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广平-潮汕名贤


 

许广平(1898—1968),笔名景宋,广东番禺人,籍贯为广东澄海。鲁迅的第二任妻子。1917年就读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担任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主编,并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了“五四”运动。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与鲁迅到上海正式同居。1929年,生子周海婴。1932年12月,与鲁迅的通信集《两地书》编辑出版。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等职务。1968年3月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

人物简介

许广平是鲁迅先生的第二任妻子,1926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在校期间与鲁迅一起发起揭批驱逐北师大校长杨荫榆的运动。许在毕业前一年在报上公开表达对她的老师鲁迅的感情,1927年两人在广州同居。不久移居上海。

许广平1925年3月,在北平女师大学习的许广平以“受教的一个小学生”的身份,第一次给教过她两年书的老师鲁迅写信,请求给她以“真切的明白的指引”。鲁迅当天就热情地给她写了回信,希望她用“壕堑战”的方式,跟旧社会进行战斗。从此,许广平经常给鲁迅写信,有时还登门谒见,向鲁迅求教。

在鲁迅的教育和启发下,她的思想不断提高。她担任了学生会总干事,成为学生活动的骨干,与刘和珍等携手并肩战斗,并写下了大量揭露和批判段祺瑞政府黑暗统治的檄文。当北洋军阀政府及其在教育界的代理人残酷迫害女师大的进步学生时,鲁迅挺身而出,支持和保护了学生。这一切,使得许广平和鲁迅之间的思想感情日益接近,产生了爱情。

1927年10月3日与鲁迅同行到上海,不久与大她17岁的鲁迅结婚,时年29岁。

此后10年中,许广平伴随着鲁迅在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中,过着半地下状态的生活。为了使鲁迅能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她不但精心照料鲁迅的饮食起居,还要替鲁迅购买书籍,抄写稿件,查找有关资料,校对译著等。由于得到许广平这样的助手,鲁迅后期10年的创作成果,竟超过了以前的20年。

人物生平

学生时代

1898年2月12日出生在广州一个败落的官僚家庭里,祖籍广东澄海。

1918年,许广平入读天津直隶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本科。

1919年,许广平投身五四运动,任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编辑,曾发表许多关于妇女问题的文章。

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

结识鲁迅

在鲁迅的教育和启发下,她的思想不断提高。她以学生会总干事的身份,成为女师大学生运动的骨干,曾与刘和珍等携手并肩战斗,并写下了大量揭露和批判段祺瑞政府黑暗统治的战斗檄文。这时,许广平还热忱支持鲁迅的创作和研究工作,经常帮助鲁迅校对和抄写稿件,并积极为鲁迅创办的《莽原》周刊撰稿。

1925年10月12日,许广平以“平林”笔名,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报》副刊乙刊上,发表了《同行者》一文,歌颂鲁迅“以热烈的爱、伟大的工作给人类以光和力”,使“将来的世界璀璨而辉煌”,并表示她将不畏惧人世间的冷漠、压迫,不畏惧旧社会卫道者的猛烈袭击,与鲁迅携手同行,一心一意地向着爱的方向奔驰。

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同车南下,到广州的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

1927年1月,鲁迅也到了广州,担任广州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许广平任他的助教。4月15日,广州的反动派进行了反革命大屠杀。腥风血雨笼罩了广州城。鲁迅愤而辞去了中山大学的职务,10月3日,与许广平抵达上海,专心从事写作,为了支持和帮助鲁迅,许广平毅然决定不出去工作。此后,她不但悉心照料鲁迅的饮食起居,还要替鲁迅查找有关资料,抄写稿件,与鲁迅共同校对译著等。由于得到许广平的支持,鲁迅后期十年的著作成绩,超过了以前的二十年。为了纪念许广平付出的默默无闻的辛勤劳动,鲁迅发表自己的译作时,有时特意用“许霞”、“许遐”的笔名。

1930年,鲁迅因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参加“左联”成立大会,被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许广平曾多次陪同鲁迅出避难。

1936年10月19日,鲁迅不幸与世长辞。许广平决心完成鲁迅的未竟事业。她将鲁迅1934年至1936年的杂文十三篇编成《夜记》,于1937年4月出版。又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出版了《鲁迅书简》的影印本及《且介亭杂文末编》等书。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许广平为了保护鲁迅的全部遗稿及其他遗物,留在上海未走。

1938年4月,她编成了《集外集拾遗》。同年8月,由胡愈之发起,许广平、郑振铎等二十人组成“复社”,以“鲁迅纪念委员会”的名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资助下,编辑出版了六百万字的《鲁迅全集》(二十卷本)。同时,许广平大无畏地投入了抗日斗争。她积极为抗日将士募捐日用品、药物和其他慰劳品,许广平为《上海妇女》、《妇女界》、《上海周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文汇报》副刊《世纪风》等报刊杂志撰稿,并发表了大量纪念鲁迅的文章,以打破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宣传。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上海租界。为了寻找上海抗日知识分子和出版界的线索,日本宪兵于12月15日清晨逮捕了许广平,对她严刑逼供,但一无所获。

1942年3月1日不得不将许广平释放。许广平遭此迫害,双腿已行动不便,头发白了许多。

抗战后

1945年12月,与马叙伦、王绍鏊等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任常务理事。

1946年,当选为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常务理事。

1946年秋,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资助下,许广平将已经征集到的鲁迅书信手稿和抄件800余封整理出版了《鲁迅书简》。接着许广平又秘密北上,整理鲁迅北平故居的手稿和藏书,并会见了中共驻北平办事处的叶剑英等人。

1947年,许广平担任上海妇女联谊会主席,积极为《民主》周刊等撰稿。这时,她与上海学联的中共地下党组织保持了密切的接触,不仅对学生们反饥饿、反战、反迫害的运动表示道义上的声援,而且还多次慨然捐款。

1948年10月,许广平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经香港秘密转入东北解放区。

1949年9月,许广平当选为政协委员。10月19日,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政务院副秘书长。

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她一直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此外,她还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妇委会主任、民主促进会副主席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许广平把鲁迅著作的出版权上交给国家出版总署,还将鲁迅的全部书籍、手稿及其他遗物捐赠国家有关部门。

1956年8月、1958年12月先后当选为民进第四、五届中央副主席。

1959年10月,她完成了将近十万字的《鲁迅回忆录》。

1960年10月,许广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8年3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善待朱安

作为陪伴鲁迅走过最后十年岁月的女人,许广平是鲁迅的伴侣却不是妻子。如果勉强可以称为妻子的话,那许广平也只能算是“二房”,真正的“大房”是鲁迅在浙江老家的女人——朱安。

鲁迅去世之后,许广平在困难的岁月里也经常汇生活费给朱安。

1947年6月间,朱安病逝于北平。许广平汇钱为朱安办了丧事。在鲁迅去世前几年,朱安曾拒绝接受周作人的钱,却乐于接受许广平汇寄的生活费。朱安也对人说:“许小姐待我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的确是个好人。”

许广平不仅在经济上支持朱安,对她的身世也深怀同情。朱安去世后一年,许广平在一篇散文里写道:“鲁迅原先有一位夫人朱氏,她名‘安’,她的母家长辈叫她‘安姑’。”这末句很有感情,也是颇细腻的一笔。

故居

许广平故居位于广州市北京路高第街内许地(33号、34号),面积约100平方米,为两层建筑,是广州市为数不多的名人故居中唯一以妇女为代表的故居,199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故居是颇具岭南特色的两房合院,由许广平的侄子及后代居住。许广平属许家的第七房,她的故居历经160多年,全是砖木式结构。

原来的大宅院被分隔成各家各户。两边厅房外的四扇木雕门上的镂刻、浮雕装饰已色彩斑驳。小天井被三间违章搭建的厨房占领着。

因年久失修仅可隐约看到两边厅房外立的四扇色彩斑驳的木雕门,木结构的支撑大多已剥落残裂。仅可从青砖大屋屋脊的垂兽装饰隐约看出当年许氏家族的辉煌。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