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建树卓越新加坡四条街道以这位潮商父子命名,一门走出“四局绅”

  在19世纪的加坡,有一位澄海人以建树卓越、贡献突出的非凡人生,被华侨和土著称为“佘皇帝”,他就是澄海早期著名侨领佘有进。在侨居国白手起家事业有成后,佘有进父子乐于奉献社会,广行善事,一门走出四位“太平局绅”,为后辈立下了好榜样。

  日前,笔者一行循着历史的足迹,找到了100多年前“佘皇帝”在家乡月浦兴建的故居,聆听更多更新的华侨故事,感受两代人的大爱情怀。

  侨宅探寻

  建林立,千米村道成为“文化长廊”

  月浦,是古代澄海县七都之一——鳄浦都的一个大乡,又称玉浦乡,是潮汕佘姓最大聚居地。现有居民1万多人,为汕头金平区月浦街道最大的社区。位于中心城区以北约6公里处,东临韩江,西邻鮀浦街道,北与潮州市潮安庵埠镇接壤,潮汕公路横贯村前,文旅胜地“沟南许地”就在附近。

月浦界碑

 

  当天,我们在潮汕公路旁的一棵大榕树下找到月浦界碑,沿着月浦路,开启寻找“佘皇帝”之行。

  月浦路长约1000米,是月浦社区一大通道,东西走向,有些蜿蜒,并不笔直,沿途看到最多的是古意盎然的祠堂、庙宇和宅第,从东到西依次是:龙尾圣王庙、三山国王庙、中谅公祠、东松公祠、仰源公祠、佘氏家庙、德邻里(资政第)、邦上佘公祠、观察第、醉乐、克财佘公祠,等等。一条狭长绵延的村道,成了展示乡村古建筑的文化长廊,成为古老村落的亮丽风景线。

  “佘皇帝故居”就坐落在风景线上,与“醉乐内”“克财佘公祠”毗邻,是月浦古建筑长廊的重要看点。

  祠堂梁架上的花坯

  装饰精美,祖祠蕴藏丰富传统文化

  “佘皇帝故居”由略祖祠、中宪第、略祖埕、后花园等4部分组成,通过测距软件测得故居总占地面积约5亩。

  略祖祠,当地人皆称为麻雀祠,因祠堂常常引来成群结队麻雀聚集,故得此俗名。公祠为三进两天井双花巷连后包楼的布局,只有花巷没有从厝。大门楼石匾镌刻着“略祖佘公祠”五个大字,两畔排列着四幅石刻图案,由于先后粉刷、火灾熏黑,图案已经不是很清晰。从人物造型揣测,门匾两侧刻画的应该是“封侯赐爵”“五世其昌”图,再过去就是“麒麟献瑞”图,均取材于“中华吉祥图”。

  进入公祠大门,转身抬头可见门匾背面镌刻“见位闻声”四个大字。值得一提的是,匾脚嵌入的是一对白象塑像。这个地方最常见构建方式是一对小石狮,蕴藏雄狮护家业、母狮护家运之意。然而略祖祠用白象进行装饰,并不多见。笔者请教行家得知,白象就是亚洲象,稀有动物,东南亚国家普遍视为吉祥物。这里取其吉祥兆头,同时取其“象贤”—— 效法先人的贤德之寓意,可谓用心良苦。

子孙楹的木雕作品

  踏上中厅走进上厅,发现厅堂已经被改建另作他用。而中厅上厅梁架上的“三载五木瓜,五脏内十八块花坯”,以及祥禽瑞兽、花卷祥云等木雕构件仍然吸引眼球。这些木雕作品构图丰满,布局匀称,形式多样,雕工细腻、精致、传神,将美化与实用融为一体,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当天陪同走访的林钦河告诉我们,略祖祠是“佘皇帝”的家祠,纪念他的上祖经略公。听乡里老辈人口口相传,原来该祖祠装饰非常精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征用作为月浦小学教学点,祠堂内的石雕、木刻、壁画、题字先后被粉刷掩盖,不见当年风采。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落实侨房政策,学校才搬走,但如今还保持着当年办学的原貌。当天,我们专门借来工具,小心翼翼揭开祠堂两侧花巷门楼匾额上覆盖着的“灰疕”,很快便露出“惇典”“伦序”四个漂亮的榜书。在这里读过书的林钦河激动地说:“原来里面还有宝贝!”

  随后,林钦河带我们继续走进祠堂西侧的祠宅。这里构成“左祖右社式”的群落布局,即左边是祖祠,右边宅第,寓意崇天循礼,天人合一。这座“单背剑”宅第被命名为“中宪第”。当年佘有进通过捐纳,荣膺“中宪大夫”的职衔,故以官阶彰显门风。岁月的沧桑,风雨的侵蚀,灰木结构的屋舍已显老态,好在精美雅致的石门楼顽强地撑起“门面”,让人另眼相看。

  当我们问起略祖祠和中宪第的建设年庚时,林钦河说不知道具体年月,但有一说法,就是:佘家与潮安彩塘沙陇乡华侨陈旭年有儿女姻亲关系,两家过从甚密。清同治九年(1870),发迹了的陈旭年回家乡沙陇斜角头买地兴建从熙公祠和资政第,并动员佘家回乡“起大厝”。下南洋打拼多年的“佘皇帝”也有叶落归根之意,于是在月浦路旁置地,新建略祖祠和中宪第,前留旷埕,后辟花园,颇有气势。

  尽管我们目前还无法确认上述说法是否属实,但从建设风格、建筑工艺、建材选用等方面考究,“佘皇帝故居”走过一个半世纪岁月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略祖祠的门面

  三代接力,守护老宅留住佘家根脉

  现年66岁的林钦河是“佘皇帝故居”的托管人。林钦河的祖母阿柑,是佘皇帝曾侄孙佘绍全的姨母。因为这层关系,阿柑及其子孙便成为故居的管理团队。

  林钦河告诉我们,佘家人绝大部分侨居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新中国成立前夕,佘绍全一家人离开中国前往新加坡前,将略祖祠和中宪第的锁匙交给阿柑,委托其看管祖业,代为拜祭列祖列宗。

  一把锁匙传递三代人。时年八节,阿柑便带着家人操办祭品,请出佘家27位先人神主共享香火。阿柑去世后,他的儿子林财利接棒看守祠宅,几十年来代为拜祭佘家先祖。老人过世后,钦河三兄弟成为第三代“责任人”。

  林钦河回忆说,佘绍全的儿子伟礼、伟胜经常回国观光、省亲,每次都要到祖祠和祖屋走访,并把家乡情况带回去告知海外的“佘皇帝”后人。

  岁月沧桑,祠堂、宅第在逐渐变老,特别是前年开始,每逢雨天,祠堂天井都积水,林家三兄弟总想动工全面修缮,但是苦于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祠宅一年年苍老……

  华侨故事

  奋发图强,成新加坡“甘蜜王”

  佘有进(1805—1883年),字邦从,出生于澄海县玉浦村(今汕头市金平区月浦街道月浦社区)。1823年,佘有进乘坐红头船前往新加坡。因为知书识字,在船上主动协助船长抄写文书兼理账务,深受赏识。船到新加坡后,船长为他介绍了几家商船当书记员。稍后,受聘大商行“瑞金号”当司账,熟谙商务和经营之道。

 身着传统华人服饰的佘有进画像

  1830年,佘有进在新加坡吉宁街和沙球路开商行,开启创业人生。他克勤克俭,奋发图强,事业大振,广置田园地产,大量种植甘蜜和胡椒。至1848年全盛时期,拥有800个园坵,占新加坡农作物的75%,因而有“甘蜜王”美称。

  由于全面开发垦荒种植甘蜜和胡椒的缘故,新加坡也由此获得开发,史称“甘蜜时代”。佘有进为早期新加坡作出重大贡献,成为当时新加坡潮人领袖。

  贡献卓越,在侨居国被誉为“佘皇帝”

  佘有进白手起家,事业有成之后,不忘捐输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

  1830年,佘有进召集潮籍12姓氏代表开会,带头捐资,以潮州旧称“义安郡”之名,合建潮人机构——“义安公司”,负责潮人祭祀、联络乡侨感情,以及购置义山安葬潮人等事宜。随后还收购接管新加坡第一个潮州人庙宇——粤海清庙,建造潮州殡仪馆、潮州公墓之外,还捐建小学、中学、大学和中医药中心,同时每月固定向潮籍老人发放补贴金。“义安公司”正式成立后,佘有进担任第一任总理。

  1845年,陈笃生医院建立时,佘有进任总务,负责膳食供应工作。此外,他还出任莱佛士书院董事和崇文阁总理。

  佘有进还帮助殖民地政府维持和平与秩序。1854年,闽潮两帮私会党因米粮问题,双方争执不下,发生械斗,由城市蔓延到乡村,政府无法维持秩序,只得央请佘有进与闽籍陈金声出面调解,才得以平息争斗。

  19世纪,华人、华侨领袖时常和殖民地政府有往来,这是他们的本身生意兴盛与安全保证的重要条件。殖民地政府为了酬谢华人华侨服务于社会的贡献,也授予他们种种的衔头和勋章。佘有进以其对社会的卓越贡献,获得了多个衔头和勋章。1851年,佘有进被政府授予特别陪审员,1864年受委为首席高级陪审官,加上1854年平息闽潮两帮私会党的争斗,因而拥有相当大的权势,被誉为“佘皇帝”。

  1864年,佘有进退休,余年从事中国文史研究工作,成为一名突出的学者,著有《新加坡华侨社会史》。此前的1847年与1848年,佘有进经过调查研究,还撰写了两篇学术论文:《华人赡养父母的汇款》和《新加坡华人的人口、邦群和职业》。第一篇文章,是讨论华人各阶层侨民汇回中国的汇款问题;第二篇文章,是评述新加坡华人的人数、方言群和职业的概况。两篇论文投稿于英文杂志《罗根》,引发杂志社的高度重视,将其翻译成英文,分别发表在1847年第一期和1848年第二期,成为不可多得的文献。

  肯构肯堂,一门走出四位“太平局绅”

  佘有进18岁时下南洋来到新加坡,不仅开拓了庞大的甘蜜胡椒垦殖版图,成为新加坡开埠史上最重要的一位潮州帮领袖,也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先驱人物之一。在英殖民地下,佘有进深得统治阶层信任,出钱出力建设新加坡,照顾广大潮侨乃至华人社群的社会福利,在华人社会可谓一呼百应。

  佘有进育有四子三女,除第三子佘松城专心于生意外,其他三个儿子——佘石城、佘连城、佘柏城,在他的耳濡目染下,驰骋商场,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获得人们的肯定与拥戴。新加坡的佘街、有进街、连城街、柏城街,都是为了铭记他们父子的贡献而命名的。即使在他过世多年以后,他们对社会做出的许多贡献也依然让人铭感五内。

佘街

有进街

连城街

柏城街

  英国统治马来亚和新加坡时期,曾赐封当地华人及其他民族的知名人士为太平局绅,作为荣誉勋衔。华人太平局绅作为华人社会代表,向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协助政府实施有关政策法令,以维护社会安定。在涉及华人的案件中,太平局绅可担任陪审团成员。1872年,佘有进受封为太平局绅,是获得此项荣誉的少数华人之一,并荣获名誉推事的衔头。尔后,他的儿子石城、连城及柏城相继被封为太平局绅。佘家一门四位太平局绅,被后人传为佳话。

  1883年9月23日,佘有进在新加坡逝世,享年78岁,下葬新加坡“振春园”内,碑刻“清 诰授中宪大人邦从佘公墓”。

来源:汕头日报

-The End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