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中秋节习俗
▼
中秋节的晚上,当皓月初升时,妇女们便在庭院、埕口或阳台设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娘圆满。中秋时节,柚、柿、杨桃、石榴、油甘、菠萝、林檎、芋头等果蔬,一齐登场,人们就将这些当时物产和月饼、糕点、油饼等奉献给月娘。有孩子在上学的母亲也会将新买的文具和作业簿摆上供桌,祈盼月娘保佑孩子读书聪明,成绩优秀,将来出人头地。
拜月娘,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待字闺中的女子拜月娘企盼能嫁得个好夫婿,潮汕有首歌谣就唱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好夫婿,结良缘。今年团圆,明年团圆,年年团圆”。潮汕地区华侨众多,昔日不少妇人的丈夫远隔重洋,多年难得一见,于是妇人托月寄意,有潮汕歌谣足见妇人思念之情切:“八月十五中秋夜,夜昏月朗天又晴。思君想君来看月,坐看明月到五更。听得寒蛩啼叫声,凄凄惨惨得人惊。不知我君在何处,欲托明月传心声”。拜月娘后,一家人闲聊笑谈于庭前,吃月饼,泡工夫茶,赏月谈天,心旷神怡。
公元1279年,蒙古胡人灭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元兵攻进潮州城后,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还规定百姓晚上不得关门,任由元兵随意上哪家睡觉。更不能容忍的是,谁家娶媳妇,新娘头天晚上只准与元兵同房睡觉。百姓忍无可忍,便利用中秋夜拜月娘之机,在月饼下垫一“杀”字白纸,并放一盘芋头祭拜,相约请元兵吃饼时齐动手起义。因芋头的“芋”字与潮汕话“胡”字谐音,拜芋头是鼓舞百姓树立砍下胡人头颅打败元兵的信心。结果中秋之夜,起义如期成功。后来,潮汕人便世代保留中秋拜芋、剥芋食芋之俗。
剥芋头皮即剥胡头皮之意,告诫人们不忘过去受胡人统治之苦,享受起义成功之喜悦。如今,潮汕人仍喜用蒸熟的芋头拜月娘,芋头以个大肉疏松、皮有裂痕者为佳品,即潮俗称芋“笑”。祭拜之后全家便剥芋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乐趣。
潮汕中秋烧瓦塔的习俗有两层意思:一是当年潮汕百姓相约中秋夜燃烟堆作为起义信号,此后烧瓦塔是为了纪念潮汕人民反抗元朝残酷统治的壮举,有些地方还保留着烧烟堆的习俗。二是因潮语“瓦”与“蚁”同音,烧瓦塔读成烧“蚁”塔,把蚁烧死,俗称中秋烧塔会把各家各户的蚂蚁烧去,来年不再有蚂蚁或减少蚁患。
潮汕地区的中秋节,除了拜月娘、剥芋头、烧瓦塔等习俗活动外,还有“游月娘”、“观戏童”、“落阿姑”等传统习俗。到现代,有些习俗已被淘汰,有些习俗也无旧时那么盛行,但设案赏月,冲茶谈天,遥祝远方亲人,共庆美好生活等习俗仍然在潮汕各地流行。
来源:潮汕旅行网
▼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