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做化工,如今身家近百亿,这位潮商说:我的理想是为祖国修复出千万亩良田


  他不仅仅是一个上市公司老总,还是一个采土、测土、改土的“拓荒人”,一个推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土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土壤立法的“发声人”。他就是鸿达兴业董事长——周奕丰。

 

周奕丰

 

  鸿达兴业2004年在深交所上市,这家多年专注化工的上市公司,近年来却在土壤修复方面有不少布局。如今,鸿达兴业已经成为全国土壤修复治理行业的先行者。而这一切,都始于鸿达兴业董事长周奕丰7年前的一次调研……

 

  7年前的一次调研让他坐不住了

 

  2013年的一次土壤污染调研,让鸿达兴业董事长周奕丰无法坐视不理。

 

  当年7月,他参与全国人大组织的土壤污染集中视察和调研活动。来到田间地头时,他发现部分土壤有酸碱性过度、施肥过量、施农药过量、污染等问题,如果不注重治理、修复,终归会反映在餐桌安全上。

 

  “我热爱这片土地。”周奕丰认为,“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可以说,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对农民、对社会影响重大。”于是,他开始尝试寻找解决办法。从那时起,他走上了为土壤“解毒”“排毒”的道路。

 

  当时,土壤修复对于周奕丰来说是一个全的领域。他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国关于土壤的介绍和研究并不多。于是,他就自己亲自去调研,自费到韶关乳源、翁源,清远清城区、清新区,茂名茂南区、高州市等地,行程2000多公里,与当地农业部门工作人员一起,到农田采集土样,实地调研土壤污染和肥力下降情况。

 

  在调研中,周奕丰与农民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种植情况。他常常听到当地的农民抱怨土地种不出作物,土壤太酸,经常撒石灰也改变不了这种状况。周奕丰发现,南方土壤都是酸性的,土壤的pH值在5.5以内,有的甚至达到4.0,pH值大大超出了植物正常生长的范畴。

 

  土壤修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污染耕地治理成本高,存在投入产出比问题,而且需要相对漫长的周期,无法立竿见影。

 

  周奕丰在韶关、清远等地找到当地农户,说服对方拿出自家土地开展改良试验,并找到农科院和科技厅的土壤方面的专家,组成一个约10人的试验团队。5年来,他和团队一共取得了超1500份各地的土壤标本。据统计,光采集标本所需的花费就超过了3000万元,更遑论后期庞大的实验室建设花费和人力成本等投入。

 

  用“丰收延”为土壤“解毒”

 

  怎样平衡土壤酸碱度?这是周奕丰调研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为此,他将土壤酸碱平衡的想法告知万洪富等土壤学专家,得到了专家们的大力支持。专家们跟他一起上山下乡进行调研,一同参与到这一项民生大事之中。

 

  在周奕丰的推动下,专家团队一边采集和分析土壤样本,一边研究调理配方,一边进行小区肥效试验。这几年来,他们踏遍了全国各地,在新疆、内蒙古、广东建立了数百万亩的土壤改良示范基地,同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土壤测量与改良技术支持。

 

  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周奕丰团队找到了改良土壤的方案——摸索出一条利用土壤调理剂调节土壤酸碱度,增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解决方案,并由鸿达兴业旗下子公司西部环保有限公司进行批量生产,品牌为“丰收延”的土壤调理剂。

 

  经过在广东、内蒙古等地的小区肥效试验,“丰收延”能有效调节土壤酸碱度,并增加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抗病害能力。经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检测中心的检测,认为“丰收延”属于实际无毒物质,符合登记肥料急性毒性评价要求。经广东耕地肥料总站及内蒙古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检验显示,“丰收延”重金属均远远小于国家限量标准。

 

  后来,经多方试验和检测,“丰收延”均无毒有效,一条切实有效解决土壤污染治理的方案孕育而出,为土壤“解毒”不再可望而不可即。

 

  据专家万洪富介绍,“丰收延”土壤调理剂是一种新型环保土壤调理剂类产品,可用于治理酸性土壤和盐碱土壤。碱性土壤调理剂能有效降低盐碱性土壤中的硫、纳、镁等离子,降低土壤的碱度和盐分,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丰收延”土壤调理剂的研发成功,给周奕丰以及鸿达兴业带来巨大的信心。2014年,鸿达兴业自主研发的“丰收延”土壤调理剂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

 

  成立非营利性土壤研究院

 

  土壤调理剂是研发出来了,但这并不代表之后的道路就顺畅无阻。据了解,目前国内还缺乏土壤修复产业化成熟经验。这需要企业自己去探究解决方法,逐一攻克科技关和市场关。

 

  期间,鸿达兴业在开辟市场时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对此,周奕丰感慨地表示:“由于短期看不到效果,农户对土壤调理剂缺乏信任,成为推广遇到的难题之一。”

 

  为此,周奕丰做了不少努力。作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在两会呼吁全社会重视土壤污染,参与土壤治理。其中提案内容涉及:鼓励社会各界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参与土壤的污染防治治理;设立“超级基金”,满足治理土壤修复的巨额资金需求……2016年5月,国务院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周奕丰提出的建议得到落实。

 

  除了呼吁政策出台,周奕丰及鸿达兴业也在筹划多步走。2015年底,在周奕丰的推动下,鸿达兴业成立了非营利性土壤研究机构——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

 

  “它的主要责任是研究土壤问题以及土壤防治修复,包括为社会免费测土、提供土壤改良方案等,同时,还基于实地调研,研发土壤修复剂,希望能更好地修复土壤、改善生活环境。”周奕丰说。

 

  4年来,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已测量了两万多份样本,还多次参与农业部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的研讨及检测工作。为提高大众对土壤的重视,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常年开展土壤改良知识科普,吸引社会、学校团体参观学习,已累计接待上万人次。

 

  “为祖国修复出千万亩良田”

 

  目前,鸿达兴业在国内外有几百万亩的土壤改良示范基地。土壤修复业务也成为公司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业务之一,公司每年生产土壤调理剂等产品的产能达到120万吨。

 

  周奕丰和团队在大面积试验示范土壤调理剂基础上,不断走近农户。通过积极开展土壤知识培训,宣传土壤调理的作用机理,推广土壤改良的先进技术,改善和修复农业土地,帮助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截至目前,他们已举办100多场中大型推介会,建立27个网点,开展各类培训1万多场次。其中,不仅免费为农户检测土壤各项指标、免费发放土壤调理剂给农户试用,还向农户承诺:“科技人员将跟进种植试用过程出现的一切问题,在田间地头解决农户种植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同时,向农户抛出“定心丸”。据了解,鸿达兴业设立了1000万保障资金。如果使用其产品出现减产等各种损失,公司将全额赔偿;如有滞销情况的,公司将按市价进行回收。

 

  如今,鸿达兴业“丰收延”土壤调理剂已在国内多个省份开展销售,其中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地设立了营销网络,国外也已推广至美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地,土壤改良效果明显。

 

  实干创造未来,“丰收延”成就丰收年。为祖国修复出千万亩良田,是周奕丰的最大心愿。

 

  “土壤改良的市场很大,更重要的是,土壤改良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公司也会持续加入对环保事业的投入,继续推广土壤改良的理念,为农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这是周奕丰会持续去做的事情。

 

  广州圆由他出资!称不盖四方的写字楼

 

  说到周奕丰,他和广州的一个地标建筑“广州圆”也有着莫大的关系。——广州圆就是鸿达兴业集团投资兴建,是省政府重点支持的大型现代发展项目,计划打造全球化工塑料总部基地。

 

  当初这个位于白鹅潭的建筑物建设初期,因其空心圆环形的设计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有网友吐槽这建筑就好像是一个天圆地方的铜钱,有网友则直接吐槽这一建筑奇形怪状。其土豪金的颜色,酷似铜钱的外貌,不少网友将大楼“命名”为“广州铜钱大厦”。

 

  “盖一栋四四方方的写字楼,很省事,使用率又很高,但那不是我想要的。我希望这栋建筑能反映出中国文化和岭南特色,而不是对已有方案的复制、改造或拼凑。”作为广州圆主人,周奕丰为了实现自己心中那份至善至美的设计理念,采用全球征集方法,花了整整四年时间才最后敲定广州圆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了CNN评出的全球“十大最受瞩目”新建筑之首。

 

  “我们请了意大利知名建筑设计团队设计,当时我们没有提更多的要求,只是期望这一建筑能够代表天地和谐、幸福圆满。”周奕丰在一次采访时表示,设计团队最终从广州的南越王墓博物馆中发掘出来的西汉玉璧中得到了创作灵感。他表示,“广州圆”已然成为广州的一景,每天前去游览、拍照的游客已经有了相当规模。

 

  周奕丰如何白手起家?

 

  和其他年轻富豪多从IT、房地产等行业白手起家不同,周奕丰从事的是化工行业。据资料显示,周奕丰出生于潮阳,父亲是做化工的,在那个年代,也仅能养家糊口。但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周奕丰对这个行业有了最初的兴趣。上世纪90年代初,周奕丰成立了广州市成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他领导的企业经历产业洗牌,转型升级,更名为广东鸿达兴业集团,并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一路发展为全国性的鸿达兴业集团。而在2004年收购内蒙古乌海市化工厂,让本濒死的老企业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了鸿达兴业历史上程碑式的大事。

 

 

  白手起家靠什么?周奕丰很看重持之以恒。谈及营商之道,周奕丰表示,持之以恒非常重要,道理也许简单,但能真正做到却不容易,尤其遇到困顿或面临诱惑。不能看一样学一样,不能什么赚钱做什么。这么多年来,同行中曾经做得比他大的或者比他小的或者差不多规模的,不少转战房地产市场或投资金融产品,但在他的公司里,化工产业一直是核心。

 

  “实干”也是周奕丰看重的一个关键词。在鸿达兴业官网的首页,更是有他的署名文章,其中将“实干”作为鸿达的企业精神。看来要想白手起家,年轻人还是要多学习前辈“实干”的品质。

 

  鸿达兴业集团2004年6月25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对话

 

  记者:土壤修复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周奕丰:我们会对出现问题的土壤进行详细调查,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科学精密的检验,分析完成问题土壤形成的原因,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组织专家对改良方案的落实进行充分论证,再根据项目现场的效果反馈情况调整实施措施,以期用最合理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壤调理剂产品的改良效果,完成问题土壤的修复。

 

  从指导施撒改良产品、土壤旋耕、到收获,我们均全过程参与。

 

  记者:土壤修复的难点在哪里?

 

  周奕丰:目前来看,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已经有一些效果,但是土壤修复改良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不断努力。

 

  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累积性,并且每个区域土壤污染的类型、程度不同,适合修复的技术选择也不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壤修复起步较晚、研究基础薄弱、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大部分停留在试验和试点示范阶段,真正经济可行的技术路线较少。此外,修复设备严重不足,很多关键设备和修复药剂都依赖于进口,加之人才与资金匮乏,从而制约了技术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记者:在土壤修复领域有怎样的具体规划?

 

  周奕丰:具体措施是,打造“土壤调理剂—土壤改良—综合开发利用”的一体化土壤修复产业;加快建设土壤修复示范基地,在全国主要农业地区建设营销网点,推动土壤调理剂的销售;通过承接土壤修复工程,提供全方位的土壤修复解决方案;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导向,大力拓展土壤调理剂产品和土壤修复业务的海外市场,拟在各地设立土壤改良研发、工程和销售中心;加大土壤改良产品的储备,拓展土壤改良应用领域,打造完备的土壤修复产业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