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位于汕头市金平区永平路1号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坐西南向东北,与汕头开埠的见证物、1960年1月1日建成开放的海关钟楼隔街对望,毗邻汕头市老邮政局,辐射至整个汕头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是为一座独立建筑物,未附带大院。其一共有三层建筑,为欧陆建筑风格的大楼,这座大楼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它的前身曾是民国时期的台湾银行、报馆旧址,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位于汕头市金平区永平路1号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坐西南向东北,与汕头开埠的见证物、1960年1月1日建成开放的海关钟楼隔街对望,毗邻汕头市老邮政局,辐射至整个汕头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是为一座独立建筑物,未附带大院。其一共有三层建筑,为欧陆建筑风格的大楼,这座大楼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它的前身曾是民国时期的台湾银行、报馆旧址,建国后作为汕头西医院、报社、法院等机构的办公地点,它见证了汕头开埠的历程。大楼静静地伫立于老汕头埠街区,崭新的墙体、哑红的格窗,掩不住厚实的历史感。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楼前步阶有三组古铜色塑像,分别是:市井中卖草粿的走贩、西洋女留学生、资本家和汉奸。配合整幢陈列馆,将中西两种文化元素在人物身上作了很好的投影。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大楼始建于1907年,占地约400平方米,原建筑坐西南向东北,共有三层半,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这座中西合璧的欧陆式大楼,曾经是日本台湾银行汕头支行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撤销。其后,大楼由私人租用,作为服务、营业场所。1949年解放后,该建筑先后成为中共汕头地委机关报出版、发行的报社社址和行政机关办公楼。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大楼见证了老汕头埠的建制沿革和盛衰更迭。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这座历尽沧桑的大楼被登记为不可移动的新发现文物点。汕头市金平区委、区政府于2010年5月决定将其建设为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并于当年免费向公众开饭。
汕头市开埠文化陈列馆以“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作为指导思想,在陈列布置上,注重浓缩反映了汕头开埠的历史脉络、开埠的意义,以及开埠带来的繁荣气象,表达出在开埠15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争创“汕头崛起”的主题思想。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首层是多功能展示厅,展出汕头开埠以来的资料和图片。进馆大门古色古香,有一幅巨大的开埠文化壁画,上面的“汕头埠”三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整幅文化壁画由壁砖镶嵌而成,高度达4.8米,宽度达4.2米,壁画以素描的形式展示了开埠150年间汕头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代表性的重大事件,以及建筑、人物、器物都直观展现其中。
开埠历史的重大人和事,都浓缩在这幅巨型壁画下。陈列馆的进门处首层右侧,一只卡通化的“鮀鮀”作为陈列馆吉祥物迎接着八方来客——汕头又名“鮀岛”,“鮀”有一种说法,是一种以前生活在汕头海域的鲨鱼。陈列馆的首层被定位为多功能展示厅,里面收集了不少名家字画,并集中展示了作为开埠文化发祥地汕头市金平区的今日风采。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二楼展厅是整座开埠文化陈列馆浓墨重彩的地方。展厅照壁是一副汕头开埠的老照片,由岭东名家郭莽园题字“让历史告诉现在——汕头开埠交响曲”,整个展厅便围绕着这个主题,由9个序曲来徐徐展开150年汕头开埠史的变迁。首个序曲由“大浪淘沙”开篇,展示的是汕头起源的历史,接着便全方位展示了开埠后汕头经济的起步直至20世纪30年代最辉煌的时期,民族工业的萌芽、崛起,还有1939年到1945年间汕头名人荟萃名士辈出的时期。此外,在展厅的左侧,还有根据民国20年汕头地图翻制的汕头埠鸟瞰图沙盘。通过展厅,可了解到汕头开埠创下30项第一。
二楼展厅还收藏了由市民、社会热心人士捐赠的100多件珍贵文物,它们将作为永久式的开埠文物展示厅。其中有很多汕头解放前的营业执照、老股票、侨批以及解放初期的老照片等,还有反映石头开埠后潮汕制药工业的碾药钵、体现汕头民用电话的起源的国古董铁壳手摇电话机等。一件件藏品都体现着汕头开埠后的历史进程。此外,著名语言学专家、潮汕民俗学专家、韩山师范学院院长林伦伦教授捐献的一些书籍,其中一部珍贵的《潮音圣经》,是捐献者在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内复制的,捐献者将其一页页翻拍,送抵开埠文化陈列馆翻制,这部《潮音圣经》奇特之处在于用罗马文注释潮汕音,以便于当时西方传教士与潮汕信徒之间的沟通。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第三层作为潮文化的展示、演示厅,展出潮乐乐器,并不定期开展文化沙龙活动。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