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这个著名侨乡,走出三位华侨作家!

龙湖外砂镇(现分为砂、龙华两个街道)是一个著名侨乡,从这里走出去的华侨中不但涌现了众多工商界巨子,而且出了不少文人墨客。王君实、沈侠魂、陈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相继在马泰文坛崛起,著述颇多,影响甚广。
王君实:想念中国的光明
王君实(1919-1942),原名王惠风,出生于外砂东溪村。少年君实酷爱写作,小学时就在上海一些少年文艺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中学时与王者天、沈侠魂、吴浩祥等人结成“今日文艺”社,借曼谷、越南华文报纸和汕头《星华日报》的副刊园地,出版“今日文艺”专栏。文章敢于抨击时弊,闪耀着倡导时代精神的战斗锋芒,令人耳目一新。
1937年日寇侵华,王君实以爱国为己任,在校组织抗日救国宣传队,却为当局所不容,被无端开除学籍,后发奋读书考进中山大学,然而“在那里却看到了荒淫与无耻”(王君实《致叶倾凤书》),遂愤然出国寄居马来西亚。王君实到了南洋,先后在柔佛、苏门答腊等地教书,并以王乐怡、蓝田玉、白登道、横光、朱丽叶、陈青侬等笔名,为《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今日文学》《南洋周刊》《新国民文学》等报刊撰稿,1941年,还成为《星洲日报》记者。旅马4年间著作约100万字。其中不乏直接讴歌为保卫中华国土而浴血奋战的民族气概和英雄典范的纪事散文,也有号召同胞起来跟残暴侵略者和黑暗统治者作斗争的战斗檄文。年轻的王君实逐渐成长为一个追求光明、追求民族独立的文艺战士。
1941年冬,日寇入侵星洲时,王君实组织了一支抗日救亡的宣传队伍——潮青抗日会,高举反侵略的正义旗帜,发动星马人民和华侨团结抗日救国。1942年2月8日,日本侵略者组织了所谓的全星华“大检查”,搜捕抗日分子。情势十分危急,王君实在一个老同学商店的四楼避难。由于叛徒的出卖,日本宪兵两次对该楼全面搜查,但因王君实被藏在空墙壁里,未被搜出。敌人不肯罢休,限令店主三天之必须交出王君实,否则全店焚毁。为了不连累店主,更好保护组织,3月2日清晨,王君实抱着“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概,奋笔写下“……我想念家,我想念国,我想念太阳,我想念自由,我想念中国的光明……”的绝命书,毅然从数丈高的四楼跳下,结束了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20世纪50年代,马华作家方修、叶冠复联手将王君实散见于报刊的作品收录出版,书名《王君实文集》。80年代,王君实的胞弟王惠民回乡时,专门在东溪祖屋设立“王君实纪念馆”,以供后人凭吊。
沈侠魂:为马华散文添新绿
沈侠魂(1916-1966),笔名以今,外砂富砂村人。少年时期就读汕头四中时就开始文学创作。1935至1937年,移居马六甲、新加坡二地,加入“马华文艺”行列,稿件多发表于《星洲日报》的“晨星”“文艺周刊”、《星中日报》的“星大”、《新国民报》的“新路”等副刊园地。1938至1942年,因生活动荡不定,先到曼谷,后转国内“西南联大”读书,最后又回新加坡。这时他的文艺活动更加频繁,写杂志、编副刊、参加文艺团体的组织工作等。1955年以前,就有作品先后发表于上海少年读物和汕头报纸的文艺副刊。
沈侠魂聪颖、豪放,几经磨练,1961年出版了《椰林短曲》等书。其中《海颂》《岁暮的感想》都为当时青年喜爱读物。1966年,因病逝于星洲。
 沈侠魂的《椰林短曲》
沈侠魂从事文艺创作30年,在海内外发表的作品达100余万字。他道德高尚,爱国爱乡,作品热情奔放,健康向上,是星华文艺界中的知名人物。1967年,星马文艺界为纪念他的创作业绩,收集他的一部分作品,出版了《迎春小唱》一书。
陈述:纵情“祖国万里行”
陈述(1920-1999),原名陈焕三,字衍灿,泰名陈仓。出生于泰国,小时候回老家外砂镇华新村读小学,14岁进入礐光中学读书。潮汕沦陷后,返泰参与家族商务活动,从此走上商业之道。主办过金融信托公司以及运输公司、簿记法律事务公司和纱布行。先后担任公平芬业公会主席、西势同业公会理事长。他谈吐温文尔雅,态度谦恭和蔼,个性豪放,乐于助人,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国学造诣颇深。
1980年,陈述随合艾市谢氏回国观光探亲团在中秋节前夕踏上中国大地,开始了为期45天的旅程,从广州进入南宁、昆明、成都、重庆,沿长江三峡至华中的宜昌、武汉,经北京出关抵达东北吉林、长春、沈阳,然后返抵华东的上海、杭州,最后回到潮汕老家。返泰后,他用“陈述”笔名,着手著述,表达一路观感,多达20万余字。1981年初,陆续在《中华日报》上连载发表,历时2年。由于内容丰富多彩,描述客观翔实,文笔生动朴素,加深了侨胞以及海外读者对中国的认识和向往。1983年6月,应读者的要求,陈述将连载的所有文章结集出版,书名《祖国万里行》。没想到一版再版,都被抢购一空。由此激发了陈述的创作热情,他再次登上回国旅行观光之途。自1984年至1990年,总共花费200多天的时间,走遍祖国各省市自治区,搜集了大量材料、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完成了《祖国万里行》第二至第六册,分别是“丝绸之路”“纵贯中国”“三国线访古”“青藏宁贵高原”“东西南北集锦”,总共100万字。

陈述和他的《祖国万里行》
陈述早年受过中国教育,对家乡有着深刻的印象。1980年,当他踏上潮州府城,第一个不能忘怀的地方就是湘子桥。他抱着怀古的心情,心想重游湘子桥以满足此生的宿愿,可是当他身临其境,横在眼前所见的是一座“平平无奇的水泥钢骨桥梁”,那座近千年历史富有东方艺术魅力的名桥已荡然无存,陈述感概万千,失望之余写道:“何不在韩江江面另建一座可以通车的桥梁,而保存著名而富有艺术的建筑物——湘子桥,列入文物保护重点……”(《祖国万里行》第一册之《老大回乡》)。就在陈述感慨万端的二十多年后,湘子桥终于恢复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景观,陈氏也可含笑九泉了。
《祖国万里行》中还多处涉及华新、外砂、汕头,着墨浓厚。透过陈氏行文,不难看到,国族家园的一草一木在这个游子心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

 

来源:汕头日报

 

【编者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者收集整理,旨在与大家分享学习。如您认为某些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核实后将采取相应措施。
-The End-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