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可爱的人,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支队伍中也有潮汕儿女的身影。


 

今天上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1950年6月朝鲜战爆发后,美国政府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在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华儿女毅然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中,290万余人次的中华儿女参军参战,超过19万名英烈埋骨他乡。不屈的中华儿女用炽热血染红的鲜了盛开在朝鲜大地的金达莱花,在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家魏巍描述了“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

 

而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一支队伍中,也有无数的潮汕儿女。他们有的牺牲在朝鲜战场上,长眠于异国他乡;有的负伤回到祖国,无悔地续写着“奋斗”的篇章;有的成为建设中国的栋梁,在不同的行业作出卓越的贡献。已98岁高龄的巫志远同志,正是其中一员。

巫志远,1922年生于普宁十八乡。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12月参加组建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工作,1945年3月参加组建小北山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同年7月参加组建韩江纵队第一支队。1946年6月北撤至山东解放区,加入华东解放军序列。1948年8月调中央军委作战部工作。1981年9月任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武官,1985年离休。

他曾是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抗日游击队骨干,他曾是出入前线炮火的人民解放军将领,他是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光发热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战火连天的岁月,举国上下都深陷在战争的恐怖之中。为国,他四处奔劳,卫国,他全心抗敌,他用始终如一的赤子情怀和铁胆丹心履行了军人的职责与使命。

 

巫志远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今普宁市)十八乡坡乌老村的巫志远,两岁丧父,小时候家庭生活条件并不理想,家里只有一间破屋和七分地,却要养活一家八口。迫于生计,祖父和两叔叔先后赴暹罗(今泰国)谋生,家中仅剩妇弱老幼。

 

母亲在儿女眼中就是温暖的臂膀。巫志远的母亲江惜金之于巫志远也是如此。二十来岁便守寡的江惜金,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连生存也已然是一件不易的事情的情况下,辗转各地之间,却还是让巫志远能够在学校接收到知识的滋养。

 

风浪再大,母亲也会化作温暖的避风港。在革命事业上,这位不曾接受过书塾里知识熏陶的寻常妇女,内心却明亮而澄澈,她时常作为盾牌,为革命打掩护。而在巫志远全身心投身于革命事业时,她也时常以自己的能力照顾和保护着处境艰难的革命者们。在巫志远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家里成为游击队的秘密交通站。她置危险于度,热情地接待地下党同志,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为他们打掩护,帮忙转送情报、文件,甚至在同志被捕的时候,东奔西走地想方设法把人就出来,尽心竭力地为潮汕的革命事业贡献出了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正是因为母亲的大力支持,巫志远在革命这条路上更加坚定不移。母亲在他心里成为了榜样,令他在荆棘满布的路上始终都在追随母亲的脚步,坚持革命。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巫志远从小就有一颗饱含热诚的心。少年时他便常常目睹艰难时世里人民的艰辛和苦难,为逃避压迫或战乱颠沛流离。年纪稍大一些之后,机缘巧合他也耳濡目染受到了一些后来成为中共地下党人的进步青年的影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从那时起,巫志远的心中就熊熊燃烧着一股正义的烈火,似乎命里早已注定好,他将成为一名为中国的解放与人民的幸福奋斗终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人民子弟兵。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自发性群众抗日运动在全国掀起。青年时期的巫志远,一腔热血,在抗日活动的声声号角中,他接触并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潮汕青年抗敌同志会,从此便积极地投身到各种抗日活动中。1938年秋,巫志远因为参加了反对国民党压制”青抗会”(由中共韩江工作委员会建立)和禁止学生参加抗日活动的请愿示游行、罢课,要求撤换校长陈创筹(国民党员)等的斗争,被学校开除学籍。没想到,这却成就了他人生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月亮高挂,与他一起被学校开除的孔祥集找到了巫志远,希望他能够加入共产党。毫不迟疑地表达了自己意愿的巫志远,几天之后在几名同窗的见证下就此宣誓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从那一刻开始,巫志远一字一句所念的入党誓词便铭刻在了他的心里,时代和平的召唤和人民求安定的呼声成了他前进的源动力。从那一刻起,他便决定踏上这条抛头颅、洒热血,一心只为国民,却终生未曾后悔过的道路。当时的他也只是个年仅17岁的少年,不知道前方会有多少危险和困难等待着他。一切都是未知的,尽管如此,带着满腔热血,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沿着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走了下去,并在这条路上不断地学习着,提高着。1939年初,他到南侨中学学习关于文学、哲学、社会科学、群众运动、游击战术等一系列相关知识,同时,他也经常秘密接受党课教育,这为其坚定无产阶级革命人生观和党性意识打下了稳固的基础,为他此后的革命生涯点亮了一盏明灯。

 

摄于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面目暴露,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组织活动愈发艰难。1942年中共”南委事件”后,潮汕党组织根据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的指示,暂时停止组织活动,一些已暴露身份的骨干撤离潮汕。而巫志远则被组织留下来坚持秘密斗争。此时的他,名字常常出现在日伪军和国民党围捕的黑名单上,颠沛流离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与组织保持联系,保全组织在潮汕大地的一点星火。

 

1944年,广东腹地受日本侵略军的袭击,揭阳、潮阳、普宁等县城和交通要道相继沦陷,四处一片荒凉,潮汕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针对这种局势,中共潮汕特委决定恢复组织活动,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国民党当局对此高度警惕,展开了对地下党的大规模逮捕活动。巫志远也在当局的黑名单之列,因此不得不辗转于各地躲避杀身之祸。当年年底,巫志远受组织召唤,到达揭阳县石牛埔山村参与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筹建工作。1945年1月底,巫志远接受组织安排,到游击队的第2突破队统战组工作,主要负责对地方实力派、伪维持会及国民党乡、保长开展统战和筹粮筹款,开始了新一轮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战斗。

 

此后,巫志远参与了小北山人民抗日游击队和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分队的建立,真刀真枪地投入到了抗日的作战中去。面对生死,谁也不能从一开始就毫无惧色。但强大的信仰可以让人超越生死。战争摧毁了人民家园的砖瓦,也磨练着军人的坚强品质。巫志远把坚定的信念化为匕首,战场上刀枪虽然无眼,战势岌岌可危,但他视死如归,因为这片土地,这里的人民需要他。尽管日侵略军的攻击频繁,情势不容乐观,活动极为困难,但侵略者惨无人道的行径亦激起了潮汕人民的斗志。在这里,巫志远开始了他与敌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面对张牙舞爪的敌人,巫志远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胆识,不让步,不退却,跟随主力部队进行作战,将敌军击退。某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突击队已经到达邻近进驻村落的一个庙宇里进行掩护,巫志远与一个同志到马公闸发动村民进行捐款捐粮,迎面就遇上了日伪军。燃烧在军民的心中愤恨的怒火化成了战斗的力量。狭路相逢勇者胜,他们一鼓作气打败了敌人。虽然仅仅是半个小时的作战,却让巫志远内心的革命热情燃烧得愈发旺盛。

 

烽火连天的作战岁月里,巫志远和其他将士一样,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有时候战火一燃,卯足了劲便只顾着想办法消灭敌军,全然顾不上休息。1945年6月底,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在普宁县流沙墟成立,这是潮汕党组织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第一次公开政治面目。在军民齐心的顽强抗争下,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

 

抗战胜利之后,韩江纵队被国民党当局作为“土匪”围剿,自卫反击中,纵队力量遭受较大损失。为保存革命力量,韩江纵队根据上级指示对队伍进行了整编。1946年5月,根据之前中共中央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及《双十协定》后的具体安排,巫志远与韩江纵队其余的40多位骨干告别了作战多年的故乡,秘密经香港北撤。7月5日到达山东烟台时,为了华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英勇奋战,为华南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巨大牺牲的同志们受到了胶东解放区党政军领导和上万群众的热烈欢迎。披着多年作战风霜的巫志远终于来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得以稍作休整,但这只是他战斗生涯的一个逗号,很快,他又焕发更加积极的精神,加入到了新的征程中。

 

而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潮汕地区也终于得以解放,蔓延在这方土地上的烽火狼烟,终于得以熄灭。

 

1949年3月,随中央军委进入北平(右一,卡车上站立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军人保家卫国的步伐总是马不停蹄。泥泞中挣扎,炮火中穿行,年月中锻造,一心一念牵挂的全是千万民众的幸福。一生漂泊,只为和平护佑祖国家乡。民众对安宁和幸福的渴望,化作军人前行的动力。翻越艰难险阻,将士们寻的是祖国山河每一寸的安宁。

 

1953年,抗美援朝时期(左二)

 

1950年初,我军中央军委作战部组织机构扩大,巫志远任第五处南亚组组长,负责研究东南亚各国情况。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总参谋部在中南海设立作战指挥机构–作战室,久经磨练的巫志远参加作战室工作,负责处理朝鲜战场敌军情况。1953年1月,巫志远跟随主力军部队突破敌军三道防线,跨越鸭绿江到达朝鲜前线,在志愿军第19兵团某师前线指挥部工作,参加了金城战役。据巫志远回忆,当时的他,每天都要根据敌情绘图,同时需要综合我军的战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上交给领导人。炮火连天的峥嵘岁月,辛劳的他时刻都牵挂着战事,工作不分昼夜,有时候连觉都顾不上睡。朝鲜停战后,他也并没有马上回到祖国母亲温热的怀抱,而是继续奉命和其他同志一起到元山、平壤、仁川等地考察。

 

1958年赴越南了解印度支那抗法战争情况(前戴帽者)

 

1956年6月,作战部五处与总参二部合并,巫志远任二部八处南亚组组长。1958年4月,他带领工作组赴越南研究抗法战争情况。1961年1月,巫志远参加中缅边境勘界警卫作战,把国民党军柳元麟残部赶到了缅、泰、老边境的”金三角”,就此捣毁了国民党残军经营了10多年的巢穴,使得一直骚扰我国西南边境安全的国民党残部无法再形成威胁,并协助缅甸解放了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保障了勘界工作的顺利进行。1962年5月,巫志远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进行印度支那停战谈判。1964年4月,他任总参二部八处副处长,5月参加中国军事代表团,任代表团秘书组组长,赴越南、老挝考察,对印度支那战场和抗美战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研究。1979年6月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后,南方工作组成立,担任昆明中央南方工作组副组长的巫志远,负责开展对越南、老挝的工作。1981年9月巫志远调任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武官,作为中国军队的代表开展工作。先后两次进入柬埔寨,进行调查研究。

 

1981年,深入柬埔寨战场了解情况(左上角)

 

巫志远这一生颠沛流离,征战南北,为保证国泰民安无私地奉献了自己最好的年华。艰苦的奋斗过程留给了岁月,苦痛的双手浇灌出来之不易的和平,这不仅是巫志远一个人的写照,更是千千万万人民子弟兵的历史。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如今的巫志远已九十八高寿,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越南战争等大大小小战争的洗礼,他已不再是当年青涩的初生牛犊了。少年意气虽已随着时光流逝而消失,但铮铮铁骨始终如一。如今一旦有人问起他当年作战的经历,他还是能眉飞色舞地描述着,仿佛一切都还历历在目。从当年的秘密入党,到入伍拿起保家卫国的枪杆,到后来见证祖国一片欣欣向荣,巫志远把他生命里绝大多数时间都投入到为党和人民奋斗的事业中。风风雨雨几十年,曾端起武器战斗在一线,曾挑灯夜战手绘敌情,只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到了离休之年,老人也依然在为祖国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198510月,经上级批准,巫志远被聘为汕头经济特区顾问。那曾经投注于战场硝烟的目光,在和平年代投向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得热火朝天的热土。巫志远用七十年的全心全意,真真正正诠释了什么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而对于家乡的那份炽热的情怀,巫志远也从来未曾改变。1993年7月,北京潮人海外联谊会成立,巫志远出任副理事长,1994年11月,又被选为联谊会理事长。在他的指导下,联谊会同海外30多个潮人社团建立了联系,对推动全世界各地潮籍同胞的广泛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年事已高,巫志远还是常常不辞辛劳地回家乡走走看看,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建言出力,国际潮团联谊年会、韩江纵队成立纪念大会等等在故土举办的重要活动,人们总能看到巫老先生热心的身影。“离别家乡岁月多”,在离家的日子里,有过思念,有过怅惘,有过憧憬,而千万种复杂的思情心绪,在脚步踏上熟悉的土地的一刻,都随着江水暂时地流走,而欢欣和喜悦随着海潮漫漫涌上心头。即使“人事半消磨”,但故乡亲切的话音,熟悉的风貌,这些已经融入血液的记忆,依然无法取代,让人纵行千万里,总有归根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如今的和平年代,祖国的疆域之内,炮火之声不再。这是无数个像巫志远这样的军人将自己最为美好的青春岁月用血汗换来的,是他们用军营戎马一生换来我们现世平静安稳。曾经他们受过的伤和痛,我们不曾感受过,但没有他们的巨大牺牲,就没有我们心中厚实的安全感。家国的堡垒由他们辛勤地筑起,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卫国为民的心。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