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 | 潮州牌坊街23座牌坊的故事,都在这里了

牌坊是一个地方经济文化发达的一种标志。“坊之多而知风化之美,巷之多而知民居之密,坊与巷俱以多为贵,而巷多又不如坊多之可贵。”据干隆《潮州府志》、干隆《嘉应州志》、民国《潮州志·古迹志·坊表》等记载,昔日潮州府古牌坊共有570座,长仅1.6公里的繁华太平路上,就有43座牌坊依次毗鳞,平均35米就立有一座牌坊。若以太平路两旁街巷所立的牌坊计算在,则有62座之多。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密,为全国绝无仅有的石坊林、牌坊街。

每一个牌坊都能揭示一段尘封的历史,都是后人浏览钩沉的佐证。然而历经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到了1950年太平路只存下19座。剩下的牌坊由于经历长时间的风吹雨打,况且历史变革原因,终于导致余下牌坊群的毁灭。
2006年,潮州市委、市政府广泛征集古牌坊影像、历史文献资料,以及遗存构件,历时3年,总投资约1.4亿元,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修复,修复后的潮州牌坊街全长1948米(其中太平路1742米,东门街206米),古牌坊23座,并用霓虹灯钩勒装饰牌坊形,对其图案花纹进行重描绘。白天,牌坊气宇轩昂,肃穆庄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装饰的霓红灯流光逸彩,璀灿夺目,就像潮州的一座城雕,巍然屹立在古城中心。且外接广济楼、广济桥、韩文公祠、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内连开元寺、己略黄公祠、许驸马府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古城区内的历史文化街区义兴甲巷等形成一个风格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旅游中心区,保护和展示潮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风貌。2010年,潮州牌坊街成为“潮州新八景”之“坊街亭韵”。
兹将二十三座重建牌坊简介如下——
  在牌坊街四进士亭巷口南侧,坊字两面同。明嘉靖年间为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潮州府同榜进士萧与成、陈大器、薛侃、苏信而建。萧与成,潮阳人。授翰林院修撰;陈大器,潮阳人。河南道御史;薛侃,潮安庵埠人。号中离先生,授行人司司正,入王阳明门下,倡阳明学说,推动了闽粤王门学派的形成;苏信,饶平人。授陕西道御史。
  在牌坊街军厅巷口南侧,南镌“皇命三锡”。为明福建左布政使黄琮而建。黄琮,号玉田,饶平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历官至云南督学,福建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明代称提学为文宗;“方伯”,明清时作为布政使的尊称。“皇命”,皇帝的命令。“锡”,通“赐”,赐予。黄琮其祖允德、父夙兴因其得赠布政使。原坊建于明崇祯初年。
  在牌坊街状元亭巷口北侧,坊字两面同。为明嘉靖壬辰科状元林大钦而建。林大钦,字敬夫,自号东莆子,潮安金石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二十一岁状元及第。为粤东地区唯一文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此坊中的定坊通贯明、次间,与其它牌坊不同,表示状元为国家栋梁之意。
  在牌坊街英聚巷口北侧,北镌“覃恩三锡”。为清进士、太子太保、直隶总督郑大进而建。郑大进,揭阳梅岗都人。清干隆元年(1736)进士,由知县官至直隶总督,授太子少傅。卒于任上。赐祭赐葬,御制墓碑,钦赐祭文,赐谥勤恪,极尽哀荣。“圣朝”:封建时代尊称本朝;“使相”:清代以称呼兼大学士的总督。“覃恩”:旧时多用以称帝王对臣民的封赏、赫免等。坊字是说郑大进是本朝的达官显宦,而其自曾祖始也因此得赠三代大夫。
  在牌坊街羊玉巷口北侧,北镌“铨曹冰鉴”。为明吏部郎中唐伯元而建。唐伯元,字仁卿,号曙台,澄海苏湾都人。明万历二年(1574)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吏部文选司员外郎、郎中。唐伯元是理学名家,用“理学儒宗”来表彰这位“岭海士大夫仪表”在儒道方面的贡献。吏部文选司别称“铨曹”。“铨曹冰鉴”意指他在吏部任职时,能恪尽职守,不谋私利,品格如冰清玉洁,铨选能明察秋毫。此坊俗称“四狮亭”,因两根中柱前后各柱一只坐狮,立于正面,借此加强基座的重量,降低建筑物重心,使整座石坊在结构上安稳牢固,这在潮州牌坊中是绝无仅有的。又曾与清初潮州总兵刘进忠反清有一段故事,并衍生了一条歇后语:四狮亭石狮——独耳。
  在牌坊街柳衙巷口,坊字两面同。为明御史许洪宥建。许洪宥,字舜仁,潮安龙湖人。明弘治十四年(1501)举人。授广西临桂县教谕,征为南京山东道御史。在任敢于直言,不避权要。“柱史”:柱下史的省称。周秦的官名,即汉以后的御史。因其常立殿柱之下,故名。后以为御史的代称。原坊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
  在牌坊街分司巷口,南镌“四朝大老”。为明户部侍郎赠尚书林熙春及赠太常卿祖林瓒、父林乔樌建。
  林熙春,潮安庵埠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大理寺卿、户部左侍郎。卒赠三代尚书。其立朝大节,《明史》有记载。“四朝”,指林熙春历官于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个皇帝。“大老”,对资深望重的大官之称呼,亦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在牌坊街载阳巷口,北镌“三世宫端”。为明南京礼部尚书黄锦建。黄锦,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任礼部右侍郎、吏部左、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南京礼部尚书。南明隆武时,任礼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宗伯”,周代六卿之一,掌宗庙祭祀等事,即后世礼部之职。因亦称礼部尚书为宗伯。“学士”,指翰林院学士。“宫端”,官名太子詹事的别称。黄锦祖允德、父夙盛因其而受朝廷诰赠詹事府詹事(三品)、侍读学士之衔。
  在牌坊街汤平路口南侧,南镌“戊辰八贤”。为明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潮州府同榜进士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李士淳、梁应龙、杨任斯、陈所献而建。辜朝荐,潮安金石人;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揭阳人;李士淳,梅县人;梁应龙、杨任斯,饶平人;陈所献,普宁人,落籍潮安庵埠。被后世尊称为“潮州后八贤”。
  在牌坊街东门街口南侧,北镌“大总制”。为明兵部侍郎、三边总制翁万达而建。翁万达,字仁夫、号东涯,揭阳?江都举登村(今属汕头金平区)人。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偏、保军务,升兵部尚书。《明史》称其“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窾者,万达称首。”司马,《周礼》六官之一有夏官司马,掌军事、军需等事。后代以大司马称兵部尚书,以少司马称兵部侍郎。总制,即总督。
  在牌坊街三家巷口北侧,南镌“节镇三省”。为明封知县赠知府陈以贲、子梧州知府后升贵州副使陈志颐而建。陈志颐,海阳磷溪人。明万历元年(1573)举人,历任户部郎中,广西庆远知府、梧州知府,贵州按察司副使。曾奉旨节镇三省军政。“诰敕”,诰封、敕封的合称。明清时皇帝对官员及其亲属授予爵位名号的封典,陈以贲以子志颐而初敕封宣化知县,继而诰赠梧州知府。
  在牌坊街水平路口北侧,坊字两面同。为明进士、苑马寺卿成子学而建。成子学,字怀远,号井居,明海阳龙湖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授峡江知县,两淮监察御史,累官至苑马寺卿。师事王阳明,“得良知宗旨。又与吉水罗洪先往复寓书,阐明理学。”侍御:唐代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后世因沿袭此称。
  在牌坊街水平路口南侧,北镌“金榜联芳”。为明监察御史迁陕西副使郑安、弟吏科给事中郑寯而建。郑安,明正统十二年(1447)解元,景泰五年(1454)进士,授南京河南道御史,迁陕西按察副使。居官二十年,“弹劾不避权要”,两袖清风。弟郑寯,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任吏科给事中。“两京”,明自永乐以后定都北京,南京为陪都,“两京”即指京师顺天府与南京应天府。
  在牌坊街猷巷口南侧,南镌“科甲济美”。为明户科郎中李思悦之父、举人封郎中李一庄,御史李春芳之父、赠御史李大受而建。李春芳,明海阳鹳巢人。进士,南京监察御史,长沙、顺德知府。三弟春魁,举人,浦江知县。侄一庄,举人,汀州通判,封郎中。思寅,刑部郎中;思悦,南京户部郎中;思振,铜陵知县。“台省”:汉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因以指政府的中央机构。坊字是说明李大受、李一庄所封赠官职系由中央政府所褒奖封赏的。“科甲”指科举出身。“济美”谓在以前的基础上使美好的东西发扬光大。鹳巢李氏一门直系数代人,均是科举出身,这在潮州府属诸县中绝无仅有,是在地方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科举家族。
  在牌坊街灶巷口南侧,南镌“经略边务”。为明大理少卿吴一贯而建。吴一贯,字道夫,潮安彩塘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授上高县知县,升任浙江道御史,弘治年间巡察浙江、福建、南畿,以骨鲠之臣闻名。晋大理寺右少卿。曾经略边关,规划创建八达岭长城,上安边策数万言。
  在牌坊街甲第巷口南侧,南镌“四世大夫”。为清侍卫、湖北宜昌总兵林炳星建。林炳星,清海阳人。干隆七年(1742)二甲武进士,授御前三等侍卫,累官至湖北宜昌镇总兵。曾祖林廷举、祖林振光、父林锦万皆因之而先后诰赠武义大夫、武功大夫。“吴楚重镇”是言林炳星所镇守的地方,均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地势险要,物产丰饶,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春秋时吴、楚二国辖境。
  在牌坊街大石狮巷口北侧,北镌“貤封叠被”。为清雍正二年甲辰科进士、巩县知县邱轩昂建。邱轩昂,字元澍,号名亭,潮安凤塘人。清雍正元年(1723)癸卯恩科会试贡士,次年甲辰科补行殿试,赐进士出身。历任河北深泽县、河南巩县知县。其父必藩、祖屡年得赠文林郎。坊额题署为原构件。
  在牌坊街砖亭巷口,南镌“榜眼”。为宋尚书王大宝而建。王大宝,海阳归湖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廷试进士第二,是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累官至礼部尚书,赐爵开国男。理学家朱熹称“其人刚正,忠实有余”,名列《宋史》。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反对议和。弟大鼎、大圭、大纲,分授承奉郎、承务郎、东莞令。坊为四柱三间的砖石结构,这在牌坊街石坊林立中独具一格。
  在牌坊街三家巷口南侧,北镌“玉署仙班”。为清一百有三岁、钦赐翰林院侍读刘起振而建。刘起振,海阳枫溪人。70岁中举人,清干隆元年(1736)88岁中进士,钦点翰林庶吉士,不久告老回乡。103岁跋涉山水赴杭州迎候首次南巡的干隆皇帝,干隆予以赠诗书匾赏赐,并钦赐翰林院侍读。“木天”、“玉署”均为翰林院的别称。“仙班”借指朝班。“人瑞”,指有德行或年寿特高者。坊额题署为原构件。
  在牌坊街头亭巷口,北镌“两浙都运”。为明大理寺评事郑崇而建。郑崇,明海阳鲲江乡人。永乐十七年(1419)府学岁贡。洪熙元年(1425)典试名列第一,铨选大理司务,转评事,擢太仆寺丞,升两浙都运使盐运同知。任职大理寺,“明察秋毫,剖决确当,牍无留案”;任盐运同知,“力刷卤政,惠被海民”。坊因位于太平路诸牌坊中最北端,故民间俗称为“头亭”。
  在东门街,坊字两面同。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潮州府同榜进士林光祖、章熙、黄国卿、郭维藩、陈昌言、苏志仁、成子学而建。林光祖、章熙、郭维藩、苏志仁、成子学,海阳人。黄国卿、陈昌言,揭阳人。被后世称为“明代潮州前七贤”。坊额题署为原构件。
  在东门街上东平路口西侧,坊字两面同。为明封尚书翁玉而建。翁玉,素以“经术著声”,长子翁万达自幼由其督导读书。万达后登进士,青云直上,翁玉因而前后四次受朝廷封赠,最后敕封至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资善大夫、兵部尚书。恩光:古代帝王或朝廷给予臣民的恩惠。洊锡:一次又一次赐给。
  坊原位于市区义安路英聚巷尾北侧,于1951年拆卸。2009年重建于牌坊街四目古井西侧,北镌“太山北斗”。为唐代宰相常衮、杨嗣复、李德裕、李宗闵,宋代宰相陈尧佐、赵鼎、吴潜、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和唐代潮州刺史韩愈建。唐宋这十位宰相先后来潮州任职,或以政绩昭彰,或以忠义励人。而韩愈于唐元和十四年(819)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到官才八月,于今香火遍瀛州”,赢得潮州江山皆姓韩。

来源:凤凰顶茶业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