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端蒙-潮汕名贤 萧端蒙(1521—1554),字曰启,号同野。明潮州府潮阳县廓人(今属汕头市潮阳区)。1540年庚子乡试中举,1541年明嘉靖辛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山东道御史、贵州巡按、江西巡按,1554年卒于回京复命途中,年33岁。
林凤-潮汕名贤 林凤,明代人,又名林阿凤,生于饶平县。19岁参加海上绿林泰老翁队伍,后继其业,以澎湖为基地,开拓海上贸易,最盛时辖舰300余艘,人员4万以上。隆庆元年(1567年)率部攻占惠来县的神泉港。万历元年(1573年)屯南澳岛的钱澳,十二月进攻澄海,大败官兵。二年二月攻打潮州、惠来,四月攻入清澜(今海南省文昌县),六月在广东兵败,退至福建沿海,十月遭福建总兵胡守仁官军袭击,转移到魍洪(台湾)的鸡笼(基隆)驻扎。
林道乾-潮汕名贤 林道乾,明朝海盗,又名林悟梁,生于广东省澄海县(潮州人)苏湾都南湾村(今属湾头镇)。青年时曾为潮州小吏,善机变,有智谋。因走私贸易,为朝廷所不容,遂聚众抗衡官军,并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率战船50余艘自南澳岛攻诏安,陷山南和厩下等村,为都督俞大猷所败,退往台湾北港(今台湾北港溪下游一带),监造战船,旋复回潮州。隆庆元年十二月(1568年初)至翌年(1568年)三月,围攻澄海溪东寨,寨陷。
翁万达-潮汕名贤 翁万达(1498年—1552年),字仁夫,号东涯。明朝中期名将、诗人。潮州府揭阳人(今汕头市金平区鮀浦一带)。翁万达出身寒门,为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历任广西梧州府知府,陕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衔巡抚陕西,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保定军务兼莉粮饷,左副都御史、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左都御史等职,曾参与平定安南莫登庸叛乱,后期统理北方边防,抗击蒙古俺答汗侵扰,统边五六年间,屡立战功。
薛侃-潮汕名贤 薛侃于1510年(明正德五年)乡试中举,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登丁丑科进士第。明世宗朝,授薛侃行人司行人,后丁母忧,居中离山,与士子讲学不辍,其师王阳明所赠之号“中离先生”。1528(明嘉靖七年)起补故官,为行人司司正。在江西赣州亲炙阳明之教,深契良知学旨。1531年(明嘉靖十年)上疏言建储事,触明世宗讳,下狱廷鞫,后削职为民。隐居讲学于中离山,从学者甚众。1536年(嘉靖十五年)远游江浙,会罗念庵于青原书院,一见如故;又至罗浮,讲学于永福寺,东莞学者迎其居玉壶洞;再居惠州,四年后归里,卒于家。终年六十岁。1567年(隆庆元年)补复其官职, 赠承仕郎,河南道监察御史。以侍养归,师事王阳明于江西赣州。后传王阳明学于岭南。是为岭表大宗。
郭真顺-潮汕名贤 郭真顺(1312-1436),出生于明潮州府揭阳龙溪都(今属潮州市潮安县),元末明初中国著名女诗人,120岁仍能写诗,125岁逝世,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女诗人。郭真顺出身书香,幼而淑惠,“虽老于谋者无以过”。出嫁处士周瑶后双隐田园。元明更迭时世乱,她屡助夫避祸,并以诗歌保全村寨,成为千古美谈。她相夫课子,三子皆成名士。郭真顺有诗词作品结集《梅花集》,佚。现存有120岁作的《归宁自序》2首,及《上指挥俞良辅引》、《渔樵耕牧四咏》、《赣州十八滩》等18首。
马发-潮汕名贤 马发,潮州海阳人,于宋德祐元年(1275)任摧锋寨正将。摧锋军原为南宋绍兴年间组建的一支地方独立部队,全军盛时兵勇多达七八千人,至南宋末尚有三四千人,然而到马发时,兵士却只剩130余人。但马发就是凭着这一点正规军的兵力,加上一些民兵,坚守潮州城达年余之久,并与强悍的蒙古铁骑鏖战一个多月,前后打了三仗,上演了潮人在宋元交替之际最为悲壮的一幕。
吴丙-潮汕名贤 南宋末年(公元1278年,宋帝南逃,丞相文天祥率领勤王之师到达潮阳。当时任宋室左藏朝散大夫的吴丙(字汝光,原籍江西,后为潮阳人)随师抵潮。吴丙生平酷爱音乐,又是宫廷乐宦,因而带来乐工、歌伎、礼乐资料,宋亡后,吴丙定居潮阳棉城,他所带来的乐工有部分随他在潮阳安居落户。《潮州府志》卷二十九载:“天祥起兴趋潮,丙与俱知大厦不支,遂家潮阳为潮阳人,晦迹方外……。”南宋之宫廷音乐,自此流播潮阳,后经历史的演变和乐工们的辈传,潜移默化地吸纳溶合地方音乐而发展成为具有潮阳地方特色的音乐。
陈璧娘-潮汕名贤 陈碧娘(?~1279年),亦作璧娘,祖父陈景肃,南宋绍兴知制诰,曾讲学于仙人峰石屏书院和渐山石榴洞;父陈肇,又名宗一,官至参知政事兼太尉同平章事,封兴国公;弟陈植,南宋末提督岭南海路兵马;从弟陈格,海盐卤簿。陈碧娘自幼知书达理,喜吟咏。
张夔-潮汕名贤 张夔,字致尧,海阳县龙眼城(今汕头市澄海区十五乡)。为潮汕唐宋八贤之一。宋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授茂名知县。有富豪犯法,行贿县吏,请为暗中保护,张夔因将富豪和属吏一并法办。因为张夔的廉明守公,各级上司都推他为南方官员中「清介第一人」。升廉州通判。在任曾劝释群盗,使其投械,自行解散。廉州地产沉香和金矿,历任官员多把这些作为自己离任的囊中物,张夔则纤毫无取。升新州知州。到任大兴水利,曾修筑陂塘蓄水,灌溉民田千馀顷,百姓称其所筑的陂为「张侯陂」。高宗曾将其姓名写在屏风上,说「南有张夔,北有周昕」。所著有《禄隐集》。
刘允-潮汕名贤 刘允,字厚中,海阳东津(今属潮安)人。为潮汕唐宋八贤之一。宋哲宗绍圣四年(一零九七)进士,初授循州户曹,改任程乡知县。在任曾力争减免灾民租赋的繁重和停止输军折纳钱的不公。历知化州、桂州、新州、循州等州。代理化州之时,到任仅数十日,即办理多年不决的案件百馀起。又属县吴川有盐户为防御贼寇而私蓄兵器,被县令定为盗贼,全部拘捕入狱,按法当死。刘允力辨其冤,挽救了五十馀人的生命。刘允生平博学,凡经史百家,以至天文、地理、医卜等杂书,都皆涉猎。著有《刘厚中文集》,约文章二百馀篇。子刘昉也有治绩,更著有《幼幼新书》,是中国第一部儿科医学巨著。
大峰-潮汕名贤 大峰,宋代僧人,出生于浙江温州的豪门,俗名林灵噩,又名林通叟,人称大峰祖师。因不满朝纲腐败,不愿同流合污,弃官为僧。由福建云游到潮阳县蚝坪(今和平镇),结庐桥尾山后灵豁(今灵泉寺),以精湛的医术为民除病。时蚝坪有大川(练江)横截,水深流急,大峰立宏愿建桥以渡往来。此举深得民心,一时群情鼎沸,纷纷捐钱献物。南宋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开筑,不到一年,建成十六孔。但大峰操劳过度,当年十月圆寂。后人于后灵豁灵泉寺奉祀大峰祖师。潮汕其他地方以及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地也有大峰祖师庙或善社崇祀。
卢侗-潮汕名贤 卢侗(1023—1094),字符伯、元伯,号方斋,潮州人。通经术,尤邃于《易》,释易自为一家,吸引不少学生。五应乡荐。于皇祐五年为特奏名进士,授本州长史。又以余靖、蔡襄、王举元交荐,调惠州归善主簿。复佐余靖于广州帅府。治平初,蔡抗再以经学推荐,授国子监直讲,转卫尉寺丞。后以反对新法,自请出任柳州,转循州。不久,回京任秘书省事兼右正言,与吕惠卿政见不合,以太子中舍致仕。传见《嘉靖潮州府志》。
林巽-潮汕名贤 林巽,字巽之,海阳(今潮安)人。为潮汕唐宋八贤之一。宋仁宗天圣年间,参加制科考试,因对策得罪权贵,被摒弃不取。庆历年间,深为仁宗所异,被授为徐州仪曹,但不就职。林巽生而聪明好学,曾广泛学习过《六经》和百家学说,都能深入研究,接近圣人的学说,卓然有得。他在弃官归乡后,认为汉代扬雄的《太玄经》未能达到《周易》的深蕴,因著《草范》一书,以揭阳易学的始末。南宋著名理学家陈淳对该书评价甚高,把它与汉代扬雄的《太玄经》后周卫元嵩的《元包经》和北宋司马光的《潜虚》三书相提并论。
陈元光-潮汕名贤 陈元光(公元657年—公元771年),光州固始人,生于显庆二年(657年)二月十六日。”仪凤二年(677年)继袭父职,任玉钤卫翊府左郎将,永隆二年(681年),授玉钤卫中郎将(官秩正四品下),并任岭南行军总管。进阶正议大夫,漳州史上的首位刺史。出生于颍川望族、开唐功臣门弟、将军世家。幼年时博览经书,贯通子史。长博通经史,自著兵法、射法服习之。年十三,领乡荐第一。
彭延年-潮汕名贤 彭延年(1009—1095)字舜章,号震峰,江西庐陵(今吉安)人,进士,是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远房表弟。历任福州推官、大理寺评事、大理寺副卿、知潮州军事、大理寺正卿,任计30年。北宋熙宁元年2月至翌年7月,神宗帝命直秘寺丞,会修《英宗实录》。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故被贬来潮为州府。在潮为官8年,颇有政绩,他减赋税,修筑韩江堤,治水救灾,击流寇、海寇,身先士卒,断指而不顾,与民生息,救民如水火,“城内挖井36口,解困汲绝”。泽及潮民,有功于斯,民颂曰:“解结理絮,惟我彭公;复我生我,有我彭公”。
吴复古-潮汕名贤 吴复古(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微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又名吴子野,号远游,生於揭阳县的蓬洲都(今属汕头市)。父吴宗统为翰林院侍讲,他为皇室教授。因双亲去世,归揭阳结庐守墓3年,并设帐课徒。事後离家到潮阳县麻田山(今属潮阳市)筑远游庵,云游四方,广交学人,尤与苏东坡兄弟最为知交,常一起研讨庄子和老子的学说。苏东坡曾为他作《远游庵铭》并赠诗数首。他闻苏东坡遇赦复官,寻欲会晤,到清远峡时因病去世,葬於潮阳县麻田。苏东坡为他作祭文,称其“急人缓己,忘其渴饥,道路为家,惟又是归”。
陈尧佐-潮汕名贤 陈尧佐(963—1044年),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今南充阆中),陈省华次子,其兄弟陈尧叟、陈尧咨皆状元。太宗端拱元年(988)进士,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工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宋史》说他:“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志犹不衰。”咸平初,任潮州通判,咸平二年(999年)建韩吏部祠于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宋仁宗时官至宰相,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尧佐又是水利专家。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现存词一首。
赵德-潮汕名贤 赵德,生卒年未可考。号天水先生,海阳人,祖籍广东潮安。元和十四年(819年)潮州刺史韩愈抵任,知州学停辨已久,致百余年来无士人赴京考取功名。于是,韩愈除请他为海阳县尉掌管军事之外,还请他主持州学,以督学风。韩愈离任后,赵德将平日所录韩愈的文章,共计75篇,整理编成《昌黎文录》。后来潮人将赵德附祀于韩文公祠中。
韩愈-潮汕名贤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大颠-潮汕名贤 大颠,唐代著名高僧,俗名陈宝通(一说姓杨)。唐开元二十年(732)出生于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祖籍河南省颍川。唐长庆十四年(公元824年)圆寂,终年93岁。大历(766—779)中拜海潮古刹(潮阳市西岩)惠照和尚为师。不久与药山、惟俨同游南岳衡山,参拜石头和尚,悟禅机。贞元初前往龙川罗浮瀑布严禅居。五年(789年)回潮阳,次年创建白牛严寺,七年于塔口山麓幽岭下创建灵山禅院,弘扬曹溪六世禅风,弟子千余人,自号大颠和尚。大颠幼年好学聪慧,潜心钻研佛学,成为唐代佛教曹溪派系的一代高僧。大颠的影响是颇为深远的,历代对其评议者众。王安石《送潮州吕使君》诗中就十分推崇地说:“有若大颠者,高材能动人。”为他撰传的也不乏其人。民间还流传了不少有关他的法力神功的故事。历代朝廷也对他很为器重。早在长庆二年(882年),唐穆宗就赐额灵山寺为“护国禅寺”。
史定-潮汕名贤 公元前一六二年 潮汕历史上第一位行政长官 史定,西汉南越国最后一位揭阳县县令,《史记》、《汉书》有记载。揭猛,西汉南海郡揭阳县县令,《汉书》所说揭阳定、封安道侯。《揭氏族谱·史揭合序》的作者苏过说汉武平南越,封史定为安道侯,赐姓揭、赐名猛,揭猛就是史定。