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本土作家写的新武侠潮剧,被新加坡人演火了
▼
“潮剧的传统观众可以尝试更加包容一些……要把当代最先进的科技吸纳进来,比如灯光、声效。要不然一百多年前没有电灯的时候演戏要点汽灯,难道现在也要点汽灯来演?”
(我国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让他对潮剧的认识有了大幅的提升。到2008年写《情断昆吾剑》的时候,黄剑丰对潮剧已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时他供职于一家金融业的行业杂志,收入稳定,时间充裕,寻思着写个潮剧剧本,一下子就想到《还剑奇情录》。虽然只看过一次,但小说优美的意境时常让黄剑丰回味。他提取故事架构,对人物关系进行删减,融入大量古诗词对唱词进行雕琢,加入适合舞台表演的内容,赋予这部武侠小说潮剧元素。
(以下简称“南华”)
。2015年,南华儒剧社注册为担保有限公司,并获准成为慈善机构。2017年,南华儒剧社获得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主要辅助计划下为期三年的拨款,是唯一得到国家艺术理事会直接赞助的潮剧社团。这解决了南华的后顾之忧,但转型也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压力,社长卓林茂对此颇为焦虑:“南华必须要改变,怎么维持、延续、传承潮剧?在新加坡,任何一个潮州团体都面临青黄不接的问题,老的演员很多,年轻人却很少。如何吸引年轻演员,让这些演员有机会参加演出,都是一种尝试与挑战。”
(潮汕话中泛指神明)
,几乎每个村子都有神庙,每逢“老爷”圣诞要做戏给神明观看,俗称“老爷戏”。由于有强大的信仰支撑,即便在全国传统戏曲最低迷的时代,潮剧团的生存也没有问题。值得关注的是,现在每逢乡下做戏,台下坐着的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偶尔会有年轻人走过去,拍张照片发微信朋友圈,或拍个视频发抖音,然后便走开了。
(如南华潮剧社)
认真做事、寻求创新变得越来越专业,专业的剧团习惯演‘老爷戏’,不知不觉会降低专业要求,反而走上了被市场淘汰的路。”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特约撰稿:陈斯鑫
编辑:陈雅峰“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