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潮语频道:出花园的文化内涵
▼
志雄:你好!听众朋友,欢迎收听我们胶几人的节目——《天下潮人》,我是主持人志雄。
欢欢:我是欢欢。志雄我想问你,你可曾出过花园?
志雄:(大笑)你看我这么乖大,肯定出过花园,而且出得架势不错,才能这么乖大。(大笑)是啊,我们潮汕人认为,十五虚岁得出花园,出花园了自己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了。那其实呢,中国古代汉族就有成年礼,指“冠礼”和“笄礼”。这样的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古时候男子满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即加冠,意味着你已经成人,被族群承认,就可以娶妻了。女子呢则在十五岁时行“笄礼”,“笄”之后就可以出嫁了。
欢欢:古代汉族的成人礼到了潮汕地区有了新的形式和新的叫法:“出花园”。
志雄:时至今日,“出花园”的民俗仍然存在着,而且随着潮人的足迹流传到港澳地区和海外。
欢欢:“出花园”究竟有哪些礼节?对潮汕族群有什么影响?这一民俗在海外的传承情况又是怎样呢?
志雄:接下来先请出潮籍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潮汕学院客座教授、岭南民俗文化学者——黄剑丰老师来谈一下。剑丰老师好,我小时候(也不能说是小时候),到了十五虚岁时也出过花园,当时出花园是在正月。然后我的小伙伴们各人有自己出花园的日子,现如今我了解到,有一个说法是统一在七月初七出花园,怎么有这样的差别呢?
黄剑丰:出花园这个习俗是潮汕地区比较独特的一个成年礼,只有在潮汕文化范畴内才有。广东有三大族群:广府、客家和潮汕。这三大族群文化中,只有我们潮汕文化才有出花园习俗。七月初七比较常见于汕头、揭阳、普宁、潮阳等地这一带,我了解到还是以七月初七为主。因为七月初七这一天刚好是“花公”、“花嫲”的生日,“花公”和“花嫲”是未满十五岁小孩的保护神,所以集中在七月初七这一天就刚好是“百无禁忌”。潮州府城内没有选择在七月初七,我了解到基本会在正月初、元宵前夕举办。
志雄:就是新年伊始就来办这件事(出花园)。
黄剑丰:一年春草生,相当于欣欣向荣、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什么选择在正月头?随着社会发展,习俗也发生改变,后来小孩一般在元宵前后开学。元宵后才出花园,会影响到小孩的学业。时间虽然有所不同,但潮汕人对出花园的祈求都是不变的:希望小孩能健康成长。
志雄:那出花园据您考证,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时候呢?
黄剑丰:出花园是受中原汉族成年礼影响比较大,结合潮汕传统文化,逐渐完善起来的。据我了解,这个习俗礼节比较齐全、风俗比较固定是在明朝。因为出花园里面有两个环节是跟林大钦有关的。林大钦是明朝我们潮州府出的状元,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文科状元,可谓“空前绝后”,潮汕历史上本土的文科状元只有林大钦。林大钦对潮汕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出花园里有两个习俗是“穿红木屐”和“咬鸡头”是跟林大钦有关系。
志雄:噢~~
黄剑丰:“穿红木屐”是传说当时林大钦十四、五岁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当时潮州一个地方称为“薛陇”,“薛陇”这个地方出了一个进士,叫做薛侃,号中离。当时他受朝廷旨意回来修水利,这个水利流经林大钦家和乡里百姓的田地。朝廷征用这些田地挖为溪,古代老百姓以农业为主,假如失去这些土地就没有生活的来源。当时(百姓)非常艰苦。林大钦当时十四、五岁,非常聪明,口才非常好,作为代表来找薛侃,薛中离。薛侃看林大钦非常聪明,很疼惜他,为了试探他的才华,就说:好,你先回去,这条溪怎么规划等我来考虑。薛侃先让人在门口放了黑烂土,林大钦穿着红木屐就踩过去,踩过去鞋子就脏了黑黑的,周围人看了哈哈大笑。林大钦非常镇定,他说“红鞋脱下换黑靴,朝官随后行”。薛中离听完大惊,“朝官”指的就是他,“红鞋换黑靴”,只有当大官才能穿黑靴。所以后来潮汕人将穿红木屐纳入出花园的仪式,在演变过程中,潮州府城可能还保留红木屐,一些地方简化成穿皮鞋。
潮州府城习俗,出花园的孩子要围一个白色的肚兜。蔡立佳供图
出花园的时候要洗12色花水,这里是六种花草,每种一对,加起来是十二色。蔡立佳供图
出花园一定要一双红木屐,据说跟林大钦有关。蔡立佳供图
另外一个环节是“咬鸡头”,也是关于林大钦。他十四、五岁的时候对对联十分厉害,有一次去学馆半路上看到一位老阿伯,手里抱着一只大公鸡。老阿伯出了上对,对的上的话公鸡免费抱。上联是:雄鸡头上髻。鸡虽然是雄性,但是头上有类似女性的发髻的冠。林大钦小时候帮人放过羊,知道动物的习性,他对道:“雌羊颔下须”。雌对雄,羊对鸡,颔下就是下巴,对头上,须对髻,虽然羊是雌性,但有雄性的须。对仗非常工整,而且贴近生活。老阿伯兑现诺言,公鸡被阿弟抱回去。他爸听说这件事非常高兴,宰鸡后把头给林大钦,说:你真棒!独占鳌头!这个鸡头给你咬。所以“咬鸡头”这个习俗后来被吸收到出花园中,要有公鸡,孩子要象征性咬一下鸡头,象征着“独占鳌头”。所以这两个习俗来自明朝的林大钦,据此考证,明以前可能有比较简单的流程,到此完善然后几百年来流传下来。
出花园当天一定要有一只鸡,鸡头要朝向孩子。蔡利生供图
咬鸡头,独占鳌头。蔡利生供图
出花园要宴请亲朋好友,宣告吾家有儿已长成。蔡利生供图
出花园当天,孩子的地位最高。家里长辈给孩子夹菜。蔡利生供图。
志雄:刚刚我们聊了出花园的两个仪式,那如果是一套完整的仪式,有哪些呢?
黄剑丰:出花园的仪式象征着小孩告别童年,所以有一些比较独特的仪式。首先第一条是洗红花水。以红花为主,加入其它花草,仔细的人家会找十二种花草,里面红花、仙草是固定的,其它的名字吉祥的就可以,比如竹叶,象征长青。十二代表一年十二个月。洗完换新衣裳,从头到脚全部都换新的,(志雄:象征新的阶段),里面有肚兜,(志雄:红腰兜)但我在府城看到小孩是穿白肚兜,各地有些不同。肚兜象征“换肠换肚”。(志雄:噢!外表穿上新衣裳,身体里也要崭新的。)用这个仪式告别,吃了这碗猪腹内之后,这个小孩基本上就装扮一新。传统上,小孩身上穿新衣,脚穿红木屐,头上插支石榴花,打扮后不能出门,因为十四五岁的小孩身上还带着孩子气。那一天小孩子最大,提的要求,要什么玩具啊,只要父母做得到都得满足他。宴席上还要坐大位,爷爷奶奶也要让着他,今天是他最重要的日子,这个仪式非常隆重,家里会请亲戚朋友来见证,也是宣告:我家里的小孩已经长大了,一方面是家庭的自豪感:终于后继有人了,另一方面是旧社会,十五岁成人后就可以婚嫁了。当然十四五岁婚嫁这个陋习,现在已经没有了。
志雄:在您之前的走访,在海外的潮人,有没什么地方现在仍然在传承出花园这个习俗活动呢?
黄剑丰:这两年我在做潮汕文化和出花园的专项研究中,发现特别是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出花园已经形成规模。一般由当地的潮州会馆来倡议:凡是潮州人的后裔,年满十五虚岁,都会统一到商会洗红花水,那边已经简化了,不是洗澡,而是洗脸、洗手,用红毛巾和红脸盆,洗红花仙草水,集体一起举办。每人一只鸡,象征性咬一下,这几个仪式是潮汕优秀文化在海外保存下来。我去年也接了一个创作任务,因为潮州会馆每年都举办出花园仪式,就是如何让新一代潮州人去了解出花园的内涵和意义、故事和背景,所以潮州会馆和新加坡南华潮剧社联合编了一个出花园相关的折子戏,后来觉得不如将林大钦的故事变成潮剧,作为潮州文化的代表,叫作《状元林大钦》,2022年2月将投排。我将林大钦的成长过程、如何对对联、如何红鞋换黑靴、如何咬鸡头、最后得中状元全部写入潮剧。我相信到时潮剧面世会对潮州文化、出花园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这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当地商会举办的大规模出花园活动,在泰国现在也保留出花园的习俗。
志雄:好的,接下来让我们请出马来西亚新山柔佛潮州八邑会馆副会长孙彦彬博士参与到节目中来,跟我们介绍一下出花园在马来西亚举办的情况。
孙会长:大家好!我是马来西亚柔佛新山潮州八邑会馆副会长孙彦彬,我的家乡是潮州沙溪西林孙厝楼下三房。
志雄:哈哈哈,您能说得这么细,肯定回过家乡来寻根的。
孙会长:对对对
志雄:您是在马来西亚出生的?
孙会长:是的,我是马来潮州第三代。
志雄:我想了解的是马来潮州八邑会馆集体举办出花园仪式有多长时间了?
孙会长:我们马来潮州八一会馆是在2007年开始举办集体出花园仪式,新山这里以潮州人聚集为主。在七八十年代,这边的潮人家里是有自己举办出花园仪式的,但是到九十年代和2000年左右,这个文化习俗慢慢消失了,老人家越来越少,年青父母忙着挣钱,慢慢就没人提及了。到了2007年,潮州八邑会馆集体举办出花园,是全世界第一个潮州会馆集体办的,是首创。当时是十个孩子左右。到2014年,慢慢更多孩子参加,有60人,只是在柔佛州,相当于马来西亚一个省。后来也影响到其他省的潮州会馆,到2015年是影响到全马所有潮州会馆都参与这个活动。
志雄:全马来西亚潮州会馆都参加?
孙会长:对对对
志雄:那就是从2007年第一届到现在没有间断过,每一年都集体举办出花园活动。
孙会长:是的,至今应该是14年了。
志雄:来参加出花园的是潮汕籍的15虚岁小孩,还是说其他族群的小孩也会来参加这个仪式呢?
孙会长:一开始只是潮州籍的小孩,慢慢其他族群的也要求来参加,我们就开放到父母一方是潮州籍的也可以来参加。
志雄:随着时代的推移,没可能父母双方都是潮汕人,有可能另一方是外地人,这种情况的子弟我们潮州会馆也是邀请和允许他们来参加出花园活动?
孙会长:对对对
志雄:对出花园这个民俗活动,您认为其意义在哪呢?
孙会长:意义是真的大!因为我自己本身是没参加过出花园这个活动。我认为第一是潮州青年进入另一个阶段,要让这些青年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的照顾,离开公婆神的保护,以后要自己做主,为自己做的事、说的话负责,成为一个成年人。第二是要接受潮州文化的熏陶。没有这样仪式的熏陶,长大以后可能会对潮州文化脱节,这是真正的意义。
要拜别公婆神,答谢公婆神的庇护。出完花园就可以不用再拜了。黄剑丰摄影。
志雄:正是这种文化受到大家的认同,所以这个活动一办就停不下来了,年年办。今年因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是怎么办呢?
孙会长:今年是互联网线上办。今年有幸邀请到汕头侨务局的帮忙和支持,他们邀请了民俗家一起办传统潮汕出花园仪式。这个仪式是在8月14日星期六上午10点在网上举行。同时我们也会办直播,用腾讯会议的形式,对海外民众和乡亲们开放围观。
志雄:今年在网上参加集体出花园的小孩有多少呢?
孙会长: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只对部分小孩开放,一共有20个小孩在各自的家里参加。举办前家里准备五碗头、三牲、鸡鸭鱼这些,届时主持人引导流程,会后民俗家谈谈活动的意义。
志雄:听到潮汕文化在海外保持得这么好,年年坚持举办,作为家乡人,我们感到敬佩,潮文化随着潮人在海外开枝散叶。这样的活动也联系起你们和祖国、家乡的交流,有同样的活动,我们交流起来,感情也互动起来了。
孙会长:对对,潮汕文化的互动越来越好、越来越深
志雄: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们潮来潮往,能加深彼此的感情。预祝活动圆满成果。剑丰老师,听了马来西亚柔佛潮州八邑会馆副会长孙彦彬博士的介绍,您有什么感想呢?
黄剑丰:海外潮人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时代快速发展,他们没有在潮汕地区生活过,没经历这些习俗,能这样保留下来,真是十分难得!他们还念着家乡文化
志雄:我想无论是在原乡还是在海外,潮人仍然传承民俗出花园,这证明出花园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在孩子心目中种下的种子发挥作用了,所以大家才会把种子一代一代地种下去,让潮人的后代能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能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
黄剑丰:是的,这种习俗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潮人之所以能遍布海内外全世界,就跟出花园这个习俗非常有关系。因为这个习俗明确告诉你,过了十五岁就是大人了,要与家庭分担,要有责任感,要为族群做贡献。潮汕人在外一般都有这种责任感,挣钱了寄回家,在外独立性、自主性比较强,做事有礼有节,显得相对成熟。这些东西对潮汕族群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出花园这个习俗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传承了几百年不断。
志雄: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做什么事,都不会“横生散死”,有规矩、有底线。
黄剑丰:是的,出花园这个习俗是非常神圣的,要让更多人知道其中的内涵。
志雄:是的,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才能明白父母和长辈的苦心。
黄剑丰:潮州市有些地方也把感恩文化融入到这个习俗,十五岁感恩父母的生育,感恩师长的教养。
志雄:一项习俗要传承,要不断发展充实它的内涵,这样才称得上是发扬光大。c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