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潮商从建筑业白手起家,热心慈善事业,捐资超1.2亿
▼
在珠海经济特区开办之初,不少市政工程建设的主力军都是潮汕人,其中,来自潮南井都的郑通亮就是这支潮汕军团中出类拔萃的一位,在外打拼30多年,他用智慧、毅力和爱心成就个人传奇。如今,年逾古稀的郑通亮仍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珠海潮联会永远会长、珠海中宝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通亮。
▲郑通亮
1953年6月,郑通亮出生于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一户穷苦的农民家庭。20 世纪 60 年代,潮汕农村的人大多经历过缺吃、少穿、没柴烧的拮据时光。20 世纪 60 年代,农村的人大多经历过缺吃、少穿、没柴烧的拮据时光。郑通亮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对拾柴火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时候,温饱都成问题,郑通亮自小便负责往家背柴火的苦差事。“背着一大筐柴火,趔趔趄趄走走歇歇,双颊豆大汗珠一串串往下滴,前心后背的衣服全湿透了。”每当结束一天的劳累,郑通亮便会想着,不能这样过一辈子,要出去闯一闯世界。
▲郑通亮
十七八岁时,郑通亮就大胆承包了生产队管理鱼池的工作。每年400条鲩鱼放进鱼池,年底要400斤鲩鱼交给生产队,就可以不用参加生产队劳动。为补贴家用,自小头脑灵活、精力旺盛的郑通亮有了自由的时间后就去四处打零工,他去井都13个村都劈过柴给渔民作柴火,晚上才去割草养鲩鱼;他挖过树头卖给潮阳饼干厂;他在海上洗过贝壳给给石灰厂……
▲郑通亮
1972年,郑通亮带着一个施工队,开始从事农田水利建设,慢慢积累建筑经验。二十六七岁时,他在潮阳采石,已经成为师傅的郑通亮带领30个工人,到成田、沙陇、两英修水利,做拱桥,做了整整4年,学了很多经验,认识很多人。后来,郑通亮带着建筑队,开始承接市政工程。他到汕头建设市政道路,挖水沟、铺路牙,从西堤铺到大华路,建设金砂东路那里的排洪沟。到1980年开始建“三三四”那些楼房,做了两期。
▲郑通亮
1982年,郑通亮决定到珠海看看,当时,珠海基本找不到三层以上的建筑,也没有水泥路,都是泥路上压沥青的柏油路。1983年,郑通亮带着工程队进驻珠海,开始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他带了两万块钱到珠海,就开始建水泥仓库,90天干成,起初都是在特区开路、挖沟、筑海堤、填海造地。汕头围海造地积累有丰富经验,这些建设对郑通亮团队来讲经验丰富,设计人员都来同郑通亮他们商量怎么设计,怎么施工,郑通亮团队在珠海获得大家的认可。
凭着诚信为本、信誉至上的经营之道和敢于拼搏的干劲,郑通亮很快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10年间就参与十七八个大工程的项目建设。据悉,他在最高峰指挥建设14个工程。他建了九州港2个去香港、深圳的码头、湾仔13个码头、横琴2个渡口码头、湾仔一期二期三期海堤、高栏港两个防波堤、唐家湾码头……每天干到凌晨一两点钟才回家,记账、买菜、指挥工程、新接工程都是靠郑通亮自己。郑通亮胆识过人,他回忆创业经历曾说“当时是够勇敢的,到了家,水都没喝,有事开着摩托车就出去。到1990年,我在珠海第一桶金赚得很满”。
抱团发展、相互扶持是潮商的特征之一。1995年,郑通亮、郑志才和王德雄三位潮汕人合资2亿多元,垫资承建珠海大学一期工程,也就是后来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当时的珠海国土局长大夸“你们潮汕人不得了,仅一年就把地填起来。你们为潮汕人争光!”得到高度评价和夸奖,郑通亮他们也受到很大的鼓励。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2003年,郑通亮与合作伙伴成功收购广州亿安广场和深圳海湾广场,把投资项目扩大到物业等领域,先后成立珠海晟通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富铿集团有限公司和珠海通美物业管理公司,拥有珠海书城,广州万菱、深圳万菱等大型商场等,涉及房地产、物业管理、医疗文化等领域。说到家乡,郑通亮尤其感恩在家乡学习到的技术和经验。他说“我们都是来自家乡潮汕,都做过很艰苦的事情,还是要感谢当时家乡给我们奋斗学习的机遇。来到珠海特区,珠海给我们大量的机会,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我们的专业,我们也做出很大的成绩。”
▲郑通亮
郑通亮的父母告诉他要争气。当年到珠海,他想着努力赚一把就回家,但最后赚到百万就忘记了,到千万、一个亿更忘记了,还想继续干。他曾说“潮汕人有传统的,潮人到海外,坐红头船出去,赚了钱还是回报家乡。我觉得,改革开放,我们在中国赚钱,然后回报家乡,责无旁贷应该的,没有二话可说的。我喜欢做点真的事情,该用就用”。
▲郑通亮独资捐建的井都神山学校
2023年11月19日下午,汕头市潮南区在珠海市举办“叙潮南桑梓情 绘珠澳同心圆”——潮南(珠海)乡情驿站启动仪式,并召开潮南区乡情恳谈会,以乡情驿站为纽带,点对点推介潮南发展新优势,面对面与在外乡贤共叙乡情、共话发展,进一步加强乡音乡情传递,发挥在外乡贤资源人脉丰富、知识见闻广博、人才精英辈出的资源优势,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资源、要素加速向潮南汇聚,为潮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了解,这是继深圳、广州、香港之后设立的第四个乡情驿站,架起了家乡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互联互通,汇聚“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强大力量。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