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从潮汕走出来的百岁院士,温家宝总理敬重的老师,是蜚声国际的古生物学与古地层学泰斗!

他是我国古生物地层专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上著名的古生物学与古地层学泰斗之一;他于199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被评为2007年度首都十大教育人物;他一生多开拓,桃李满天下,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老师,培养出殷洪福院士、欧阳自远院士等科学家。他就是出生于广东揭阳的著名地质学家杨遵仪
遵仪(1908.10-2009.9),广东揭阳人,地层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奠基人、中国地层古生物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和新中国地层古生物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曾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以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质学报》、《古生物学报》等专业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还担任过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冈瓦纳分会以及其他一些国际地质学术组织的负责人。

潮汕第一位清华地质系毕业生

杨遵仪1908年10月7日出生于揭阳洋淇村一个清寒的基督教农民家庭,其父亲边务农边学西医,农忙时上田,农闲配售西药,为乡民医治一些日常小病。
杨遵仪家境贫寒,他曾在潮安澄海汕头等地的几个教会学校念完小学,后来就读于由英国传教士在汕头开办的华英中学。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汕头人民掀起反对英帝国主义高潮,华英中学被迫停办,为维持生计与学业,杨遵仪经人介绍到《大新潮》报社当校对员,并在报社负责人办的大中中学就读。他晚上工作,白天学习。

由于他学习刻苦,成绩突出,毕业后被校方聘任为该校初级英语教员,但他不甘从此结束学业,平时省吃俭用,从微薄的薪水中积蓄学费,1928年夏天,杨遵仪带着积蓄的100余块大洋坐船往上海,考入上海暨南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第二年,又慕名考上了清华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经济学。

然而,当权者的腐败和政治的黑暗,让杨遵仪越发觉得学习经济学前途渺茫。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地学系呈现勃勃生机。杨遵仪于 1931年转到地学系学习,由此定下了奋斗终生的方向。

当时年纪轻轻的杨遵仪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早就明白了向国际看齐的重要性,因为地层古生物的东西牵扯到国的文章,国外人发表的东西一定要了解。为此,他选修法语,又旁听德语,同时还熟练地掌握了英文打字技术。凭借扎实的英语功底,到毕业的时候,杨遵仪用英文完成了毕业论文《中国地质文献目录》,这是中国地质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该文被北平研究院评为1933年度地质矿产获奖论文, 成为后来地质工作者一个重要的参考书目。他也因此被当时的权威人士称为中国地质学界的“尼克斯”(北美地质文献的编著者)。

耶鲁大学研究院古生物学第一个中国留学生

清华大学毕业后,杨遵仪留校当了两年助教。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美国耶鲁大学,他选择地层古生物学科。1936年夏,杨遵仪赴美进入耶鲁大学研究院,师从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家舒特克教授和敦巴教授。杨遵仪在耶鲁研究院3年,通读地质学各分科名著,注重国际上地质学新理论的吸收,认真做好科学实验,了解先进的实验方法,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研究院综合考试这一关,顺利转入攻读博士学位。

杨遵仪在耶鲁大学的实验室(摄于1938年)

在读博期间,杨遵仪一边加选几门相关的课程攻读,一边主动与导师讨论确立专门研究题目,在导师的指导下,他深入到美国、加拿大等地进行实地考察,采集化石标本。1937到1939年暑假期间,他都放弃休息,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美国密执安州和俄亥俄州的崇山峻岭之中,采集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尤其是在内华达州查尔斯顿山区勘察了石炭的二叠系,采集到大量腕足类化石,被耶鲁大学研究院称为建院以来古生物化石的重大发现。杨遵仪以此为题材,集中精力从事论文原始材料的整理及化石鉴定,终于写成论文并通过答辩。1939年5月,杨遵仪以出色的成绩取得了博士学位,成为该校研究地层古生物并获得这一学位的第一个中国人,同时被耶鲁大学接纳为荣誉学会会员,在毕业班的宴会上,杨遵仪代表毕业班同学致答谢词。

中国地质古生物学的“活字典”

学业终于告一段落,杨遵仪又面临前途的选择。当时,祖国的美丽山河正遭受日本军国主义者铁蹄的蹂躏。他以“一个科学工作者只有把自己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的生命才会有价值,一生才会有作为,才会活得有意义” 作为自勉。当年秋天, 杨遵仪毅然回到祖国,受聘为中山大学教授,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

1942年,出于对民族兴亡的责任感,杨遵仪曾投笔从戎,直到抗战胜利才解甲归教。1946年10月,杨遵仪回到清华大学地学系继续任教。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杨遵仪来到新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前身),是该院担任过最多系主任、在位时间最长的老教授。

清华大学地学系师生合影(1935),前排有袁复礼(右4)、冯景兰(右3)、王炳章(右2)等。二排有杨遵仪(右2)等

1980年,杨遵仪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杨遵仪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了却了他平生的夙愿。1987年秋,北京地质学院改称中国地质大学,杨遵仪一直在该校任教,从事科研活动直至退休。

1956年,杨遵仪主导编著了我国第一本高等学校古生物学教材。1960年,他和同事们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地层古生物专业”,并于 1962 年,在国内首次开设了“生物地层学”课程。他先后讲授过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等多门课程。

1964年,他发表了《西藏南部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的若干箭石》一文,对确定这个地区中生代地层的时代并进行广泛的国际地层对比起了重要的作用。蠕虫动物门的虫颚化石在我国鲜为人知,在国际上也是研究的薄弱环节。1982年,他和陈燕研究发表《中国桂、滇、川的泥盆纪虫颚》一文,填补了我国的空白。

1980年,他和洪友崇研究发表的《河北围场淡鲎虫化石的发现,兼论科、亚科、属的分类问题》,又填补了我国生物学研究的一项空白。

作为我国生物地层学的奠基人之一,杨遵仪对我国北祁连山、南祁连山、贵州中部、青藏高原和华南等地的地层学研究,奠定了这些地区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基础,并为这些地区的综合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976年后,杨遵仪带领并指导中国地质科学院和北京地质学院一批中、青年专业人员,对我国的三叠系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杨遵仪的学术影响力是国际性的。1986年,他与程裕淇、王鸿祯合写的英文专著《中国地质学》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后,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专著系统地总结和论述了中国区域地质、地层及古生物、构造和矿产特征及中国近几十年来地质工作的重要成果。在占有翔实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地质的总体特征和基本轮廓及各大区地质特征作了精辟的论述。这本专著是继李四光教授1939年《中国地质学》之后50年来的第二部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地质概况的专著,深受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被认为是中国地质研究史上的又一重大贡献。

杨遵仪是我国研究古生物门类最多的古生物学家之一。曾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先后发表了80多篇论文,与他人合作完成了14部专著和教材。

1992年,杨遵仪当选为美国地质学会荣誉会员,1994年获耶鲁大学奖章。

1997年获第五届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同年又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从中国地层学来说,学问最渊博的恐怕要数他。从古生物来讲,他是见识最广的一个古生物专家。他是中国古地层生物学的活字典。”这是杨遵仪的开山弟子殷鸿福对恩师的基本评价。

寻找“金钉子”的领路人

在距今2.5亿年以前,我们生存的地球经历着一场巨大的灾变,地球大陆四分五裂,从一个海洋的状态分裂成七大洲五大洋。在这场灾害中,90%的生物集群被灭绝,这就是地球历史上的“大灭绝”。

这是地球从古生代到中生代过渡的重要标志。这次剧烈的地质活动,被详细地记录在地层的某个深处,地学界称之为“金钉子”。地学界的金钉子,是识别全球年代地层界线的标志。浙江湖州长兴煤山剖面既是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的标志,又是古生界与中生界界线的标志,被看作地质历史上三个最大的断代金钉子之一。这颗金钉子的发现和确认,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杨遵仪先生及其弟子殷鸿福院士等对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的研究,相关成果反映出当时地层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全球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层型剖面和点(GSSP),俗称“金钉子”
2001年,经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确认,煤山D剖面成为全球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层型剖面和点(GSSP),这是地层研究领域的世界最高科学荣誉,表明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自1978年以来,杨遵仪组织和领导国内有关单位的研究人员对古生代与中生代之交的生物绝灭事件及其成因,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及其上、下地层中的生物群演化和变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根据生物的演化阶段及事件地层学原理提出了古生界和中生界的界线标志,这一研究成果和所取得的进展在1988年北京召开的第203 项目国际讨论会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无论在研究的深度、广度、方法或是所取得的成果和进展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事件地层学研究和多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方面树立了榜样,推动了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进展,这项研究成果于1989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些研究集中体现了杨遵仪所领导的科研集体在事件地层学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并把我国的事件地层学研究推向了新高度。 这项研究,后期是由谢树成教授、殷鸿福院士等为首的科研集体完成的。
为了找寻这枚“金钉子”,三代地质学家付出了20多年的艰辛努力。这枚“金钉子”设在中国,为国家争得了极大的荣誉。如今,它已显示出“黄金效应”:项目组在煤山剖面所获一系列的创新点已成为国际范例或标准,被国际学术界广泛应用。
1982年,杨遵仪和王鸿祯(右一)、郝诒纯(左二)、杨式溥(左一)四位古生物学家讨论学科建设问题
温家宝总理敬重的老师
杨遵仪不仅是中国科学界泰斗,其桃李更是满天下,培养出了众多的政治名人和优秀科学家,其中就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殷洪福院士,中国探月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等等。

杨遵仪所任教的北京地质学院人才辈出,成长为专家、教授的毕业生不在少数,其中不乏是院士和各级党政领导人,其中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是1960年入读地质矿产系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温家宝虽然政务繁忙,后来身居高位,但仍忘不了杨遵仪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师,经常登门探望。 

1987年10月,温家宝看望恩师杨遵仪

2007年10月7日,在杨遵仪百岁华诞的庆祝会上,温家宝总理委托中国地质大学领导向杨遵仪先生表示问候,并亲笔致信祝贺。

“47年前您是我的老师,今天您仍是我的老师。”“先生博学笃志,格物明德,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和教育事业。先生的渊博学识和创造精神受到地质界的广泛赞同;先生的高尚道德和优秀品质成为科技界的楷模。”“我将永远以先生为榜样,像先生那样做人、做事、做学问……”这是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杨遵仪百岁华诞时亲笔贺信的部分内容。

2008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院士大会,报告结束后和恩师杨遵仪先生合影

 

心系家乡

杨遵仪朴素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炽热的爱国爱乡之心,深居简出的他仍然梦萦着家乡的山山水水。

他常常阅读《揭阳日报》,从中了解家乡的发展情况。当听到近几年来揭阳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奋斗,奋力拼搏,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时,杨老连声称“好。”

当听闻家乡登岗正在兴建潮汕民用机场,他兴奋得挺直了腰,详细询问其间细节,并爽朗地说:“等飞机场建好了,我要坐飞机回家看看。”

2009年9月17日,杨遵仪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杨遵仪是我国古生物地层学教育的奠基人,是新中国地层古生物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为新中国的地质科学和地质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一名学者,杨遵仪学识渊博,建树卓著,为中国地质事业呕心沥血;作为一名教育家,杨遵仪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深受师生爱戴和尊敬;作为一名爱国知识分子,杨遵仪襟怀坦荡,赤胆忠心,赢得众人的称道。 

天下潮商综合

来源:中国科学院、杨氏文宣暨墨河涛声、 北京潮讯、潮汕圈等

【编者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者收集整理,旨在与大家分享学习。如您认为某些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核实后将采取相应措施。

-The End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他是从潮汕走出来的百岁院士,温家宝总理敬重的老师,是蜚声国际的古生物学与古地层学泰斗!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