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照片 | 毛主席在北京接见革命母亲李梨英

1951年国庆节,李梨英(前排左四)作为南方老区根据地代表团成员上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李梨英(1888-1961),潮安磷溪西坑村人,出嫁铁铺大坑村,193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梨英的长子林松泉和女婿刘金城都是共产党员,受家人的影响,李梨英深知农民只有翻身闹革命才能取得胜利,1932年,她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大坑村组织农会、妇女会的积极分子。
1932年冬,党在秋溪区西坑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东江独立师第二团第三连,并进行扩军。三儿子林松才积极要求参加红军,李梨英便默默收拾好行李,第二天一早便将儿子送往红军营地,李梨英也成为大坑村第一个送子参军的母亲

当时潮、澄、饶红军编印的《红潮报》报道了李梨英送子当军的事迹,这也是李梨英第一次以“革命母亲”的称号出现。这一亲切称呼,迅速传遍了根据地,青年们踊跃参加红军。此时,李梨英一家7口有4人参加革命,是名副其实的革命之家。

1933年春天,南方革命形势日趋恶化,李梨英义无反顾加入中国共产党。就在这一年,大女婿刘金城英勇就义,大女儿林松花被捕入狱,孙儿流离失散,大儿子林松泉和三儿子林松才也在保卫根据地的战斗中相继牺牲……亲人的离去并没有击垮李梨英,反而激起她更强烈的革命斗志。李梨英强忍悲愤说:“不要为我难过,不流血牺牲,革命是不会成功的。”
当时,党组织决定让李梨英同其他军烈属一起暂避南洋,免遭反动派毒手。李梨英却婉言谢绝,她坚定地说:“我要走革命路,绝不走南洋路! ”毅然把14岁的小女儿美花托付给远亲,把省吃俭用存下来的20多块光洋作为党费交给留在村里坚持革命斗争的党组织,带着12岁的小儿子松森跟着队伍上了凤凰山、乌山。

1938年春,16岁的松森在执行任务时牺牲了。李梨英再次承受失去至亲的痛苦,仅10年时间,六个儿女、一个女婿,牺牲的牺牲,失散的失散……李梨英却依然坚强地战斗着,把母爱倾注到革命的大家庭中。
1941年6月,组织派李梨英到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负责大埔百侯镇“南委”直属电台的掩护工作,并将电台革命同志组建起“临时家庭”,由李梨英担任这个“家庭”的母亲。由于叛徒出卖,“南委”机关遭敌人破坏,一些同志牺牲了。紧急关头,李梨英带着电台其他同志突出重围、安全转移,保守住了党的机密。
60岁的李梨英一天跑八九十里路,从游击区到国统区再到沦陷区,一次次出色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直至1949年10月24日汕头解放,李梨英随欢呼的人群一起涌到大街上,喜迎解放大军进城。
1951年国庆节,是李梨英一生最难忘的日子。作为南方革命根据地代表团的成员,她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宴请。在宴会上,李梨英同彭湃的母亲一起,代表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全体同志,向毛主席、周总理敬酒,表达了南方革命根据地人民对领袖的敬意,对社会主义的向往。

1951年11月6日,粤东老根据地人民赴京参加国庆节观礼代表团返穗合影。此照片在陆丰湖坑村“田激石溪地下交通站(峨眉山站)遗址“所拍。照片左上角为“新田激石溪地下交通站(峨眉山站)”的站长陈如,前排右五为彭湃烈士母亲周凤,右四为古大存,右三为李梨英 (陆普惠翻拍)

1961年6月24日,李梨英在北京病逝。临终前,她把1800元积蓄作为最后一次党费,交给了引领她走完光荣一生的党!

原中侨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方方曾为李梨英写过一幅挽联:“十年游击战,十年地下工,匪特、汉奸、日寇,哪在你眼里,堪称智勇;为党献一生,为国献三子,挫折、伤亡、失败,信心永不摇,无愧忠贞。“ 这幅对联,是对革命母亲李梨英光辉一生的高度概括和评价。
曾和李梨英一起工作过、战斗过的原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同志,为李梨英撰写了长篇报告义学《松柏长青》。在后记中,他写到:“老人74年的一生,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成长为崇高的革命者的一生。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总是平凡的,同时又是崇高的。老人那平凡而又崇高的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以上绘画选自《”红色汕头系列连环画丛书 永远的“阿姆”》,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主编,撰写周永固,改编林琳,封面陈政明,绘画郑少洲,南方日报出版社2021年4月版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珍贵照片 | 毛主席在北京接见革命母亲李梨英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