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之作潮汕贝雕,古而不老
▼
“天上有多少星星,海里就有多少贝类”,有人曾经用诗一般的的话语,形容海洋贝类灿若繁星、美艳绝伦。我国海域辽阔,沿海贝类自然分布种类繁多,贝壳色彩斑斓,晶莹剔透,纹理优美,有的还有很奇妙的发光体,在中国的民间艺人眼里,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都是天赋的精美礼品。
贝雕,就是艺人们选用这些五颜六色的贝壳,巧用其天然色泽、纹理和形状,按事先构思设计画面的需要,再经过剪取、车磨、雕琢、抛光、堆砌、镶嵌、粘贴等工艺,精心制成的ー种工艺品,而潮汕正是我国最为知名的贝雕产区之一。如今,古老的潮汕贝雕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探索钻研,传承创新,依然璀璨,历久弥新。
赋予贝雕“跨界”艺术兼容
贝雕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手艺呢?
贝雕的艺术形式主要有平贴、半浮雕、镶嵌和立体等。贝雕划分为本色和套色两类,本色贝雕利用贝壳的色彩和纹理的浓淡变化,拼镶、粘贴在纸质的衬底或黑色漆板上。在设计的画面上,利用贝壳的光、色、质感,产生一种清新、纯朴、简练的艺术效果;套色贝雕则先将贝壳染上各种颜色,并有意识使之产生色彩深浅变化,然后根据画面要求,选用大小不一、厚薄不同的贝壳,进行拼接,画面有娇妍多姿的韵味。
贝雕画工艺技巧丰富,表现力强,风格多样,经过艺人们的不断探索、革新、发展,从平面贝雕挂屏发展到立体贝雕挂屏,从单层贝雕发展到多层贝雕,从原来贝雕本色拼贴的单纯平面装饰画,发展到可以拟国画、油画、水彩画等艺术效果。它有国画的神韵、刺绣的绚丽、玉雕的质感、珍珠的光泽,“工笔”、“写意”随意而生,意趣盎然,令人赏心悦目。
贝雕画的形式按用途则可分为欣赏陈列品和实用品两大类。欣赏陈列品包括贝雕画挂屏、座屏及立体摆件等;实用品有琳琅满目、逗人喜爱的各种立体造型的粘贴或镶嵌上各种花纹的贝壳首饰盒、茶叶盒、珍品盒等。
贝雕因天然的自然美结合人们的匠心创造而成为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奇葩,它是海的绮丽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贝雕的表现题材广泛,人物、博古、花鸟虫鱼、山水风光无所不包;历史故事、戏曲人物、仕女佳人等也无所不涉,均能概括含蓄,生动传神,传达人们对美好明天的向往和追求。
打造潮汕贝雕盛极一时
贝雕历史悠久,远在五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能就地取材,把贝壳穿成串链作为装饰,发展到货币初级阶段的媒介作用,中国民间的螺钿镶嵌和贝贴等工艺正是由此演变而来。
在久远的时代,每逢潮汕民间“赛会”,人们都会用贝壳组装象征吉祥如意的花篮、寿桃、小鸟,供人欣赏。贝雕画的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各地贝雕工人在继承贝雕画传统的基础上,注重探索和不断创新,并吸收牙雕、玉雕、木雕和中国画等不同艺术之长,结合螺钿镶嵌工艺特点,成功研究了浮雕形式的贝雕画和多种实用工艺品,贝雕产品大量出口创汇,畅销全国及东南亚、欧美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繁荣了当地经济,例如海门贝雕厂在1985年完成产量1.12万件,产值33.4万元,创厂有史以来最高纪录,从而揭开了贝雕工艺史崭新的一页。一批批贝雕画佳作先后入选了省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被刊登在国家刊物上,有的还被有关艺术部门收藏。当时,大连贝雕、北海贝雕、青岛贝雕、连云港贝雕、广东海门贝雕和甲子贝雕并称为中国六大贝雕产区。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潮汕地区的潮阳海门、惠来县城以及靖海、隆江和海陆丰的甲子、碣石、汕尾、汕头等地的贝雕生产已开始成为规模化,到了七十年代,陆丰县的甲子贝雕工艺厂和潮阳的海门贝雕工艺厂的贝雕生产,在全国都有响当当的名气。
一雕一琢尽显高妙境界
技艺精湛,是潮汕贝雕的“标签”。
潮汕贝雕借鉴其他工艺美术门类之长,以千姿百态的贝壳经过精雕细琢,构成一件件多姿多彩、惟妙惟肖的艺术作品,每件作品都体现着民间艺人们巧妙身手和美的心灵。尤其是在制作过程中,民间艺人对贝壳的运用,已经达到高妙的境界。他们将有斑痕的贝壳,锯成带疤痕的树木躯干;一些有螺丝旋纹的贝壳,砌成仕女的发髻;利用江瑶贝、银壳贝等,制作树叶;利用海螺、鸡心螺的红色作枫叶。还有葡萄是用贝内层的紫色制作的,衣裙是利用江贝的层层纹理表现的,实在不行,才染上透明色。有专家称,国画有多少种表现形式与构图,就有多少种贝雕画。此外,甲子全国首创的立体贝雕,凸现作品视觉与质感的神韵效果,令人耳目一新,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潮汕贝雕是一种优秀的民间传统工艺,堪称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奇葩。贝丘斋的主人从2008年开始收集流散在民间的贝雕工艺品,希望能引起有关人士对贝雕艺术的关注和重视,期待贝雕这种有其鲜明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继续焕发岀新的光彩。接下来的这一件件艺术精品,将带您领略神奇的贝雕艺术大观园。
挽救贝雕期待新生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全国贝雕产业遭遇了“滑铁卢”。
由于多数是国有企业或者集体企业,贝雕企业犯了近乎同样的毛病: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没有顺势而为,及时调整战略,既没有新产品、新技术推出,在题材、包装和质量上也没有明显的变化和提升。那个时代,他们失去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和市场机遇,被汹涌而至的市场经济大潮无情吞没。全国的贝雕厂几乎难逃厄运,潮汕地区的贝雕厂同样最终濒临破产。
璀璨的文化艺术品未必能够成为市场的宠儿,辟如今天的贝雕产业,面临市场萎缩的巨大压力,人才断档、处境维艰,甚至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我常常思考的是,我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以及接下来还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挽回一些即将流失的东西,这些流失掉的东西,可能包括从经济到伦理,再到美学。我们也常常对于自己生活中消失的东西这么不在意,也没有一点心怀愧疚之感。
对贝雕的收藏,有朋友说是怀旧,对于这样的手工艺品,或许是一种乡愁,我觉得自己怀念的不仅仅是贝雕,而是怀念一种生命力。贝雕这门技法如果逐渐消失了,也许我们会消失很多东西。
绿色环保之风日益盛行,像贝雕这种原生态的手工艺品,希望能够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保护、传承、研究。让贝雕这种古老的、有历史价值的工艺品再流行,贝雕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失去,可能我们民族的历史,从某个角度来讲,它是有点断裂,我们找不回我们祖先曾经走过的路,找不到咱们以前的这个精神家园。希望这种古老的手工艺品能够再度流行。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