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美厚-潮汕名贤
▼
蚁美厚,爱国人士,知名华侨。于1909年11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南畔洲一个贫穷家庭。1949年10月1日,他和李家庚等人一起登上天安门,时年仅39岁,是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侨领中最年轻的一位。
童年遭遇
至于土豪劣绅与贪官污吏横行霸道,鱼肉乡民,在旧社会更是司空见惯。童年时代的穷苦家境和辛酸遭遇,在小美扬的心灵上引起阵阵冲击,使他十分憎恨“弱肉强食”的恶势力,逐步形成勤奋、耿直和富于正义感的品格。
在第二故乡
1922年冬,旅泰著名侨领蚁光炎回故乡南畔洲省亲及办公益事业。在巡视私塾时,他要塾师介绍一个忠厚老实的学童给他的亡兄蚁允照做义子(蚁允照全家在1922年八二海风灾中都被淹死)。塾师指着美扬说:“这个孩子老实、厚道。”老华侨蚁光炎走到这个衣着朴素的穷孩子跟前,对他仔细端详,见其纯朴、憨直,心里已有几分喜欢;老华侨又通过各方面了解,证实美扬确系一个老实、厚道和聪颖的穷孩子,遂认为“孺子可教也。”经过同族长商量和向其家长征求意见,老华侨蚁光炎终于认领美扬为义侄,并对他说:“好,从今天起,我就认你做子,给你起一个名字,就叫美厚吧广勉以勤学、美德、老实、厚道。最后,老华侨蚁光炎又对这个新认领的侄儿说:“你在家乡努力再读几年书,课余劳动,多吃点苦,等你长大,才掠(带)你去泰国做牛(牛马精神、艰苦奋斗之意)。”
1925年春,年满16岁的美厚被接到泰京曼谷。叔父蚁光炎要义侄从学徒、勤杂做起,接受老华侨艰苦创业的传统教育和实际锻炼,白天工作是扫地、倒痰盂、跑腿、抄帐和干粗活,晚上学泰文。当时,给美厚每月只发工资5铢,叔父还对他笑着说:“我初来暹罗当苦力,每月的工资只有2铢,你现在每月的工资,比我初来暹罗还高出350保升哩,年青人要多吃苦、多磨炼,日后才会有出息嘛!”这时,蚁美厚才开终明白当初叔父所说“掠你去暹罗做牛”的全部含义和真正用意。往后,蚁美厚才慢慢跟着叔父学会经商办事,参加中泰各种社交活动。
1936年,蚁光炎先生当选为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还兼许多社团的重要职位,如泰华最高慈善机构——报德善堂董事长,曼谷华侨医院董事长,泰国潮州会馆常委兼财政,曼谷中华中学、新民学校、中声学校、树入学校、俊才夜校校董会主席,等等,公私事务,十分繁忙。这时蚁美厚也开始成为叔父蚁光炎的重要助手,叔父让他掌管光兴利船务公司的财政,往后,叔父又让他担任光兴利船务公司经理。
抗日战争爆发后,蚁美厚先生即参加“旅泰华侨各界抗日联合总会”,积极向侨众和侨社上层分子宣传团结对敌、一致抗日的救国道理,协助蚁光炎主席在侨社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将其叔父募得部分捐款和抗战物资设法送到香港廖承志办事处。当时侨社中的抗日进步力量,也是通过蚁美厚先生同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蚁光炎联系的。
《暹京时报》于1937年11月1日创刊(1938年12月26日改为《暹京新时报》),李一新任社长,杨伟新任总编辑,朱梦熊任督印人,资金由李一新负责筹措。《时报》配合中国七七抗战,每天刊载抗日电迅,报纸销数很快增加到五六千份。从1938年3月7日起,《时报》改用黄兴夫人徐宗汉所书《暹京时报》报头,同日起每天在报纸头版左角刊出以中国抗战及国际时事为题材的漫画一幅,颇具特色。《时报》或《新时报》的经费发生困难时,屡次都能得到蚁美厚先生的资助,当时找蚁美厚先生帮忙的,就是该报社长李一新,可说“有求必应”。通过这一事例,足见蚁美厚先生当年对宣传抗日救国之热心行动。
继承叔父遗志
1939年11月21日晚11时,蚁美厚先生象往常一样,在曼谷素里翁路蚁宅等待叔父回家,准备向他汇报当天业务和社团工作,突然从中央医院打来特急电话,说“蚁光炎主席遇刺身亡!”这一有如晴天霹雳的噩耗,使蚁美厚心如刀割,悲痛欲绝。当蚁美厚得悉叔父蚁光炎是被日伪指使的凶手暗杀之后,默默地站在蚁光炎的遗像面前立誓:“阿厚坚决继承叔父的爱国遗志,踏着您老人家的血迹前进,继续从事和努力完成叔父未竟的各项事业,以慰叔父在天之灵!”
蚁光炎遇刺后,蚁美厚先生被选为泰国中华总商会常委,并兼任其他社团的职位(如泰华报德善堂董事,曼谷华侨医院董事,泰国潮州会馆执行委员,泰国澄海同乡会理事。等等)。蚁美厚先生一方面继续与侨社中的抗日进步力量保持密切的联系,从经济上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另方面努力协助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张兰臣促进中泰友好、做好团结华侨工商业者的工作和继续在侨社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曼谷登陆,蚁美厚先生和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张兰臣、泰国中华总商会法律顾问陈绎如等人一同避入素攀,拒绝与日军合作。后来,局势比较稳定,他们才从素攀返回曼谷。回到曼谷以后,蚁美厚即与地下抗日进步力量进行联系,保持经常的接触。
出于策略和安全的考虑,在日军占领泰国期间,蚁美厚先生不再公开参加抗战初期成立的“泰国华侨各界抗日联合总会”(1944年底改为“泰国华侨各界反日大同盟”)的活动,但他仍暗中以各种方式支持泰华侨社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泰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自由泰运动”。例如,蚁美厚先生曾从经济上支持泰国第一份抗日地下小报--《真话报》的出版;蚁美厚先生与泰国人民抗日组织“自由泰”的中坚分子銮戍·戍差拉柿(泰国内务部长)有较密切的联系,并介绍侨社抗日进步力量的负责人与他认识接触,銮戍又介绍当时泰国的警察总监銮察与侨社抗日进步力量的负责人进行经常性的联系,等等。
泰华建救总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日寇残酷蹂躏的祖国,已是山河破碎,疮痍满目,衰鸿遍野,民不聊生。为了拯救饥馑中的同胞和重建祖国,素有爱国光荣传统的泰国华侨在“反日大同盟”的基础上组织“泰国华侨各界建国救乡联合总会”(以下简称“泰华建救总会”)。“泰华建救总会”的宗旨是救济祖国灾民,促进祖国和平、团结、民主、统一和建设独立、自由、富强、幸福的新中国,提倡中泰人民友好亲善,关心侨居地的社会福利和开展救灾工作,扩大侨社爱国大团结。
“泰国建救总会”于1945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由蚁美厚先生担任总会会长,郑文誉 (泰京“老长发”号经理)担任总会副会长,符德谦(金蛇药房主人黄有鸾的妻舅)担任总会常委兼财政,杨世瑞担任总会总干事,王湖担任总会副总干事,总会秘书长初为曾冰,后为潘镒。泰国每个府都有“泰华建救总会”的分会,正式会员达10万人(实际是10万户),此外,“泰华建救总会”还拥有许多团体会员,可见其广泛性和群众性。“泰华建救总会”的会址设在泰京四丕耶路,是由总会会长蚁美厚先生向昭坤·披耶玛海租赁的。
“泰华建救总会”成立后,与国内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香港何香凝、彭泽民、蔡廷锴领导的“华南救济协会”、新加坡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取得联系和配合,共同做“建救”工作。宋庆龄、何香凝、彭泽民等都先后担任过“泰华建救总会”的名誉会长。
“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主席宋庆龄曾于1946年9月18日致函“泰华建救总会”会长蚁美厚先生,原文如下:
宋庆龄1946年9月18日
“泰华建救总会”会长蚁美厚先生积极n向应宋庆龄主席的号召,在侨界发动救国救乡义捐和福利基金义捐,把募捐到的大部分钱物,通过“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和“华南救济协会”转到国内,为救济祖国难民和支援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
在“泰华建救总会”成立的第一个年头中,救国救乡和福利基金义捐共得泰币100万铢,这在当时是一个颇大的数目。其中大约70%寄交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和何香凝、彭泽民、蔡廷锴领导的“华南救济协会”,此外,还委托冯尔和先生转交南京蒋夫人宋美龄捐助孤儿保育院国币500万元(折合当时泰币52500铢),捐助汕头存心善堂国币1000万元(折合当时泰币10万4千铢),汇香港培侨学校救济失学儿童港币1万元(折合当时泰币 48000铢),等等。在往后的几年中,“泰华建救总会”继续以发动救国救乡和福利基金义捐所得除汇寄各有关团体外,一部分捐款则用于泰国的社会福利事业。
参加开国大典
1949年6月初,“泰华建救总会”会长蚁美厚先生接受中共中央的邀请和肩负泰国广大爱国侨胞的委托,准备取道香港前往北平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这时他明知此去可能难以即回泰国,因而将要抛弃优裕的生活和庞大的家业,同时他最大的孩子只有8岁,最小的孩子则出生6个月,夫人金素娟要独自带领6个孩子、料理家务和掌管产业,担子很重;更之,还可能因为蚁先生成为新中国的干部,引起家属遇到一些麻烦。但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和共商建国大计,他决心放下一家,毅然踏上归国的征途。
1949年9月下旬,蚁美厚在中南海怀仁堂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10月1日,蚁美厚和其他从海外归来的爱国侨领一同登上天安门,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在雄壮的国歌和雷鸣般的礼炮声中,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海外赤子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冀盼已久的时刻终于来临,蚁美厚和其他站在天安门上的爱国侨领都激动得热泪盈眶,大家都为躬逢开国盛典而欢欣、自豪!
在这期间,毛主席和周总理在中南海接见并设宴欢迎以陈嘉庚为首的海外爱国华领,蚁美厚作为“泰华建救总会”会长也在应邀之列。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宋庆龄等也参加这一会见和宴会。当毛主席问到蚁美厚先生的姓名时,他回答:“我叫蚁美厚,蚁是蚂蚁的蚁。”毛主席风趣地说:“这个姓很少见。姓毛的人已经不多,姓你这个姓就更少了。”说得大家都乐起来,宴会的气氛更加轻松欢快。毛主席还关切地垂询旅泰侨胞的情况,蚁美厚先生一一作了回答,表示感谢祖国对海外侨胞的关怀。
这些激动人心的活动和会见,使蚁美厚受到极大的鼓舞,感到作为一个华侨代表的光荣,他更下定决心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以便实现当年筹组“泰华建救总会”的初衷--帮助建设祖国成为独立富强的新中国。这说明蚁美厚献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是有思想基础的。
奉命南下工作
1949年11月底,蚁美厚奉命南下广州工作。当时广州解放伊始,粮食和各种日用品紧缺,群众生活困苦,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又来轰炸,老百姓深感不安。
为了尽快稳定社会秩序,解决群众生活,中共华南分局负责同志叶剑英、方方等亲自找蚁美厚和邓文钊、朱竟之、伍治之商量,希望他们设法从国外组运七万吨大米和大批日用品来穗。几个月来,蚁美厚和邓文钊、魏孟昌等为此奔波于港穗间,有几次险遭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炸死。后来,蚁美厚终于通过泰京五福轮船公司董事长卢瓞川、总经理陈振敬、副总经理苏永奎购运几批泰国米,投入广州市场,供应民食。
1950年2月,在中共华南分局统战部长饶彰风的直接领导下,由广东省商业厅副厅长邓文钊出面组织“华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企”),它是广东省、也是我国第一家吸收华侨和港澳投资的合营企业。“华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董事长负责制,董事长是邓文钊,副董事长有蚁美厚等四人。
1951年初,广东省商业厅组织华侨港澳投资成立一家“义益行”,由蚁美厚担任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是魏孟昌,董事长是苏永奎。“义益行”在“华企”的指导和扶掖下,迅速开展各项业务活动。
1951年冬,蚁美厚穿上军大衣、满怀激情地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担任慰问团第九分团副团长,在冰天雪地中亲切慰问正在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团返国后,蚁美厚顾不上休息,急切地奔赴广东各地,作为时一月的巡回传达,向各阶层人民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前线英勇杀敌、流血牺牲的动人事迹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鼓励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这都表明蚁美厚是与中国人民同命运、共呼吸的,他实践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座右铭。
此后,蚁美厚积极在侨务部门工作,做了大量团结海外华侨和促进中泰友好的工作,并且动员华侨回国参加建设。
从1949年底起他任中央侨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任广东侨务委员会副主任,他也是筹组广州市归国华侨联谊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从1953年至1955年任广州市侨联第一届至第三届主任,同年被选为广东省侨联主席,此外,他还担任民盟广东省常委,从1953年起任全国工商联常委兼广东省工商联常委,1956年任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委员会委员,1958年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广州50年代一些“侨”字号的企业、工厂、大厦、酒家、学校以及华侨新村的筹建和落成,大都有蚁美厚先生的一份心血。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华企”、“义益”也参加公私合营,蚁美厚先生担任新组成的“广东华侨投资公司”副董事长,继续发动和争取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回国投资。他也是创办北京新桥饭店的发起人之一。
促进中泰友好
蚁美厚于1925年春初到泰国,叔父蚁光炎就要他认真学习暹文,起初请一位华裔教师在夜间到家里教他学习暹文,后来又送他到俊才夜校与成年华侨一起学习暹文,以便掌握同泰国人民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工具。他在第二故乡--泰国生活一段时间以后,叔父蚁光炎逐步介绍他与当地的中泰知名人士认识,广交朋友,经叔父介绍他认识的中泰知名人士和老前辈有:披耶玛海(曾任泰国财政部次长、商业部长),拍宗(泰国港务局副局长),郑智勇--二哥丰、肖佛成、赖渠岱、郑景云、云竹亭、伍佐南,冯尔和、廖公圃:郑子彬、许仲宜、陈景川、余子亮、卢瓞川、马立群、黄有銮、陈伯强、陈振敬、陈绎如、陈守明、郭实秋、李秉(全盛时期拥有十三家火砻的“座山七”李竹漪的堂弟)等。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