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瑞:【省级非遗】浦东牛皮鼓制作技艺传承人
▼
李木瑞,是浦东牛皮鼓的第四代传人,十几岁即开始学习制鼓。数十年来,他制作的鼓热销我市各地,以及汕头、潮州、梅州、福建等省市。据介绍,我市市区城隍庙、侣云寺、进贤门城楼等地放置的牛皮鼓,便是出自李木瑞之手。
鼓,对不少人来说并不陌生,流行潮汕地区的吹打乐《潮汕大锣鼓》便是以鼓为主要乐器。而鼓又是怎样制作的呢?近日,记者来到了东山区磐东街道浦东村,探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浦东牛皮鼓制作技艺”传承人李木瑞,听他讲述制鼓的故事。
刚拐进磐东街道浦东社区向南新厝十巷,远远便看见几只大小不一的牛皮鼓放置在灰埕上晾晒。“叮叮叮……”记者循着敲打的声音来到李木瑞工作的地方,只见李木瑞正用铁钉把固定好的牛皮钉在鼓壳上,屋里几乎摆满了木条片、破旧或刚做好的大鼓等。
历史 坚守百年祖业
李木瑞是浦东牛皮鼓第四代传人,16岁就开始学习制鼓。48年来,他制作的牛皮鼓热销揭阳市各地,是汕头、潮州、梅州、福建等地庵寺所沿用的文化珍品。据介绍,市区很多知名古刹放置的牛皮鼓,都是由李木瑞亲手制作的。
与浦东牛皮鼓的历史相比,李木瑞制鼓的时间并不算很长。相传清光绪年间,李木瑞的曾祖父李天恩迫于生计,窜街走巷买卖日杂、旧货,有一天,巧遇一民间制鼓艺人,深深被其精湛技艺所折服,遂拜其为师。从此,李天恩开始了牛皮鼓手工制作的生涯,其制鼓技术也代代相传,成为当地一项传统的手工技艺。
李木瑞接手整个家族事业后,在选料和制作过程中下大工夫,做到每个工序都非常考究,使牛皮鼓手工技艺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很大改善。采访时,李木瑞告诉记者:“饶平有一个庵寺现在刚开始修建,就已经到我这里预定一个牛皮鼓。”
制鼓 制皮最为关键
制作牛皮鼓是一个考验制鼓人耐心和毅力的细致活,只有把选料、制皮、制壳、定型、油漆等5个流程连在一起,才算完成整个鼓的制作过程。据李木瑞介绍,鼓身所用的木料一般选用杉木或者其他优良木料,形状自然弯形为宜,“我自己到杉木场挑选,回来后再锯成弯形的木条片。”
而鼓面所用的牛皮,则由几家店固定提供。李木瑞每天要用10多张牛皮,牛皮的选择十分讲究。“要选用本地优质新鲜的水牛皮,外表的牛毛要有光泽、均匀、多而密,内层不可以有屠宰时造成的伤刀。”李木瑞说。
在李木瑞看来,制鼓的过程中,制皮最为关键。首先要把选好的牛皮,取下直径为68~70厘米的圆形皮,然后用温开水蘸过,去乌屑留毛。“这个环节需要一定的观察性和技术性,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去屑留毛的效果,牛皮表层如果产生鸡爪形的痕,就丧失了原有的价值。”李木瑞对记者说。
去屑留毛处理好的牛皮,还要使用专用工具修削均匀,有目的地把中央部分留厚,然后放置于阳光下晒干,用冷水浸10~12小时后,再用专用工具处理均匀。然后,在皮的边缘钻孔,好让绳子穿孔把皮固定在鼓壳上,再用铁钉把固定好的牛皮钉在鼓壳上,继续放在阳光下晒干。晒干后取下钉上的铁钉,将牛皮取出,放于有光线明亮的地方,停放4个月以上。最后,把牛皮用冷水浸过,用绳子把牛皮固定在鼓壳上,又用专用工具将牛皮拉力扩张成形。这样,整个制皮的过程才算完成。
传承 制订保护计划
由于李木瑞的制皮技术精湛,潮州等地的鼓厂经常向他购买制作好的牛皮。如今,李木瑞制作的牛皮鼓种类也越来越多,福建南部一带多用的尖脚鼓、双头鼓、狮鼓、龙船鼓,庵堂、寺院使用的更鼓,潮剧界使用的高音鼓、低音鼓、中鼓、苏鼓,李木瑞都能够手工制作。
李木端每天早上5点开始制鼓,常常做到天黑才回家。就算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活,一边说话一边工作。他说,虽然每天如此辛苦地工作,但如果只是依靠他自己,还是无法满足市场上的要求。“一张牛皮经过几道缜密的工序变为牛皮鼓,正常情况下需要花费半年的时间。我一天只能做一个鼓,所以时常出现客户买不到牛皮鼓的情况。”
由于浦东牛皮鼓手工技艺难度大,工作时间长,难以适应社会现状,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愿意钻研、学习这一技艺。如何让浦东牛皮鼓制作技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们将通过加强学习研究,加强引导和扶持,制订保护计划,切实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使浦东牛皮鼓手工技艺发扬光大。”浦东社区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