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介璋:牛仔裤大王的“佳宁娜”情结

马介璋,香港达成集团、佳宁娜集团董事局主席。他以做牛仔裤起家,被业界称为“牛仔裤大王”,世界七大洲几乎都有他的服装生产基地;他是第一个把潮菜做成品牌推向全国的人,第一家中餐跨国饮食集团“佳宁娜”也是他开的;他是第一批跨过罗湖桥到深圳投资的香港潮商,深圳乃至全国第一个将纺织服装、皮革皮具、电子、印刷纸品包装、五金化工塑料五大制造业原料整合在一起交易、展示的基地——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就是由他牵头投资开发的……
马介璋,连续两届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现任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主席、、香港潮州商会会长、香港九龙潮州公会主席、世界杰出华人基金会副主席、广东省潮剧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等职。2003年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颁授铜紫荆星章,以表扬其对香港社会之贡献;翌年更获颁授国家教育奖、美国摩利臣大学荣誉博士及世界杰出华人奖。深圳市、汕头市荣誉市民。
马介璋的下巴上,至今还留着伤痕,那是他小时候艰苦生活的见证。1949年,7岁的马介璋随父母从老家广东潮阳去到香港,全家挤住在贫民区的一间小木屋,有一次睡梦中他从小阁楼上踩空摔下来,在下巴上留下了疤痕。
15岁初中毕业,马介璋意识到自己已长大,作为家里的长子,应该尽早能为家庭帮上忙,不好意思再花家中的钱上学,于是他主动缀学,当了学徒。
马介璋首先到母亲打工的一家毛衣厂当学徒,为毛衣“抓毛”。第一天上班,什么都不懂的他,到母亲的工作间询问应该怎么做,被老板碰上,认为他贪玩无心工作,当即炒他鱿鱼。
上班第一天就被辞掉,当年仅有15岁的马介璋并未因此受太大的打击。实际上生活在贫民区的他早就对贫富悬殊深为不服气。他不认输,而且在他心里已转化为一种向上进取、出人头地的斗志。因此,他被辞掉后反而安慰母亲不用难过,“终有一天我要开比他大10倍的工厂!”
第二份工作是当牛仔裤裁缝的学徒。机敏的马介璋很快成了熟练工,白天在车间缝牛仔裤,晚上还做缝纫,一天工作18个小时,每个月能挣 300多元。干了两年,除去交父母补家用的部分,自己也攒下1500元。一心要改变打工命运的他,迫不及待地开创自己的事业。他用这笔钱租下一间地铺,买了两台旧的制衣机,然后与大厂接洽收原料,先把牛仔布料发给家庭主妇加工,再收回来自己做“上裤头”等工序。这样的家庭式加工一干就是3年,他从中赚取差价,做得十分顺利,铺位规模逐年扩大,竟盈利10多万元,雇工达到250人。
马介障创业,苦斗3年走出“山寨”(家庭式经营)之后,接着马介璋通过经纪人介绍,直接为外商加工,减少中间环节,利润又大幅增长。于是他买地造房,建起面积达一万平方米的达成制衣工厂,步入香港的制衣行业。后来他依托地,先后在澳门、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泰国、中国大陆、台湾等地区和国家都设厂办企业,组成以生产牛仔裤为主兼营布匹、拉链、纽扣等辅料的香港达成集团。特别到了1985年,此时更成熟更老练的马介璋敏锐地感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已经迈出一大步,他认为中国不论是制衣还是其他,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仍有待开发。于是他调整了自己的策略,依托祖国大陆,向大陆投资。这一着使他的事业又有了一个的飞跃。
至此,马介璋的达成集团开始显露曙光,一家集制衣业、房地产业、餐饮业、酒店业、高新技术开发及物流业等多元化发展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日益壮大。达成集团于1991年成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
马介璋的誓言没有落空,他的工厂比当初炒他鱿鱼的老板的工厂大了不知多少倍,还获得“牛仔裤大王”的美称。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