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的山,潮汕有故事

神州大地,万山高耸。山神崇拜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宗教文化现象。人形化的山神不仅具有人格、人性,而且完全以人的形象出现,这是人的思维高度抽象化的产物。

潮安县的凤凰山是粤东地区最高峰。山名叫凤凰,必然与凤凰有关。关于凤凰山的由来,民间流传两个传说。

其一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金凤凰,在这座山的山窝里下了两只蛋,孵化成两只雏凤凰。这两只凤凰经过修炼,终于得道,化成两位俊俏的姑娘,行善积德,为人间带来吉祥安宁。

这年,北陇村暴雨成灾,无法排涝,她俩嘶鸣几声,水就干涸了;西埔村春耕干旱,无法插秧,她们飞到空中盘旋,便下了几场雨,没几天便可插秧了;南洲村闹瘟疫,她们便化作卖药姑娘,为民除病……哪里有灾难,这两只凤凰就出现在哪里;两只凤凰一出现,百姓就可得安宁。

不久,这一带凤凰显圣的奇闻,便迅速传开了。人们就把当地的这座大山起名为“凤凰山”。

其二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坐骑凤凰,因为犯了天规,玉皇大帝打算把它打下凡间。要打到哪里呢?一时还没有拿定主意。忽然,他想起前些日子自己下凡暗访的情形。他曾化成一个老汉走到潮州,当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田里有个农夫看见,急忙走过来把他扶起来,并细心照料他,后来,他又变成一个乞丐来到了嘉应州,在嘉应州一家挨过一家讨饭,不是被赶,就是被逐,要不到一口饭吃。想到这里,他决定把凤凰打发到潮州与嘉应州交界的地方,吩咐它头朝嘉应,尾向潮州。

凤凰被打下凡间后,变成了凤凰山。它记住玉皇大帝的交代,头朝嘉应,天天吃嘉应、喝嘉应,把嘉应州的好一片山岭吃得光秃秃的,把嘉应州的江河喝得鱼跑虾走,尾朝潮州,天天拉屎撒尿,为潮州的土地施肥,让五谷长得格茂盛,花果遍地,四季如春。

潮州紫莲山有一个关于何仙姑与潮州结下善缘的相传很久的故事。

何仙姑是八仙之一,由荷花仙子托生。相传是唐初广州增城人,住云母溪。仙姑自幼事母至孝,自小随父学医,悬壶济世。十四五岁时因食云母粉而成仙。成仙之后,她脱落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她经常银装素裹,手持紫色莲花和莲叶法器,腾云驾雾,行动如飞,往深山采集药材,普救众生。增城周边的药材少了,她就往粤东一带采集。

有一次,仙姑到潮州城之东的秋溪、草岚武一带采集,无意中发现原属石雍社(锡美古称)深山中有一颗硕大无朋的野油甘。正常野油甘像布枣钮一般大,而这颗油甘据说像苹果一样大,橙黄透亮。尽管自己腹中饥饿了,她仍舍不得自己吃,立即腾云返回,送与母亲品尝。其母觉得甘香清甜,食后还出现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的功效,头发变黑了,牙齿长了,腰板更硬了,眼睛更亮了。仙姑看到母亲越来越年轻,非常高兴。这也是何仙姑孝顺慈母之孝行感动了苍天大地,大自然才送她这颗油甘,特意奖励她的美德。

为报答潮州大地的恩情,她要用自己的法力,造福潮州。她重返石雍社深山,对手中的紫色莲花吹一口仙气,念念有词,然后抛向山间,立即变成方圆近万亩,群山环绕,中间低下的紫莲花山。但见周边山峰高低错落,莲花心变成石头点点。接着何仙姑又从山上摘下三叶枫叶,对其中两叶吹上一口仙气,口中念念有词,抛向紫莲花山边,立即变成两座笔架山,村民自古称其为大小笔架山;又对剩下的一叶枫叶如前念词吹气,抛向潮城之东,也即变为一座笔架山。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韩愈因强词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何仙姑得知这一消息,灵机一动,认为这是借助韩愈造福潮州的绝好机会,立即请其仙友韩湘子助其叔公韩愈达成心愿。韩湘子一口答应。既助仙友完成心愿,又助叔公治潮造福人民,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韩愈是一位为国为民又有深厚儒家思想的好官。韩愈贬潮南下,时已52岁,年迈体衰。当全家出长安来到蓝关时,偏遇漫天大雪,路滑马不能前进,为难之际,恰逢侄孙韩湘子赶到,用仙法保韩愈度过贬途的诸多难关,顺利到达潮州。

来到潮州后,韩愈一改唐时贬官不问政的习惯,短短治潮八月,就为潮州人民办了许多好事,其中之一,是启用潮州进士赵德为海阳县尉,专理兴学育才之事。这一来,加上何仙姑已送潮州三座笔架山,风水相助,使潮州自唐以后,人才辈出,人文荟萃。

这样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千百年来一直在百姓间口耳相传。2005年,紫莲山这里创建成了生态树林度假村。紫莲山上,现已层林披绿,昔年何仙姑奉敬慈母的野油甘,随处可见。紫莲山的交通设施、接待设施以及游览设施正加紧配套中。一座沉睡千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紫莲山,一个风景如画,空气清新的省级森林公园,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潮安深河村西侧,有一座虎头山,形似卧虎伏首,只是侧面山峰崩了一片土,成了一只缺耳虎。从前并不如此。

传说,明清期间,村里的猪不顺长,鸡不能鸣,狗不会吠,人不安宁。为什么?因为日间虎头山虎视眈眈,夜间却变成老虎,进村为害。村里人忙向地理先生求法,地理先生说:“俗话说,伯公无眨眼,老虎怎咬人。老虎怕伯公,要赶紧建造伯公庙。”人们信了,在村里建庙供伯公,并在庙西侧分别塑造一只麒麟,一只狮子。

为了惩罚老虎以前危害人畜的过失,并引以为戒,伯公就命麒麟每天朝老虎头上撒尿,不久,老虎便烂掉一只耳朵,老虎怕了,就不敢造孽了。于是,村里的鸡又会鸣了,狗又会吠了,人们也安全了。

从此,这里流传着“老虎头给麒麟放着尿,烂掉一只耳朵”的故事。伯公庙、麒麟、狮子至今还保留下来。

在潮安沙溪青篮东南腹地,也就是东西坑交界的地方,有一胜景叫“美女梳妆”。美女梳妆胜景由二个小山峰组成。在东坑西部路边有一个四五十米高的小山峰,向西处,修削平滑,只生杂草,中间好大的一个平面没有一块石头,只在平坦地边缘有些许石块,乡民称为“妆台山”;在妆台山的对面有一小山包,二山之间是一道小山坑。每当傍晚太阳刚下西山,一阵晚霞映照在妆台山上,有一片美丽的霞光出现。

乡民传说,每当这个时候,人们总可以看到二个美丽的女子在对着东边的妆台山在梳妆打扮。这二个女子是谁呢?她俩便是宋末元初与义军首领陈万言一同起义的女英雄,一个是陈万言的表妹朱蔓姑,一个便是西坑寨主晏娥。她俩因为保护金银而溺死水磨潭之后,羽化美女,每于夜晚间,凭借晚霞,准备梳妆之后去会心上人陈万言。由于有这个神奇的故事,乡民把这个景叫“美女梳妆山”。在这美女梳妆山上还附有一个神话传说。

明朝年间,沙溪有一姓蔡员外,十分羡慕这个胜景,认为既有美女活动,必定是块宝地,他请来地师,勘舆结果,断言若葬下祖先必有绝色美女出世。蔡员外信以为真,移葬了他母亲的骨骸,等待美女的出现。果然灵验,隔年便生下一个女儿,长大之后唇红齿白,眉清眼秀,面女满月,肌肤若传粉,十分妖艳,员外大喜。孰料到,成年之后常与人偷情。员外为了家风,把她沉江。不想往后又生了女儿,长大后照样与人偷情。

员外找来地师,再查一查。地师勘舆之后说道这块地很好,也是地地道道的美女梳妆宝地,世代必有美女出现。只可惜,妆台西向晚霞照在妆台上,美女向东对镜,是个日落妆。这晚上梳妆会情人,不是好女人,必是风流之人,难怪员外连连出过几个不守本分的女子。

陆丰甲子镇有一座山,叫“待渡山”。山上有一座葫芦盖顶的六角形二层楼房,叫做“甲秀楼”。待渡山麓上还有“进食亭”,亭内刻有宋帝昺、文天祥等人的石像。

相传,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宋帝昺被元兵追杀,节节败退,来到此山,将乘船往甲子。但见波浪滔滔,海上连一条船只都没有。帝昺一看,不由长叹一声:“难道天绝我于此!”

说话间,便见一群人远远追来,宋帝昺的队伍正待迎敌,却见来者已跪倒在地,三呼“万岁”。仔细一问,原来是甲子渔民在郑复翁及其子郑永、郑文的率领下,前来护驾,组织船只引渡宋军。

这时候,宋兵已是饥肠辘辘。于是郑复翁叫乡民马上抬来饭食,宋兵正要进食的时候,元兵已经赶到,郑复翁父子领导乡亲同元兵作战,使宋兵有机会喘息、进食。郑复翁父子在这次战斗中英勇殉难。

后人把那座山称为“待渡山”。为了纪念郑复翁等渔民为国捐躯、忠贞不屈的精神,便在待渡山上建了甲秀楼和进食亭。

普宁大南山有一个叫乌鸦山的,其背后有一个传奇故事。

古时候,普宁大南山脚下云落的地方,有个贫苦农民叫曾阿三,他辛勤劳动,但受尽盘剥,终年不得一饱。

一日,曾阿三正在田里劳动,一群乌鸦在他头上大叫,“曾阿三,好反了!曾阿三,好反了!”曾阿三没搭理它们,仍埋头干活。乌鸦叫得他心烦了,便大声回答 “无头鱼能游,曾阿三就反!”说着,在水田抓起一条鱼仔,捏断头往小溪抛去。奇怪,这无头鱼竟能摇摆着尾巴游走了。曾阿三回到家,把这事对家里人说了,家里人对曾阿三说:“反不得!反不得!”

第二日,曾阿三牵牛耙田,那群乌鸦又在他头顶大叫,“曾阿三,好反了!曾阿三,好反了!”叫得比昨日情更切。曾阿三没搭理它们,仍然在驶田。曾阿三被叫得心烦了,便大声应道:“铁粑不沉,曾阿三就反!”说完将铁粑往小溪丢去。奇怪,铁粑竟浮在水面不下沉 。曾阿三回到家,把这件事说了,家里人还是说:“反不得!反不得!”

第三日,曾阿三下田干活,走到半路,那群乌鸦又在曾阿三头顶大叫,“曾阿三,好反了!曾阿三,好反了!”叫得比上两次情更切。曾阿三还是没搭理它们,乌鸦仍在他头顶上叫,叫得曾阿三生气了,他从路边撕下一片芦苇叶,大声回答“苇叶能当剑,曾阿三就反!”说着手执苇叶向路边一块大石砍去,“当” 的一声,大石裂为两半。曾阿三回村,把这件事对全村人说了,众人都说,“这是天意,反得!反得!”

众人拥曾阿三为头领,招兵买马,筹备造反,并择定黄道吉日,揭竿起义。众人约定“乌鸦仙”传达天意,叫众人谋反,造反那日,不得穿白衫裤。否则,就是对抗苍天,违逆天意,杀头祭旗。

曾阿三的姐夫,是个刁滑之人。他想:“阿三舅仔坐第一只交椅,我是姐夫,该坐第二只交椅;什么穿白穿乌,谁敢管我?”造反那日,姐夫故意穿了个全身白。

姐夫刚出门,大黑公鸡跑到他面前,拦住去路,大声呼叫:“穿白者杀!穿白者杀!”

姐夫火了,大声应道:“谁敢杀我,我先杀伊!”说罢,手起剑落,把黑公鸡杀了 。

姐夫走到水塘边,黑公鸭摇摇摆摆走上前,拦住姐夫,大声叫道:“穿白者杀!穿白者杀!”姐夫生气地应道:“谁敢杀我,我先杀伊!”说着手起剑落,把黑公鸭也杀了。

姐夫走到大路, 黑公鹅正在吃草,见他来了,拦住去路,也大声叫道:“穿白者杀!穿白者杀!”姐夫气极了,大声应道:“谁敢杀我,我先杀伊!”手起剑落,把黑公鹅也杀了。

乌鸦山上,众人都穿着黑衣服,唯独姐夫穿白衣服,众人好不气愤!为不悖天意,曾阿三一声令下,把姐夫杀了祭旗。

曾阿三的姐姐,闻知弟弟不讲手足之情,把丈夫杀了,一怒之下,便上京城,密告皇帝。皇帝闻报大惊,即派兵马,杀气腾腾奔乌鸦山而来。

曾阿三等众人,虽然勇猛拼杀,但因人少势弱,终敌不过朝廷兵马,尽被杀害。曾阿三的姐姐,来不及领到皇上恩赐,也在混乱中被朝廷兵马杀掉了。

皇帝知道,曾阿三造反,是乌鸦作祟,便传旨地理先生,寻找乌鸦巢穴,斩草除根。寻来找去,见一山貌似乌鸦,山头有一座墓穴,料定必是乌鸦藏身之地,便唤人马挖掘。谁知,坟墓掘开,不见棺材,只见墓后有一条沟,直通山下 。他们便跟踪挖掘,终于在山下溪边大石脚,掘到了棺材,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果然有三只乌鸦仔,尚未会飞,他们便把乌鸦仔杀了。

曾阿三被杀后,每日晚上,便有一只乌鸦在山上大声哀叫“曾阿三,曾阿……”其叫声之凄惨,足使铁石心肠人下泪。听说那乌鸦是在为曾阿三招魂。

人们传说,当时虽然棺材碰到大石,过不了溪,但棺材已转头,要从大石边溜过溪,要是慢掘几天,棺材溜过溪。他们便找不到了。到那时,乌鸦仔便会飞了。曾阿三他们呢,也就造反成功,天下便是曾阿三的。从此,人们便称那山叫乌鸦山。

在普宁下架山和寮村和葵岭交界的地方,有一座矮而侧,形状像馒头一样的小山,叫“浮地山”,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

明朝郑成功兵败至此,其妹不堪千里跋涉,愿自刎于此地,让哥哥无后顾之忧,好率军远通。但郑成功不愿舍弃手足之情,誓以死相护,生死与共,其妹志决,并云军中辎重,银两也应舍弃埋藏,可轻退敌。郑成功深觉有理,遂把龙银藏在十几个陶瓮里,妥为埋藏并告诉妹妹,“依你所求,让你在此看守十八瓮银子,将来不管什么时候,如遇仁人志士,比兄更有本领,更为英俊着,便嫁与他,并将银子献与。”妹遂自刎。”郑成功为其安葬,然后率军远去。

当时郑成功为把银予妥善埋藏,令其兵士多挑土,把埋银的地方堆成小山,故称“浮地山”。

普宁下架山坡乌新乡,寨前有一座山名叫竹竿山,青山长春,绿水常流,环境优美,远近闻名。相传,“竹竿山”名字的由来,有一段神奇的故事,流传甚广。

话说起来,已是很久以前的事。竹竿山上有一株竹,生势茂盛,绿叶婆碧。昔时,山间穿越一条马路,是官员和商贾往来必经的要道,虽年代久远,迄今路痕尚存。从前,一位官老爷有次乘轿过往马路,刚至竹竿山时,轿竿突然折断。官老爷正着急的时候,抬头猛见山上有一株竹,见它长得生机挺勃,笔直可爱,喜不自禁,立即命随从砍竹取竿。随从用挂刀砍竹,本来是轻而易举、不在话下的活儿,可是刀砍下时,每砍破竹株上一个隙口,便跳出一匹马来,而竹株上的隙口瞬时弥合如初,马匹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位官老爷看得目瞪口呆,甚感奇异,为之震惊,不知所措。突然山顶树上传来鸟儿鸣叫之声,“拉投做锯仔,拉投做锯仔……”。他想,“拉投,青草药名又称‘大锯草’,正为俗语所说的‘一病需一药,一物降一物’。看来‘大锯草’是这株神竹的克星。自古道贵人自有天相。今此鸟鸣叫‘拉投做锯仔’,莫非神仙指点迷津,天助我也……”想到这里,他顿时明白,立即打发随从去找来“拉投叶”。

随从把“拉投叶”摘来交了差,问官老爷将作何用?官老爷满心欢喜地说:“做锯仔啊!你们赶快动手,锯竹取竿,以免延误行程。”众人听后,觉得可笑,暗地里嘀咕,“官大放屁也香,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分明是人说鬼话,‘拉投叶做锯仔’,真是自古无,大谬之至……”官老爷看到随从一派茫然,叫来叫去,你推我让,无人动手,他气愤极了,嚷道:“你们有眼不识泰山,老爷命你们赶快动手,用拉投叶锯竹,如若延误时间,回府皆当重责!”随从无奈只好拿起拉投叶,漫不经心地锯竹。这时,奇迹出现了,拉投叶锋利如铁解,没花多大工夫,神竹被锯断了,众人又惊又喜,取竹竿安轿,拍着官老爷循马路扬长而去

自此,竹竿山上再未见长出竹来。竹虽然没有了,但是,这座山因取竹做轿竿的动人故事,人们就取名“竹竿山”。

坡乌新乡创寨定居之时,请来地理先生考查选地,赞不绝口,称竹竿山龙脉文雅,行龙至坡乌新乡而聚气,穿山渡水,“双龙入首”,是块人杰地灵的宝地。而今,人们安居乐业,年丰物阜,人才辈出,齐奔康庄大道。

揭阳新亨镇罗山的由来,民间流传一个八仙神奇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罗山还是一遍渺无人烟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长着一人多高的草和高大的树木。在草要里生活着凶猛的野兽,它们经常伤害过往的人畜。后来,八仙游览到了这里,见罗山这块地方景色迷人,就停下来边观赏风景连吃螺和喝酒。

正当八仙玩得高兴时,突然听到张果老毛驴的叫声,众仙抬头一看,张果老的毛驴正和几只老虎斗得猛烈,有许多野兽还偷偷向他们爬过来呢!八仙气愤极了,一齐把野兽赶到一处,然后把手里的宝物望空中一抛,立即变成一阵土石雨,后来,人们为了记念八仙为民除害,就把埋野兽的地方叫“虎涧”。

八仙除掉害以后,又在罗山这块土地上玩了一圈,觉得如果在适当的地方加上一座山,那么风景会更优美,于是又丢下三颗田螺,变成了一座小山,又在田下埋下十八缸金。

因为这座山是螺变的,所以人们叫它螺山。后来,由于时间长了,渐渐地把螺山叫成了罗山。

据说,只要你爬到山上,还可以看到八仙用过的石桶、石床等东西,还有八仙走过的仙脚印呢!

在揭阳锡场境内,有一座小山岭,满山树木苍绿,景色宜人,这就是著名的“陈吊岭”。

南宋末年,元兵入侵中原,宋军节节败退。陆秀夫和张世杰号召各地起兵勤王,当时漳州、泉州一带的乡民、士兵和下级将领纷纷响应,组成一支数万人的抗元义军,推选陈吊眼为统领,挥师入广东,打算与张世杰的大军会师。不料,张世杰的部队在崖州遭到伏击,惨遭败绩,陆秀夫背少帝蹈海殉难。陈吊眼只好自立为王,号“陈吊王”,继续同元军作战。

在凤凰山一次战斗中,义军主力受元军重创,只好退兵到莲塘,又吃了败仗。后来退到黄岐山,又中了元兵埋伏。经过几个昼夜的血战,数万义军壮烈牺牲,只剩下几百人突出重围。当突围队伍来到这个小山岭的时候,元兵又将其团团围住。陈吊眼和亲兵只好退守岭中山洞,顽强抵抗,拒不投降。元军首领张弘范恼羞成怒,下令堵塞洞口,纵火烧洞,陈吊眼和亲兵壮烈牺牲。为了纪念他,后人便把此岭命名为“陈吊岭”。

潮阳(今属潮南区)仙城深溪乡山地上,有一处茔地,虽然不大,却是三面环山,山势气派,懂风水的内行人无不赞叹此处是风水宝地,而深溪人管这山地叫“教书山”。那么,为什么叫“教书山”呢?这里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清朝年间,胪岗乡壁头社有一位秀才,叫吴海如,是个教书先生。他家有父母、妻室和儿女,全家主要靠他当私塾教书先生收入维持生活,日子虽然清贫,却也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家庭圆满。此时,吴先生正在仙城深溪乡“十大房头”(十大富人)之一一户人家任聘。几个月来,他尽心尽力,认真施教,使东家之子少东家学识大有长进,东家甚为欢喜。话说这年冬节,这一带的民俗,冬节算是大节,不次于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像办年货一样,上墟市采购各种过节物品,做粿杀鸡宰鸭,拜神祭祖;就是拮据之家,也要竭尽财力,把节过得风风光光。这一带还流传一句俗语:“冬节无去(回家)无亩(妻),清明无去无祖。”可见一到冬节,有妻室外出之男人都要赶回家过节,祭拜祖先。因而冬节前夕,吴先生便向东家请假,回家过节。东家立即应允,并把全年的工钱全部算给了吴先生,总共是十二个龙银。这使老实本份的吴先生十分感动。临走,东家还送他一程,嘱咐他银子要带好,勿在途中丢失,目光在吴先生脸上驻留许久,仿佛要从他的脸上看出什么东西来似的。未了,他还特别叮嘱道:“吴先生,你一生清苦,没过上一天好日子,这回,你有了这么多银子,欲吃什么就买什么吧,切勿节俭呵……”说罢,眼里噙着泪水,难过地侧过脸去。

吴先生看在眼里,愈是感激东家对他的关心和情谊。他安慰道:“我只是回家几日,过完节即时回来,你勿过于难受,请回吧。”东家依然审视着吴先生,翕动着嘴,想再说什么,话到喉口又咽回去了。最后,他抹开脸,朝吴先生挥挥手,直到吴先生走远……。

回到府内,东家不时叹气,其子见状,甚为不解,一问,才知道父亲是因吴先生回家一事,便道:“阿爹,先生只是回家过节,几日后便可返回,您何必这般伤心唉叹呢?”

父亲黯然道:“吴先生是位好先生,往后,俺怎么才能请到一位像他这样的人来教你呢?”儿一听,茫然道:“先生不是只请假回去过节,节后就回来吗,到时孩儿还是被他教呀,怎说还要请别的先生呢?莫非您辞了他?”

父亲道:“像吴先生这样的好先生,为父怎会辞他呢?”儿又问:“那是为何?”父亲摆摆手,叹道:“唉,这是大人之事,你孩儿家就勿管了,回房温习功课去吧。”无奈,小东家只好纳闷地回自己的书房。

再说吴先生别了东家,朝家乡胪岗吴处方向走去,已至两英境内古溪。这时日将落山。他想着家里妻子正急等着他带银子来过节,不由加快了脚步。前面是一条江,滔滔江水自西向东奔流。吴先生蹬上堤岸,沿着堤路,大步走着……

忽然,从不远处传来女人的哭泣声,声声凄侧哀凉,催人泪下!吴先生心里一紧,循声望去,只见江边蹲着一妇人,约摸三十几岁,衣衫褴褛,长发凌乱;她背着一个孩子,身边还搂着一个,定睛一看,她的大肚子里还有一个。在妇人面前是滔滔的江水,如血的夕照照在江面上,红光闪闪。吴先生立时猜测:这妇人一定是碰到什么伤心事,才如此恸哭。果然,只见妇人仰头哭诉着:“天啊,我的命好苦啊!是哪世造的孽,遭这样的报应?真是愈穷愈去(破财);往后的日子,叫阮怎么过呵!我,没法活了,也唔想活了……”妇人伤心地哭诉着,抱起身边的孩子就要向江里踏去。此刻,吴先生来不得半点考虑和犹豫,大喊一声:“阿嫂!”就在妇人听见喊声一愣的当儿,他已奔至妇人面前,挡住他的去路,急问道:“这位阿嫂啊,你是为何如此伤心,又为何如此想不开,要跳河寻短见呢?”妇人一见是位中年男子,触景伤情,哭得更甚了,样子极为可怜!吴先生马上又问:“阿嫂,讲讲你的苦处,看我能帮你点什么!”在吴先生的追问下,妇人才把事情的原委道出来。

原来,妇人是两英古溪人,今日,她把几个月来含辛茹苦饲养的一头大猪牵到两英墟市上去卖,换来九个龙银。她很高兴,心想,有了这些银两,眼下的冬节和新年的日子就好过了。家里已断炊,她立即拿着这些银子到米铺买米。没想到,米铺老板接过龙银看了看后,又推还给妇人,说这龙银是假的。

有如听到一声惊雷,妇人吓了一跳!她哪里肯相信,抓过银子仔细看起来。粗看尚可,一细看,这九个龙银果真是假的无疑。她傻了眼:天哪,适才怎不好好细看呢!她犹如被雷击了一般,只觉天旋地转,差点晕倒,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她的男人一听说此事,本来脾气火爆的他,此时更暴跳如雷,对她又打又骂,说她大大一个活人,怎么连真假龙银都辨不清,干脆去死掉算了!她男人责骂着,就气忿忿地蹬出门去!妇人这才想起,便带着九个假龙银和两个孩子,来到墟上,找到那个买猪人,向他干涉,并把那九个假龙银塞给他。那人瞥了假龙银一眼,说这不是刚才他付给她的,他给她的全是真龙银。妇人就跟他讲理,那人却死不认帐。无奈,妇人只好自认倒楣,失望而归。一路上,她的心情极为痛苦:孩儿尚小,家里断炊,男人待她不好……她想起她男人刚才那句话:你干脆去死掉算了!本来,这只是丈夫一句口头语和赌气话,此时她却认真起来了:与其活在世上受罪,不如了结残生,得到解脱。她的心冷了,绝望了,已经完全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本来,孩子是无辜的,但她的男人对孩子也不好,动辄打骂,在世上也是活受罪。于是,才有刚才的那一幕……

吴先生听了妇人的哭诉,非常同情眼前这个可怜的女人,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他正要再劝说,只见妇人推开她,哭道:“这位好心的阿兄,请勿拦我,成全阮(我们),让阮去吧!”说罢,又拉着儿子欲往江里跳。

吴先生马上又紧紧拦住。古人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这是四条人命。于是,他心生一计,对妇人道:“阿嫂,你卖猪的龙银在哪里?让我看看。”

妇人从身上掏出一包用粗布裹着的龙银,递给吴先生。吴先生解开一看,果真是假的。他趁妇人不在意的当儿,变魔术般地又把银子捧到妇人面前,道:“阿嫂,这九个龙银全是真的,怎么说是假的呢?”

妇人觉得这位阿兄只是在安慰她,所以并不相信他的话,连看也不看,就苦笑道:“阿兄,你勿骗我了。”

吴先生认真道:“我没骗你,不信,你自己仔细看看。”把银子递给妇人手上。”

妇人这才接过银子,定睛一看,不觉眼睛发亮:“奇了,这九个龙银从重量、光泽、以至上面的花纹粗细都跟刚才的不一样,是真的龙银啊!怎么回事?”她正在茫然不解之际,只听吴先生接下说:“也许是你刚才眼花了,看不清楚,把真的看成是假的。”妇人道:“不可能呀,刚才米铺老板也看出是假的啊!”

吴先生道:“也许那个老板也是眼花吧,反正这些龙银都是真的,我没必要骗你。”

妇人喃喃自语道:“难道真的是刚才自己眼花?或是神仙来救我?”

此刻,日已落下山了。冬天日短,天很快就黑下来了。吴先生搀起妇人,劝说道:“阿嫂,天快黑了,快带着孩子回家吧。”

妇人感激地跪在地上向吴先生叩头道谢,说是他救了她们母子,否则,她和几个儿子此时已是水下之鬼了。

吴先生又安慰了妇人一番,并送她们一程,直到她们走进村里,才放心继续赶自己的路……

吴先生回到家里,把三个龙银交给妻子。妻问道:“怎么才三个龙银?”

吴先生是个老实人,不会撒谎。他把事情的原委如实讲了。其妻也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不但没有责怪丈夫,反而称赞他做得对。只是,这三个龙银,即要过眼前的冬节,下来一段日子也要靠它过,只好一切从俭,一个当几个用,此话就不多表了。

转眼冬节已过,吴先生的假期已到,他打点包袱,如期回到东家。

吴先生一进门,东家就怔住了!他望着吴先生许久,仿佛不认识他似的,吴先生连喊几声“东家”,也没回应,很觉跷蹊。他正要再开口,只见东家讷讷道:“吴先生,你还活着?”

吴先生一听,更觉诧异了:我个大活人,今年才三十多岁,活的时日还长哩,怎么……以至他怀疑,时隔几日,东家的脑神经是不是出了问题?他百思不得其解,反问道:“您为何讲出这般话来呢?”东家似乎没听见,又问:“吴先生,你回家期间,有没有做过好事?”

“做好事?”吴先生心想:这与我活着没活着有什么关系呢?他茫惑地望着东家,只见东家又接下说道:“而且,是做了救人的大好事,有没有,请你如实告诉我。”

在东家的追问下,吴先生这才把他如何在江边遇到一妇人母子仨,因卖猪换来的龙银是假的,妇人如何想不开欲投江自尽,他又如何把自己九个真龙银偷偷换给了妇人,使她取消自尽的念头等全过程讲了。东家听后甚为感动。此时,他也直言不讳地把自己原先的推断讲给吴先生听。

原来,东家精通相学理论,会看“五行”。最近,他看出吴先生面罩晦暝之气,目含“死色”之光,印堂断纹带“克”……根据相学理论和他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推断吴先生活不过冬节。但他不敢对吴先生直言,只好多算工钱给他,想从此以后吴先生不会再来了。没想到今日又平安无事地出现在他面前,这是出乎他的意料的,便估计吴先生这些时日一定是做了大好事,因为做好事善事可以抵厄消灾,延年增寿,这正应了“好人自有好报”的因果道理。

吴先生听了,感叹不已。他也曾听说东家会算命,没想到他算得这么准确,就更加敬重和佩服东家了。而东家也为吴先生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美德所感动。他也想多做好事,便问:“吴先生,你现在家里缺什么,尽管说,我可以帮你。”

本来,吴先生家里缺的东西太多了,譬如银钱,就很缺,但他却回答道:“多谢东家的好意和关心,我什么也不缺。”

东家一听,更加感动了,他真是个守本份的老实人,不是他劳动所得,他是不会要的。这时候,他想到了一样东西,即在这一带,人们对风水十分看重,往往人未去世,就已做好了“生基”(未葬尸体的坟墓)。于是,东家问:“吴先生,你的生基做了没有?”

吴先生道:“没有呢。”

东家道:“那我送你一块。”

吴先生受宠若惊:“这,我怎么敢要呢?”

东家又道:“你就不要再推辞了,就在深溪山地,是块风水宝地。”

因为这是东家的心意,最后,吴先生很感激地应承了。

后来,吴先生的妻子比他早逝,这块生基就葬了他的妻子。因为吴海如一生以教书为生,这个地方的山地就被当地人称为“教书山”。

吴先生那次冬节从家里回到东家,才知道东家算命很准,竟算出自己活不过冬节,幸亏自己做了好事,才消了灾难。当时他顺便问东家:“我以后的命运如何?”

东家审视着吴先生,微微笑道:“俗语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先生尽管放心,你以后不会有什么大难厄运了,可活到高寿。”

这吴先生又被东家算中了。他一生认真教书,乐善好施,心胸坦荡,活到八十多岁,无疾而终。

南澳岛青澳湾附近的后窑村,有一座山名叫“客鸟咬柴”山。客鸟是南澳人对杜鹃鸟的称呼。“客鸟咬柴”是风水术语,指很好的风水宝地。说起这山名的由来,便会带出一个神奇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后窑村有一位财主,他的母亲年事已高,便派人渡海到大陆请风水先生。风水先生忙得不可开交,便让他的小儿子代替他到南澳来办这件事。这小孩虽说只有十岁出头,却堪称“风水奇才”,有时连他父亲都自叹不如。财主看到这个小孩,心里很不高兴,这不是闹着玩吗?但看这小孩挺老成的,只好将他带到村外看看。

小孩来到这座山前,伫立勘看,不由叫好:“想不到这里有如此好风水。”便吩咐在此动土造生基。刚刚破土动工,即报财主的母亲魂归西天,于是,安排下葬。安葬完毕,小孩即要求将墓碑横放墓前。众人一听,莫不掩口而笑,财主也哭笑不得。但事已至此,只好听从。如有不虞,待来日找风水先生算帐就是。

小孩回到家里,对父亲提起此事,父亲也颇生疑窦:墓碑横放,岂不笑煞行人?数月之后,风水先生便抽空到南澳去看一看。财主一见他,颇有怨艾之词,说这几个月被众乡人笑掉了大牙。风水先生一看穴地,大声赞叹:“好风水!”原来,这是一处“客鸟咬柴”地,墓中客鸟,碑须横放以像柴枝,不由佩服儿子好眼力,又叹财主无福消受。于是,便顺从财主意思,将碑重新摆正。

撬开墓碑时,只见内中一穴,已有三只“客鸟”孵出,众人十分惊骇。风水先生捧起一只,说:“无树可依,走吧!走吧!”即将它放飞,接着又拿起另外一只放飞,当他抓起第三只的时候,财主心知有异,忙“扑通”一声跪倒:“求先生手下留情,我知错了!”。风水先生这才缓缓地说:“这风水要秘,乃属天机,不可泄露。此地属‘客鸟咬柴’地,是一个吉穴。穴中小鸟,可福荫后代大富大贵。你有福不能享,实在是天意。现在天机泄露,穴中小鸟须受厄难,方可保存福运。”于是将鸟的一只脚折断,重新放回穴中,又将墓碑横放在上面。财主这下子痛哭流涕,后悔不迭了。后来,这座山便被人称为“客鸟咬柴”山。

据说,后来财主的儿子俱都平庸,只有小儿子自小患小儿麻痹症,一条腿不大灵便,却一枝独秀,中了秀才,成了穷乡僻壤中一件轰动的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嫌低,有故事则美。我们爱侨乡的山,我们要讲好潮汕山的故事。

 

作者:陈友义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