然的草莓体验园便是不少游客的心头好。走进体验园,草莓植株整整齐齐地排开,行走其间,浓郁香甜的果香味扑鼻而来。层层叠叠的绿叶下,一颗颗色泽鲜艳、个头饱满的草莓鲜艳欲滴,煞是喜人。
“现在草莓迎来了采摘期,日常高峰期有上百人来园内体验采摘。”李国然说。李国然已经积累了10多年的水果种植经验,如今在村内种植番石榴、香蕉、火龙果等水果。这处10多亩的草莓体验园,是李国然于4年前通过土地流转,开辟的一个特色项目。
李国然之所以有此动作,一是希望丰富果园水果品类,二是希望为顶乡村发展贡献一分力。
原来,这些年顶乡村“两委”干部凝聚党员、乡贤、村民多方合力,积极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宜居乡村新景象。同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深挖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打造集“传统文化+田园风光+特色产业”于一体的乡村观光体验游,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激发乡村致富新动能。
“看到家乡变得越来越好,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游玩,我们内心特别振奋。”李国然说。他结合之前的水果种植优势,积极响应镇村号召,打造农业体验园延长产业链,增加水果产业附加值。如今,由他打造的草莓体验园,每到年底便吸引大批市民,为乡村聚拢大量人气。
为乡村美颜享幸福生活
近年来,顶乡村集体收入从18万元增长至约30万元,村“两委”把服务群众作为增长集体收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顶乡村文化广场配套丰富,方便村民休闲娱乐。受访者供图

徜徉在顶乡村里,散布在各个角落的名贵树木随处可见。树下空隙处,一个个小花圃旁边,配搭了一些精致的石椅石凳,供村民或游客小憩。沿着村主干道继续行走,篮球场、足球场、健身房、小广场等文娱场所应有尽有,配套齐全。
“我们脚下的这条村主干道,就是利用村集体收入建设的。”在庄泽雄看来,村集体收益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因此,秉持该理念,顶乡村将村集体收入用来建设家乡、惠及百姓,着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走出一条村集体经济反哺群众、促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路子。
顶乡村的主干道由于风吹日晒,出现损坏、开裂。加之村民的私家车日益增多,在狭窄破损的主干道会车时经常发生拥堵,给村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改造后的顶乡村主干道。受访者供图

于是在2021年,顶乡村对村主干道进行了一次大改造。“改造的路段长度为400米,宽度由原来的5米宽曾扩到9.2米。”庄泽雄回忆,主村道扩建工程涉及道路硬化、窄路加宽、交通标志线划分、“白改黑”工程等项目,耗资29万元,全部由村集体出资,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加宽的是路,惠及的是民。而这仅仅是顶乡村使用集体收入来反哺民生建设的成果之一。
2016年,原村道建设需要200万元,多数资金通过热心人士和上级政府出资,村集体出资60万元;2018年顶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所需60万元,全部由村集体出资;2019年足球场建设35万元,上级支持资金20万元,村集体出资15万元;2021年高厝池清淤砌墙篱笆建设8万元,全部由村集体出资。
庄泽雄表示,顶乡村将继续努力发展集体经济,以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殷实“家底”,跑出集体收入增收反哺惠民的“加速度”,让村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共享村集体经济硕果。
来源:南方日报
【编者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者收集整理,旨在与大家分享学习。如您认为某些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核实后将采取相应措施。

【编者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者收集整理,旨在与大家分享学习。如您认为某些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核实后将采取相应措施。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