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潮州 ,慢慢走,深深愛,吃吃爱,细细品。


一生中,总会向往许多城,奔赴许多城。有些是为了惊艳时光的,千里迢迢,一面之约,了无遗憾;有些却是可以温暖岁月的,那些装载着旧时光的街巷,那些如故乡乡邻般的热情,那些诱人又妥帖的美食,让我们恍将他乡做故乡,直想与之长厮守。
如后者这般的城,想来该有潮州一席。与之初相遇,便似旧相识,太多留恋,无从言说,便也只好临摹一番诗人的心情,吟咏出一句“不辞长作潮州人”了。
“在潮之洲,潮水往复”,潮州之名,原是涤荡着这般历史的诗意的。
走在潮州,会发现许多地方都被冠以“韩”名:穿城而过的是韩江,韩江边上有韩山,韩山旁有韩文公祠、韩山书院(现为韩山师范学院)。细探究去,皆是为纪念韩愈而得名。

一千两百多年前,韩愈因直言进谏得罪帝王被贬潮州。彼时他已年过50,初至南疆,生活与饮食都有诸般不适,小女又在流放途中惨死。但他并未颓唐,而是怀着深切的悲悯,为百姓驱逐鳄鱼、兴修水利、兴办教育……

就这样,韩愈在荒远的岭南之地埋下了读书与教育的种子,从此逐渐形成了好学崇文之风。在“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信仰之下,潮州的文化能量也代代积累起来,成为东南沿海的文明礼仪之乡。

潮州人感念韩公恩泽,便将江山都为他改了姓。从此便有了韩山、韩江、韩树,甚至连路也被命名为昌黎。而今,韩愈的名字在潮州已近乎一种信仰,人们往往怀着虔敬的心,尊称其为“韩文公”。

或许正是因了这层历史与文化氤氲的底色,让潮州人的生活始终保持着一种优雅的怡然,像是一首悠长的潮州调子。
在这里你可以睡到自然醒,沿着老街逛一逛,随便寻一家店,喝一碗热乎乎的砂锅白糜——潮州仍保留着古代的说法,称粥为糜。白米粒粒分明,在小火砂锅中温柔地跳跃着。捧一碗在手中,选几样适意小菜,便仿佛拥抱了整个清晨的暖意。
还可以像当地人一样,来一碗地道的肠粉,薄薄的皮子里裹着肉馅、虾仁、鸡蛋、香菇、白菜等丰盛馅料。再淋上浓郁的酱汁,唇齿间都充溢着幸福。

也许会遇到热情的大爷大叔,笑眯眯邀你坐下来喝一杯功夫茶。袅袅茶香中,悠哉的心情也跟着升腾起来。
去牌坊街走一走吧。二十三座牌坊如列阵的士兵顺街道一字排开,器宇轩昂。它们是为表彰潮州的先贤英才而设,像是座座丰碑,等待着谁来拂去历史的尘埃。而在两旁的骑楼之下,人们自如地安放着自己的生活,便是长情又温暖的陪伴了。

图 | 小镇青年
至老街中段,可见一条“甲第巷”。步入其中,只见这条不足200米的小巷中,竟卧虎藏龙般集中了数十座大大小小的明清宅院:大夫第、资政第、儒林第……看名称便知,这里曾是潮州名仕商贾望族聚居之地。
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抚过扇扇斑驳的木门,凝视那些已经褪色的雕花,似仍可感知古人在这里生活的气息。这时,不知谁家传来了婉转的潮戏调子,悠悠地,像是岁月的回望……

 

继续走吧。却不小心便陷入了街巷两旁的美食诱惑里:鲜香的蚝烙、馅料饱满的春饼、与沙茶酱绝配的牛肉炒粿条、滑腻清甜的鸭母稔……只恨没能多带几个胃来!

 

蚝烙、春饼、牛肉炒粿条、鸭母稔
口腹终于满足,不妨去广济桥边溜溜食。
你听那民谣在唱:“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鉎牛一只溜……”这座架在韩江之上的广济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桥的中间由十八只梭船连接:合则为桥路,方便行人,开则成水路,无碍货船行走。这番创造的智慧,不禁让人心生叹服。

 

待到夜晚,广济桥上灯光璀璨起来,便少了几分古朴与淡然,多了几分旖旎与梦幻……

 

走在潮州,总像是走进了一场“慢时光”的梦境里,那将一人铭记千年的江与山,那时不时便会陷入其中的“美食陷阱”,那承载着历史风尘的牌坊与小巷,那悠悠的带着古韵的潮州调子……似乎都在呼唤着时间的停驻,或是遗忘。身体等待灵魂,我们在此刻相遇,于是幸福油然而生。

大约没有哪里像潮州一样,在吃这件事上如此讲究。

如一个“粿”,便可找到上百种吃法。最初,潮汕先民从中原南迁至此,按祖籍的习惯,是要用面食当果品来祭祖的。但是南方不产麦子,只能用大米来做果品。这便是“粿”的来历。

而今,不拘于米,各式各样的粿品已经与潮州人融为一体。

那粉嫩的红桃粿,造型如寿桃,饱含着祈福祈寿的心愿;甜粿、酵粿、菜头粿,为“三笼齐”,取甜、发、有彩头之意;至清明的朴籽粿,端午的栀粿,则是时令又养生的粿品。

红桃粿、甜粿、朴籽粿
对“粿”最深的热爱其实在日常的白吃不厌里。
如咸水粿,用米浆做成小巧玲珑的粿皮,中间加入少许辣椒酱与菜脯粒,入口滑润,淡淡清香;热气腾腾的牛杂粿条,加两颗牛肉丸,撒点南姜末,再配一小碟沙茶酱或辣椒酱,是早餐或夜宵的上佳之选;还有让人欲罢不能的粿汁,粿片口感滑嫩,再加上猪肉、卤蛋、豆腐等丰盛卤料,各种滋味在口中交响,岂一句“美味”形容得?
咸水粿、牛杂粿条、粿汁
潮州人对吃的讲究,也在牛的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一次拿到潮州火锅店的菜单,你可能会一脸懵,什么:脖仁、吊龙、脚趾、五花趾、嫩肉、胸口膋等,第一次知道牛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有专属的姓名。真真是将“庖丁解牛”的精神运用到了极致。
而只有吃过潮州的牛肉才知道什么叫做“鲜”:从屠宰到餐桌最短只经过3小时,肉仿佛还是鲜活的。刀工要求精细,控制在十几秒能熟的程度,涮过后蘸一口特制的沙茶酱,独属牛肉的鲜甜口感同时释放出来,如在舌尖跳舞。

哪怕看起来极朴素的潮州牛肉丸,背后也有许多细致功夫:是最鲜的牛肉,经人工捶打而成,中间过程不能停歇,且要随时观察牛肉的状态,捶打时间控制得刚刚好,才能保证颗颗牛肉丸爽脆弹牙。
再是煮丸子的汤,是用牛肉、牛骨熬成,原汤原食,双倍浓郁……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尚“食鲜”的潮州人自然也追求海物的极致鲜美。
清乾隆周硕勋《潮州府志》称,在潮州“蚝生,虾生,鱼生之类,辄为至味。”今日犹然:一盘鱼生,轻薄如翼,配以简单的醋酱料,带着微微的甘甜,入口即化;一道生腌虾,吃到口中,似乎还在微微跳动着,鲜而不腥、嫩而不生,回味无穷……
潮州的美食是不打烊的。走进那夜宵江湖,不觉想要与诸般丰盛共舞,演绎一场场舌尖的狂欢。如果肚子允许,大可不重样地从前一天夜晚吃到第二日清晨:巴浪鱼,灰仙等各类鱼饭;卤水鹅、鸭等各类卤水;当然还有各种海鲜、砂锅粥、炒粿条……

这时,为一碗粥作陪的上百种配菜便又让人大开眼界了。然后了然一笑,是了,这才是潮州人,对于美食的孜孜探索是永远会给人惊喜的。

 

图 | 小镇青年乙
吃吃潮州,只想沉沦在这人间烟火之中,此间见得了潮州人为美食耗费的诸般心思,那背后,不过是对生活的满腔热忱吧。

 

潮州人对茶的热爱是不遑多让的,不止爱喝,且会喝。
清代诗人丘逢甲客居潮州时,曾如此描述潮州工夫茶: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小砂壶沦新鹪嘴,来试湖山处女泉。
临清溪而烹茶,观山水而论道,赋诗辞而抒情,此番情趣想来便让人羡慕不已。不过对于潮州人来说,喝茶不是一种仪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不管是在家中、在大街、在郊、在开车、甚至两家人在吵架时……都不忘喝上一杯功夫茶。
“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潮州人将茶叶叫做“茶米”,几乎是跟粮食一样重要的东西。很多潮州人晨起第一件事,便是升起碳泥炉,烧一壶滚水,认认真真烫杯淋茶,细细品上几杯,才算开始一天的生活。

图片|幸鹏

潮州工夫茶,是一份暖暖的人情。不管你是去谁家串门,或只是在哪个铺子跟前坐一坐,主人家都会热情地招呼你来“食茶”:摆好茶具,烫杯,下茶,悬壶高冲,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之后,一碗澄黄的茶水已经摆在面前。哪怕语言不通,所有的热情尽在茶杯之中。

潮州茶也是对待生活的态度。泡茶21道工序,自小便习得,行云流水一般化作日常,再大的焦虑也在这过程中化解了;而品茶者,观其色,嗅其香,品其味,在一番韵味悠长中,也不禁定下了心神。

所以这茶是“工夫”茶之心思、细致,而非“功夫”茶之技艺。它是沏茶的深工夫,品茶的闲工夫,也是做人做事的真工夫。

图|幸鹏

 

 

如果说丽江是一场梦,那潮州便是一种瘾。那一街慢慢流淌的时光,那一味包裹着牛肉的沙茶酱,那一口清香甘爽的凤凰单枞,自打经过,从此便念念不忘。
于是仿佛害了相思,只想着何时能再回去,只想着有天不再离去……
☆ END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