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特产230 视频

橄榄糁

橄榄糁是潮汕地区一款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主要原料有橄榄等,这道菜有很好的消食开胃作用。橄榄糁味道清香,带有南姜盐的咸辣。潮汕地区盛产橄榄,橄榄糁可以说是民间橄榄一种最普遍的加工腌制的杂咸。 橄榄糁的制作较简单,把10公斤橄榄捣破,调入3公斤盐、3公斤南姜末,加适量冷开水,搅拌均匀即成。橄榄糁可随做随食,也可放久。 橄榄味甘酸,性平,入脾、胃、肺经,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

“狮头”油甘

“狮头”油甘油甘学名余甘,揭阳各地均有产,普宁为主产区。狮头油甘是其中良种,其果大,形扁圆,状似狮头,果皮晶亮而略透明,肉厚核细,质脆味甘。汕甘可鲜食,可盐渍,也可制成凉果,鲜食时先酸涩而后甘甜,食后齿颊余甘,回味无穷。功效与作用油甘子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钙、磷、钾、镁、铁、锌、硒等。维生素c含量较高,每天只要食用油甘子10克(大约1个果

潮汕特产|潮汕沙茶酱

沙茶酱是潮汕家家户户必备的酱料。口味香甜,声名远播。潮汕读沙嗲,这原是印度尼西亚的一种风味食品,印尼文为“SATE”(沙嗲),其原意是“烤肉串”,多为羊肉,鸡肉或猪肉,所用的调料味道辛辣。后来传入潮汕,经过潮汕人自己的研制,形成了独具潮汕风味的烹饪酱料。 潮汕沙茶酱与闽南沙茶酱相比,香味更浓郁,可做炒、焗、焖、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许多菜品。制作时要先把油炸的花生米磨成末状,然后用熟花生油

靖海豆楫

惠来县靖海镇特产,用精选花生、麦芽糖浆及其他配料,经捶打、搓压、切制而成,因用料不同而有荤、素之分。靖海豆楫具有胶软而不粘牙、清甜而不农腻、香味久留的特点,常食不厌。靖海豆(米咠),是惠来县的著名特产。它香甜适口,独具风味。是人们探亲访友时的送礼佳品。惠来靖海镇出产靖海豆(米咠)已有悠久历史,现仍有几间工厂在加工生产,源源不断地供应国内外市场。靖海豆(米咠)是以花生仁、白糖、猪油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

潮汕特产|潮州薄壳米

薄壳米是一种广东潮汕地区的潮菜的特色名菜。盐灶薄壳米的美食方法殊多,食家如有机会光临盐灶,可将刚捞起未加盐水的薄壳米拌入熟猪朥(猪油脂)和白砂糖,再拌添点芝麻油和青芫荽,入口美味无比。也可用薄壳米与薯粉(地瓜粉)均匀搅拌,用煎盘旺火煎烙成"薄壳米烙",当煎至上下两片都俱熟之时,再铺洒入鸡(鸭)蛋,烙至香黄盛于盘上,端上筵席,表皮香酥,肉质爽嫩,别具风味,诱人馋涎。

潮汕贡菜

第一次接触贡菜,以为是进贡朝廷的什么名菜,后来才发现理解错误。原来潮汕有许多带“贡”字的食品:“贡菜”、“贡腐”、“贡菜脯”、“贡豆干”等,有的人将这个字理解为“进贡”的“贡”,这是错的……   在省城广州的大小食肆,正式上菜前常有一小碟“贡菜”供食客“磨牙”。此“贡菜”切成细长条,看起来绿绿的,吃起来脆脆的。有人说这种“贡菜”是特指某一种植物,有人说与“进贡”皇帝的“贡”有关。二说皆谬,其实“贡

潮汕特产|潮汕贡菜

潮汕有许多带“贡”字的食品:“贡菜”、“贡腐”、“贡菜脯”、“贡豆干”等,有的人将这个字理解为“进贡”的“贡”,这是错的……  在省城广州的大小食肆,正式上菜前常有一小碟“贡菜”供食客“磨牙”。此“贡菜”切成细长条,看起来绿绿的,吃起来脆脆的。有人说这种“贡菜”是特指某一种植物,有人说与“进贡”皇帝的“贡”有关。二说皆谬,其实“贡”字不过是“酵”字的音转。潮汕方言中有“香到‘贡’倒人”、“臭到‘贡

潮汕八仙果:醒脾开胃,消食解腻

八仙果,又名陈皮八仙果,是一种食物。八仙果的肚子里藏了八种料,金枣、甘草、陈皮、冰片……外加橘橙的果皮包裹。 历经九蒸九晒九烘的传统工艺,浑然天成。 成形的八仙果分成小块儿,外形似宝塔,镇住喉咙里的不舒服。 难以形容的极致润爽与清凉,总要亲身体会过才知道。一粒粒吃是不过瘾的,“要两粒一起吃才最好”。 八仙果肚子里装的八种清凉果,全部提取天然植物的味觉

甘蔗熏鸭脯

在大潮汕,有这样一道美食,肉质腊红,骨头甘酥,表皮柔嫩,肥而不腻,醇香适口,它就是熏鸭脯,是潮汕传统风味美食之一。 熏鸭脯以梅酱或麻油作蘸料,是佐酒美味和送饭佳肴,令人吃后口齿留香,余味无穷,历来为宴客送礼佳品。 熏鸭脯历史悠久 相传在清朝年间,潮汕地区一带盛产甘蔗。善于利用大自然馈赠的潮汕人喜欢用红糖作为熏鸭脯的秘制调料,红糖是从甘蔗中简单提取的粗糖,由于没有

潮汕特产|南澳桔红

桔红,是南澳的名优水果之一。海岛群众称为柑红。桔红树姿优美,花多气香,是岛上观赏绿化的常绿果树。果实硕大,味清酸而带微苦,幼果晒干,可代替枳壳,果实成熟橙黄艳丽,是新春佳节人们馈赠亲友以示吉祥大利的珍品。收获期在每年冬节后。贮存在通风处,可保存至翌年4月底,主要用作春节拜年吉祥物。 据考证,桔红在南澳县已有一百多年的栽种的历史。1983年南澳县开展果树资源调查后,选定为海岛优稀名果,并

潮汕清心丸

清心丸和草粿一样,也是潮汕地区夏季特有的甜汤。其实你们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八宝粥,只不过这八宝粥中加了清心丸。 清心丸是用城鹅粉(一种番薯粉)加入沸水水和少许白矾揉搓,待粉团和好后再搓成直径约一厘米的长圆条,将其切成小圆粒,也有直接切块的。清心丸 市场上的店铺多和绿豆、红豆,薏米等杂粮同售,煮清心丸还要放一种“香蕉油”(这是一种食用添加剂,有类似香蕉的芳香,才被称之为香蕉油

潮汕特产|潮汕蘸酱:三渗酱

这是只在潮汕地区才能看到的身影,是潮汕酱料中最边缘化又最挑战人味蕾的一款。 吃血蚶、鱼生、烟筒钗(海钉螺)所蘸的三渗酱,酸甜可口,不说的话很多人都不知道是由梅膏酱剩料晒干磨粉,加南姜麸、糖、醋等混合而成,集酸甜苦辣咸五味于一身,尤其是那浓烈的杏仁味绝对个性十足,用料虽然卑微却有着难以想象的美味。 三渗酱既有酸味,又有辣味、甜味,还有南姜的奇异香味,十分鲜美,主

潮汕特产|潮汕蘸酱:蒜头朥、葱珠朥

这两兄弟可谓师出同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基本每家每户必备。“朥”在潮汕方言里,是猪油的意思,潮州人喜欢用猪油来炸蒜泥,慢火炸至金黄色就成为“蒜头朥”,是调味的妙品。在珠三角地区,蒜蓉蘸料大多是过一下油,略带辣。但是潮人却是会细细慢慢炸,让蒜头的香味彻底跳升到另一个阶段。猪油放上葱花还可炸成“葱珠朥”,新鲜的葱花在热朥中均匀煎炸至焦黄,关火后利用余温将两者的香气彻底混合融合,可口开胃,

潮汕特产|潮汕蘸酱:梅膏酱

有一首叫《正月桃花开》的潮汕民谣。讲述一位假装怀孕的妇女,在一年中各个月份最想吃到的食物。歌词中提到一种叫“青梅槌白糖”的民俗食物,指的就是这梅膏酱。潮汕、梅县、福建上杭一带出产肉厚核小的青梅,但由于青梅不易保存,于是潮汕人多把青梅加盐和糖腌制成如同果酱一样浓稠爽滑的梅膏酱。一份完美的梅膏酱,应该是这样的:颜色自然橙黄,无沉淀;色泽光亮饱满,不浑浊;香气酸甜适中,不刺鼻;酸梅果肉清晰

潮汕特产|高堂菜脯

菜脯,即萝卜干。因萝卜在潮汕俗称“菜头”,故称“菜脯”,是潮汕地区的特产之一。产于广东省饶平县高堂镇的菜脯更以其色泽黄珀鲜艳,味道香甜,肉厚酥脆等特点而著称,深受群众喜爱。高堂菜脯美味香甜,除萝卜质优外,还有其独特的腌制方法:腌制时,按萝卜数量的多少在沙地开挖一堀,腌制前,先将拔起的萝卜去掉叶片,放进盐水桶里浸泡片刻,捞出来之后将其一一排在比较平坦的地面上晒日,当天晚上再将萝卜片放进盐水桶浸泡片刻

潮汕牛肉丸

去潮汕地区,就一定要尝一下当地的一道美食特产--潮汕牛肉丸,下面就给吃货们介绍下潮汕牛肉丸。 潮汕牛肉丸源于清代初期,由于潮粤地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所以物产得天独厚。牛肉丸的用料——广东山区优质水牛,乃烹调上佳品种,非其它品种可代替。牛肉丸的制作更具特别之处——必须使用当天活牛,取整块鲜肉用砍刀背或铁箸大力且反复砸至泥状,附加20余种调味料调制后,手工挤制成丸。因此,牛肉丸味道鲜美、

鼠曲粿-潮汕民间年节祭祖品

鼠曲粿也称茨壳粿,广东潮汕地区的汉族传统小食之一,潮汕民间年节祭祖一般都会有鼠曲粿。凡是提到潮汕小食,都不能不提到“鼠曲粿”,这大概是因为“鼠曲粿”在潮汕小吃中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潮汕风味,最为大众化的原因吧。  制作方法:  鼠曲草,又名鼠耳草,菊科植物 ,由于鼠曲草与白头翁(毛茛科植物 )形态相似,所以有些潮汕人称鼠曲草为 白头翁,长于冬季农田及荒埔中,芯末开白色小花,花蕾及枝叶有棉絮状的白

潮汕炒面线

面线是潮汕地区的特产,又名咸面线,潮汕长寿面。面线型如线如纱、口感柔韧咸香,它可以直接食用,充当“零食”,不过不可多吃,因为实在咸。我大姑和细叔很喜欢当零嘴吃,每次回乡,都要买,每次回城,都要带。在我的家乡揭西,有寿宴的话都要炒面线,面线比面条长很多很多,有长寿的美好寓意。  炒面线要先烧开一锅水,然后下面线,让筷子带着面线在翻滚的波涛里“游”几下,再掐准时间后,要加一些凉水,让面线再洗一洗“

尖担粿

农历十月十五为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俗称“五谷主生”(也称“五谷母生”)。旧俗除了有一些人要在这一天备办祭品在家祭祀祖先和到野外过纸(即扫墓)外,更主要的是农村各家各户(也有部分城镇居民)要备办祭品祭祀五谷主。 旧俗除了有一些人要在这一天备办祭品在家祭祀祖先和到野外过纸(即扫墓)外,更主要的是农村各家各户(也有部分城镇居民)要备办祭品祭祀五谷主。 相传的五谷

潮汕美食—忒鱼饼

说到忒鱼,你们知道是啥吗?忒鱼就是我们说的豆腐鱼,学名龙头鱼,一种肉质特殊,不方便远运的海鱼。 这次小编给你们介绍一种特别的潮汕美食——忒鱼饼的做法。 材料:豆腐鱼、萝卜、淀粉、面粉。 ①把新鲜的忒鱼洗净去头去尾。忒鱼去头去尾 ②然后将忒鱼切小块,方便等会剁碎。忒鱼切小块 ③将鱼肉剁碎成鱼肉酱,当然绞碎也可以,但是口感还是剁的好~ 忒鱼肉

潮汕特产|潮州苦刺丸

潮州有一种特殊的野菜,苦刺心,长生长在荒野之地。远远看上去,丛生茂密,和寻常的野菜没什么两样。不知什么时候起就成了人们口中的美食。苦刺丸是在清明节前当时的一种野菜,它有可以压制感冒发热的作用。苦刺心摘嫩叶切碎后,在肉末里搅拌均匀,再用汤勺把肉末制作成肉丸形状,再用猪骨汤煮熟即可。

潮汕特产|潮州鱼露

早在宋末,潮州便有了腌制鱼露的“萌芽”。当时,饶平拓林湾渔民把加工咸鱼时排出的鱼汁经贮藏、煮制,成为一种美味的调味品,这就是后来的鱼露。现今的鱼露,是以海产杂鱼和江河小鱼为原料,经加盐腌渍自溶,酶解为人体易吸收,具有特殊鱼味的液体,再经提炼、精制而成。鱼露色呈赭红,味道鲜美香醇,富含钙、碘、蛋白、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潮州鱼露制作方法:1、盐腌:一般在渔场就地加部分盐,趁鲜腌渍;2、发酵:通常以自然发

潮汕绿豆糕

潮汕樟林古港,是明清年代“红头船”的“通洋总汇之地”。每逢中秋佳节,千家万户手巧艺妙的贤慧妇女,常喜爱加工制作美食糕点———绿豆糕,其传统技术工艺和加工制作方法考究,蒸熟后金碧晶莹,入口清香甜美,风味独特,既是一味适合时令的可口药膳糕点,又是樟林饮食文化独创的一种营养丰富的美食,堪称是潮汕地区中秋糕点的佼佼者。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载:“绿豆糕磨之为面,澄滤取粉,作饵炖糕……有解

潮汕特产|潮州菜粿

菜粿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用做祭祀用的风味小吃。每年的"春节"和"冬至日"还有 祭祀先人 都要用到"菜粿"。"菜粿"的做法通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做"粿皮",再来就是做 馅料 ,馅料通常是 韭菜 。"粿皮"是以米粉加少少水在用慢火在锅里搅拌,搅拌团状,再捞出来,加少许冷水揉搓成一

南澳牡蛎

南澳牡蛎,是指广东省南澳县生产的牡蛎。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海域面积广阔,海洋生物丰富,发展太平洋牡蛎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产牡蛎产量高、肉质肥美。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南澳县努力推动太平洋牡蛎养殖业发展,使太平洋牡蛎养殖生产成为该县海水养殖业重要产业支柱及拳头产品。2005年全县海水养殖总面积达4.13万亩,产量5.38万吨,产值18785万元,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