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画家李小列:从“北大荒”画到了北师大

▼

画画对我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李小列说:“我喜欢画画,是个业馀的爱好。我的画没有走过市场。退休以后我有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学习国画,沉醉其中、乐此不疲。画画是我人生中重要的部分,从年轻时开始我就一直坚持作画,那个时候条件虽然艰苦,也从来没有放弃过。画画影响著我的生活和工作,并且产生过积极的、重要的影响。”
生活旅游是我创作灵感的源泉
李小列的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他画的《兵团记忆》《芭莎风情》等等,能够积极地反应出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人物的乐观精神。
他创作的画中人物,有些是年轻时牢牢印刻在脑海中的生活场景,有些是他外出旅游或者是生活中碰到的趣事。
在“北大荒”农场养猪时,他干过最累、最脏的活就是给猪圈清栏,把猪圈里的猪粪起出来沤肥。
李小列说:“当时,东北地区的天气非常冷,猪圈里冻得很结实,必须用镐头一点一点刨开,再用铲子铲出来。有的知青累了就抽一支烟休息一下。那个时期都是自己卷烟,把整片整片的烟叶子晒干,把信纸裁成一条一条摞好,抽的时候把烟叶子揉碎了用信纸卷起来,抽的很有味道。东北把这种烟叫做‘蛤蟆筒’,抽起来劲很大,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父母一生为革命甘为孺子牛
2021年元旦,李小列为自己的已故的父母画了一幅《孺子牛图》,父母为了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最能够表达自己父母的革命精神。
(来源:红船杂志、北京潮讯)
-end-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人物】画家李小列:从“北大荒”画到了北师大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