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 | 在那沙汕头滩上的老妈宫
▼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名家志”公众号
解读汕头老妈宫(含关帝庙)
汕头是从“沙汕头”开始她的生命历程。
在始建沙汕头炮台的港口兴起时期,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老妈宫、关帝庙始建。其后汕头开埠。
位于升平路的天后宫,是汕头老市区五座历史悠久的天后宫中最为出名的。
在汕头,人们习惯将妈祖尊称为“妈”(潮音“嫲”),加之这座天后宫建造时间久远,汕头人也就把它尊称为“老妈宫”,并一直沿用至今。
| 建筑档案
坐落地点 – 金平区升平路4-6号
始建年份 –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
修建年份 – 天后宫(1879年)
关帝庙(1879年)
龙尾爷(1881年)
修缮年份 – 1991年
建筑面积 – 153.3㎡
建筑类型 – 二进硬山顶穿斗抬梁式结构
建筑层数 – 1层
历史时刻 – 1988年被列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先于汕头埠存在,海外潮人的惦念
这座老妈宫,又称升平路天后宫,含关帝庙,位于升平路。
△ 老妈宫(含关帝庙)外观
△ 关帝庙 – 门楼
△ 关帝庙 – 门楼“关帝庙”匾额
△ 关帝庙 – 大门对望老妈宫戏台
天后宫与关帝庙均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清光绪服务年(1879)重建,1989年重修。
均是汕头开埠前存留下来的古迹。
后来的六邑会馆馆内供奉妈祖,也称“妈宫”。
为区别于汕头天后宫,称之为“新妈宫”,汕头天后宫则成为“老妈宫”。
△ 老妈宫一侧的龙尾圣庙 – 门面
△ 老妈宫一侧的龙尾圣庙 – 门楼左右侧泥塑石雕
老妈宫右侧是一座建于清嘉庆年间的龙尾圣王古庙,供奉的是元末明初“虱母仙”何野云。
据《潮汕庙堂》记载,潮汕共建有龙尾爷庙19座。
△ 关帝庙 – 门楼梁架金漆木雕 翁志雄 摄
△ 关帝庙 – 前厅梁架 翁志雄 摄
△ 关帝庙 – 前厅“浩气凌霄”匾额
在宋朝,汕头还是揭阳县?江都的一个渔村,因地处韩江三角洲的沙堤上,常设栅薄捕鱼,栅薄在古时称为“汕”。
渔民出海回到沙滩晒渔网,女人们常在此集聚,一面织渔网,一面等待亲人出海归来。
这里渐渐形成了居民聚集点,这也是汕头最早的雏形。
后来随着海上女神林默娘“妈祖”的英雄形象传入潮汕地区,“讨海”为生的潮汕人信仰妈祖。
为了祈求平安,清嘉庆年间便在此修建了天后宫。
△ 关帝庙 – 天井左侧嵌瓷屏风
△ 关帝庙 – 天井右侧嵌瓷屏风
伴随着商埠的形成和兴起,为求“海不扬波,埠众日旺”,久而久之,出海处与天后宫成了“标配”。
渔民、船员、漂洋过海的商人和移民都把天后当作航海的保护神。出海前,都在这里拜别祭祀,乞求平安。
△ 关帝庙 – 后厅“万世人极”匾额
△ 关帝庙 – 后厅“正气”匾额与梁架木雕
昔日,老妈宫南侧均为海,红头船出洋,都在这里下船起帆。新海关也近在咫尺,报关十分方便。
要过番的潮汕人在出发前,也会到“老妈宫”祭拜妈祖,用红纸从香炉中包起一点香灰,一些许泥土,带着虔诚远渡重洋。
为的是祈求一路平安,和对故乡的寄托。
当他们有机会回到家乡的时候,也会再到“老妈宫”拜祭,以还夙愿。
△ 关帝庙 – 后厅盘龙石柱
繁荣的经济贸易中心
老妈宫门前白浪滔滔,帆影相逐。一旁商贾云集,老市区喧哗。
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通衙大道沿宫而过,老妈宫可谓是汕头埠繁华景象的一个缩影。
△ 天后宫 – 门楼
“老妈宫”不仅是民间信仰的象征,还对当时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自古以来,有庙便有市。由于老妈宫香火兴盛,门前集市每天热闹非凡,吸引了各地商人在此进行交易。
△ 天后宫 – 门楼右侧石浮雕
与此同时,也带来深厚的中原文化。
清光绪五年,老妈宫重建,当时周围已有兵营、海关、码头、货仓、邮电局、商行等设施和行业,老妈宫一带成了旧汕头埠中心。
每逢传统节日会举行“闹热做大戏”的民间风俗活动,如正月十五和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等节庆,老妈宫前便搭建戏台,举行以纸影戏为主的演出活动。
节庆时,平日里的商贸集市摇身一变,成为汕头埠一个民俗活动的大舞台。
△ 天后宫 – 门楼左侧石浮雕
1930年,该地改建为汕头一号市场,又称升平市场。它的一楼和二楼是农贸市场,三楼是升平戏院。
市场周围出现了“老妈宫粽球”等各种门店。
其时,老妈宫前张灯结彩、丝竹笙歌、香雾缭绕、人影接踵,完全是一幅海隅民间庙会的胜景。
△ 天后宫 – 门楼梁架木雕
潮汕工艺的集结
1988年,老妈宫被汕头市政府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后,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及汕头本地的妈祖信众纷纷捐款,1991年汕头市文化局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启动老妈宫修缮工作,并于1992年重新对外开放。
△ 屋顶嵌瓷(上下拉动查看更多)
如今人们所能观赏到的老妈宫,古色古香。
整座建筑坐东朝西,前后二歇山造型连接一座硬山顶的穿斗抬梁式结构,呈三间二进一天井一拜亭格局。
其面阔7.7米,进深17.1米,占地140.9平方米。
△ 天后宫 – 前厅“寰海慈航”匾额与木雕梁架
△ 天后宫 – 前厅“寰海慈航”匾额 翁志雄 摄
△ 天后宫 – 前厅内《重修天后宫关帝庙庙记》 陈廷文 书
这座典型的潮式拜亭建筑,门框、石壁、屋顶嵌瓷均具有潮汕传统建筑的特色。
门楼屋脊上有潮汕地区特有的民间工艺技术——嵌瓷艺术。
它由烧制好的彩色瓷片镶嵌拼制出各种戏文图案和双龙夺宝图案,人物形神兼备,刀笔处处传情,在阳光照耀下色彩艳丽,夺目生辉,展现了嵌瓷艺术的独具风采。
有资料显示,屋顶嵌瓷是由许志华、许志坚两兄弟制作,其父许梅三监制的。
△ 天后宫 – 天井
△ 天后宫 – 天井左侧嵌瓷屏风
△ 天后宫 – 天井右侧嵌瓷屏风
正堂立一对用整石雕刻的盘龙柱,上有八仙像,虽经受了多年风雨洗礼,石柱上的图案依然栩栩如生。
正堂中央是妈祖雕像,两侧分别是注生娘娘和珍珠娘娘,上方黑漆髹金的匾额上题有“寰海慈航”四字,有祈愿出海顺利平安的涵义。
而匾额四周镂空雕刻的缠枝花卉,潮汕金漆木雕工艺精妙,让人赞叹。
△ 天后宫 – 后厅“神昭海表”匾额 清雍正四年(1726年)御书
△ 天后宫 – 后厅“顺济”匾额
此外,天井两厢照壁上的大型嵌瓷壁画、通体金漆的楹梁木雕、门壁的石质浮雕梁柱的木雕彩绘,
都充分展现了潮汕建筑设计的地方特色,对研究潮汕建筑工艺和文化传承也有重要意义。
| 参考资料 |
[1]郑绪荣 张如强.汕头老城记忆[M].汕头大学出版社:汕头,2018:12.
[2]郑鹤龄.小公园的前世今生[M].广东旅游出版社:广州,2019:80.
[3]《天后宫(含关帝庙)》,金平区人民政府•专题专栏
监制 | PRODUCER
陈庆华
总策编 | CREATOR
郑仲标
文稿 | WRITER
谢继玲
摄影 | PHOTOGRAPHY
翁志雄 陈钊全
图片 | PICTURE
见标注
画作 | PAINTING
周蓝凌
书法 | CALLIGRAPHY
吴著明
编辑 | EDITOR
马己芬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