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过中秋节的传统你知多少?

潮汕人的中秋节

  潮汕俗语的“时年八节”,是指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八个重要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亦称“团圆节”、“八月节”、“仲秋节”等,也是潮汕“时年八节”之一。潮汕人所说的“时年八节”包括: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节、除夕。因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故名“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及整个“三秋”之中,故名“中秋”。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不同地域的风俗也各异,而潮汕中秋习俗的乡土人文色彩浓厚,传统风俗活动有拜月、赏月、吃月饼,还有剥芋头、烧塔、游月娘、观戏童、落阿姑等传统习俗。到现代,有些习俗已被淘汰,有些习俗也无旧时那么盛行,但设案赏月,冲茶谈天,遥祝远方亲人,共庆美好生活等习俗仍然在潮汕各地流行。

 

拜月 赏月
  中秋节自古就有拜月(月神)的习俗,潮汕人称为“拜月娘”。因为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

  潮汕各地中秋拜月娘,主要以妇女和小孩为主,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故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拜月娘一般在露天场所,城市居民在阳台天台或自家庭院进行;乡村百姓拜月娘,则大都集中到村里的大埕祭拜。

  中秋节的晚上,当皓月初升时,妇女们便在庭院、埕口或阳台设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娘圆满。中秋时节,柚、柿、杨桃、石榴、油甘、菠萝、林檎、芋头等果蔬,一齐登场,人们就将这些当时物产和月饼、糕点、油饼等奉献给月娘。有孩子在上学的母亲也会将买的文具和作业簿摆上供桌,祈盼月娘保佑孩子读书聪明,成绩优秀,将来出人头地。

  拜月娘,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待字闺中的女子拜月娘企盼能嫁得个好夫婿,潮汕有首歌谣就唱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好夫婿,结良缘。今年团圆,明年团圆,年年团圆”。潮汕地区华侨众多,昔日不少妇人的丈夫远隔重洋,多年难得一见,于是妇人托月寄意,有潮汕歌谣足见妇人思念之情切:“八月十五中秋夜,夜昏月朗天又晴。思君想君来看月,坐看明月到五更。听得寒蛩啼叫声,凄凄惨惨得人惊。不知我君在何处,欲托明月传心声”。拜月娘后,一家人闲聊笑谈于庭前,吃月饼,泡工夫茶,赏月谈天,心旷神怡。

吃月饼
  月饼也是中秋佳节受潮汕人喜爱的传统糕点。潮人制作月饼,以之祭月,并相互馈赠的习俗由来也久。明陈天资《东里志》云:八月十五日,“人家儿女,于月下设糕饼果品衣环之物,类月而拜,以请月姑。”清嘉庆《澄海县志》曰:“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士庶家以月饼相馈。”清光绪《海阳县志》载:中秋“制团圆饼,号‘月饼’”。

  潮汕人以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善于经商而著称于世。潮人制作的月饼,称为潮式月饼,本地人叫朥饼。它以其香甜、脆软、肥而不腻而驰名海外,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五种风味系列饼食之一(其它是京式月饼、津式月饼、苏式月饼和广式月饼)。据有关史料记载:1949年中秋,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上海品尝潮州朥饼之后,赞不绝口,并特书“茶食泰斗”四字回赠。1982年梅兰芳之子京剧家梅葆玖在北京品尝了潮州朥饼后,交口称赞,并依其父所题的四字再次回赠,遂成为饮食界的美谈趣事。

  潮式月饼按其馅料不同,可分为绿豆沙月饼、乌豆沙月饼、水晶月饼、芋泥月饼和双烹月饼等不同品种。月饼的制作,最初是在家庭内各自进行,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向精制、美味、定型、专业化发展。

  潮式月饼以意溪朥饼、贵屿朥饼和苏南朥饼较为著名。意溪朥饼,产于潮州市意溪镇,食品作坊生产月饼始于清乾隆年间,尤以范合盛作坊更有名气。贵屿朥饼,产于潮阳贵屿镇,清康熙年间,由乡民薛源合和侯源合两间铺号创制,分为斋饼和荤饼两种。早在道光年间就以细料精调、无腥不腻而备受称赞。苏南朥饼,产于澄海苏南一带,首创于清代末期,是用加猪朥的面粉作皮,甜豆沙作馅,经印制、烧烤等精制焙成。饼皮脆薄多层,入口成粉,有香味,饼馅香甜、软滑、清凉。产品销往各地深受好评。

剥芋 食芋
  以芋头拜月拜祖先和剥芋食芋是潮汕中秋节的一大习俗。此习俗除了与农事(八月正好是芋头的收成季节)有关外,据说还有一番不凡的来历。

  公元1279年,蒙古胡人灭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元兵攻进潮州城后,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还规定百姓晚上不得关门,任由元兵随意上哪家睡觉。更不能容忍的是,谁家娶媳妇,新娘头天晚上只准与元兵同房睡觉。百姓忍无可忍,便利用中秋夜拜月娘之机,在月饼下垫一“杀”字白纸,并放一盘芋头祭拜,相约请元兵吃饼时齐动手起义。因芋头的“芋”字与潮汕话“胡”字谐音,拜芋头是鼓舞百姓树立砍下胡人头颅打败元兵的信心。结果中秋之夜,起义如期成功。后来,潮汕人便世代保留中秋拜芋、剥芋食芋之俗。

  剥芋头皮即剥胡头皮之意,告诫人们不忘过去受胡人统治之苦,享受起义成功之喜悦。如今,潮汕人仍喜用蒸熟的芋头拜月娘,芋头以个大肉疏松、皮有裂痕者为佳品,即潮俗称芋“笑”。祭拜之后全家便剥芋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乐趣。

烧塔
  烧瓦塔(即烧瓦窑)是潮汕另一中秋夜习俗。据传,中秋烧塔相传起源于元朝末年,当时,为反抗残暴的统治者,人们相约于中秋这一天起义,以烧塔为号。另一说,烧塔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农历八月十五日举火为号起义。如今,烧塔已演变为一种民间习俗,寄托着人们对红火生活的美好祈愿。

  砌瓦塔要选择开阔的场地,小型瓦塔直径二三尺,高四五尺,多用碎瓦片砌成;大型瓦塔直径七八尺,高一丈余,则要用砖块砌到一定的高度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叠砌的方法是取来几块石条砌成塔脚,然后找来几块砖头砌起一个瓦塔门,用旧瓦片从塔脚逐层砌起来。架瓦片时注意留空隙,二片瓦之间留一空隙,第二层就在下层的空隙处叠起来,依次砌上去。在叠砌时逐渐收缩,成塔状,最后出现塔尖,用一砖片盖于塔尖。塔中央一般插有一根较粗的木条做塔心,烧塔时木条可以不断燃烧保持火势。砌塔时下面要留有“灶口”,并用柴草填实塔里。黄昏时分把柴草点燃,燃至夜半,熊熊烈火从砖瓦的缝隙向天上窜。这时再将准备好的松香、食盐、硫磺和鞭炮往塔里撒,发出噼啪作响之声(似鞭炮)和蓝色火焰,甚是好看。

  潮汕中秋烧瓦塔的习俗有两层意思:一是当年潮汕百姓相约中秋夜燃烟堆作为起义信号,此后烧瓦塔是为了纪念潮汕人民反抗元朝残酷统治的壮举,有些地方还保留着烧烟堆的习俗。二是因潮语“瓦”与“蚁”同音,烧瓦塔读成烧“蚁”塔,把蚁烧死,俗称中秋烧塔会把各家各户的蚂蚁烧去,来年不再有蚂蚁或减少蚁患。

  据悉,今年中秋夜,澄海有多场烧塔活动。其中,澄海岭亭时隔8年重启“烧塔”。据了解,该塔20米高,历经53天用3.6万块红砖,垒成。

 

澄海烧塔活动安排
“烧塔仔祈平安”中秋烧塔活动
活动时间:9月29日(中秋节)

活动地点:澄海区上华岛门

“品味中秋民俗传承节日文化”烧塔活动

活动时间:9月29日(中秋节)

活动地点:澄海区澄华街道岭亭社区老桥头沿江路段

2023中秋潮俗烧塔赏月晚会

活动时间:9月29日(中秋节)

活动地点:澄海区莲华镇4A景区内

中秋快乐 欢迎您有闲来“逷迱”

天下潮商综合编辑

来源:今日澄海、潮汕旅行网、揭阳发布、老潮兴美食等

【编者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者收集整理,旨在与大家分享学习。如您认为某些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核实后将采取相应措施。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用户投稿,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有侵权或其他,请联系我们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

我猜您一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