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市而为的工厂主 股坛狙击手猎金之王刘銮雄

最开始,幸运女神的确眷顾刘銮雄,但运气毕竟是短暂而不可持续的东西,支撑刘銮雄几十年来在资本市场保持战无不胜完美纪录的基本要素,从逻辑推理来看,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他掌握了正确的投资智慧并能异常理性地运用之。
避热而趋冷,这种古老而又常常被人忽视的经营智慧,此时开始在刘銮雄身上萌芽。在未来的投资决策中,刘銮雄一直遵循这一原则。这一原则,不难理解但为之不易。古往今来,仅有极少数人能够将这个简单的智慧在实践中一以贯之,绝大多数人因为人性使然,很容易将其束之高阁。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早已成为喜欢从众而惧怕孤立的种群。正是因为这项原则与人性相悖,就更加具有持久而强大的效力,这种非同寻常的效力,使得后来的刘銮雄大放异彩,几乎无往不胜。
潮州血脉要了解身为潮州人的刘銮雄,恐怕首先要从潮州风骨说起。潮州人以宗族观念特别重着称于世。以前潮州人聚居的村庄称为寨子,一般一个寨子是几个大家族的聚居地。在一个寨子中,祠堂是最重要的场所,用于处理宗族的重大事务。祠堂中事务一般由年长的族长主持,家族中所有人都要听命于族长,因此潮州人传统上尤其讲究孝道。
潮州人的兼容性、适应性也有其历史渊源。潮州地处粤东一隅,中华民族各朝各代由于战乱而起的大迁徙,犹如从中原地带泛起的海浪,总有那么一些水花溅进偏安一隅的潮州。沧海桑田,潮州兼容并蓄了各地的移民和文化,并且自成体系。
潮州文化的兼容并蓄,从潮州建筑上也可以看出端倪:明代中叶以前,潮汕建筑为闽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结晶,以后的建筑风格上可以看出江南文化的痕迹,近代潮州建筑则吸纳了海文化的精华,颇有海纳百川的气势。
潮州人有重文轻武的传统,重视经济而不关心政治,实用主义色彩浓厚。潮州人大多吃苦耐劳,富于冒险精神,且注重乡谊。自古以来,潮汕地区大男子主义盛行,在潮州人传统观念中,男人应该在外拼搏赚钱,如果在家中做家务或无所事事,会被看作是非常丢人的事。民间普遍认可的价值观是:男孩子可以不会读书,但绝不可以不会赚钱。在这种观念下成长的潮州男性,大多喜欢外出经商就不足为奇了。
文化的积淀、社会的变迁、潮州所处地理位置及其自然条件,多种因素合力决定或者逼迫着潮州这块水土上,必然出现大量的商贾。自明清以来,由于战乱,大量人口由闽、赣移民至潮州地界,从清代早期的记载来看,潮州府人口这时开始激增。潮州地界耕地少且贫瘠,从而导致潮州严重缺粮,严酷的生存现状,逼迫大量潮州人乘红头船(清朝雍正以来,为了便于管理,将各省出海船只漆饰为不同颜色,广东船只头部用红油着色)出海,前往东南亚一带谋生。正是在这些为生计而远走他乡的潮州冒险客及其后辈们中间,诞生了一大批富商巨贾。
1684年,从康熙皇帝解除海禁开始,潮州人逐渐尝试海外的商业冒险。到1747年,乾隆皇帝宣布:准许商人经过特许后,到暹罗(泰国)采购大米、木材等货物。从那时候开始,潮州商人在东南亚的商贸活动就逐渐活跃起来,与之相伴随的,是潮州人向东南亚一带的移民。也是从彼时起,潮州府发展为广东省的第二大城市,潮州城俨然成为当时闽、粤、赣三省交界区域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一时间商贾云集。
香港开埠后,广东沿海一带,有越来越多的居民逐渐在香港这个日渐繁华的新兴市镇上扎下根来,其中当然包括潮州人。早期的潮州人,聚居在香港三角码头至西营盘一带。1860年汕头开埠后,香港与汕头走水路仅需不到一天时间,因此越来越多的潮州人来到香港谋生。
根据早期的海关记录,从1860年汕头开埠,到中国成立前的1949年,通过汕头港移居东南亚、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人数大概为140万,其中大多数是潮州人。
统计资料显示,1930年左右,在香港的潮州人已经超过1万,他们大多聚居在九龙尖沙咀一带。随着香港南北行的兴起,不仅是中国内地潮汕地区的潮州人,包括已经移民泰国、新加坡和越南等地的潮州籍商人,都看好香港的发展前景和机遇,纷纷来香港淘金并慢慢定居下来。目前,香港的潮州人可能已经超过100万。
潮州人在香港商界可以说是独领风骚,例如在利润丰厚的香港地产界,潮州人控制的企业就有长江实业、丽新发展、鹰君、廖创兴企业、华人置业、中华娱乐、世纪城市、百利保国际、英皇地产等上市公司。

祖籍潮州的刘銮雄,便是赫赫有名的香港”股坛狙击手”、华人置业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刘銮雄的父亲刘火荣,早期已经在商业上打拼出一番事业–他与人合伙创办香港友联岳记吊扇厂,借助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制造业大发展的东风,制定了有效的发展战略:集中精力开拓中东市场。友联岳记的吊扇生意规模一度做到过亿元,因此,刘家家境富裕。刘家三个子女各相差仅一岁,刘銮雄排名老大,人称大刘;刘玉慧排名第二,仅比刘銮雄小一岁;而人称细刘的刘銮鸿,比姐姐刘玉慧又小?岁。兄妹三人从小生活条件优裕,不过刘火荣深知正确的教育对富家子弟的重要性,先后将三人送往加拿大留学。
海外求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香港,家境殷实的富裕阶层将子女送往加拿大留学成为潮流。这些富裕阶层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当时在香港经济腾飞中刚刚崛起不久的加工制造业工厂主。作为友联岳记吊扇厂掌门人的刘火荣,虽然已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但作为潮州人,身上那股崇文气息并没有磨灭。因此,事业有成,家境殷实后,他陆续将渐渐长大的子女们送往加拿大深造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1970年,刘銮雄19岁,国字脸上双目炯炯有神,两道浓眉之间长着一颗显眼的财运痣,虽然谈不上十分帅气潇洒,但如果和少年刘銮雄双眼对视,确实能够感受到他英气逼人。这时的刘銮雄,遇见生人还会有几分羞涩,但内心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前途,十分自信,心中憧憬万分。在父亲刘火荣的安排下,他前往加拿大求学,进入美丽的温莎大学。在异国他乡的浪漫小城,他遇见了对他未来生活和事业有极大影响的女人–宝咏琴,宝咏琴求学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大学。
温莎大学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温莎市,建立于1857年,学校占地55公顷,绿树成荫,曲曲折折的小河从校园中穿过,再加上校园内特有的19世纪建筑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的迷人风格,整个校园充满了浪漫而又怡人的气息。
虽然温莎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拥有多达130多个专业,但在上百个本科专业中,公认以工程和应用数学、工程机械学、数学及统计学等理科专业的师资力量最为雄厚。刘銮雄在温莎大学求学期间,就是从别的专业转入其感兴趣的数学专业,最终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
当然,在温莎大学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也经常能够看到刘銮雄的身影。刘銮雄称得上是悟性极强的学生,他往往并不是从头至尾读一本书,而是快速将每本书都翻一翻,就吸收到了其中的精髓。
在吸收知识方面具有天赋的刘銮雄,并不是一个只知读书的书呆子,他血气方刚而又不失多情,在异国恬静且浪漫的大学校园中,看见宝咏琴的第一眼,他几乎立刻被这位漂亮而又有涵养的女生深深吸引了。20岁的刘銮雄并不算帅气,但是其自信、勇敢甚至有点霸气的性格颇具男子气概,倒也深得宝咏琴的欣赏。尤其是,刘銮雄在数字方面的天赋给宝咏琴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有关宝咏琴及其身边一切的数字,刘銮雄几乎都能够脱口而出。这种对数字极其敏感的天性,不仅在俘获女人方面用处很大,而且可以肯定地说,这份天赋,对刘銮雄日后生意的成功,以及投资事业上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佳绩,也同样功不可没。
当时,温莎市是一座拥有不过10万人口的小城,为加拿大最南端的城市,景色迷人,气候适宜。由于温莎市与美国底特律比邻,两地大学生经常有各种交流活动。因此这座城市受美国文化影响较重。自然地,在温莎大学求学的刘銮雄,也受到了这种美加大学交流活动的影响。从那时起,刘銮雄就已开始留意和了解美国的社会与经济状况了,这为他日后开拓美国风扇市场,并将制造业积累的资本大笔投入美国债券交易埋下了伏笔。
“我对美国市场好熟悉。”刘銮雄后来在美国债券投资上获益不菲。
不过,即使刘銮雄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心算速度惊人,彼时作为青年学生的他也绝没有日后要成为超级富豪的奢望。在恬静如诗般的校园中,他一边攻读着温莎大学理学学士学位,一边享受着浪漫爱情。在惬意地度过四年大学生活后,1974年,刘銮雄返回他熟悉的出生地–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香港。
这时的刘銮雄,仅仅是一个准备继承家族工厂,与大多数中产家庭孩子并无二致的大学毕业生。
独立门户,创建爱美高很显然,刘銮雄回港后在家族工厂的经历并不美好,甚至有些苦涩。作为一个还算富裕的制造业主的长子,在家族风扇厂内工作四年后,刘銮雄最狂野的梦想只不过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在银行账户上能够拥有100万港币的存款,让夫人宝咏琴住上1000多平方尺(香港的1平方尺约等于内地0。093平方米,为叙述方便,全文统一用”平方尺”)的房子。
未来香港资本市场上最凶猛、最具有财技的资本家,此时,无论在视野上还是在财力上,还只能算是香港数以百万计的普通小市民中的一员。如果将刘銮雄归类为香港数以十万计的私营工厂主中的一分子,那么此时他至多是不得志的一位。
然而,就是这位看似毫不起眼的青年,在这片适者生存的商业土地上,很快就创造了一个令人惊羡的资本奇迹:从一个失意小业主到投资大家的蜕变,刘銮雄仅仅花了五六年的时间;更惊人的是,成功之后的刘銮雄,从一位利用先进投资思想武装头脑的年轻资本家,再到香港乃至全球富豪榜单上最引人注目的新贵,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
他是怎么做到的?他的核心武器是什么?最开始,幸运女神的确眷顾了刘銮雄,但运气毕竟是短暂而不可持续的东西,支撑刘銮雄几十年来在资本市场保持战无不胜完美纪录的基本要素,从逻辑推理来看,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他掌握了正确的投资智慧并能异常理性地运用之。
令人惊讶于刘銮雄蜕变之速的原因之一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刘銮雄决定自立门户时,他还仅仅是一个与命运苦苦抗争的个性青年。
1978年,在家族吊扇厂已经工作了四年的刘銮雄,对于风扇制造的工艺流程了然于胸,喜欢复古风格的他,对于风扇的?具制造及外形风格也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他想尝试制造复古风系列的风扇,但在友联岳记吊扇厂,作为晚辈的刘銮雄,其制订的计划并不能得到实施。在长辈们说了算的保守工厂里,刘銮雄空有一身抱负。
一直以来,友联岳记吊扇厂生产的吊扇,绝大部分销往中东地区。在传统观念中,天气炎热的中东地区,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风扇的最大市场,不愁销路。
但是留学加拿大,对北美广阔市场潜力有切身体会的刘銮雄,坚持认为要进一步做大吊扇厂的规模,进军北美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才是成功之道。正如对其他问题的看法一样,在对北美市场前景的判断上,刘銮雄一如既往地极度自信。刘銮雄的这个大胆主张,在友联岳记吊扇厂老一辈合伙人眼中(甚至包括其父亲刘火荣),纯属无稽之谈,开拓北美市场的提议遭到了极力反对甚至嘲笑。
在传统观念中,北美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酷热的天气并不常见,更加清楚的现实是,由于经济发达,居民富裕,空调已经在北美大地各种场所和家庭中普及。因此,一个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认知,被当时风扇行业中绝大多数人固守:早已普及空调的富裕美国人,并不需要万里之外香港生产的廉价吊扇。
然而,真相往往藏在看似事实的表象之下。中东地区酷热,需要大量风扇,尽人皆知,自然也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但当有越来越多的市场进入者时,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最终,生意难做、利润稀薄,这对于低进入门槛的吊扇制造业来说,几乎是一个必然出现的结果。反观北美市场,遭到传统风扇商人们的冷遇,在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往往埋藏着意想不到的金矿。
避热而趋冷,这种古老而又常常被人忽视的经营智慧,此时开始在刘銮雄身上萌芽。在未来的投资决策中,刘銮雄一直遵循这一原则,这一原则,不难理解但为之不易。古往今来,仅有极少数人能够将这个简单智慧在实践中一以贯之,绝大多数人因为人性使然,很容易将其束之高阁。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早已成为喜欢从众而惧怕孤立的种群。正是因为这项原则与人性相悖,就更加具有其持久而强大的效力,这种非同寻常的效力,使得后来的刘銮雄大放异彩,几乎无往不胜。
由于自己的想法得不到重视和实施,反而遭到奚落和嘲笑,刘銮雄深觉自己一身”功夫”不能施展。墨守成规地在他人权威下碌碌无为地做工,这岂是向来自视甚高的刘銮雄所能容忍之事?更重要的是,潮州人骨子里一代代继承着”男儿当独立门户,出外闯荡”的传统。在这种情况下,刘銮雄决定自己开吊扇作坊。”自己办厂,我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认同,理念得以实施。成也好,败也罢,做事业要干得痛痛快快。”后来的事实证明,敢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大胆去做的刘銮雄,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很快,她便给年纪轻轻的刘銮雄以丰厚回报。
1978年年初,刘銮雄与朋友梁英伟创办了以生产吊扇为主,同时辅以灯饰、水火暖炉、杀虫器等产品的爱美高(Evergo)有限公司,一开始自有启动金尚不到2万港元,经过四处筹措借款之后,刘銮雄的手工加工作坊终于勉强在香港仔黄竹坑狭小、局促的厂房内开工了:这个由26个工人手工装配建立起的小作坊,组装出的吊扇产品在当时居然颇受市场欢迎,可以说,就是在黄竹坑这个简陋工棚内,通过将配件手工打磨和组装,刘銮雄”烧铸”了其财富帝国稳固根基的第一块砖瓦。
投身传统制造业,掘取第一桶金刘銮雄独立门户、初试牛刀之际,正值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世界遭遇石油危机,石油价格飙升,经济增长前景遇阻。美国社会上上下下被迫兴起节约能源的风潮。
这种大背景下,真实的剧情是,北美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催生了一波生活复古风潮:价格相对便宜且节能的风扇,在美国社会似乎一夜之间再度走俏。石油作为当代人类主要能源,被无可争议地冠以工业血液之称,具有对整个文明社会几乎所有产业都会产生巨大影响的特性,其重要性一直延续至今。在石油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下,下游应用产品的风向逆转,往往可以为善于捕捉先机和一部分幸运的商人创造非凡机遇。
刘銮雄运气不错,他熟悉的吊扇制造业,突然从乏善可陈的传统加工制造业摇身变为节能又时髦的热门产业,一夜之间迎来了事业的小高潮。刘銮雄不仅抓住了这次上天垂青的机会,而且向前更进一步,他将自己的复古嗜好应用到了吊扇产品的外观设计上,结果,爱美高所生产的尚古风格的吊扇在欧美市场大受欢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香港作为快速腾起的一条亚洲小龙,正在由最初的贸易转口港迅速蜕变为轻工产品制造基地,各类加工产品大量出口欧美,尤其是消费能力强大的美国市场,成为吸纳香港制造的超级”购物车”。
全球产业分工、能源价格飙升、复古风格流行等多重因素叠加到一起,产生了对刘銮雄有利的市场共振效应,多重因素叠加产生的共振所释放出的能量,通常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这一次,对刘銮雄来说,多重因素共振产生的后果同样令他震惊–这种共振效应的市场表象是爱美高复古吊扇在美国风行一时,其结果就是给刘銮雄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一笔巨额财富。
当时,涌进爱美高的海外订单纷至沓来,多得让这家几乎没有应对准备的”婴儿”企业喘不过来气。刘銮雄和梁英伟两人,虽然身为工厂老板,但在订单面前,却更似拼命加班的工人,最忙的一段时间,两人与所有雇工不分彼此,一整天都泡在忙碌的车间内忙前跑后。刘銮雄至今还记得那段岁月,自己与打工仔们协力赶制积压订单,几乎天天工作超过18个小时。很快,刘、梁创办的风扇作坊雇工,就从最初的26人膨胀到了200多人,手工作坊也发展为小有规模的工厂。这时,刘銮雄将工人们按照吊扇制造工艺流程进行分组,每一组大概有20人,进行专门培训后,各组只负责一个或少数几个制造环节,就这样,在简陋又拥挤的厂房里,刘銮雄居然也建起了像模像样的流水生产线。
进入80年代,爱美高雇佣的工人一天天多起来,创业时临时租用的黄竹坑厂房,在大批订单的压力下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为了扩大产能,刘銮雄在香港新兴的工业区葵涌购置了更大更宽敞的新厂房。生产能力更新换代后,爱美高的生意风生水起,其生产的大批复古吊扇不间歇地经港口运往美国,不经意间,刘銮雄的银行账户也在悄然发生着惊人变化–财富迅速膨胀起来。
一直埋头苦干的刘銮雄,事业成长速度太快,裹挟着他急速向前奔跑,难得有一点闲暇时间。突然有一天,刘銮雄被自己看到的数字”吓”了一跳:出来创业不过两年时间,爱美高的规模遽然膨胀,销售额突破数亿港元,雇工超过1万人,自己累计获得了超过1亿港元的分红。彼时是公元1980年,得到幸运女神眷顾的刘銮雄尚不满30岁,所赚取的财富已经超出了身边所有人包括他自己的想象力。”老天比较垂青。”刘銮雄从不否认自己早期创业的运气成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绝大部分财富来自于比幸运更加重要的个人素质。

不过,1980年的刘銮雄,即使已有上亿身家,本质上还仅仅是一个商运亨通的工厂主。这时,他作为一个投资家、资本家的梦想尚未萌芽。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