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潮商善于跨界,但他第一天上班就被炒了鱿鱼,今事业有成后仍不忘初心,积极反哺家乡
▼
马介璋-人物简介
马介璋,1942年出生于广东汕头潮阳。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荣誉会长,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常务副主席,深圳市首届荣誉市民,深圳市侨联荣誉主席,深圳市侨商国际联合会创始人之一、永远名誉会长,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永远名誉会长,深圳市社会治安基金会(今为见义勇为基金会)创办人,香港潮属社团总会永远名誉主席,香港潮州商会永远名誉会长,佳宁娜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名誉主席,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荣誉顾问,分别于2003年、2009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铜紫荆星章”、“银紫荆星章”。
“1983年,祖国改革开放的消息传来,犹如一阵春风,振奋人心。当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在国外有这么多的投资,现在是不是也可以回到祖国去投资?我是个商人,做生意肯定要考虑有没有商机,我们国家人口那么多,又地大物博,改革开放了,这个发展潜力肯定巨大。回来投资,一方面支持祖国的改革开放,另外也是发展壮大我的事业。”马介璋接受采访时道出了上述一番肺腑之言。从1985年正式来深投资兴业,至今已超过37个年头,马介璋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马介璋现在的身份是佳宁娜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名誉主席,除此之外,他还有中国侨商联合会荣誉会长、深圳市侨联荣誉主席、深圳市侨商国际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潮州商会永远名誉会长等多个头衔。
第一天上班,被炒了鱿鱼
1942年,马介璋出生在广东潮阳成田镇(现属汕头市潮南区)一个名为家美村的地方。成田镇是当地著名的侨乡,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镇旅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超过20万人,是汕头市的重点侨乡。
马介璋7岁那一年,其父马明耀带着一家人从潮阳成田老家到香港谋生。初到香港,马明耀做的是小贩生意,即使每天早出晚归,也常常是入不敷出,全家就蜗居在一个徙置区的小木屋阁楼上。徙置区对内地人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却是上个世纪许多港人熟悉的记忆,比如歌神许冠杰就曾在名曲《有酒今朝醉》中唱到“行年十八岁,懒风趣,有名高级徙置区”。所谓的徙置区,其实并不高级,就是香港早期的出租公共房屋,原是为了安置无家可归的灾民而建。
潮汕人被誉为“东方犹太人”,他们相信“工字不出头”,意思是“打工永无出头之日”,所以一有积蓄便想着做生意。后来,攒了点本钱的马明耀在香港与人合伙开了间米铺,勉勉强强可以糊口,毕竟家中有5个子女要养。
马介璋是家中长子,15岁时,为了帮父母分忧,他不得不中途辍学,出来闯荡天下。初入社会,马介璋到母亲打工的毛衣厂做抓毛学徒。只是没想到,第一天上班他就被老板炒了鱿鱼。当时由于没有工作经验,他跑去向母亲请教,结果老板误以为他贪玩偷懒,就让他回家了。走出厂门,马介璋气愤难平,但仍安慰母亲说:“不要紧的,他的厂这么小,我将来开一间工厂,要比他的大10倍以上。”见儿子有如此雄心壮志,母亲顿时就笑了。
后来,马介璋进入一家生产牛仔裤的工厂,很快就从学徒工变成了熟练工。那个时候的马介璋很辛苦,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又接着做裁缝补贴家用。当时由于香港地区享受英联邦特惠税制,英国进口商在港大量进货,各类服装加工订单络绎不绝。马介璋看到了这个商机,在黄大仙区租下一个地铺,买了两台二手缝纫机,从大厂接单拿材料来做代加工。有时候活儿太多做不过来,就分发给周围一些家庭主妇来做。靠着这个家庭式的作坊,经过3年的奋斗拼搏,马介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除了港澳地区外,马介璋名下的公司还在南非、泰国等海外7个国家设立了生产基地,组建起了以生产牛仔裤为主,兼营布匹、拉链、纽扣等辅料的香港达成集团,产品畅销欧美市场。
当然,马介璋也早早就洗掉了过去“第一天上班就被炒鱿鱼”的“屈辱”。2021年8月,马介璋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还回应了当年的雄心壮志:“我在世界各地的工厂,光是厂房面积就超过了30万(平方英)尺。回顾以前我第一天(上班)就被炒鱿鱼,那个老板的那间厂最多也就是3000(平方英)尺,现在我的厂比他的大了几十倍。说起来真是一个巧合。”
▲1988年,马介璋与同事在香港达成旧厂房(永祥工业大厦)庆祝生日
马介璋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在香港也小有名气,人称“牛仔裤大王”。不过,对于这个称号,马介璋在接受采访时却感觉有点不好意思,连忙解释“都是外人封的”。在那个年代,香港除了“牛仔裤大王”马介璋,还有“塑料花大王”首富李嘉诚、“制衣大王”林百欣和“钟表大王”庄静庵,他们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潮商”。
跨过罗湖桥,投资深圳
上世纪80年代,马介璋是最早一批跨过罗湖桥,回到深圳投资兴业的港商之一。至今,他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1984年,我和几个香港的朋友一起来内地考察。还记得当时的过关口岸是罗湖口岸,只提供‘朝九晚五’的通关服务。那时过关不仅要排很长的队,而且还要经过边防人员的层层询问,一边询问一边手写登记。过完关,还得去中国银行将港币换成人民币,办完整个入境手续就得两三个小时。”
“那时候出关口到了罗湖,抬眼望去到处都是黄土路,交通也不方便。路上汽车不多,单车多,风一吹骑单车的人就像在灰尘里飞起来似的。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沿路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大开发景象。”马介璋回忆道。
1985年,马介璋在深圳南头与内地的一家企业合作,斥资兴建了一家纺织、印染、服装“一条龙”的大型服装加工厂。不过,在南头的服装加工厂还在建设期间,闲不住的马介璋在罗湖黄贝岭投资的一个小纺织服装厂先开张了。“正好黄贝岭有一个闲置的老毛纺厂,我们就把厂房租下来了,还是生产牛仔裤。”马介璋解释,“在深圳请工人容易,人工成本也比香港低很多。”
来深圳后,马介璋发现很难找到一个吃饭的好地方。“不管是出品味道还是卫生环境,都不是很好,很难找到高档一点的饭店。”他当时已经在香港开了一家佳宁娜潮州菜酒楼,何不照样在深圳也开一家?一方面自己有吃饭的地方,另一方面很多港商来到深圳也有地方吃饭。
在潮州话里,“佳宁娜”就是“自己人”的意思。在装饰、卫生、管理与服务方面,香港佳宁娜酒楼都跟世界接轨,而且高薪聘请名厨主理,在“色、香、味、形、器”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只为追求原汁原味的潮州特色家乡菜。马介璋如此费尽苦心,酒楼开业后顾客自然是络绎不绝。
于是,1988年,马介璋在刚落成的深圳晶都酒店开办了内地第一家大型港资潮州菜酒楼——深圳佳宁娜大酒楼,照搬香港佳宁娜酒楼高标准打造,连厨师和楼面管理人员大部分也都是从香港派过来的,同时对内地员工进行了一系列的“港式服务”培训。开业后,深圳的佳宁娜酒楼生意也异常火爆。
“那时候我们的菜品价格并不低,印象中有人吃完了说贵,结果过了几天,我又在餐厅碰到他。”马介璋笑着说,一边喊贵一边又用脚投票,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的东西都是真材实料,所以成本就高,但是好吃,而且服务好。”
佳宁娜酒楼在深圳的成功,坚定了马介璋走高端潮菜的品牌连锁道路。随后,佳宁娜又相继在广州、北京、海口、昆明、武汉、佛山、益阳等地,以及加拿大、泰国等国家开设多家分店,遍布全球,成为了一家跨国的中餐饮食集团。
慢慢地,深圳也成为了马介璋事业布局的重要版图或者说投资内地城市的桥头堡。1991年,他相中了毗邻深圳火车站的一块土地,在此建起了佳宁娜友谊广场。这里原来只有连片低矮的平房以及闹哄哄的夜市排档,而且一下雨就会被淹得一塌糊涂,如今已经成为了繁荣的罗湖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马介璋又与孙启烈、马伟武、郑松兴、梁满林等4位侨商共同投资26亿元在深圳平湖兴建了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随后,马介璋将华南城的模式在全国进行复制,在南昌投资“华中城”,在连云港建设“华东城”……
携手侨商,逐梦大湾区
前人披荆斩棘,闯出一条大道,定会引来他人跟上,络绎不绝。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不少港商、侨商看到“牛仔裤大王”马介璋在深圳投资兴业取得了成功,也纷纷来深圳寻找商机。为加强与港商、侨商的联系,马介璋牵头创办了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我在全球各地做生意,多少会接触到一些华侨朋友,考虑到他们对内地不熟悉,为了向这些前来投资的华侨、外商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便利,同时服务国家对外开放的大局,所以创办了这个协会。”
马介璋当时是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常务副会长。他透露,协会把如何吸引侨商外资、他们进来之后应该如何投资、有哪些流程都一一总结归纳到章程里。“之后我们常常会带动外商来深圳投资,有好的项目我们也会推荐给深圳市政府;其他有的地方需要招商引资,也会找我们协会给他们提供人选。在这个过程中,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为很多侨商外商排忧解难,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很多侨商外资就是通过这个协会进入内地投资的。直到今天,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仍然是深圳市培育民间组织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深圳市侨商国际联合会成立于2000年,这是全国第一批成立的侨商组织之一,马介璋也是这个联合会的创始人之一。从2002年起,马介璋连续三届担任会长。利用自身在海内外商界的影响力以及人脉广的优势,马介璋邀请大批实力雄厚的侨商入会,在骨干会员中,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达50多人。
“我经常带领侨商在内地考察调研、寻找发展机会,也带领企业出国学习走访,侨商联合会成为了提供良好投资环境的考察平台。现在回过头看,虽然当时回来投资的侨胞有的做得很成功,也有做得一般甚至失败的,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但是,我觉得无论发展得成功与否,当时能回来投资的侨胞都是爱国、爱党的。”马介璋感慨道,过去这么多年,特别是过去10年国家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大家感觉到在内地办事更加顺畅、做事更加踏实和放心。“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和平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还有政府更加廉洁、法治条件更为成熟、交通和信息流通更加便捷等等,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觉得在国内经营企业比在海外更加方便快捷。”
2021年10月6日,时任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任期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中透露了一则重磅消息:建设北部都会区。同一天,香港特区政府发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对此,外界的解读是:这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下,香港特区政府第一次以港深融合的规划理念做出的一份重要规划,将有助于加速深港一体化进程。
▲2003年,马介璋获颁“铜紫荆星章”
作为一名常年在深港两地来回奔波的商人,马介璋对深港双城一体化的思考比绝大多数人都要超前得多。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马介璋就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出:深港合作应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并建议建立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的联合机构。他甚至还大胆提出,为了在未来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深港两地作用,可以考虑尝试“深港(市场)一体化”。马介璋认为,这个设想对祖国的统一大业大有好处,他说:“这一举措如果实施,可以让全世界各国看到,国家对香港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至此,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尽管今年已经80岁了,但马介璋依然密切关注着国家的发展,他表示:“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应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等重大机遇,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知恩图报,支援家乡建设
如今,马介璋在内地的产业早已经从当初的服装厂蜕变成汇集餐饮食品、房地产、商贸物流等多个板块的大型国际企业集团。无论在哪个行业打拼,他都懂得知恩图报,时刻不忘支援祖国和家乡的建设。“我的父母经常教育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做人一定要爱国、爱家乡,我们身上流的是中国血,我们的根在中国,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得自己是中国人。”马介璋说。
尽管时隔40多年,但第一次随父母回家乡探亲时的情景,马介璋至今仍记忆犹新。上世纪80年代初,家乡父老乡亲生活贫苦拮据,村民用水仅靠一条水沟,大家既在水沟里洗菜、洗衣服,又用水沟里的水煮饭;小孩上学的教室破旧不堪,而且没有课桌和椅子,只能坐在泥地上上课……看到这一幕,马介璋的眼睛湿润了,当即捐出了120万元,其中60万元用作修建小学,60万元用作修建自来水厂。
此后,马介璋密切关注家乡的发展情况,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教育卫生、道路修缮等各项建设事业。2000年,他再次捐资1000多万元在家乡建起了马介璋中学(即图南学校),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大礼堂、教师宿舍以及操场等配套设施。从2002年起,他又在1984年出资为家乡设立奖教奖学金的基础上,追加到每年30万元,为马介璋中学、家美学校设立奖教奖学金。
▲2006年,马介璋捐出赈灾款100万元
马介璋说:“我捐的钱不算多,但希望能起到榜样的作用,激励年轻一代奋发图强,为家乡作出更大的贡献。”在他的带动下,一代又一代在外的潮汕乡贤反哺家乡蔚然成风,成为支持祖国和家乡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8年1月29日,马介璋(前排左一)赞助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灾情传出,当时马介璋仍身在海外,获悉有关灾情后,他立即打电话给香港潮州商会和深圳侨商会会员,动员全体同仁捐款赈灾,并以最快的速度筹集资金。3天之后,首笔救灾款就送到香港中联办,并转交内地灾区,香港潮州商会由此也成为最早捐出善款的机构之一。
香港潮州商会是香港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工商团体之一,至今已有过百年的历史,在东南亚以至全球华人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力。在担任香港潮州商会会长时,马介璋曾表示,潮州人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也要热心公益。“希望大家更加努力参与社会事务,关心公益事业,继续发扬潮人热心公益的传统,服务社会。”
马介璋还是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原深圳市社会治安基金会)创办人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在深圳市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一时间也带来了严峻的治安问题。1992年,马介璋、李贤义(信义集团董事局主席)等港商及深圳市30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深圳市社会治安基金会,后来该基金会更名为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2022年是基金会成立30周年,截至目前,共表彰了见义勇为先进群体77个、先进个人3562名,对深圳见义勇为的人士给予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奖励,让他们摆脱了“光荣一阵子,痛苦一辈子”“流血又流泪”的尴尬局面。2022年11月11日,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30周年致敬典礼在深圳会堂举行,佳宁娜、信义玻璃等20家企业荣获“深圳市见义勇为突出贡献”奖。
鉴于马介璋对深圳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早在1994年,他就与李嘉诚、胡应湘、余彭年等知名港商一起获颁首届“深圳市荣誉市民”的称号。在深圳投资兴业37年,马介璋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并积极地以主人翁的姿态,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我做过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一直积极参与政治协商工作,我的一些想法和建议被国家各级政府采纳,对地方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令我感到十分的高兴。但更多的是,我从中学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我们经营企业就要有这样的初心和理念,一切从消费者出发,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匠心品质的产品和优质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马介璋说。
来源:晶报
【编者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者收集整理,旨在与大家分享学习。如您认为某些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核实后将采取相应措施。
-The End–
❦
【荐读】腾讯主要创始人陈一丹在天下潮商北京论坛上的一番话打动许多人
天下潮商传媒集团精准聚焦全球崛起的潮商群体,整合全球潮商顶级优质资源,以推动全球潮商商业力量成长为使命,以传播交流投资合作为龙头,以全球潮商大数据库为核心,致力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和全球潮商顶级交流投资合作平台。
联系:13829563637 邮箱:txcs88@126.com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这位潮商善于跨界,但他第一天上班就被炒了鱿鱼,今事业有成后仍不忘初心,积极反哺家乡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