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心血弘扬潮汕绝艺-潮汕书画;

毕生心血弘扬潮汕绝艺-潮汕书画;


 

潮汕非遗传统工艺设计·收藏展在汕头市博物馆展出

杨坚平工作照

近日,一个门类丰富、精品纷呈的潮汕非遗传统工艺设计·收藏展在汕头市博物馆隆重展出,展览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和汕头市政协主办。1200多件巧夺天工、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全面生动地展示了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的博大精深,以及历代能工巧匠殚精竭虑、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让广大参观者叹为观止。而这场堪称艺术盛宴的展览的所有展品,就是由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手工艺所研究员、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刺绣委员会主任、潮籍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家杨坚平提供的。展览举办前夕,围绕展品的艺术特色、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及设计、收藏历程等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杨坚平先生。

1

    1200件展品

    投射潮汕绝艺精华

“这是我从事相关设计、研究工作几十年来,第一次全面系统展示潮汕‘非遗’瑰宝。比如,其中100多件解放初期收集的剪纸,就是首次对公开展示。”甫一落座,年逾八旬,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创作和理论研究68年的杨坚平先生即开门见山作了简要介绍,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潮汕传统工艺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自去年‘创文’行动开展以来,汕头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为加快发展注入了动力,让我们看到了汕头的新希望,所以我很乐意将自己设计和收藏的精品带回来展出,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潮汕传统工艺,向海外展示潮汕传统文化的魅力。”杨坚平说,汕头市政协对此次展览非常重视,组织多位专家学者专门到深圳参观考察,从4千余件藏品中精挑细选1200多件,分成“潮汕传统工艺”、“潮汕民间剪、刻纸”、“潮绣、通锦绣、珠绣”、“抽纱、绣衣、手勾针、中国结”四个展厅展出。

潮汕传统工艺从事人员特别多,产值大,门类超过40几个;制作精致,色彩瑰丽,地方特色明显。据杨坚平介绍,这1200多件展品都极具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研究价值。仅就剪纸而言,他本人收藏的剪纸超过1000件,此次展出的,就是潮汕地区40位艺术家的100多件代表作,包括《三娘挑经》、《桃花过渡》、《状元游街》等佳作,多为解放初期所作,风格各异,艺术水平极高,而且其中多数创作者已去世,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中国各地域共有28种绣种,潮绣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绣种之一,从明清两代就已流传甚广,远销山西、江浙等商业发达地区。杨坚平此次把最能体现潮绣特点、针法的500款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其中,潮绣挂屏《吹箫引风》巧妙运用十几种钉金技法,色彩丰富瑰丽,人物表情细腻生动,整个画面优美雅致,曾荣获1982年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由杨坚平等设计的通锦绣挂屏《春满南国》运用点彩和纳锦两种绣法,绣出通透浮雕效果,是融潮绣抽纱于一炉的创新杰作,获得过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创作设计奖。

杨坚平研究中国木雕达50年,出版有关专著达6本。由他合作制作的《潮州金漆木雕特大型馔盒》也是本次展览的重要“看点”之一。该馔盒分金漆木雕和金漆画盒罩组成,木雕雕刻由擅长人物雕刻的郑捷坤大师施艺,刻工精湛优美,画工纤秀动人,充分体现了当代工艺美术创作形态和时代精神,被誉为潮州木雕最具代表性精品之一。

2

    关山月指点走上

    艰辛无涯治学路

本次展览艺术门类之丰富、艺术水准之精湛,堪称潮汕“非遗”技艺的艺术盛宴。这一切都源于杨坚平对潮汕传统工艺、潮汕文化的热爱和坚守。

1932年,杨坚平出生于广东潮州市。年轻时,他学习的是油画。1952年,国画大师关山月莅潮,杨坚平陪他一起到潮州北堤写生,顺便观看潮汕民间剪纸。关山月赞不绝口,并建议杨坚平转而研究潮汕传统工艺,为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传承做贡献。从此,杨坚平义无反顾踏上艰辛的治学之路,在潮汕工艺美术和民间美术研究的无涯征程中艰难跋涉、勤奋耕耘。

尽管当时对这些民间工艺一知半解,但此后,杨坚平便开始关注、收集潮汕民间的抽纱刺绣、特色剪纸、皮影、风筝、年画、泥塑、木偶等。据杨坚平回忆,那时候,他每个月的工资是10筒米,但他省吃俭用,走街串户去换民间艺人的作品。虽然历经动荡,许多潮汕民间瑰宝就这样被保存下来。

1959年,年仅27岁的杨坚平在广东已小有名气,遂被调入汕头专区工艺美术研究所。此后31年,他分别在汕头地区工艺美术研究所、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潮州市刺绣研究所任设计、所长等职务。

1980年至1982年,潮州市成立潮州唐代开元寺修建筹委会,杨坚平被潮州市政府聘为委员并担任雕塑工艺组组长,佛像、木雕、潮绣的总工艺师,主持开元寺的修缮重建工程。之后又主持修复宋代韩文公祠。1990年,他还赴泰国主持修建曼谷最大的中国式佛寺“紫真阁”的雕刻、刺绣工程。1993年,杨坚平又受意大利设计师之托,在汕头组建时装饰品制作所,专业创新通花时装与时尚饰品。

在潜心钻研技艺的同时,杨坚平还埋头进行理论总结、研究,使传统艺术得以发扬光大。他从种类繁多的潮汕民间工艺作品中筛选出艺术价值高、最具特色的刺绣、剪纸、木雕、陶瓷、泥塑、民间绘画等,分门别类,先后主编、编著、出版《潮州民间美术全集》六卷、《近现代潮汕工艺美术》、《潮汕工艺美术》、《潮州木雕》、《潮绣抽纱》、《广东民间工艺精品集》等学术专著28册。其中的《潮州民间美术全集》、《潮汕工艺美术》曾荣获第五届国际潮学奖特等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吕品田撰文予以高度评价:“……在这半个多世纪中,杨坚平先生虔诚问学、不求闻达,像淳朴的农夫守望土地一般坚韧地守望着他所热爱的潮汕乡土艺术,以超乎寻常的意志和热情不遗余力地‘弘绝艺、扬潮风’,显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化自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005年,鉴于杨坚平从事工艺美术创作设计、理论学术研究的成果与贡献,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他“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时至今日,已是85岁高龄的杨坚平仍笔耕不辍。

3

    情牵乡梓将在汕

    设立“非遗”文化园

杨坚平常说,他一生有两大追求:追求广博知识;追求精湛技艺。“我以为,人生在世,最大的价值就是多出几本书,留给后人一些可供参考、思索的东西。”

杨坚平一直把弘扬潮汕传统工艺、潮汕文化视为己任。他认为,潮汕传统工艺美术创作体系非常成熟、完整,但长期以来缺乏相关的文字记载和理论论述。因此,多年来,他竭尽所能,投入无数的时间、精力和资金,较为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出版潮汕民间工艺美术著作,以使这些民间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他与人合作,花了十年心血整理了一套《粤绣传统针法技艺》,成为当今全国一套最完整、最系统的“非遗传承教材”,同时也廓清了潮绣的地位,从传统粤绣概念中区隔出来,与广府(珠三角一带)绣并立。他还曾实地走访潮汕地区100多座老祠堂,深入考证这些祠堂的建设年代、规制、建筑特点,并据此写出系列有关专著,改变了学界历来关于中国四大木雕的排名,为潮州木雕的地位正名。

除了著书立说开展理论研究,杨坚平还身体力行开展非遗传承工作。他在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担任硕士生导师,培养刺绣专业高层次人才;在深圳组建粤绣研究所,开展理论研究,培养新人、传承手艺;他还出版了传统工艺美术的中小学生辅导教材,在港澳台等地广泛使用,让青少年从小就接受系统的工艺美术教育。2013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他“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薪传奖”。

目前,杨坚平在深圳定居,担任深圳市南岭“中国丝绸文化创意园”高级顾问和杨坚平工艺美术馆馆长。杨坚平表示,下来他计划在汕头设立潮汕“非遗”文化园,目标是打造成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长期开展中华传统工艺美术品展览,成为国际潮文化交流的学术活动、传艺场所,让更多人通过这些宝贵的传统民间工艺认识汕头,了解潮汕文化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