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于汕头开埠前,至今近200年,潮籍第一家侨批局见证潮汕侨批历史

  在澄海东湖武庙前,有一座老式宅第,斑驳的围墙显得古老而神秘,它就是加坡潮籍第一家批信局“致成信局”在家乡的发批点“耕余小筑”的所在地。它建于新加坡致成信局成立前夕,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比汕头的开埠史还长了几十年。如今,老宅中仍有后人居住,但关于批局的大量旧物,已消失在历史烟云之中,只能从后人的讲述和各种历史资料中寻觅点滴。

  小楼犹在,见证开埠前侨批局历史

  致成信局所在一带,直到现在仍被东湖人称为“致成”。“耕余小筑”就建在一座四点金宅第的一处门楼上,据说是当时为了适应业务的开展和需要而建。这是一座木结构的小楼,一共有一厅三房。致成信局的创始人黄继英在新加坡挂牌成立了侨批局之后,便把这座小木楼设为信局在家乡的发批点。

  据史料记载,致成信局是新加坡潮籍第一家批信局,也是汕头开埠前就存在的批馆。据《澄海四百年大事记》、《澄海金融志》等资料中的记载,道光九年(1829年),华侨黄继英(东湖人)在新加坡创办了批馆“致成号”。而《澄海县志》中也提到1840年以前东湖侨商在新加坡开创了“致成信局”。《潮帮批信局》的资料中也多次提到黄继英在鸦片战争以前就已在新加坡创办了致成批馆。

  如今,小木楼已残破弃用,其所在的老宅虽仍有后人居住,也已寻觅不到信局的痕迹。老宅是一座中式古宅,但从宅中设有天主教小教堂,以及存留的一些西方古物摆件可以看出,这里的主人,过去曾经飘洋过海。老宅门厅上挂着各式中西乐器,是老宅中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年轻时把玩的。老人表示,他对关于批局的历史并不了解,因为致成批局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已结束了营业。

  不过,在《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中收录有致成批局后裔黄少雄的一篇侨批文章《潮籍侨批历史探源》,其中记述了他当年对致成批局的一些记忆。

  据黄少雄讲述,“耕余小筑”的大门顶上原来一直挂着“致成信局”的招牌,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毁坏。小时候,他的祖父住房睡床柜里、铺板下面有一个像睡床那么大的柜子,房里阁楼上还有一个“铁甲万”,柜子和“铁甲万”里面都存放着很多老账簿、老批封,还有已盖上印信而未启用的回批封;阁楼上有大量装银元的小草袋,还有大大小小的木印,其中既有“森峰”,也有“有余”等;祖父和曾祖父居住的阁楼上还堆放着侨批篮、厘称、长柄纸雨伞等旧时的“批脚”工具以及写着“致成信局”字样的很多竹壳笠,还有清朝官帽等大量旧物。但因经历了五六代人变迁更替,加上历史风云变幻,各种遗留物品资料都已消失殆尽,只留下旧址小木楼,成为潮籍第一家批信局的见证。

  诚信知恩,侨批人接力传承侨批业

  黄少雄后来在汕头魏启峰批局任职。为什么致成批局后人会任职其它批局?这其中有一个关于诚信和感恩的故事。

  黄少雄在他的祖父和侨居新加坡60多年的大伯父、表叔祖父的讲述中得知,黄继英在新加坡创办致成号后,又委托埔人黄松亭在汕头创办“森峰号”批馆,据《金融志》记载,“森峰号”是汕头1860年开埠以后的首家批局。

  当时,致成号和森峰号都兼营布料和侨汇生意,做夏布生意的揭阳人魏福罗经常和森峰号做布料交易,有一次在结算夏布款中,森峰号多付给魏福罗五十银元。魏福罗回家发现后马上将多收的五十银元归还,经营森峰号的黄松亭被魏福罗的诚实所感动,于是引领魏福罗涉足侨批业,在揭阳创立了“魏森峰号”,后来发展成为经营时间最长的潮帮批局“魏启峰批局”。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邮路中断,不少批局难以为继,纷纷倒闭,致成批局也在这次战乱中结束了业务,而魏启峰批局因成为“东兴汇路”的主要收转批局而逐渐发展壮大。

  时任汕头魏启峰批局总经理的魏启和原来曾在致成信局办过事,得知致成信局已倒闭,担心致成信局后代的境况,于是经过多方了解和探寻,终于找到了黄少雄的祖父,并让当时还在澄海中学读书的黄少雄到魏启峰批局任职,他还告诉黄少雄,魏黄两家交情有渊源,让他从头学起,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

来源:汕头日报

【编者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者收集整理,旨在与大家分享学习。如您认为某些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核实后将采取相应措施。

-The End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创立于汕头开埠前,至今近200年,潮籍第一家侨批局见证潮汕侨批历史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