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是他心头的“白月亮”,这位潮商从曾经的餐饮龙头,转战月饼市场近三十载

  他喜爱美食,乐交朋友。他的海南佳宁娜曾经风光无限、引爆潮流,成为餐饮龙头业界传奇。商海沉浮,曾经日进斗金,一时无两,也曾经千金散尽,举步维艰。如今他的佳宁娜依然星光熠熠,公司主打的月饼更是独占鳌头,成为地方闪亮名片、温情印记。企业也正迎来大步跨越的黄金时期。

 

  作为在海南打拼的潮汕人,我们跟海南同进步、共成长。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我们同样情系桑梓,不忘家乡发展!我们在海南的全体潮汕人,在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建设中,要争取更大成绩,回报家乡,为家乡作出更大的贡献!

 

  ——李楚炯 

  海口市东南30公里,国家级高区海南云龙产业园区里,占地5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足球场大小的佳宁娜食品生产基地,路道笔直,楼房簇新,草木葱茏,鸟语花香,俨然一个优雅花园式小区。从曾经的餐饮龙头,转战月饼市场,跃升为海南特色的旅游食品生产基地,海南佳宁娜的发展有何奥秘?请听掌门人李楚炯为您娓娓道来。

 

李楚炯

 

  天性勤敏 自小养就仁爱秉性

 

  李楚炯出生于1962年,爷爷奶奶是泰国华侨。他说,早在1951年他的爷爷就回普宁老家盖了一座房子,新房子住没多久,由于村里粮食没处存放,因此被借去当仓库,他们又搬回老房子,所以村里对他们一家一直心存感激。

 

  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李楚炯家却因为有源源不断的侨批收入,衣食无忧。尽管家境优渥,李楚炯说他天性勤敏,还是很小的时候就学会扫地、洗衣、做饭、喂猪,时常还会偷偷拿出家里的食物接济挨饥受饿的玩伴。潮汕人崇源尚本,孝亲爱友的良好家风,中华传统道德仁者爱人、奉献社会的观念在他身上十分鲜明。现在李楚炯的办公室,摆放着红木家具、书画、瓷器,典型的文人风格。李楚炯说,墙上那幅“谦信勤敏”是他的座右铭,他相信天道酬勤、商道酬信。在他的产业园基地和酒楼大堂,都摆放着关公手执青龙偃月刀的立体雕像, 并配以铜刻对联:精忠昭日月,义勇镇山河。横批:忠义千秋。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在他心目中的厚重份量。

  羽翼渐丰 携28大厨挥师海南

 

  1978年,李楚炯随家人移居香港。继续一段时间的学业后经乡亲介绍入职佳宁娜。香港佳宁娜集团创始人马介璋,早年靠经营达成制衣厂有限公司发迹起家,1983年开始进军餐饮业,投下巨资在香港创办了第一家佳宁娜大酒楼。据说佳宁娜的谐音是“家己人”。

 

  马介璋

 

  1988年,海南建省设立经济特区,海口由一座边陲小城一跃成为全国改革开放前沿。当年,号称百万大军过海峡,全国的人才、资金、机遇迅速汇集海南。很快,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海南进入消费的鼎盛时期。瞄准海南餐饮业潜在的巨大市场,1993年,香港佳宁娜餐饮集团投资6000万港元,挥师海南,在海口成立海南佳宁娜食品有限公司,开设分店,李楚炯被委任为副总经理,全权负责海南公司的各项工作。李楚炯记得出发前, 集团主席马介璋语重心长对他说,“我对海南特区有信心,对你有信心,拿出成绩来!”

 

  李楚炯说,当时的香港流行着潮菜、粤菜、京菜、淮扬菜四大菜系,潮菜通过吸收融化东南亚美食元素,以其食材高端、口味清鲜在香港首屈一指。登陆海南的佳宁娜是当时海口的港资餐饮企业,主打潮州菜,推行的同样是香港的成功模式。李楚炯带上夫人还有28名大厨,满怀激情、踌躇满志踏上海南。

 

  创新经营 千万投入一年回本

 

  当时的海口上档次的酒楼极少,多数为大排档式,而佳宁娜精美的就餐环境、精湛的烹饪技艺、贴心的服务、集养颜与美味于一炉的高档菜品,颠覆了人们对美食的认识。大批顾客蜂拥而至,可以容纳1000人就餐的佳宁娜酒楼日日爆满,客人往往要排着长队等候就餐。当时的佳宁娜酒楼员工一下子猛增到400多人,香港来的主力厨师月薪甚至可以达到几万元,这样的待遇在那时可以说是十分可观。

 

  当时流传着一句顺口溜 “住在寰岛、玩在中国城、吃在佳宁娜”,让我们可以想象佳宁娜的地位。李楚炯伉俪为海南餐饮业带来了全新的经营模式和先进的管理办法,他们培训了一大批管理、服务人才,现在海口一些酒楼老总以及中层管理人员都曾经在他们公司工作过。

 

  没日没夜的忙碌带给李楚炯实实在在的回报,投入的几千万元一年回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李楚炯一鸣惊人的成功模式让香港总部深受鼓舞,公司快速反应,马上集结资源,向地的昆明、成都、上海、武汉、北京扩张餐饮版图,全面推广海南模式。

 

  “寒流”压顶 筹集资金逆势创业

 

  人生起起落落,20世纪90年代海南宏观调控,一些企业离开海南。佳宁娜公司的大部分股东后来也撤资退股,李楚炯陷入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

 

  是走是留,成为横在李楚炯面前的一道难题。当时的李楚炯认为,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会停,中国的发展不会停,海南宝岛,得天独厚,前景必然光明。”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李楚炯决定留下来,与海南共进退。他拿出全部的积蓄,包括变卖夫人的首饰,筹得300万元投入酒楼,开始新一轮的创业。他们适时调整经营策略,设计出适合当时消费市场的潮粤式早茶、自助晚餐等饮食项目,及时降低消费标准。李楚炯笑着说, “为了给顾客新意和惊喜,那几年,我圣诞节扮圣诞老人、春节扮财神给客人送礼物。”经过调整,不仅老顾客留住了,新客源也被吸引过来,慢慢地又稳住了脚根。一直到2007年,经济开始复苏,李楚炯终于熬过了那个漫长的寒冬,迎来明媚的春天。

 

  20多年来佳宁娜酒楼一直领跑海南餐饮业,品牌形象深入大众民心,成为海南饮食界长盛不衰的一个标杆!而随着海南各路菜系崛起,佳宁娜也渐渐把主业转向了月饼生产。

 

 

       用匠人之心传承月饼的老味道

 

      早在1994年,海南佳宁娜就开始小批量试水月饼,当时主要还是用于赠送顾客品尝,一经推出便受到人们一致推崇。

 

  海南佳宁娜秉承集团公司选料上乘、制作严谨、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主打广式月饼、潮式月饼。既坚守传统工艺,又大胆引进现代化生产手段,使产品始终在市场上独占鳌头,供不应求。

 

  二十多年来,李楚炯一直传承月饼的老味道,始终用匠人之心,为人们奉上爱与团圆的温馨。如今,这位海南月饼行业的传奇人物,仍在创新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一年十二个月,月饼陪伴大家的时间不过一个月左右,不过对于月饼生产厂家来说,剩余的11个月里,他们可没有干瞪眼。曾有记者提问“大家每年都很关心,每年做月饼只做一个月,那平时你做什么呢?李楚炯这样回答:“我们这个月饼过后,我们这个休整期里面,除了我们机械的保养、维护,更多的就是研发新的产品。

 

 

  好味道不是灵光乍现的短暂火花,而是千百次实验的长久坚持。为研制出消费者满意的口味,一款月饼,研发人可能得试吃无数遍。食品和其他产品不一样,每一道工序都很讲究,该放什么料、放多少、什么时候放等、都有章法。做了近三十年月饼的李楚炯,对于每一道工序,总是要亲自把关,才能放心。而他之所以如此坚持,是因为小时候那历久弥香的味道。

 

 

  李楚炯曾在接受时说:“我小时候我是出生在汕头地区,那个时候,七十年代的初期还是很贫困的。那么能够在中秋吃上一块月饼,那个幸福感是满满的。那时候不是说我们每个人能吃一块(个)月饼,一块(个)月饼是一家人来分享的。”

 

  小时候,李楚炯对月饼有着无限的憧憬和向往。那时物资匮乏,月饼是稀罕物,平常难得一见,只有到中秋节才能买得到。待到中秋节的那一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那是相当幸福的一件事。于李楚炯而言,月饼就是心头的“白月亮”。那份由口及心的温暖,指引着他朝着人生目标奋斗。

 

 

    李楚炯从业餐饮业已经三十多年,他把香港的月饼带到海南来,把月饼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广式月饼,一个是潮式月饼。他认为海南岛是一个美丽的海岛,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大的。

 

  李楚炯对商机有敏锐的嗅觉,1993年,他和妻子来到海南,成为了一名闯海人。那时的海南省正处于发展初期,到处都是发展的机会。于是,李楚炯夫妻俩租下了一间小作坊,开始创业打拼。最初生产月饼时,市场销路不是很好。把一个月饼小作坊发展到月饼厂,一路走来,李楚炯夫妇俩也是尝尽了这其中的酸甜苦楚。在2000年时,李楚炯差点就没坚持住。那时候整个收入跟支出,它都是到一个很困难的阶段。那时候基本上都是把他自己一些,积蓄、家当都拿出来。有时候回家,李楚炯夫妇就在想,这个一个冒险的行为,如果输了就没有了。

 

  那时候,是走还是留,李楚炯犹豫了。看着历经7年奋斗出来的月饼厂,以往奋斗的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最后,李楚炯决定,放手一搏。

 

  李楚炯认为诚信经营是一个企业的命脉,他坚信的一个信念就是要把自己的产品做好,这是他自己这么多年的追求。每年能够把赚回来的一点钱,对他来说就是尽量把它投入到厂里面去,优化环境,优化设备,提高人员的素质。

 

  幸运会眷顾努力的人。从未停止向前的李楚炯,积累经验,扩大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慢慢地,李楚炯所生产的月饼家喻户晓,月饼厂也升级到如今的月饼生产基地。

 

  李楚炯认为中秋就是传统的节日,那么我们保持传统,也要有创新。传统不能丢。传统丢了就不是中秋了。成功制作一个可以上市销售的月饼,前期需要经过原料采购、质量检验、进车间配料、搅拌等环节,才能正式进入生产环节,再通过一系列的制作工艺,最后包装出厂。如今最新的自动化生产线,从根本上解决了“月饼”这一特殊节日食品,生产周期短、市场需求量大的问题。同时,专业化、自动化的大规模集成生产也保证了产品的安全质量,缩短了月饼的生产周期,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月饼新鲜度的要求。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大过天。从原料的把控到品相、口味的创新,从技艺的传承精进到服务的精细提升,李楚炯精益求精,坚持料正质优,用矢志不渝的匠人精神奠定了他们在月饼界的声誉和地位。而这所有的努力,也是希望在每年中秋能给众多海南人带去浸润心田的温暖和亲切。

 

  月饼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更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对亲人的祝福,是一种对吉祥团圆的期盼。所以做月饼,李楚炯是认真的,也始终将自己的那份情意融入其中。

 

  李楚炯曾说“吃月饼在我小时候记忆里面是,最幸福的事情,现在我自己做月饼了,我自己就要做出不同口味的月饼来满足自己的味蕾,也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味蕾。

 

  在海南打拼近三十年,李楚炯的根,已经深深扎入这片热土。而无论走多远,做让海南人民喜爱的月饼,将团圆送进千家万户,始终是他心头的“白月亮”,照亮他前行的道路。李楚炯这样表示“我们会一直不忘初心,作出健康,安全的食品。

 

  2006年,建筑面积达16000多平方米的佳宁娜大型现代化食品加工基地建成投产,每天月饼产量一下子提升到2万盒。尽管产量不断提高,但距离市场的期许还大有距离。李楚炯说,在海南,佳宁娜月饼已成为人们中秋佳节寄托情思的一种记忆、一个符号,占据海南月饼总销量70%以上。

 

  佳宁娜月饼先后荣获“海南省著名商标”“海南月饼第一品牌”“中国十大名优月饼”“全国质量放心用户满意月饼”等数十个荣誉,李楚炯本人也获得 “优秀民营企业家”“海南守诚信、创品牌优秀企业家”“海南省十大杰出质量人”“跨越辉煌60周年——推动海南品牌建设60位功勋人物”等殊荣。

 

  伴随着佳宁娜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企业的要求和期望更为迫切。2017年,当地政府在国家级高新区云龙产业园,划出50亩地给佳宁娜,希望公司能够建设一个正规月饼生产基地,作为龙头展示海南月饼生产企业的形象,将其打造成为海南省旅游产品企业名片。

 

  佳宁娜大型食品生产基地已于去年建成投产,漫步在这个规模宏大的自动化、现代化生产车间,李楚炯掩饰不住心中的骄傲和喜悦。他说,这个基地集仓储、原材料加工、糕点生产、成品包装于一体,安装一条面包生产线,一条月饼生产线。仅月饼生产线,投资就达3000多万元。一个月饼从面皮分切、馅料注入、压制成型、摆盘备烤、进炉烘烤、成品包装,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快者20分钟就可以新鲜出炉。而潮式月饼却坚持传统手工做法,精雕细刻,保持本色独特口味。

 

  李楚炯说,过去老厂区一天生产月饼2万盒,新基地现在一天可以出产10万盒。生产线还配备有缺料检测机、异物检测仪、包装漏气检测等,一小块鸡蛋壳也可以被检出,确保产品更加安全。

 

  伴随着新生产基地的建成投产, 海南佳宁娜如虎添翼,各种商机接踵而至,很多业务已开始洽谈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建成的面包生产线未来将面向中小学生配餐以及航空食物拓展市场,目前不少意向已基本达成。未来,将依托海岛的地理、物产优势,将佳宁娜公司打造成具有海南特色的优质旅游食品品牌商,走出海南、走向全国,向世界展示海南自贸港的独特魅力。

 

  奉献爱心 扶贫济困

 

  李楚炯热心公益情系家乡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李楚炯一直热心从事扶贫、助残等爱心公益活动。海南省乐东县塔丰村助农、五指山市送温暖、每年资助大学生等等,他都是带头慷慨解囊。他还身兼海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海南省潮商经济促进会执行会长、海南省潮汕商会名誉会长等职务。而对于家乡,李楚炯更是全心倾注,始终如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李楚炯家就开始捐款捐物助力家乡原燎原镇厦地涂田村的公益事业,李楚炯说他们一家基本包办了村里修路、架设路灯、建设学校、维修寺庙的任务。李楚炯说,他的目标是一定要把家乡打造成为风景优美、宜居宜住的现代化新农村。

 来源:汕头日报、蓬勃新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