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公园,来历不小!带你回溯百年商埠繁华

1860年(咸丰十年),英国首任驻潮州口岸领事坚佐治(GeorgeW Caine)抵达潮州,被民众拒之城,船甲板也被大石砸穿。就在他狼狈不堪地选择从韩江顺梅溪河口回广州时,一片细细软软的河口冲积砂洲进入他眼帘。
“这是哪里的天然停泊港?”他问。
“沙汕头,韩江出海口。”船夫回答。
“就把通商口岸定在这里。”

同年,汕头正式对外开市,成为全国第三个、全省第二个设海关的口岸。美、英、法、德、荷、丹麦、瑞挪(瑞典、挪威二国为合设)、日、奥、西、意、比等国家纷至沓来,在汕头设立领事馆,开办洋行、教会、学校、医院。
自此,汕头开始了完全区别于其他近代开埠港口的、中西结合的城市进程,汕头港口逐渐取代樟林古港,从梅溪、回澜溪—西堤—海关钟楼这道紧靠西港的弧形海岸线,逐步呈现“万国楼船”“云集鳞聚”的景象,汕头也超越了潮州城区,成为粤东的经济中心,又称“汕头埠”。
伴随着商贸发展,小公园赢得“通洋总汇”的美誉,地价也变得寸土寸金。
侨资影响下的地产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