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 | 侨批、水客和侨批局-潮汕文化


系连潮汕原乡与海潮人社会的纽带很多,侨批是最得力的一股。靠着侨批往来,潮汕原乡和海外潮人社会被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侨批、水客和侨批局
侨批,又称“银信”,是海外移民寄回原乡、捎有钱款的书信。开始,侨批通过民间渠道寄送。起先是委托回唐山的同乡熟人,携带平安家书和养家钱款,家人接到侨批之后,报以一定酬金。
至迟在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出现专门替人携带侨批回乡的职业投递人,这些人般被叫做“水客”。
穿走于原乡和海外的水客一般住在大埠头,以多种方式收寄侨批:或者由寄批人亲自前来托寄,或者深入小埠头和乡下去收批,或者在小埠头有人代为收转。
水客获利的手段,或者是向寄批人收取酬金;或者是利用原乡和海外两地找换货币银水的不同,从中获利;或者是利用批款作为本钱做生意。后两个手段,有可能使寄批的酬金大幅度降低。水客在经营过程中的信用已经通过提供担保人、收款单据这些制度得以保障。在一些有了司法制度的海外华人社会,司法制度更成为侨批业信用的重要保证。
侨批业最盛的时期,汕头的水客达800人,香港也有200人。侨批局出现以后,水客在早期侨批业运营过程中建立的制度,几乎都为侨批局所继承。此后,在侨批业运营过程中,侨批局和水客两个行当并行不悖。
直到20世纪40年代,水客方才在侨批业的领域中隐退。
 
侨批局是专门办理侨批业务的私营金融机构。1835年(道光十五年)创办于加坡的致成批局,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潮帮侨批局。这个行当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汕头开埠后的移民潮。到了晚清,潮汕的侨批局已有50家,成为侨批业的主力军。
侨批业兴盛时期,潮汕地区的汇款有80%左右是经侨批局汇入。每年汇入潮汕地区的批款都有数千万银元,1930年最高峰时超过1亿银元。巨额批款的汇入,对潮汕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经济的挹注
潮安彩塘镇华美村以成公祠,赑屃驮着“皇清诰赠通奉大夫赏戴花翱道员加三级沈公祠堂记”巨碑。碑上有这样一段话:
夫自海禁大开,强弱之势在商务。华人或卑之,无甚高论。今稍稍知之矣,又或操术未工,仍以重利归外洋,以致中土钱币,日流溢于外,一岁之中,不知几千万万。若公者以一身远涉重洋,能使既出之钱币,连樯衔轴,而还之内地,已一大块事已。
以成公祠是1888年(光绪十四年)新加坡富商沈以成的儿子们为他建造的祠堂,这种家乡建设背后的支撑,是“连樯衔轴,而还之内地”的钱币。
在当时潮汕社会的地方建设中,自外洋注入侨资的作用日见重要到1948年《潮州志·商业志》修成,志书作者强调说:“都市大企业及公益交通各建设多由华侨投资而成,内地乡村所有新柯夏屋更是十之八九系侨资盖建。且潮州每年入超甚大,所以能繁荣而不衰落者无非赖批款之挹注。”
侨资兴办的大企业和交通建设,最为人所熟知的,如张煜南兄弟投资的潮汕铁路,高绳芝投资的汕头自来水公司、开明电灯公司和澄海振发布局。
自开埠以来,潮汕商业贸易长期保持繁荣,但是,从国外和国内其他岸进口的商品总值总是超过本地出口的商品总值,产生贸易逆差(入超)。从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至1911年(宣统三年),每年的对外资易都是入超,其中1910年(宣统二年)进口商品总值为190多万关平两,出口商品总值为722万多关平两,前者约是后者的2.6倍。
而从192年(民国元年)至1931年(民国二十年),只有1920年(民国九年)的出口商品总值超过进口商品总值,出超12%左右,其他年份全是入超。在这种情况下,潮汕经济仍有较大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依靠着大量批款调节。
 
 
巨额侨资的挹注,既填补了汕头商港进出口贸易的逆差,又增强了社会购买力,使各行各业能够稳定、平衡地发展。

哺养

商人们经商致富之后,在客乡修柯建房,开始于乾隆年间。同治以后,一直延续到民国肇建,由于大量南洋商人回乡,众多被称为“新乡”或“新村”的新聚落在本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这些“新乡”大都建造在原来村落外围,在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方面很多外洋的风格,使本地建筑景观焕然一新。
寄回原乡的侨批,更多的是捎带小额批款。移民中的大多数,毕竟是入息甚微的小商贩、店员和劳工。然而在当时潮汕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正的是这些小额批款哺养着成千成万的家庭。
1934年,陈达在《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一书中谈到澄海樟林居民的这个社区有半数人家是业农的,但所产的粮食总额只能供给区内人个月的消费。社区有将近1/3的家庭是华侨家庭。华侨家庭也从事其他工作,但收入徵薄,对家庭经济并无太大帮助。这些家庭都依赖批款为主要的入款。
这个论述基本适用于整个潮汕地区。潮汕的华侨家庭数量向来无确切的统计数字,一般估计占潮汕家庭总数30%左右。侨批跟他们的生活休戚相关。不管是背井离乡的游子,还是留守故园的家人,对出外谋生都有深切的祈盼。这种祈盼,寄托在广泛传唱的歌谣中:
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
钱银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共妻房。
 
批一封,银二圆,叫嬤刻苦勿愁烦。囝儿着扶持,教伊勿博钱。田园着力作,猪囝着力饲。等到我赚有,紧紧回家来团圆。

来源:海滨邹鲁是海阳  文/黄挺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