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一词是怎么来的?原来源自100年前的潮汕铁路!

潮汕历史悠久,但是潮汕历史上并不叫潮汕,而是叫“潮州”。“潮汕”这个称呼的出现是在清末年间,迄今仅百年时间。

潮汕历史上长达近2000年称为“潮州”,历史诸如称呼为“潮州”(隋、唐、宋王朝)、“潮州路”(元朝)、“潮州府”(明、清王朝)等。直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始有 “潮汕” 这个称呼。

张煜南像。
“潮汕”一词的由来,源自清末印尼侨领张煜南

1903年,在南洋侨领张弼士的劝说和鼓励下,印尼着名侨领张煜南(号榕轩,梅县松口镇人)应邀回国,决心参与家乡铁路建设。张煜南进京不久,便受到慈禧太后的接见,这在当时是一种特殊的荣誉。他向清廷提出在韩江下游修建潮汕铁路的计划,获得了批准。自此,他向“实业救国”的理想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张煜南准备兴建的潮汕铁路南起汕头,北迄潮安,全长39公里,后来又加筑了意溪支线,共42公里。路线确定后,清廷即派着名工程师詹天佑前来实地勘测,决定兴工。全部工程、路轨、机车、车厢及站台由英国怡和洋行估价,计需180—190万元。据此,张煜南和张鸿南兄弟邀集亲友认股,股额定为300万元,其中张氏兄弟各认100万元。

潮汕铁路开张志庆。

潮汕铁路从1903年开始筹备,1904年动工兴建,至1906年10月全部干线完工,同年11月16日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正式通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华侨投资兴建的纯商办铁路。潮汕铁路所使用的车厢和车头均为进口,美国进口的燃煤车头为火车提供了强劲动力。由此始有“潮汕”一词,并日渐为人所知晓。

潮汕铁路从1906年通车开始,至1939年被日本侵略军破坏、拆毁为止,共存在了33年。在这期间,它对潮汕当地的客货运输和城乡经济的繁荣,都曾起过很大的作用。

潮汕铁路建成后,清廷为了表彰张煜南的功绩,授予他三品京堂候补。不久,又提升他为考察南洋商务大臣。

1907年5月22日,丁未饶平黄冈起义爆发,这是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先于1911年的辛亥武昌起义四年,在旧民主主义的革命中创下了“六个第一”。但加坡的《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潮汕”之名由此见诸报端,从此广为人知。

1921年汕头建市,设立省直属市政厅,汕头开始与潮州府城并驾齐驱。“潮”、“汕”共荣格局自此形成,人们开始习惯于潮汕人、潮汕话等称呼。

1991年,汕头一分为三,拆分为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自此,“潮汕”成为一个固定称谓,一般指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市。也有大潮汕之说,包括上述三市加上汕尾、丰顺(汕尾算不算潮汕,潮汕水之前已有专门撰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历史消息中查看)。

不过,海潮人迄今仍沿用旧称,自称潮州人,籍贯也常作“潮州”。

行驶在潮汕铁路上的德国造蒸气机车。
既然潮汕有大潮汕、小潮汕之称,潮州也可以有大潮州、小潮州之谓。我们也可以把潮汕与大潮州等同视之。

潮汕铁路虽早已化为乌有,但是张煜南兄弟为建设家乡所遗下的业绩,却阴差阳错地创造了“潮汕”一词,永为后人追念。现今,汕头仍有一条“火车路”(位于乌桥岛,联结回澜桥与解放桥的道路)。老汕头人仍习惯称解放桥为“火车桥”,称潮汕路为“火车路”或“铁路”。原潮汕铁路的起点就位于汕头汽车总站附近,走过解放桥,就是潮汕铁路站点。如今潮汕公路的路基,就是当年的潮汕铁路线。
潮汕铁路被拆除后,潮汕地区长期没有再建铁路。直到1995年,广梅汕铁路才建成通车。2013年,厦深高铁建成,潮汕有了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网。而早在百年前建成的“潮汕铁路”,不能不说是一个潮汕人创造的奇迹,也说明了潮汕人自古便有着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
停在潮汕铁路汕头车站的火车。
说完了潮汕的由来,不得不说一说“工夫茶”(有些人将之称为“功夫茶”是错误的,在此不赘述)。

工夫茶源于宋代,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与茶具的结合,在潮州府(今潮汕地区)一带最为盛行。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工夫。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潮汕地区古代曾隶属福建,因此苏辙诗中以“闽中”指称潮汕、闽南一带。)

现在不少人在工夫茶该叫“潮州工夫茶”,还是“潮汕工夫茶”,而争得不可开交。总是这样争来争去,让揭阳人情何以堪!是不是也该叫“揭阳工夫茶”?其实小编只听说过“揭阳炒茶”。

大家都是潮汕人,怎么称呼都没所谓啦,反正意思是一个样的。潮汕有一句俗语说得好:“肥水不流别人田”。争来争去,都是胶己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