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老后好,别当“儿孙提款机”!三道预防针打下去,让彼此幸福、拥美好第二人生

为了老后好,别当“儿孙提款机”!三道预防针打下去,让彼此幸福、拥美好第二人生

如果孩子不能即早学会在社会上生存,能养得起自己,必须要付出相对的劳力和心力去获得,孩子不会认为养成专业能力、培养理财观是重要的,自然也就会把父母当提款机。一旦习惯养成,父母就离下流老人不远了。

文/ 谘商心理师 艾彼

 

什么是下流老人?请看文末介绍。

 

下流老人的其中一项成因,为——孩子没有谋生能力,成为“啃老族”。

 

啃老族指的是,孩子处于就业年龄却不愿意工作、只做兼职工、临时工、约聘工,且经济上完全依赖或半依赖父母的年轻人和中年人。

 

啃老族由于经济无法独立,即使成年后食宿也持续仰赖年长的父母,这种情况的年轻人或中年人通常没有能力成家,也没有意愿成家。

 

但其实,就一个家庭治疗师的观点,“啃老族”也是可以预防的。

 

只是家长的布局,可能要拉得更长更远,也就是说,孩子越小时执行起来越容易。但有调整比没调整好,任何时候开始都是好的!

 

第一道预防针:及早让孩子意识到“父母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

看到这里,也许身为父母的你会觉得“我也常常这样讲啊!”就我的观察,口头上说说,几乎所有父母都会。

 

但真的可以狠心实际执行的父母,就真的比例不高了。许多父母都是讲一套做一套,边抱怨边帮孩子收拾善后,孩子当然不会听进去。

 

这件事情要做到让孩子很有感,也就是你在行动上必须要坚定,有时候要明白的告诉孩子:“我只资助你到几岁、多少金额,剩下的自己想办法。”让孩子知道,不可能无限跟父母伸手,要父母当靠山。

 

第二道预防针:协助孩子养成“靠自己努力/想方法才能谋生”的习惯

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你会给孩子零用钱?孩子需要为取得额的零用钱付出劳力或心力吗?给零用钱的态度,会养成孩子的用钱态度。

 

如果孩子不能即早学会在社会上生存,能养得起自己,必须要付出相对的劳力和心力去获得,孩子不会认为养成专业能力、培养理财观是重要的,自然也就会把父母当提款机。一旦习惯养成,父母就离下流老人不远了。

 

另外需要提醒,现在的工作可能20年后通通不在了,所以父母要抱持的态度,倒不是叫孩子保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教导孩子“不断进化的能力”!

 

即使随着科技演进,也不会被淘汰的能力,就是不断学习和进化,除此之外没有别的。

 

第三道预防针:协助孩子提早做老后规划

不论你有没有在孩子出生时帮孩子买保险或做投资,但我更支持的是尽早与孩子谈论老后的话题。

 

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或自己都可能面对意外失能、重大疾病、AI人工智慧后失业等等的问题;让孩子提早理解,经济景况是可能因为外力影响而变化的,长大后要面对的世界和孩提时候完全不同。

 

提早意识到,就能提早为自己的老年生活规划。

 

青春期的个人神话心态“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永远不朽”也会比较客观,而且不会无限蔓延下去,就能减少念书念到天荒地老,不工作;或是,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创业一鸣惊人等等的风险。

 

至少,在追求学位或创业的同时,自己也能做一些老后规划,并不悖行。

 

这篇文章,不只是给家长看的。也给成年的你,或即将迈入成年的你看。若是不想成为“啃老族”,至少你要保有上述面对人生的态度,并且真正去执行,才能不拖累家人,拥有健康的老后。

 

【注】下流老人(日语:かりゅうろうじん)一词是日本社会学者藤田孝典于其2015年着作《下流老人: 一亿総老后崩壊の冲撃》[1]中所提出的。

 

大意为日本近年来出现了大量过着中下阶层生活的老人,年金制度即将崩坏、长期照护缺乏人力、高龄医疗缺乏品质、照护条件日益提高、老人居住困难,而且未来会只增不减,若政府不提出有效政策,可能出现“1亿人的老后崩坏”。

 

“下流老人”这个名词的目的在于说明高龄者的贫穷生活,以及潜藏在其背后的问题,并没有瞧不起或歧视高龄者。(出自维基百科)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