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名角姚璇秋:柔情似水、烈骨如霜,潮汕潮剧。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调研,首站潮州。 一时,潮州上热搜,连带潮菜、潮剧、潮绣、潮州木雕,以及牌坊街、广济桥、广济楼也成为炙手可热的关键词。许多人蓦然发现,原来广东还有这么一座低调的千年古城。 讲到潮剧,习总书记还提起40多年前看的电影潮剧以及名角姚璇秋。 潮剧是广东仅次于粤剧的大剧种,流传于粤东、闽南及东南亚一带。其唱腔清婉,“既可演于明烛华堂之上,也可活跃于竹棚草舍之间”。 作为剧种代表的姚璇秋,曾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会见,得到国内诸多文化名人的肯定。那么,她有哪些传世代表作呢?不妨通过由饶宗颐先生题写书名的《潮剧史(下编)》(林淳钧、吴国钦著),来一探究竟。 《苏六娘》广东省潮剧团演出(1956年)。姚璇秋饰苏六娘,翁銮金饰郭继春,陈郁英饰桃花,陈水和饰渡伯。
姚璇秋,澄海人。青衣、闺门旦。其唱声特点是圆润清晰,高音优美流畅,中低音圆润,音域较宽,咬字清晰明亮,行腔婉转,收韵浑圆,口形美观。其表演身段轻盈娉婷,台风雍容大方,有独特的风韵。表演人物内在感情与外在形象统一,声情融贯,富有表现力,在舞台实践中形成个人的演唱风格。
《扫窗会》是姚璇秋成名之作。这个戏在卢吟词和郑一标两位导演的指导下,精雕细刻,成为潮剧经典精品。
她饰演王金真一角,感情真切,表演细致入微,在一声“苦呀”之后出场,蹙眉、散发,手执一把笤帚,左右顾盼,欲扫又停,停了又扫,对着高文举的书房,欲敲窗又不敢,使人感到她在温府所受的压力和处境的险恶。
《扫窗会》广东省潮剧团演出(1957年)。翁銮金饰高文举,姚璇秋饰王金真。
在历尽艰辛终于与高文举见面时,却以青丝遮面,当高文举叫一声“妻呀”时,她回应说“冤家,我恨呀”,高文举说“你恨我何来”,她有千言万语,一时却也说不出来,随口说了一句“我恨不得把你一扫”,高文举低下头来,说你就扫下来,她执起笤帚,却“哇”的一声,眼泪夺眶而出,笤帚也从手上滑下来。
最后在逾墙逃出温府时,一在梯上,一在墙下,还嘱一声“夫啊,你要来呀”。这些地方使人感到姚璇秋对人物内心感情发掘之深。戏曲专家张庚说:
《扫窗会》十分细致,情绪的进展刻划极细,感情是那么一层一层、一点一滴地深下去。通过窗户把戏逐步展开,这样的匠心在话剧是少见的。
电影艺术家蔡楚生对其评价是:
姚璇秋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变化与形体动作。她感情的回荡起伏都和那惹人愁思的哀丝豪竹若合符节;她的身段妙曼委婉,是温柔美好的舞蹈姿式。全剧给人以“悱恻芳芬,沁人心脾”之感。
《扫窗会》奠下姚璇秋表演艺术的基础,也奠下她在潮剧的地位。继《扫窗会》之后,姚璇秋的三个代表作是《荔镜记》《辞郎洲》《江姐》。她在这三个戏中塑造了三个不同时代的妇女艺术形象,被誉为“现代潮剧艺术发展史的三个里程碑”。
《荔镜记》广东省潮剧团演出(1957年)。黄清城饰陈三,姚璇秋饰黄五娘,萧南英饰益春。
《荔镜记》(即《陈三五娘》)始演于1955年,除舞台演出外,1961年拍成彩色影片,发行海内外。是潮剧传统艺术推陈出新的代表作。
姚璇秋在《扫窗会》中饰演的是一个经历磨折的少妇,在《荔镜记》中饰演的是一个娇羞怯弱的青春少女。在封建礼教之下,多情的少女总受到规戒,观灯时偶遇陈三,陈三遗扇又得,作揖说了声“多承多感”,五娘以扇子遮面,眼不看人,只是深深一揖回礼;磨镜场,益春要乔装成磨镜匠的陈三唱歌,陈三唱“七尺丈夫莫漫猜,青梅有约故人来,殷勤为谢深情意,愿下温峤玉镜台”一曲,五娘在围墙内听到弦外之音,嘱益春“叫师傅到院内操作”,但这句话一出口,又低头回避益春的眼光。
投荔场,五娘把荔枝手帕掷给陈三,马上又发出“心脉脉如在梦里,细思量无限羞意”的心声,并对益春唱“只是一苞荔枝,你切莫乱猜我的心意”。姚璇秋在这个戏以闺门旦应工,身段优美,唱腔珠圆玉润,少女的形象绚丽多姿,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续荔镜记》广东潮剧院一团演出(1962年首演。此为1979年复演剧照)叶清发饰陈三,姚璇秋饰黄五娘,黄瑞英饰益春。
《辞郎洲》是姚璇秋继《扫窗会》《荔镜记》之后主演的另一个优秀剧目。
《辞郎洲》的陈璧娘是与王金真、黄五娘不同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一个历史人物,与王金真的贤淑、黄五娘的多情不同,陈璧娘的性格特点是柔情侠骨,在民族危难时她劝丈夫出师勤王,在丈夫罹难时她率海洲义兵捣敌营,最后死守海洲、壮烈殉国。
劝郎一场,璧娘晓以大义,以铿锵的语词、亲切的态度劝丈夫出师;在送郎一场,当张达发出誓师篇,表明“壮志犹如箭离弦,直奔前程不回视”时,璧娘以女性特有的敏感,预感到“箭发哪有回头转,莫不是军前一别无会期”而潸然泪下,并转身剪下青丝赠与张达。
“劝郎”“送郎”两场,充分表现了璧娘对丈夫的柔情关爱;“骂贼”一场,璧娘义正词严,痛斥降官投敌的无耻。最后一场,海洲被困,璧娘以“折一枝而播万种”的精神,苦苦劝说义民突围,保存抗元火种,自行断后;在元兵的乱箭中,不幸中箭,元兵冲上来时,她俯身把箭拔下,立于高处,抽出青锋剑,立尸抱剑,壮烈殉国。
中山大学教授、戏曲史专家王季思在《人民日报》发表《看潮剧〈辞郎洲〉》一文,评价陈璧娘的艺术形象:
“可以用我国古代两句习用语‘柔情似水、烈骨如霜’来形容”, “她可以跟我国古典戏曲里的一些光辉的爱国妇女形象如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等并列而毫无愧色”。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