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丹:我为什么捐20多亿关注全球教育?
▼
今年4月28日,腾讯主要创始人之一、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陈一丹以2.92亿元的个人捐赠位列慈善家榜首,成为新一代“中国首善”。5月22日,陈一丹再度宣布捐赠25亿港元(约21亿元人民币)设立“一丹奖”,以表彰为教育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或不超过三人组成的跨界团队。
“一丹奖”是全球迄今为止奖金金额最高的教育类奖项,每年颁发“一丹教育研究奖”及“一丹教育发展奖”两大奖项,各奖项得奖人将被授予3000万港元奖励,其中一半为奖金,剩余一半于三年内分三期发放给得奖者,以资助其研究或推动项目。首届“一丹奖”获奖者将于明年9月公布。
6月3日至5日,【快公益】记者来到云南大理州,探访美丽中国支教项目(Teach For China,简称TFC)。这是一次由腾讯公益发起、20多名爱心网友参与的公益之旅,也是第三届益行家活动的线下探访首站。
三天,我们见到大量优秀志愿者,见证了公益的魅力和它带给孩子与农村实实在在的变化。
陈一丹也参与了为期三天的“益行家”首站探访,并接受了【快公益】记者专访。记者 欧阳媛华
【快公益】:这次走访下来,有何感受?
陈一丹:我看到了公益带来的成果,很高兴支教老师分享,同学们自信展现。不过,我更关注公益机构的运作机制、它的专业度和体系建设,我觉得TFC做得非常好。公益探访和交流,不能仅看钱怎么花的、花到哪里去,还要更关注项目的有效性、长远性和专业性,要可持续才有更好的效果。这样的交流,可以增加透明度,是难得的体验。
【快公益】:说到透明化,腾讯公益作为众筹平台打算怎么做?会监督NGO吗?
陈一丹:首先,建议发起者把项目介绍做得越具体越好,比如美丽中国,你得告诉大家你是哪一年的支教老师,在哪里支教、姓名履历等背景信息,这会增加信任度和透明度;同时,你要不断更新项目进展,促进透明化。其实在现有法律体系下,只有公募基金会有资格公开募款,所以它对NGO组织有监管责任。而作为捐赠者和公益推行者,数亿爱心网友才是最大的监管方。
具体到腾讯公益,我们主要提供技术力量:一方面,通过技术将NGO、公募基金会、爱心网友等连接在一起,让信息反馈更及时、透明,共同实现公益目标;另一方面,在朋友圈传递信息和情感,个人会因信任朋友而信任一个组织,这是互联网社交优势能实现的。
【快公益】:您认为互联网该如何推动公益全民化、生活化?
陈一丹:还是要加深透明度,让网友更信任项目,形成良性循环。这个机制,是需要关注和建设的。
【快公益】:在公益领域,您似乎特别关注教育,为什么?
陈一丹:因为我就是教育的受益者。我的祖母很重视教育,她把我父亲送进了大学,改变了家庭的命运。
另外,也因为我对教育的理解。对个人而言,教育会百分之百影响你;对社会而言,它是社会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能推动人类进步。
【快公益】:您是说所有的社会问题,教育能最终解决?
陈一丹: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教育使人不断进步,它最终能解决社会问题,但它是社会体系中最慢的解决历程。我说的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乃至宗教信仰和文化教育,它影响每个个体和全社会。整个世界都这样,要重视教育,探索未来。
【快公益】:所以,您设立了一个堪称教育界诺贝尔奖的“一丹奖”?它奖金很高,面向全球,申请者需要写英语吗?
陈一丹:我想说,它不只是一个奖,而是载体,为了传播教育理念,让更多人探讨和关注。获奖者的研究成果,需得到社会承认,要具有远见、创新精神、改革能力和可持续。一丹奖是全球性奖项,语言不会成为限制。
【快公益】:对中国的申请者,您有何建议?
陈一丹:理念的推动不要受国家、种族、宗教的限制,这个奖是定位全球的,是为了推动人类教育。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如果全球教育提高,中国自然会受益。
【快公益】:您理想中的中国教育是什么?
陈一丹:我所希望的教育体系是公平、高效和自由的。下一代不会因为出生背景被区别对待,年轻人也能掌握足够的技能应付未来工作的挑战。而我们的教育体系,能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个人的才能得以发挥。
对全球教育如此,对中国教育亦如此。我想补充一点,愿景是美好的,但需要社会各方一起持续努力,我也愿尽一份绵薄之力。
美丽中国支教项目:
750位支教老师
影响24万人次的学生
前两届益行家活动,采用线下捐步比赛,捐步者通过微信运动记录步数,每走1万步,爱心企业就配捐1元公益金,支持公益项目。今年,活动分两部分举行:线上,“全民捐步大挑战”邀请网友加入团队,捐出微信步数;线下,根据线上捐步排名,前十名团队的爱心网友得以实地了解项目。
探访的公益组织,位于云南、贵州、宁夏、四川等地,包括乡村支教、免费午餐、贫困孤儿助学等。“线下探访的主要目的,是让网友见证项目的实施情况,同时也是为了增加项目透明度和信任感。”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翟红新说。
都市快报快公益团队作为媒体队第一名,受邀在首站探访美丽中国。它成立于2008年,是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下设的教育非营利项目,项目成立至今,共有750位支教老师,在云南和广东170多所中小学授课,影响了超过24万学生人次,累计教授超83万节课。
在海拔2000多米的青华乡西窑村,美丽中国支教点青华中学和青华小学共有7位支教老师,都是来自清华、上海交大、英国约克大学等国内外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美丽中国项目让这所小学历史上首次开设英语课;支教老师通过网络众筹,用三个多月建了图书室,给学校安装净水装置和太阳能;让山村孩子第一次接触乐器……
在大理州鹤庆县,衍生项目“让家乡的明天更美好”鼓励孩子发现家乡的美好和问题,并提出延续美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已办六届,每一年项目老师都通过众筹,奖励获奖孩子去上海、北京等地游学。
每月拿2300元补贴、至少支教两年,对志愿者而言也许没什么,对父母却未必。程烨是鹤庆六合彝族乡中心小学的支教老师,毕业于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曾在黑龙江省政府工作,因父母不同意,她“偷偷溜出来支教”。去年辞职加入美丽中国后,父亲就拒绝和她说话。一年多了,“不断安利妈妈我做的事情和意义……慢慢地改变爸爸。现在打电话,他会在那头悄悄地问这问那,哈哈。”程烨眼中泛着泪水,笑出了声。
志愿者中,不乏要求延长支教期的,“为了带完一届学生”。倾注在教育和学生身上的爱,令他们最终择业时也有所偏向,“很多支教老师后来都成了我们机构的工作人员”,廖杞南说。
浙江大学毕业生范恒桢下个月支教期满,他已决定留在美丽中国,辅导下一届志愿者。范恒桢关注偏远山区教育,他说:“我也许不能一辈子教书,但一生中必须有段时间教书。”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