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纲-潮汕名贤 罗大纲(1804—1855年),原名亚旺,广东揭阳县西门外蓝田都上阳乡寨内(今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新楼种玉上围/上围古寨)人。洪秀全金田起义,固然主要是依靠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上帝教”骨干,而没有参加“上帝教”的罗大纲也是一位一开始就对太平军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将领。
郑信-潮汕名贤 达信(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泰国吞武里王朝国王,又称吞武里大帝、郑信、郑昭、披耶达。属于华裔,原籍中国广东澄海县华富村(今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父亲郑镛去世后,以财政大臣坡耶节基为义父,13岁入职宫廷侍卫,后来升为侯王。在位15年,收复北部的清迈和南部马来半岛一带的领土,统一了在国家沦亡期间四分五裂的泰国,恢复了阿瑜陀耶时代的疆域,并在1774年至1775年间再次指挥军民击退了缅军大规模的入侵。因从缅甸统治下复国有功,被誉为泰国历史上第4位大帝,18世纪泰国的华裔民族英雄。
郑大进-潮汕名贤 郑大进(1709(己丑年)~1782),清代人,又名誉捷,号谦基,退谷。生于揭阳县梅岗都山美村(今属揭阳市揭东区玉滘镇),少时有神童之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历任大名府、河间府同知,正定知府,按察使布政使,两淮盐运使,浙江按察使,贵州布政使,河南、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官至直隶总督。任政期问,草除积弊,关心民生,所至颇具政绩。后加授太子少傅衔。二十二年任正定同知时,纂修了《正定府志》50卷,四十七年十月十九日病卒,乾隆帝御制墓碑,亲撰碑文,赐祭赐葬,追谥勤恪。主要著作有《爱日堂诗文集》和《郑勤恪公奏议》。
黄璧-潮汕名贤 黄璧(约1720—1780年)字尔易,号小痴,澄海下外都(今澄海市区)人,清初著名画家。少年时与同郡陈琼拜翁铨为师,善画山水,兼长虫鱼鸟兽。融合了闽、粤两派画家之所长,画风兼收并蓄,作品笔墨浑厚,构图自然。黄璧足迹遍及温陵、武夷、西湖、虎丘、罗浮等名山胜迹。他技艺精湛,所绘山川名胜气势磅礴,生活气息浓厚。后来黄璧的画名在本地比陈琼小,在全国则远在陈琼之上。其虽家贫日食难度,但性情高傲,不事权贵,曾拒绝百金为权势者作“寿图”,世人都笑他痴呆。晚年喜元代黄大痴笔意,故自号“小痴”。作品《急流舟上图》、《赏雪图》两幅收入《广东历代名画选集》,其传略收入《中国历代名画家汇传》。
郭之奇-潮汕名贤 郭之奇(1607—1662),明末抗清官员,潮州七贤之一。字仲常,一字菽子,号正夫,别号若菽、玉溪子,自号三士道人,广东揭阳人。崇祯元年进士,历任福建提学参议,詹事府詹事,南明时追随桂王及永历跋涉于粤桂南交一带,抵抗清廷,累官至礼、兵二部尚书,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康熙元年殉难,清乾隆时赐谥忠节。著有《宛在堂诗文集》,文录入《耆旧集》。其诗共分十八集,为潮汕历代存世诗作最多的诗人。
黄奇遇-潮汕名贤 黄奇遇(1599-1667),字享臣,号平斋,晚年自号绿园居士,生于潮州府揭阳县广美(今属揭阳市榕城区),1628年(明崇祯)戊辰科进士,曾任固安县令、翰林院编修,清入关后,任南明永历朝詹事府詹事、礼部左侍郎、礼部和兵部尚书。晚年回乡终老,逝于揭阳。
林熙春-潮汕名贤 林熙春(1552—1631),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今潮安庵埠镇)宝陇村人,他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后来被起用为福建将乐县令。林熙春到任后,建杨龟山祠,为《杨龟山文集》作序;同时整修学宫,十分重视文化教育。此后,林熙春升任户科给事中,又历任礼科、兵科、工科都给事。
唐伯元-潮汕名贤 唐伯元(1540-1597),男,汉族,字仁卿,号曙台,广东澄海县苏湾都仙门里(今属溪南镇人)。生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卒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 崇奉程朱理学,反对王守仁的新理学即所谓“心学”。
林大钦-潮汕名贤 林大钦(1511年~1545年),明嘉靖壬辰科状元。字敬夫,号东莆。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村)。幼家贫,聪颖嗜学。1532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以母老乞归,结讲堂于桑浦华岩山,与乡子弟讲贯六经,究性命之旨。1540年母逝,哀伤过度而大病。1545年葬母于桑浦山之麓,在归途中病卒。
周光镐-潮汕名贤 周光镐(1536年-1616年),字国雍,号耿西,又止庵,又廷尉,广东潮阳县峡山(今潮南区峡山街道桃溪村)人。明隆庆五年(1571年)中进士,授宁波府推官,署理象山县等三县。万历三年(1575年)行取南京户部主事再迁吏部郎中,出守顺庆擢副使。平乱夷族诸酋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补四川右参政,万历二十年宁夏卫原副总兵哱拜告变,升任陕西按察使,移驻临巩。平乱之后,晋升右佥都御使巡抚宁夏。最后升任大理寺卿之后以老乞休。筑明农草堂于峡山之先墓侧读书著述。
林大春-潮汕名贤 林大春生于1523年12月9日(明嘉靖二年十一月三日),字井丹、邦阳,号石洲,潮州府潮阳县县廓都(今汕头市潮阳区)人。1550年(明嘉靖二十九年)中嘉靖庚戌科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户部主事、浙江提学。晚年归老,于1588年(明隆庆二十二年)2月12日离世。
萧端蒙-潮汕名贤 萧端蒙(1521—1554),字曰启,号同野。明潮州府潮阳县廓人(今属汕头市潮阳区)。1540年庚子乡试中举,1541年明嘉靖辛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山东道御史、贵州巡按、江西巡按,1554年卒于回京复命途中,年33岁。
林凤-潮汕名贤 林凤,明代人,又名林阿凤,生于饶平县。19岁参加海上绿林泰老翁队伍,后继其业,以澎湖为基地,开拓海上贸易,最盛时辖舰300余艘,人员4万以上。隆庆元年(1567年)率部攻占惠来县的神泉港。万历元年(1573年)屯南澳岛的钱澳,十二月进攻澄海,大败官兵。二年二月攻打潮州、惠来,四月攻入清澜(今海南省文昌县),六月在广东兵败,退至福建沿海,十月遭福建总兵胡守仁官军袭击,转移到魍洪(台湾)的鸡笼(基隆)驻扎。
林道乾-潮汕名贤 林道乾,明朝海盗,又名林悟梁,生于广东省澄海县(潮州人)苏湾都南湾村(今属湾头镇)。青年时曾为潮州小吏,善机变,有智谋。因走私贸易,为朝廷所不容,遂聚众抗衡官军,并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率战船50余艘自南澳岛攻诏安,陷山南和厩下等村,为都督俞大猷所败,退往台湾北港(今台湾北港溪下游一带),监造战船,旋复回潮州。隆庆元年十二月(1568年初)至翌年(1568年)三月,围攻澄海溪东寨,寨陷。
翁万达-潮汕名贤 翁万达(1498年—1552年),字仁夫,号东涯。明朝中期名将、诗人。潮州府揭阳人(今汕头市金平区鮀浦一带)。翁万达出身寒门,为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历任广西梧州府知府,陕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衔巡抚陕西,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保定军务兼莉粮饷,左副都御史、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左都御史等职,曾参与平定安南莫登庸叛乱,后期统理北方边防,抗击蒙古俺答汗侵扰,统边五六年间,屡立战功。
薛侃-潮汕名贤 薛侃于1510年(明正德五年)乡试中举,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登丁丑科进士第。明世宗朝,授薛侃行人司行人,后丁母忧,居中离山,与士子讲学不辍,其师王阳明所赠之号“中离先生”。1528(明嘉靖七年)起补故官,为行人司司正。在江西赣州亲炙阳明之教,深契良知学旨。1531年(明嘉靖十年)上疏言建储事,触明世宗讳,下狱廷鞫,后削职为民。隐居讲学于中离山,从学者甚众。1536年(嘉靖十五年)远游江浙,会罗念庵于青原书院,一见如故;又至罗浮,讲学于永福寺,东莞学者迎其居玉壶洞;再居惠州,四年后归里,卒于家。终年六十岁。1567年(隆庆元年)补复其官职, 赠承仕郎,河南道监察御史。以侍养归,师事王阳明于江西赣州。后传王阳明学于岭南。是为岭表大宗。
郭真顺-潮汕名贤 郭真顺(1312-1436),出生于明潮州府揭阳龙溪都(今属潮州市潮安县),元末明初中国著名女诗人,120岁仍能写诗,125岁逝世,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女诗人。郭真顺出身书香,幼而淑惠,“虽老于谋者无以过”。出嫁处士周瑶后双隐田园。元明更迭时世乱,她屡助夫避祸,并以诗歌保全村寨,成为千古美谈。她相夫课子,三子皆成名士。郭真顺有诗词作品结集《梅花集》,佚。现存有120岁作的《归宁自序》2首,及《上指挥俞良辅引》、《渔樵耕牧四咏》、《赣州十八滩》等18首。
马发-潮汕名贤 马发,潮州海阳人,于宋德祐元年(1275)任摧锋寨正将。摧锋军原为南宋绍兴年间组建的一支地方独立部队,全军盛时兵勇多达七八千人,至南宋末尚有三四千人,然而到马发时,兵士却只剩130余人。但马发就是凭着这一点正规军的兵力,加上一些民兵,坚守潮州城达年余之久,并与强悍的蒙古铁骑鏖战一个多月,前后打了三仗,上演了潮人在宋元交替之际最为悲壮的一幕。
吴丙-潮汕名贤 南宋末年(公元1278年,宋帝南逃,丞相文天祥率领勤王之师到达潮阳。当时任宋室左藏朝散大夫的吴丙(字汝光,原籍江西,后为潮阳人)随师抵潮。吴丙生平酷爱音乐,又是宫廷乐宦,因而带来乐工、歌伎、礼乐资料,宋亡后,吴丙定居潮阳棉城,他所带来的乐工有部分随他在潮阳安居落户。《潮州府志》卷二十九载:“天祥起兴趋潮,丙与俱知大厦不支,遂家潮阳为潮阳人,晦迹方外……。”南宋之宫廷音乐,自此流播潮阳,后经历史的演变和乐工们的辈传,潜移默化地吸纳溶合地方音乐而发展成为具有潮阳地方特色的音乐。
陈璧娘-潮汕名贤 陈碧娘(?~1279年),亦作璧娘,祖父陈景肃,南宋绍兴知制诰,曾讲学于仙人峰石屏书院和渐山石榴洞;父陈肇,又名宗一,官至参知政事兼太尉同平章事,封兴国公;弟陈植,南宋末提督岭南海路兵马;从弟陈格,海盐卤簿。陈碧娘自幼知书达理,喜吟咏。
张夔-潮汕名贤 张夔,字致尧,海阳县龙眼城(今汕头市澄海区十五乡)。为潮汕唐宋八贤之一。宋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授茂名知县。有富豪犯法,行贿县吏,请为暗中保护,张夔因将富豪和属吏一并法办。因为张夔的廉明守公,各级上司都推他为南方官员中「清介第一人」。升廉州通判。在任曾劝释群盗,使其投械,自行解散。廉州地产沉香和金矿,历任官员多把这些作为自己离任的囊中物,张夔则纤毫无取。升新州知州。到任大兴水利,曾修筑陂塘蓄水,灌溉民田千馀顷,百姓称其所筑的陂为「张侯陂」。高宗曾将其姓名写在屏风上,说「南有张夔,北有周昕」。所著有《禄隐集》。
刘允-潮汕名贤 刘允,字厚中,海阳东津(今属潮安)人。为潮汕唐宋八贤之一。宋哲宗绍圣四年(一零九七)进士,初授循州户曹,改任程乡知县。在任曾力争减免灾民租赋的繁重和停止输军折纳钱的不公。历知化州、桂州、新州、循州等州。代理化州之时,到任仅数十日,即办理多年不决的案件百馀起。又属县吴川有盐户为防御贼寇而私蓄兵器,被县令定为盗贼,全部拘捕入狱,按法当死。刘允力辨其冤,挽救了五十馀人的生命。刘允生平博学,凡经史百家,以至天文、地理、医卜等杂书,都皆涉猎。著有《刘厚中文集》,约文章二百馀篇。子刘昉也有治绩,更著有《幼幼新书》,是中国第一部儿科医学巨著。
大峰-潮汕名贤 大峰,宋代僧人,出生于浙江温州的豪门,俗名林灵噩,又名林通叟,人称大峰祖师。因不满朝纲腐败,不愿同流合污,弃官为僧。由福建云游到潮阳县蚝坪(今和平镇),结庐桥尾山后灵豁(今灵泉寺),以精湛的医术为民除病。时蚝坪有大川(练江)横截,水深流急,大峰立宏愿建桥以渡往来。此举深得民心,一时群情鼎沸,纷纷捐钱献物。南宋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开筑,不到一年,建成十六孔。但大峰操劳过度,当年十月圆寂。后人于后灵豁灵泉寺奉祀大峰祖师。潮汕其他地方以及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地也有大峰祖师庙或善社崇祀。
卢侗-潮汕名贤 卢侗(1023—1094),字符伯、元伯,号方斋,潮州人。通经术,尤邃于《易》,释易自为一家,吸引不少学生。五应乡荐。于皇祐五年为特奏名进士,授本州长史。又以余靖、蔡襄、王举元交荐,调惠州归善主簿。复佐余靖于广州帅府。治平初,蔡抗再以经学推荐,授国子监直讲,转卫尉寺丞。后以反对新法,自请出任柳州,转循州。不久,回京任秘书省事兼右正言,与吕惠卿政见不合,以太子中舍致仕。传见《嘉靖潮州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