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熟年“卒婚”风潮:爱不需要恒久忍耐、失去自我
▼
“卒婚”的意义就是“从结婚毕业”,小孩独立后,熟年夫妻会整理至今为止两人的关系,重新思考自己,分别追求各自的道路。这个议题在几个月前被报导后,持续引起更多的讨论,让我们看看其中的一个故事:
3名成年儿子都离家独立后,66岁的百合子开始思考,接下来的人生要怎么走。她问结婚36年的丈夫说:“你有没有因为婚姻放弃任何梦想?”
最后他们选择居住在不同的城市,定期碰面。
百合子说:“距离会让彼此更加想念、珍惜对方,现在两人见面前几天都会好好规划要怎么约会。”
卒婚的夫妻有些分居,也有些继续同住,既维持结婚的形式,也享受自己构筑的人生,是一种建立在互信上的积极选择。
另外一个新闻则是,有些日本女性在先生过世之后办理离婚,因为这样可以顺理成章的不用照顾公婆。从法律的观点来看,这种离婚是否有效?或有意义?我不知道。
但这确实代表女权终于推倒了最后的高墙——父母是建立在血缘上,而非由法律或传统来规范。
这两则新闻背后有其形成的因素,一是人口的平均寿命实在太长了,2015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显示,目前全球人口的平均寿命为71岁,其中女性73岁、男性68岁,与1990年相比,男女的寿命均延长了6岁。
日本平均寿命为84岁,为最长寿国家,日本女性则为87岁。(编按:台湾人平均寿命80.2岁,其中男性77.01岁、女性83.62岁)
这个改变不只是数字而已,也代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比20年前好很多,现在不只美魔女满街跑,很多强人到了70岁依然精神奕奕,像台积电的董事长张忠谋已经85岁,菲律宾总统杜特蒂也71岁了。
正因如此,空巢之后的夫妻,尤其在婚姻中经常忍让的女性,还有20多年的生命可以期待时,当然想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想想假如寿命只有70岁,儿女独立后的夫妻岁月所剩无几,精神体力大衰,也就不用想太多了。
但问题的根源不止于此,而是婚姻的基本观念正面临巨大的挑战,是该从一而终吗?还是尽早知错能改?
哥林多前13:4-7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
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这个世界上,多数赞成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社会,最普遍的共识应该就是这个基督教的教义诗文了。
但是假如一段婚姻中,有一个人、甚至双方,都有太多或太巨大的忍耐,为什么要恒久忍耐,还要求恩慈?假如两个人甚至活在不同的观念世界,爱要如何凡事包容,我们又怎能凡事相信、盼望?
有一次走在路上,听到背后传来两位中年女性的交谈……
“你有看昨天的新闻吗?有人好好的走在斑马线上,还被车子撞死!”
“你看老是叫我走斑马线,会被撞死你知不知道?”另一个人提高音调,大声的说!
被狮吼功的音波冲击,我忍不住好奇,稍稍转头去喵,判断应该是一对夫妻外加一个妻子的友人,而大声回应的应该是老婆。老公则在一旁默不作声,看到我在偷窥,一脸无辜的低著头继续走他的路,真是凡事包容、忍耐的最佳典范。
这世界不完美,也不曾完美,所以完美的婚姻或爱情,我既不相信,也不盼望。
因此我并不赞成爱是凡事包容,坚持到对方死的那一刻。但是离婚的话,小孩怎么办?卒婚的话,经济怎么办?心疼小孩的,要等小孩长大,再来离婚或卒婚吗?甚至等先生死了,再办离婚,顺理成章离开先生的家族吗?
这在现代社会里都是很难的议题,尤其台湾,因为我们的文化跟传统里还停留在20世纪初,而我们的教育根本不是用来养成人格,建立独立思考的,而是著眼于经济需求跟政治因素。甚至有太多的教育工作者根本缺乏人文素养,尤其是大学教授,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论文与升等。
就像人类的哲学,在自怜自艾的存在主义之后大解体,婚姻也需要新的思维来大解构。假如您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请不要骂我,因为当我以前批判爱是无尽忍耐,这样的婚姻不要也罢时,被骂惨了,连魔鬼都出来了。
现在很多女生抱怨男生都是妈宝、钱赚太少;男生抱怨女生公主病,还有很现实。那么爱跟婚姻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第一是成熟的个性,第二则是快乐的共同生活。要定义“成熟”或“个性”都很难,更何况对二、三十岁的人讲成熟也未免太苛求,只能说迈向成熟的个性。
今天主要想讲什么是“快乐的共同生活”,在这之前,我想先讲两个故事。我有一个三十几岁的女性病人,标准的贵妇,老公是大老板,她也有自己的专长,生活一切都很好,人人称羡。但她一直都不快乐,烦躁易怒,觉得和先生难以沟通,她想要离婚先生也不肯。
有一次我要进诊所,看到路边停著一辆很大的千万房车,不禁好奇的多看了几眼,有个中年男性快速的打开驾驶座的车门,下来帮女生开车,而那位女生就是我的病人,那位中年男性,看起来应该是她老公。
那部车停在十字路口的红线区,已经压到了斑马线,突然开驾驶座是很夸张的危险行为,只要一部摩托车右转不小心,保证是很惨的车祸。我终于了解她为何不断在忍耐、在烦躁,因为她老公霸道又没品,自我中心不顾别人死活,难怪她无法快乐的活在豪宅里。
国外的研究显示,透过录影分析发现,决定亲子关系好不好的关键,是相处时的用心品质,而不是时间的量。其实夫妻、情侣也是如此,每次看到一对男女,吃饭时各自低头从前菜滑到甜点,不然就是从头到尾拍菜、自拍,我都很难过。
这样的相处时间即使有三个小时,可是一点品质都没有,更谈不上快乐的“共同”相处。所以大家真的要珍惜相处的时间,越忙越是如此,彼此要惦记,也要包容。
两个人最好能有共同的兴趣,可以在休闲时一起从事,即使没有,也要努力去寻找最大的交集。
爱是恒久忍耐?当每个人都能活到80岁…婚姻是该从一而终,还是知错能改?
最近一个个案告诉我,她之所以跟前夫离婚,是因为先生不工作时老喜欢像个孩子般黏著她,头老是枕在她的大腿上,不够MAN。
时代真的不一样了,我们在父母身上看到的恩爱,不见得适合用在自己的伴侣。更何况好多人都在单亲家庭中长大,什么是好的伴侣互动都不清楚,常活在被忽略,或父母对另一半的恨意里。
卒婚?分居之后搞约会?与其真的要如此,还不如在生小孩前,学会如何在共处时,彼此都能快乐,也能满足彼此。假如凡事要包容、忍耐,或对方浮夸又张狂,趁早离了吧!
爱不需要恒久忍耐,恩慈其实也只是施舍,几千年前的经书,听听就好。假如真的按照当时的标准,现在多元成家也甭讨论了,同志依然在暗黑之中。
身为精神科医师,当然知道倾听是沟通第一要务,但是一直到有一次用餐时,看到前面一个女生专心一致的听男生说话,自己半个小时都没讲话,只是微笑、点头,我才体会倾听的真谛。
快乐的共同生活也是如此,假如在5天的假期中,都能把对方的需要放在心里,不做张狂、浮夸、自私的事,留下的都是美好跟快乐的回忆,这才是迈向“永恒爱情”的开始。
爱需要的是“真诚自省”跟“不断学习”。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