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德:中国商帮文化应该发扬光大

张善德 中共党员 1937年10月生于广东省饶平县霞绕乡。1957年考入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学习无线电通信与广播专业。1962年毕业后,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积极参与推动北京市的信息化建设,先后主持并完成《关于加强北京信息基础设施(BII)建设》的软课题研究报告和《北京市科技信息网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受聘担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电子信息组顾问,促进了首都信息化规划的制订和信息应用网络的建设。
历任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系副主任、副教授、北京邮电函授学院党委书记,北京市邮政局党委书记,北京市电信管理局党委书记等职务。第八、九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现任北京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北京市电信管理局顾问,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北京潮人海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电信通信学会理事长,京都红帆信息科技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不是商人,却被京城众多的名商大贾推举为北京潮人商会会长。在商言商,他却用文化创商会模式。作为潮人中的一员,张善德深感,潮人商会积极研究商帮文化,重视商帮文化的宣传和传承,是商会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一个潮人身上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这份责任让他带领着在京潮籍企业家办出了一个具有文化品味的商会,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特色之路。
张善德先生的业余生活非常丰富,除了自己亲手创作盆景之外,还喜欢放风筝、收藏工艺品,对书法绘画也有一定造诣。据了解,他在北京电信局工作的时候,还成立了北京电信书画协会,并且当会长。
从历史高度和国际视角认识潮商
“潮商是继晋商、徽商之后,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着名商帮。潮商虽未曾像晋商和徽商那样称霸过中国商业,但在世界商业史上,潮商的全球性声誉,则远比晋商、徽商响亮得多。从历史的高度,以国际的视角全面分析研究世界潮商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是准确认识评价潮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从“亦商亦盗”到 “红头船商帮”
在对潮商的深入研究中,张善德发现,在中国历史上,强大的地缘商人的产生往往不是简单的商品化发展的产物,甚至不是主要依靠本地社会经济的商品化发展,而是主要建立在更大的区域市场体系需要之中。晋商、徽商的成长主要依托于南北方的盐销、米粮、茶叶市场,属于陆地商人。古代潮商的产生与成长主要与宋元以后的以广东、福建为中心的海贩贸易体系密切相关,是中国古代海贩商人群体。
在北京潮人商会会馆,记者跟随张善德观看潮商史略展,聆听他讲述潮商的历史典故、现实案例,一个古老充满传奇的商帮仿佛呈现在眼前。张会长向记者介绍,“潮人以海贩方式从事商贸活动,最早始于宋元时期,明中期后有了较大发展,但在朝廷海禁和镇压下,潮商为了自身的生存与朝廷奋力抗争,并未形成独立的商帮,而是形成了实力强大的海寇武装商人集团,他们倡导下海贸易与移民海外的风气,使得一代代潮汕平民走向海洋,形成庞大的潮商群体,也奠定了潮商的平民文化底色。直至清康乾年间解除海禁,鼓励中暹大米贸易。”他指着展室陈列的一条红头船对记者说,“清雍正之后,‘来往东西洋,经营南北行’,终于诞生了以红头船为标志,纵横东南沿海的红头船商帮——潮商。”
史料记载,1684年,清政府海禁终结,所有的船要编号并船头涂色区分:苏州黑色,浙江白色,福建绿色,潮州红色。潮州商船因此又得名“红头船”。
此后,潮商在大量海外移民中崛起,足迹遍及东南亚,长期掌控着“汕—香—暹—叻”国际贸易圈,形成以泰国为中心的近代潮人商帮。面对西方商人的激烈竞争,他们敢于以商帮的整体优势,采用先进技术掌控国际贸易圈,同时也为潮商提供了与西方商人竞争的雄厚资本。在张善德看来,“这种魄力和智慧是其他商帮不能比拟的。”
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的潮商群体
二次世界大战后,潮商对香港的国际贸易自由港地位情有独钟,纷至沓来。学习吸收,开办实业,积极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了家族企业的多元化和国际化,造就了以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为代表的一代现代潮商,跃入国际经济主流。
潮商在印支战乱期间遭受劫难,被迫流离,遍及欧、美、澳等地。在陌生的环境中再次艰苦创业,重新崛起,使潮商的足迹扩展到全球。
潮商在改革开放中走出本土,抓住机遇,闯珠三角,入沪宁杭,挺进中原,涌现出马化腾、张章笋等一批前途无量的潮商后生。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海外华人华侨有5000万,其中潮汕人就有1000万,约占1/5。相对其他地区的商人来说,潮商有更高的世界性声誉。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公布的“2007年全球华商富豪500强”,着名潮商李嘉诚以1794亿元财富名列榜首,而前200名富豪中潮商就有20名,占1/10。也就是说,全球华商前200名富豪中,平均每十人就有一名潮商。
香港爱国实业家陈伟南曾感叹,历史上潮商是影响深远的三大商帮之一,如今,潮商为华人最具财富之族群。他们足迹遍及全球,在地产业、银行业、零售业、电信业、日化、珠宝及服装等领域,披荆斩棘,纵横捭阖,其间的智慧与艰辛,成功与失败,为世人所景仰、所惊叹!
那么,何谓潮商?潮商,又称潮州商人或潮汕商人。准确说,潮商是指在海外从事工商活动、具有潮汕籍或潮裔血统的商人群体。历史的潮汕地区是指明清时代的潮州府属地,包括海阳(潮安)、澄海、饶平、大埔、潮阳惠来、揭阳、普宁、丰顺等县,而现在的潮汕地区是指分治后的汕头、潮州和揭阳三个地级市,广义上还包括汕尾市讲潮州方言的海丰、陆丰县。
“潮商虽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几经沉浮,却是唯一没有断代的华商商帮。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潮商活跃于国内外商业大舞台,日益成为世界各地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力量。”张善德不无骄傲地说。
以变求生成就百年辉煌
据了解,潮商的故乡潮汕地区面积约10346平方公里,仅为全国的1‰,约为广东省的1/18。为什么在如此狭小的区域,能够产生如此庞大的商帮呢?
究其原因,张善德认为,纵观潮州商帮发展的历史,分析重大历史事件对潮商生存发展的影响,可以清楚地看到,潮商在向外拓殖、艰苦创业中,面对重大社会历史事件的变故、严酷险恶的自然环境和经营条件的发展变化,总是不断以变求生:或激烈抗争、避其锋芒、漂泊他乡,以图发展;或抓住解除海禁机会,营造大船出海,开展近中国海贸易;或弃旧图新,采用火砻和轮船技术,与西方商人激烈竞争,牢牢掌控汕-香-暹-叻国际贸易圈;或审时度势,改变投资重点,实现由商业资本向实业资本的转移;或适应东南亚民族国家意识不断高涨的形势,在保持中华优秀传统的同时,主动融入侨居国社会,实现本土化,争取和谐发展的有利条件;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及时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并促使家族文化的嬗变,逐步实现传统的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正是这种不断以变求生、冒险拼搏、善于吸收、敢于创新的潮商文化,引领潮商度过一个个艰难困苦、与时俱进、继续创造辉煌!
另外,潮人性格坚毅,吃苦耐劳,抱群团结,头脑灵活。林百欣先生曾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潮人大多白手起家,从零售业开始艰苦的创业,坚持薄利多销的原则,企业经营坚持中西结合管理的方式,相信“商者无域”,熟稔消费心理学。以精细为精髓的潮汕文化更是培育了潮人商场上的精明与精打细算,这些都是引领潮商成功的重要因素,也让潮商赢得了 “东方犹太人”的美誉。
传承潮商文化,创新商会模式
张善德说:“中国商帮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一脉相承,尽管海内商帮在国家历史特殊时期受到了打压,但改革开放以来,商帮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期,我相信商帮的发展不仅是区域经济的催化剂,商帮文化的发展必然会成为经济和谐发展的润滑剂,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潮商文化——中国商帮文化的耀眼明珠
明清时期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诞生了晋商、徽商、潮商、闽商、粤商、浙商等着名商帮。商帮的崛起,为中国的历史画卷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由于一个商帮的形成受到其地域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潮商独特的商帮文化和较为鲜明的文化精神传统,让它历经百年仍然是全球商业的一支劲旅。
在张善德看来,“潮商文化是潮州商帮的灵魂。”他向记者介绍:“海洋的磨练、反抗海禁形成的冒险拼搏精神,是潮州商人的精神特色。出海贸易风险巨大,让巨商大贾与中小商人形成了团结合作精神,以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商业伙伴关系。妈祖崇拜追求的是从家庭到社会的和谐团结。‘和为贵’、‘和气生财’这一类伦理观念,因此成为潮汕商人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关公崇拜、韩愈崇拜折射了潮商对于儒家正统伦理文化‘礼义忠信’的心理认同,进而转化为支持商业行为正常运转与延续发展的行为准则。正是在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基础上,潮商建立起了近代商业信用体系。而记录潮商活动轨迹的潮州会馆文化则从‘恭敬桑梓’发展到‘联络乡谊’,注重加强族群的团结,后来更逐步向着致力于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的发展。
在“潮商文化展厅”的会馆文化区域,创建于明代南京后迁至苏州上塘的苏州潮州会馆的历史图片颇为引人瞩目。据张会长介绍,它现在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现存潮州会馆中保存最完善最富丽堂皇的会址。这座历经3个世纪,见证了清朝盛世、国土沦陷、国民奋发、新中国和平崛起的会馆,尽管部分文字已经脱落,但它那沧桑而又庄严典雅的风骨却向八方来客展示着富有特色的潮汕文化,讲述着潮商这一古老商帮续写辉煌的故事。尤其是今天长三角潮商的新崛起更是为风雨中屹立300年的苏州潮州会馆注入了新的内涵。
张会长还特别谈到,“侨批文化体现的诚信精神,对于当今社会尤其是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暴露的不诚信,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侨批,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讯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作为特殊文书,侨批是信、汇合一的综合载体,人们昵称其为“银信”。
“侨批文化内涵丰富,核心价值就是诚信。诚信是经济活动的道德基础,在当时商业经济不太发达,商业法规不健全的历史情况下,这正是海内外潮商所恪守的天则。作为潮商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侨批文化,是海内外潮人和潮商在特定历史环境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弘扬潮商精神,丰富商会内涵
2004年2月29日北京潮人商会成立。张善德被一致推选为会长,这创下了迄今为止商会会长不是民营企业家的惯例。“既然当会长,我就要了解潮商的历史,研究潮商的文化。”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对潮商的了解加深,有感于潮商创业的艰辛和成就的辉煌,社会上对于潮商的偏见,同时认识到文化是当今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因素,自己身处的北京更是名扬海内外的文化历史之城,在商会的运作上,张善德致力于文化创新商会模式。从创办《世界潮商》杂志,编辑出版《世界潮商丛书》,再到创建“北京潮商会馆”,设置迎贤厅、布展“潮商史略展厅”、“潮商文化展厅”、“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张善德赋予北京潮人商会浓郁的文化韵味,也让人们看到了潮商这个既古老又现代的商帮,其实是一个经济和历史文化都很厚重的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由他策划、总编的《世界潮商丛书》(华文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全面论述和系统评价潮商历史的史志性专着,它填补了国内空白,一经面世,即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丛书分四卷,即潮商史略(商史卷),潮商人物(商人卷),潮商文化(商文卷),潮商之道(商道卷)。目前除第四卷外,其余三卷已经出版。
“我力求让这套丛书对外成为人们了解潮商的一个多彩的窗口,对内成为凝聚和激发年轻一代潮商的教材,激励斗志的精神图腾,让他们在商战实践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和精神。”
加强组织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据张会长介绍,改革开放以前,北京潮人多分布在国家机关、国企、军事、科研、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开放后,进京创业的潮人逐渐增加,估计目前在京潮人约有10万人,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商贸、制药、珠宝、餐饮、食品、电子器件、文具等领域。
与其他城市相比,北京潮商数量虽不多,却拥有一批大型潮商企业,可以说群英荟萃。最着名的潮商有正大制药集团总裁谢炳,他们在“2007年全球华商富豪500强”都榜上有名。此外,北京国瑞兴业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章笋、北京珠光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曾加勤、联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壮强、阳柳地产集团总裁陈才雄、华旺集团总裁林辉勇、有信集团公司董事长陈子丹、德润企业集团总裁庄逸鸿、健兴利珠宝公司董事长许先坚等,都是北京潮商的代表和精英。
“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看,建设和谐社会光靠政府是不够的。商会作为一个社会团体,联系了特定的成员,尤其对于异地经商的企业家,通过商会这个团体能够把他们联系起来并加以引导,推进他们自身事业的发展,鼓励他们参政议政,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这是我当这几年会长的深刻感受,也是北京潮人商会‘团结、促进、服务、回报 ’的功能体现和意义所在。”
就今年的商会工作,张善德透露,在进一步抓好《世界潮商》平面媒体质量的同时,搭建起商会的网络平台,设立商会文化宣传中心和联络服务中心。通过着力加强商会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提高商会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商会会员和海内外潮商服务。
坦言:城镇信息化将成为全国信息化向农村发展的节点
张善德的经历很丰富,担任的职务也很多。接受《城市化》杂志记者的采访,谈起自己的经历,张善德笑言:“我是通过考学进京‘被城市化’的。”
他在“北邮”先后担任过助教、讲师、副教授和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无线电系副主任、院党委委员等职务。除了日常教学任务,他曾主持并完成了《微波通信无人值守中继站》和《河北省微波总站自动控制系统》等科研项目,分别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状和北京邮电学院科研二等奖。而这些关于自动化控制的项目也将他的研究领域转向计算机,编着出版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接口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期间,他还担任过北京市政协第八、九届委员、第九届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通信学会理事长、《电信建设》杂志总编辑,并积极参与推动北京市的信息化建设,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关于加强北京信息基础设施(BII)建设》的软课题研究报告和《北京科技信息网建设》的可行性研究。鉴于他的贡献,北京市人民政府聘任他担任专家顾问团顾问。
对于当前中国城市化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张善德感慨,城市化发展的必然是信息化,信息化的建设反过来促进城市化的建设,而且在城市化的过程里,新兴城镇的崛起会促使信息化的普及更进一步推广,城镇的信息化将成为全国信息化向农村发展的一个节点。这对于促进全国信息化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